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数字档案馆是随着计算机、OCR、数字摄影等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档案信息管理形态,它把以数字化形式进行存储的档案,以网络化的形式互相连接,并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基于互联网进行联机检索和阅读,实现资源共享。高校在数字档案馆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变成了可能。数字档案馆是随着计算机、OCR、数字摄影等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档案信息管理形态,它把以数字化形式进行存储的档案,以网络化的形式互相连接,并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基于互联网进行联机检索和阅读,实现资源共享。高校在数字档案馆建设过程中显然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高校不断扩招,科研经费也在不断增加,高校经费报销难的问题逐渐凸显。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技术对高校财务经费报销产生一定影响,给高校财务报销工作带来一定机遇,但同时也使新时期财务报销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文章通过分析高校财务报销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探讨OCR技术在高校财务报销系统中的具体应用,并针对基于OCR技术的高校财务报销工作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措施,以期提升高校财务报销工作效率,为解决高校经费报销难的问题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罗琦  李云  李俊  周炜 《办公室业务》2023,(23):109-112
传统高校会计工作中存在复杂、低效、成本高、人为失误多等问题。文章基于模板匹配算法的图像分类技术、OCR识别技术,以及基于专家经验的数据校验及比对算法,利用图像识别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与高校财务会计专业业务的深度融合,实现高校会计信息处理的自动性、精准性、实效性和完整性,以期能提升会计信息处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档案、档案数字化以及数字档案三个概念,由于文字没有多大的区别,往往很容易使人们对这三个概念产生混淆。本文通过对这三个概念进行全面的分析,可以得出:数字档案是真正的档案,而数字化档案是档案数字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档案数字的复制品,它是由档案数字化演变的结果,并不是真正的档案,而档案数字化是数字化档案演变的过程,其概念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分。  相似文献   

6.
传统工业企业如何实现内外部技术和资源的有效融合一直是学术界和产业界近年来关注的难题。本文从知识管理的视角出发,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解构了传统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以及推进数字化生态的全过程。研究发现:传统工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实际上是一个从数字化搜寻到数字化生态的迭代转型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经历了数字化知识生成的自主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知识共享的赋能数字化转型两个关键阶段的动态迭代;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从数字化搜寻到数字化生态的迭代转型模型。本文的研究成果弥补了现有文献对数字化转型中数字化知识考量不足所形成的研究缺口,文中所描绘的数字化知识的生成与共享机制以及所构建的基于数字化知识的转型模型不仅对知识管理和战略转型两个研究领域有所贡献,而且也为国家推进工业智能制造和产业数字化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7.
数字信息已经成为现代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一种重要资源和资产。传统的手工管理和Excel电子表格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要求。本文针对人事档案的现代化管理进行开发,研制了该套系统,并成功投入使用,既适合人事档案的现代信息化数字管理,也大大提高了人事档案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文章通过对该系统的功能分析,介绍项目的背景知识,描述数字化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的详细功能定义,并对模块划分、业务流程进行定义。  相似文献   

8.
马秋华 《办公室业务》2012,(17):103-104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计算机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的同时,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在油田内部数字化得到大力推广的今天,档案管理数字化必然将成为一种全新的档案管理模式,也许在不久后的某一天,它还会成为一种主要的档案管理形式。本文主要通过对档案数字化的必要性进行分析,从而客观地对如何做好数字化的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介绍了数字文献资源的存储形式和建设内容,其中存储形式包括电子文献出版物和网络信息资源存储两种形式,建设内容包括当地馆藏目录信息和特色文献数字工作、建立数据库、开发网络信息等,然后从需要遵循的原则、避免的倾向以及需要加强培养的方面提出地方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赵艳 《办公室业务》2013,(3):75-76,83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档案管理,也不经意间加入了数字化、信息化的行列。新形势下,科研院所档案数字化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针对当前如何做好科研院所档案管理工作,从档案数字化的概念、主要方法、存在的问题和主要措施方面进行探讨,认为档案管理者必须不断改革和创新,采取科学方法,更好地为科研院所的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信息宣传数字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这种全新的宣传模式为高校的信息宣传工作开辟了新的天地。本文结合数字化信息宣传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当建议和构建规划。  相似文献   

