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员》与《禹贡》的土壤学知识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子·地员》和《尚书·禹贡》都包含着丰富的土壤学知识。《禹贡》对九州的土壤进行考察后,将其分为三等九级。《地员》主要对中原地区的土壤进行了划分,范围比《禹贡》小,但是比《禹贡》详细、科学。不同的分类反映了古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土壤的认识水平,《地员》的认识要高于《禹贡》。  相似文献   

2.
《禹贡》、“冀州”与夏文化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禹贡》的史料价值探索《禹贡》、“冀州”与夏文化的关系,应先从《禹贡》的史料价值说起。欲穷其渊,必先求其津。以现今传世的古代典籍而论,记载夏史较详的,当推《尚书》中的《禹贡》为最早。在《左传》、《国语》、《楚辞》、《史记》等文献中,虽然也保存着某些有关夏史的资料,但其制作时代都略晚或晚于《禹贡》,因此,欲探求夏史,《禹贡》就成了一篇不容忽视的文献资料。然而人们能够正确看待和了解它的史料价值,能够真正使用它去探索夏史,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坎坷之途。  相似文献   

3.
陈高华同志发表在《学术月刊》1980年4月号上的《论朱元璋与元朝的关系》,是一篇值得注意的文章。该文就朱元璋与元朝的关系及其在元末农民战争中的表现,作出了新的估价。我同意陈文的部分观点,而另一些,则有加以商兑的必要。  相似文献   

4.
《尚书·禹贡》是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记述我国上古时期的地理区划、山川、土壤、植被、物产、交通、贡赋等内容.虽然总共只有1192个字,却是包括自然、人文两方面知识的综合的地理作品.真可说是言简意赅、博大精深.因为是经书中的一篇,历来为学界所重视.唐宋以来以至近代,研究《禹贡》的不下数十家.新中国成立以后,辛树帜、顾颉刚、李长傅、刘起釪诸先生都有专著或专文问世,寖寖乎已成一专门之学.由于《禹贡》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再加上时代久远,地理环境、名物制度变化很大,虽然有了这么多的研究成果,还不能说所有的问题都已经解决了.随着我国自然和人文科学的发展,《禹贡》中不少令人困惑不解的问题,完全有可能得到新的更为合理的解释.最近有机会读了金景芳、吕绍纲二位先生合著的《〈尚书·虞夏书〉新解》中《禹贡》篇.获益良多.感到是近年来研究《禹贡》的诸著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对研究上古史或者研究历史地理的同志  相似文献   

5.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诞生发展与燕京大学有着密切联系,顾颉刚长期执教燕京大学是历史地理学在此扎根的重要前提。顾颉刚与燕大的结缘是待遇、人际纠葛、燕大中国化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燕大执教期间,顾颉刚的古史辨伪逐渐转移到以沿革地理手段对《尚书.禹贡》的地理研究之上,由此直接促生了禹贡学会和《禹贡》半月刊。同时,在国难当头的时局下,顾颉刚的学术事业出现了"以文字参加抗日"的价值新取向。禹贡学会及《禹贡》半月刊是"国故整理"、"民众教育"与"边疆开发"等主题的融汇。  相似文献   

