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以超经济的强制手段,对黑龙江地区的土地、矿产、森林资源进行了大规模的掠夺,造成了严重破坏,给广大中国农民和劳工带来了深重灾难。  相似文献   

2.
所谓中间力量,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曾作过下列阐释:"中间力量,包括中等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因为他们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主要统治力量之间有矛盾,同时和工农阶级有矛盾,所以往往站在进步势力和顽固势力之间的中间立场。"①由于抗日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以前的时期有不同的时代特点,我们当然不能照搬毛泽东的说法。不过,根据九一八事变以后至全面抗战爆发前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比照毛泽东以阶级分析划分社会政治力量的方法,我们大致可以作这样的说明,即:从九一八事变到全面抗战爆发前,中间力量主要包括除国共两党以…  相似文献   

3.
一、江苏资本主义经济在几个不同时期的发展和变化1912年到1937年的26年间,江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不同时期.①1912—1920年辛亥革命后.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德、法、俄各国其时忙于欧战,输入中国的货物急剧减少,反而需要中国供给食品及用品,这使以轻工业为主的江苏资本主义工业得到了发展的良机.首先得益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而这一时期的缫丝业因国际生丝市场衰退,我国生丝出口量剧减,处于不景气状态.②1921—1926年,西方各国的战后恢复期,暂时仍无力东顾.而日本却乘大战之机在我国扩张自己的势力,积聚了足够的经济实  相似文献   

4.
(一) 一九三一年是日本帝国主义具体实施其武力吞并东北的侵略计划的一年。自从一九二七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提出并推行其所谓“满蒙积极政策”以来,日本国内虽然内阁几度更替,政局动荡至于首相遭人暗杀,然而其吞并东北的图谋却一直未曾放弃。特别是一九二九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之后,日本财团为摆脱经济危机造成的困境,更急于向外扩张,军国义势力不仅在军界而且在政府中也占了上风,吞并东北便更加成为确定无疑的国荣,所差之处只是出兵的时机和方式的选择了。这一时期中国的形势也在急剧变化。“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集团采取对外投靠  相似文献   

5.
鉴于九一八事变在中国历史、日本历史乃至世界历史进程中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史学工 作者一直把它作为一项重要课题加以研究。笔者根据上海图书馆《全国报刊索引》粗略统 计,自1991年至2000年,有关九一八事变研究的论文约230篇以上,涉及政治、经 济、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领域。现综述如下。 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及起因 九一八事变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对事变起因的探讨,有助于 人们认识历史的真相,驳斥日本右翼势力的种种谬论。 1.关于日本的侵华政策 研究者认为,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由来已久,灭亡中国的国策在日本早已制定并成为…  相似文献   

6.
日本侵华思想客现存在于日本向军事帝国主义转变时期及其之后的历史进程中。日本侵华思想理论的存在形态多种多样,相互之间具有明显的历史联系。它起始于幕府末期的对外扩张,形成于甲午战争以来的侵华活动,成熟于九一八事变后的大规模入侵。日本的侵华思想在侵华行动中得到体现和落实,实际的侵华行动又不断激发、孕育出新的侵华思想。日本侵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是多种社会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在不同的历史时空视野下,研究对象所具有的典型性及其意义,为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基本特征提供了可能.近代山东是日本经济势力对华扩张的重要地区,其中若干历史过程、事件及问题在近代日本侵华史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从这一意义上说,日本工商资本与近代山东的关系是近代中日关系史、经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这种关系形成于殖民化与现代化的双重历史背景之下,是近代日本对华殖民经济扩张的产物,因而对于研究近代日本对华经济扩张、认识区域社会经济嬗变特点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8.
一 1894年的中日甲午之战是日本军国主义多年以来决心在亚洲扩张势力的一次战争。尤其1885年中日《天津条约》签订之后,日本军国主义的当务之急便是从事这次战争之准备。1890年日本爆发最初的经济危机,日本军国主义为了加快寻求国外富源进行原始积累,为了解决国内的社会不满和摆脱列  相似文献   

9.
在不同的历史时空视野下,研究对象所具有的典型性及其意义,为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基本特征提供了可能。近代山东是日本经济势力对华扩张的重要地区,其中若干历史过程、事件及问题在近代日本侵华史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从这一意义上说,日本工商资本与近代山东的关系是近代中日关系史、经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这种关系形成于殖民化与现代化的双重历史背景之下,是近代日本对华殖民经济扩张的产物,因而对于研究近代日本对华经济扩张、认识区域社会经济嬗变特点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理论价值。关于近代日本工商资本在华投资经营及其…  相似文献   

