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祥旭 《船山学刊》2005,(2):134-134,127
西汉辞赋家王褒,字子渊,蜀资中(今四川资阳)人。关于其生卒年,《汉书·王褒传》没有明确记载,只说:“方士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宝,可祭祀致也,宣帝使褒往祀焉,褒于道病死,上怜惜之。”祀金马碧鸡事的时间,《汉书》无记载,因此王褒的卒年就成了问题(王褒生年更恍惚,故从略)。笔者目前仅见有两种说法:一是钱穆《刘向歆父子年谱》认定在神爵元年,即公元前61年,二是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定于五风三年左右,即前55年左右。其他的文学史著作如游国恩编,如中国社科院编,如章培恒编,如郭豫衡编等都曰“生卒年不详”,有的把它忽略过去。笔者认为王…  相似文献   

2.
金马碧鸡考     
金马碧鸡的故事 ,是一个发生在西南地区 ,惊动了汉朝皇帝的古老传说。它延续了两千多年 ,历久不衰。《汉书·王褒传》说 :“方士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宝 ,可祭祀致也。宣帝使褒往祀焉。褒于道病死 ,上闵惜之。”此事亦载《汉书·郊祀志》。王褒的《碧鸡颂》见于《后汉书》李贤注 :“持节使王褒谨拜南崖 ,敬移金精神马、缥碧之鸡。处南之荒 ,深溪回谷 ,非土之乡。归来归来 ,汉德无疆 ,兼乎唐虞 ,泽配三皇。”大概这不是《碧鸡颂》的全文。《水经·淹水注》朱谋土韦笺所录可以互相补充 :“持节使者敬移金精神马 ,票彡票彡碧鸡。归来归来 ,汉德无…  相似文献   

3.
赵师秀考论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师秀居"永嘉四灵"之冠.本文考定,赵卒年在宋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年),终年51岁.对赵师秀的两句论诗名言,从历史背景和四灵派诗学宗旨加以解读,阐发其深层含蕴,澄清曲解误解.赵师秀于当时极得诗家推崇,有"五字专城"之誉,他在五律和七律、七绝的创作上取得出色成绩,而今人所编<中国文学史>大都评价偏低.  相似文献   

4.
论王勃     
一、关于王勃的生卒年问题王勃的生年,史无明确可靠的记载。近人也是众说纷纭。有的说生于647年(谭丕模:《中国文学史纲》),有的作648年(郑振铎:《中国文学年表》),有的作649年(文研所编:《中国文学史》)。这些说法,也各有一定根据。据《旧唐书》王勃传:“上元二年,勃往交趾省父。……渡南海,堕水而卒,时年二十八。”依此推算,应生于贞观二十二年,即648年。主张生于649年的,是  相似文献   

5.
李绅,字公垂,中唐诗人.对于他的生年,由于缺乏史料记载,众说不一.有认为其生于建中元年即780年,如李长之的<中国文学史略稿>、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级集体编著的<中国文学史>以及<安徽历代文学家小传>.但他们皆不言依据,或为推测.而卞孝萱先生1960年发表于<安徽史学>第3期的<李绅年谱>,据李绅所作<墨诏持经大德神异碑铭>,考证其生于大历七年即772年.  相似文献   

6.
关于黄帝登熊湘最早的历史文献记载是西汉司马迁的<史记>:"轩辕披山通道,末尝宁居.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对熊湘山位置的第一次考证始于东汉<汉书·地理志>应劭注:"湘山在益水之阳."首注将熊湘注成湘山,误解便从此发生.南朝宋裴驷<集解>说:湘山在长沙益阳县,而熊耳山在召陵,即今之河南郾城东.  相似文献   

7.
吴海林、李延沛编《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3月第1版),其中所载历史人物之生卒年,有多处与史载不合。我前作有《孙蕡的卒年》(见《学术研究》八二年第三期),今又作三条如下。一、谢迁的生年该书第271页说:谢迁生年1450年(景泰元年),卒年1531年(嘉靖十年)。定谢迁的生年为1450年(景泰元年),值得商榷。李贽《续藏书》卷11《谢迁传》、《明史》卷181《谢  相似文献   