6.
马芳 《学术研究》2015,(2):138-143
清华简《周公之琴舞》和《芮良夫毖》所出现的"毖"诗名称,不见于传世文献,是新的研究材料。这两篇诗都以儆戒为主要内容,带有深切的忧患意识,使用相同的套语,有共同的文体特征,但在创作对象、适用场合、篇制、风格等方面也明显不同,代表了"毖"诗的两种范式,即颂体范式和雅体范式。两诗分别创制于西周初年和西周晚期,在时间上有先后,这使我们有可能把它们放在历史进程中讨论,并对"毖"诗的发展演变轨迹做一些思考。总体上看,先秦儆戒诗经历了由仪式儆语发展为仪式儆戒诗,由仪式儆戒诗发展为献诗陈志儆戒诗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黄文弼与顾颉刚是北京大学哲学门同学。毕业后,两人先后留在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工作。黄文弼参加西北科学考察团,从事新疆考古。黄文弼的工作促使顾颉刚开始关注并介绍中国的西北考察成果。顾颉刚之后创办《禹贡》半月刊、禹贡学会,以推动边疆研究。黄文弼在《禹贡》上发表过数篇文章,也是禹贡学会的重要成员。他们数十年的交谊,是中国早期边疆研究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8.
"内七篇"是《庄子》的精华,最能代表《庄子》的文学成就、思想高度和精神范式,然而这一观点并非一开始就有的."内七篇"的经典建构,是在魏晋时期《庄子》经典化的基础上,对《庄子》进一步的总结与凝练.唐代以前,"内七篇"并未受到特别重视.宋明以降,学者逐渐认识到"内七篇"的思想价值与文学魅力,而"内七篇"也逐渐奠定了其在《庄子》中的核心地位.元明以来"内七篇"选本的大量出现,更进一步强化了其经典价值.明清以来,学界从思想、文学、美学、辨伪等多方面对其展开研究,进一步巩固了"内七篇"的经典地位.同时,以内篇为标准对外杂篇的辨伪与批判,也从侧面推动了"内七篇"的经典化.  相似文献   

9.
顾颉刚先生卓越的《尚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颉刚先生以锲而不舍的精神毕生从事《尚书》研完。著名的“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说”就是他20年代把《尚书》和《诗经》、《论语》比较研究后得出的。为了对中国旧系统的古史作一总清算,推翻盘踞在古史中的种族偶象、政治偶象、伦理偶象、学术偶象,他选准经书的首要堡垒《尚书》进击,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以科学与求实的态度辨析今文《尚书》二十八篇;开设《尚书》课程,撰写讲义,著作等;创办《禹贡》半月刊,成立禹贡学会,开创了中国历史地理这一新学科;拟定体大思精的《尚书》研究计划;编写《大诰译证》,从校勘、解释、章句、今译、考证、发展为对用初史实的研究,将《尚书》研究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社会科学战线》85年第4期容观敻同志《关于民族考古学发展史上的几个问题》对我于83年春与梁钊韬教授合写的《论“民族考古学”》提出不同的看法,细读《容文》(以下为行文方便、简称《容文》)觉得与之有些根本分歧。“民族考古学“在世界上形成较晚,对我国来说,这也是个新的学科。通过多次地探讨,不同观点进行交锋,无异,对形成和建立我国的民族考古学是有益的。现由我为文,  相似文献   

11.
从"清之考证已是科学方法""学术发现'须排除'行为发现'困扰"和"斯坦因、伯希和与'考古学道德问题""三个方面,续论新发表论文《敦煌遗书发现人暨敦煌学起始新论》和《敦煌学术史所涉早期人物整理与评议——兼论敦煌遗书发现人暨敦煌学起始》中的核心观点.分析引证中外近/现/当代史家对清代史学的高度评价,论述"科学方法"对实证和...  相似文献   

12.
《尚书·禹贡》是我国自有文字以来首次阐述人与地关系的经典.《禹贡》划分王朝的疆域为九州,并建立五服贡纳制,反映了夏代是产生中华文明中心观念与多样化的文化生态认知体系的历史阶段,并首次接触到地理环境生态与文化生态平衡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对于《禹贡》这篇文字,如果全盘否定它,那是不公允的,因为在它的制作素材中,确实保存了一些夏代的史影。如果全面肯定它,那也是同样的不合理,这是由于《禹贡》除了包函有大禹以后的夏代社会状况外,还包函有夏代以后的某些社会状况,而且还掺杂着后世的地理概念、语言风格和思想色彩。所以我们必须用历史唯物主义原则为指导,实事求是地对其加以研究,从中弃其糟粕,而取其精华。  相似文献   