12.
周洁璇 《办公室业务》2014,(17):143-144
本文首先从档案管理内容、档案管理方法、档案管理目的三方面对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特征进行说明,从数字化管理的特征入手分析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这些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完善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的三种办法,希望本文能够为各单位的档案工作革新和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的发展提供帮助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刘忠华 《办公室业务》2012,(23):100-101
在"信息为王"的社会环境下,人们逐渐意识到建立数字化档案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公民社会的制度环境下,公众参与贯穿于数字化档案馆建立的全部过程中。可以从转变文化观念,增强档案意识、各级档案馆积极主动地吸纳公众参与、建立有利公众参与的制度环境,支持和保障公众参与的法律地位三个方面着手来推进数字化档案馆建设过程中的公民参与。  相似文献   

14.
本论文研究智能招投标系统中针对供应商投标PDF电子文档的信息提取技术。研究内容包括PDF文本信息提取和表格提取中的表格结构还原和数据对齐问题。通过设计并实现相关功能和算法,包括软件架构、内容解析器类算法、文本提取模型和表格提取模型,实现了自动识别和提取关键信息并保存到数据库中。此外,将OCR技术与信息提取技术相结合,解决了扫描PDF文件的识别和提取问题,提高了文本和表格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对于存档历史投标文件的快速处理和专家评标过程中的信息提取具有重要意义,为智能招投标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5.
基于数字化赋能视角,以酷特为案例研究对象,采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探讨智能制造企业供应链敏捷性实现机理。研究结果发现:酷特在实现供应链敏捷性过程中,通过结构赋能、资源赋能和心理赋能3种赋能方式,成功搭建了覆盖客户、运营及合作层面的客户交互系统、制造执行系统和仓储采购系统3种复杂智慧系统,进而培育智能能力、连接能力和分析能力3类数字化能力,从客户敏捷性、运营敏捷性和合作敏捷性3个方面实现供应链敏捷性。  相似文献   

16.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本文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义、档案信息化的建立与管理以及提高档案管理者的专业素质三个方面对信息化条件下的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企业信息化建设实际需要,对企业档案实体数字化提出一种标准化的解决方案并加以实践,获得了良好效果。该实践方案对充分挖掘现有档案信息资源,加快企业数字化、信息化进程,实现高效的信息共享,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路径。能够提升军工企业信息化工作整体水平,是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出路。  相似文献   

18.
数字化学习的电子商务运作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化学习(e-Learning)是一种互联网环境下的新型学习方式,包括数字化学习者、数字资源内容提供者和数字化学习环境构建者3类参与要素.与传统的电子商务基本模式相对应,数字化学习的电子商务运作模式依据3类参与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直接和间接模式两大类:直接模式分为以内容资源提供者为主导的和以学习者为主导的两种子模式,间接模式则通过第三方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构建者搭建平台作为联系学习者和资源提供者的桥梁.  相似文献   

19.
作为档案前端的文件控制应顺应社会潮流,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实现项目资料在文件控制过程中的数字化管理。本文阐述了数字化建设的基本内涵与必要性,针对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基本现状,提出了文控管理的项目资料数字化的发展方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20.
张强 《管理科学文摘》2009,(28):166-167
国家信息化体系要素中提到:对于一个行业信息化建设,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国家信息化的核心任务,是国家捂.葱花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也是我国信息化的薄弱环节,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程度是衡量国家信息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可见,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利用将成为主要任务。随着人们对教学过程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将研究的重点由教学媒体逐步转移到教学资源的层面上,即由对教学媒体物理特性的研究转移到从学习者出发研究学习资源,以实现包括媒体在内的一切学习资源的使用方法与使用目的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