10.
1944年新疆三区革命的爆发有着非常复杂的原因.1933年盛世才主新后,他的亲苏与反苏、苏联的对新政策、美国在新疆势力的扩张、国民政府的因应使新疆成为了各方势力角逐的舞台,二战的爆发及其发展则更使这个舞台变得纷繁复杂.由于不甘心失去新疆利益,以及不愿意看到国民政府、美国挺进新疆,苏联成功地利用新疆的民族和宗教矛盾,促成了三区革命的爆发.  相似文献   

11.
湖南不仅是是“九一八”后全国抗战文化运动兴起最早,声威最壮,影响最大的省份之一;而且是“七七”后一年半内,全国抗战文化的传播、辐射中心,丰富、发展、壮大了全国抗战文化运动的声威和内涵,对推动全国抗战文化深入发展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简论“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对东北朝鲜人的国籍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吞并朝鲜以后,为了扩大其在东北的权益,有意制造了朝鲜人的双重国籍,导致了在东北朝鲜人国籍问题上与中国的对立与冲突。纵观“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对东北朝鲜人的国籍政策,可以得知,直到伪满洲国成立为止,日本都没有在朝鲜真正实施“日本国籍法”,也没有允许朝鲜人归化。这意味着朝鲜人不具备国际公法上的日本“国籍”。日本对东北朝鲜人的国籍政策,严重地违背了近代国民国家普遍公认的移民可基于个人意愿自由选择国籍的原则,其根本目的在于企图最大限度地实现其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  相似文献   

13.
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的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取得这次伟大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广大海外华侨的热心援助。海外华侨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全力投入全民族抗战的洪流中,他们以宣传抗日救亡、组织救亡团体、捐款捐物、寄回侨汇、回国投资、购买公债、抵制日货、回国参军参战、维护国共合作、争取国际援助等多种多样的方式支援了祖国的抗战,为祖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李济深是国民党民主派人士."九·一八"事变后,他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在抗日救国斗争中结成革命组织和救亡团体,高举联共抗日旗帜,积极呼吁国共合作,对第二次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抗日战争爆发后,李济深坚持与中共的全面合作,共同抗战,反对国民党妥协分裂,进一步为维护国共合作做出重要贡献.1948年1月1日,李济深联合国民党民主派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与国民党决裂.解放战争后,李济深积极投入社会主义建设当中.  相似文献   

15.
日本帝国主义在“9.18”事变以前建设灌输亲日思想的教育机构及“怀柔”朝鲜族知识分子和“有志绅士”;在“9.18”事变以后采取废除朝鲜族私立学校及修改教育内容等强硬措施,从而构建了比较完整的殖民地奴化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6.
自九.一八事变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国民政府的对日政策经历了由退让妥协到抗日外交的转变,这其中留学生群体作出了重要贡献:以留学生为主体的海外使领馆人员极力呼吁国民政府放弃对日妥协政策,他们的主张不仅代表个人,也转达了国际社会的看法,这是国民政府最终实施抗日外交的外部力量;国内知识界和社会名流中的留学生群体的积极推动及海外留学生的强烈要求一起构成了国民政府转变对日政策的强大舆论压力。  相似文献   

17.
“九一八”事变后国联调处活动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一八”事变后,南京政府向国联提出申诉,控告违背国联盟约,侵占中国领土。国联在受理中日争端的17个月里,确曾做了大量工作,举行过多次会议,作出过数次决议,并派遣李顿调查团进行实地调查。在国联大会通过的最终报告书里,彻底否认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恶果-伪满洲国。国联由于内外诸多因素,虽没有从根本制止日本侵略,但在国际舆论和法律及道义上对日本构成了巨大的外交压力,迫使日本退出国联,日本在这场外交战争中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18.
陶德宗 《北方论丛》2005,6(6):38-41
在抗战文学研究中,那种仅以"七七"事变后的大陆时空而绘制的沦陷区文学地图是残缺的.自19世纪末开始,日本帝国主义不断的侵华战争,在中国的"两岸三地"先后形成了一片又一片沦陷区.所谓沦陷区文学,除"七七"事变后的大陆沦陷区文学外,还应包括"九一八"事变后的东北文学,日殖统治下的香港文学和整个日据时期的台湾文学在内.在由这样一个时间维度、地理维度和精神维度构成的沦陷区文学地图中,从比较视角对"两岸三地"沦陷区文学进行打量,将会对沦陷区文学的整体风貌、个性差异与抗战文学的多元构成有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在抗日战争时期 ,陕甘宁边区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抗日力量的总后方。当时陕甘宁边区处于国民党军队和日本军队的包围封锁之下 ,物资匮乏。边区政府为了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 ,大力发展生产 ,尤其是合作经济 ,不仅促进了边区农工商业的发展 ,而且在民主管理、制度建设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它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对我们当前的农村建设也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