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学数学担负着培养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的重要责任,数学课应该成为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活动过程。一、激发兴趣,培养意识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唤起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常常会对一些问题感兴趣,产生疑问,这种好奇心是创新意识的萌芽。  相似文献   

2.
教育的根本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小学数学新的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数学要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学会学习、掌握方法,这不仅是顺利完成当前学习任务的需要,而且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乃至一生的成就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习惯,应把学习方式的选择权还给学生。如果教师长期硬性规定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严重压抑了学生自主意识,造成了学生习惯地按教师的“吩咐”机械操作,形成被动学习,不利于学生创新学习的发展和能力个性的养成。在小学基础教育中,教师要重视把培养儿童的自主创新意识摆在重要的地位,落实在课堂教学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他们自主创新营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中等师范是以培养小学教师为目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未来教师必须具备优秀的综合素质,良好的创新能力,这种创新体现在他们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教学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并且,他们的思维素养、创新意识、思想品质会对他们的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数学是以数学科学知识为基础,寓品德修养、思想教育、思维品质、能力培养于一体,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一点上的优势地位是其它学科无法代替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我们可以从革新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种革新应以变“教”为“导”作为根本指导思想,充分体现创新教育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小学信息技术的学习应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活动和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以活动为主线,以活动贯穿小学阶段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方法等方面的教学,培养有关能力。下面我就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谈一些浅显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的科技内涵,寓科技教育于阅读训练、作文指导和语文兴趣活动之中,适当地对小学生进行科技知识、科技意识、科技精神、科技能力的培养和教育,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的学习,增强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珊瑚初级中学腊梅栽培试验课题开展中实际运作模式的讲解,探求中学阶段如何通过科技创新课题的有效开展,引导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能力,并对中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培养策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总书记在第三次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 ,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新世纪今天 ,开展创新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主旋律 ,成为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数学是一门富有创新内涵的基础学科。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紧紧结合教材及教学内容 ,挖掘创新因素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现就在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 ,如何加强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浅谈个人的几点体会。一、加强思想教育 ,树立创新意识 ,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培养学生的创…  相似文献   

9.
课标修订教材在编排上进一步加强了各领域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将培养学生“四能”的教学与各部分数学知识的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小学数学教师在问题解决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四能”的培养,让学生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实现“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的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10.
培养创新人才应当从小做起,学校的教育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根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对数学课堂教学积极的改革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伞而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的今天,我们更应关注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只有创新,科学才会进步,国家才能强盛,培养创新能力必须从小抓起。作为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基地的小学教育,更是要把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初步创新能力摆在重要位置。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创新能力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鼓励和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主动探索新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创新素质水准。本文我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几点体会:一、挖掘教材,树立创新意识教材中有许多创新因素,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从教材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邓莉 《科学咨询》2009,(8):59-59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只有创新,科学才会进步,国家才能强盛,培养创新能力必须从小抓起.作为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基地的小学教育,更是要把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初步创新能力摆在重要位置.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4.
科技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首要力量,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生命力。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逐步培养创新能力,是小学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之所在。一、创新意识的培养要营造一种和谐、愉快、安全的心理环境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综合实践活动是中小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课程理念培植的一个重要生长点,既有助于创设学生自主发展空间,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如何将综合实践和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融入学生的发展过程是目的。学校体育与其它学科相比有许多不同特点,它更注重的是学生身体的实践活动,并通过学习使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方面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学校体育也因其学科特点更有利于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梁帆 《管理科学文摘》2009,(35):226-227
创新的含义有两点,一是引入新概念、新东西;二是革新。而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的探索能力、“重组知识”的综合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以及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的一系列教育活动。物理学具有的实践性、应用性和创新性,为物理教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创新内容。中学物理以其学科的特点,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改进初中物理教学,  相似文献   

17.
现代国际竞争的核心是知识创新,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知识创新的基础是教育,教育要创新就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其着力点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下面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8.
创新意识是一个人的重要发展意识,小学科学课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基础学科,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开拓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课程内容.<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在科学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是学校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传统科学教育对培养儿童的探究能力不够重视,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学生接受更多的是练习性和验证性探究,而不是探索性和创造性探究,儿童先天的科学素养经常被忽视,从而使科学教育达不到应有的实效。在课堂外,各类科技馆开展的科学教育活动弥补了课堂教学的这一不足,这些活动通过科学探究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原理,树立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该文结合课内外教学实例,提出了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培养儿童探究能力的主要途径,如创设情境、小组合作学习、实验教学等,以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中.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从义务教育阶段做起,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在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成为其重要核心任务.那么如何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造性学习的习惯呢?结合自己的教学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平时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习惯 1.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勇于质疑提问的习惯.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问题又是创造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