14.
《〈道德经〉新编》之修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京泉 《文史哲》2006,(2):53-66
《〈道德经〉新编》将《老子》分为道论篇、德论篇、修身篇、治国篇是基本正确的。但原先有些章次的排列不当,不利于揭示《道德经》思想的内在逻辑关系,有的观点欠妥,因而本文要对某些章次作出调整,不妥的观点予以改正。对《老子》研究中有些似成定论的观点也提出了独立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杨东晨 《殷都学刊》2005,(3):109-111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王健研究员的《西周政治地理结构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出版后,我为年轻朋友的新作感到喜悦而荣光,很快翻阅了目录,读了“序”和“后记”,有了大概的印象。因作者是以新思维方法审视、研究、解释周朝政体的,有许多新的提法和观点,与传统研究西周史的书不同,故迟迟不敢动笔写读后感。读读、停停,思考、联想,慢慢才悟出一些道理和认识。一、破旧立新另辟蹊径20世纪90年代初我写周史时,只拜读到孟世凯先生的《商周史话》、日本学者的小册子《西周史》,受益匪浅。为了有所改变,我采用了司马迁《史记·周本纪》…  相似文献   

16.
国家“九五”期间重大科研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在西周共和以前列王年代的研究方面,以西周金文历谱作为重要依据之一,经过多位学者协作,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最近王世民等先生的专题研究报告《西周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出版①,使历谱工作的基础更为可靠。本文着重对西周中期以及晚期初金文的组合问题进行讨论,主要根据两条原则:(一)依靠《西周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以下简称《分期》)的考古学类型学标准;(二)着重金文内部人、地、事的客观联系。一、恭王部分    我们先由恭王下推。学者前此对金文系联的研究,在穆、…  相似文献   

17.
《汉书》和《后汉书》中都说到内黄县有一水泊,方数十里,名为黄泽。后世的一些书籍,如《晋书·地理志》、《水经注》、《元和郡县图志》等,也对黄泽作了数笔记载,指出了它的大体方位。清代的一些学者对黄泽的记述又进了一步。如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内黄县条中说:“黄泽在县西北五里,旧时广数里,有堤环之,曰黄泽堤……今湮废。城西北二十里又有孟家潭,志云其水无源……或以为即故黄泽也。”胡渭在《禹贡锥指》中也  相似文献   

18.
"风骨"之意涵不仅以《易传》的乾阳"刚健"说为其理论来源,对它的诠释还应上溯至西周的雅乐乐奏。西周雅乐是一种庙堂典礼音乐,其主体结构是打击乐。打击乐重节奏而轻旋律,审美倾向是偏于刚健的。《乐记》是西周礼乐实践经验的总结,其雅乐理论为西周雅乐与"风骨"的中介。通过《乐记》的影响与渗透,《文心雕龙》为"风骨"提供了宏阔的理论背景;《风骨》的"风力遒"与《乐记》的"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在外在风貌上完全一致;"骨髓峻"与《乐记》的"大乐必易,大礼必简",在形式的简洁质朴上有着内在关联。以审美超出政治教化之上,源出于更高的本体世界,又是《风骨》与以政治标准为唯一的《乐记》雅乐理论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9.
顾颉刚和辛树帜在20世纪中国学术史乃至教育史上都是具有重要地位的人。他们一个是历史学家,一个是生物学家。在初建兰州大学时,二人亲密合作,埙篪相应。在学术上,他们也互相切磋和砥砺,共同研究《尚书.禹贡》篇,推进了《尚书》学的研究。他们的学术交往和个人情谊,反映了大学崇敬学术、大学校长与大学教授之间平等互敬的大学理念,是20世纪中国学术史内容的光彩篇章。  相似文献   

20.
王元骧先生《关于文学评价中的"人性"标准》是一篇重要的理论探索文章,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即该文在对章培恒先生"人性"说的批评中多处出现了误解、曲解、不符实之处,有简单化、绝对化的倾向,出现了一系列不应有的失误。现逐一指出,以与王先生商榷,兼求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