8.
陈辽 《江汉论坛》2012,(10):100-104
从三个真实的墓志铭,可推算出施彦端的生卒年,生年为1332年,卒年为1406年。用系统方法可以初步判定施彦端即施耐庵。小说家罗贯中年龄大于施耐庵,生卒年约为1280-1360年,因此,《水浒传》不存在施作罗编的问题。《水浒传》应为罗贯中、施耐庵合著。  相似文献   

9.
《琵琶记》作者高明(字则诚)卒年,今存三说。宗典编《柯九思史料》,吴海林、李延沛编《中国历史人物辞典》都认为高明卒于约1380年。不知其所据。概以推测,故置匆论。湛之依据清代陆时化《吴越所见书画录》所收《题<晨起>诗卷》一文,认为“高明是在明朝建立前九年的至正十九年(1359)逝世的”。此说一出,影响颇大,为游国思、王起等《中国文学史》,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中国文学史》,张庚、郭汉城主编《中国  相似文献   

10.
宋代蜀人张唐英以撰著<蜀祷杌>等史书而见称于当代后世,本文对关涉其生平与著作的几个重要问题做了考论,认为:张唐英确为蜀州新津人,所谓"双流人"的记载有误;其生卒年应依据其弟张商英所撰<宁魂辞>,定为1026-1068年,而不是其墓志铭所记的1029-1071年;其进士及第之年也不是其墓志铭所述的庆历三年(1043),而应是皇祐元年(1049);在其著作中,<仁宗君臣政要>在编年史巨著<续资治通鉴长编>的修纂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唐史发潜>的史论也并非如有的学者所谓的"多较庸常",而是很有独到之处,是充分显示张唐英"有史才"的佳作.  相似文献   

11.
司马迁的生年问题,在上世纪50和80年代两度展开过热烈地讨论.根据<自序>和<报任安书>这些司马迁亲笔资料,再辅以<史记>、<汉书>之实"据",通过考证司马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的年龄,报书任安的时间,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司马迁的生年是在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  相似文献   

12.
汉代四家<诗>皆为专门之学,其中<韩诗><毛诗>采用汉代经派命名的一般做法,以创始人姓氏命名;<鲁诗><齐诗>以创始人故国命名,与人们对"齐学"、"鲁学"的认识有关,有尊崇的意味.<汉书·楚元王传>所说申公自号<鲁诗>是一种追述.三家<诗>之命名应在武帝为博士置弟子之后,为创始人弟子所命.<毛诗>之名亦当为毛公后学所命,且因三家各自命名而为.  相似文献   

13.
对于罗隐的生卒年 ,史料记载也有分歧。宋薛居正《旧五代史·梁书》卷二十四 (列传十四 )载 :“年八十余 ,终于钱塘。”计有功《唐诗纪事》也云 :“年八十余 ,终余杭。”《吴越备史》卷一、《浙江新城县志》卷十四“人物传”、《浙江通志》卷一百七十八“文苑”中则称罗隐“卒年七十七”。《中国文学家大辞典》(中华书局 1992年版 )“罗隐”篇中注明其生卒之年为“833~ 910” ,复旦大学出版社的《中国文学史》亦如此标注。然而游国恩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人民出版社 196 3年版 )、郭预衡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年版…  相似文献   

14.
《后汉书》虽未正面记录光武帝之后的郊祀活动,但爬梳史料仍可发现东汉中前期诸帝多有亲郊之举。如章帝元和三年北巡前曾分祭南郊、明堂,安帝元初元年、六年的亲郊皆是在邓太后专权的政治背景下展开。与元始仪稍有不同,东汉更重视皇帝亲郊、合祭天地之礼,相对忽视二郊之别祀。延光三年安帝东巡前曾行包括南北二郊在内的五供之祀,该故事可能经蔡邕辗转收入《续汉书·礼仪志》,长期被视作东汉常制。  相似文献   

15.
试论西汉王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生长于穷巷蓬茨的文学大家王褒字子渊,是汉宣帝时代汉赋的杰出代表。他在西汉文学史上的地位,是和司马相如字长卿、扬雄宇子云伯仲其间的。自古论汉赋,或标卿云,或标渊云,或把他们三人与其他几个杰出的大家并列。班固、左思、刘勰等人一脉相传,到唐代自居易论诗:“虽前贤如渊云者,前辈如李杜者,亦不能忘情予其间哉。”(《与元九书》)并标渊云李杜。宋代苏轼论诗,有“艰危思李牧,述作谢王褒”句(《次韵张安道读杜诗》),独标王褒一人。明代  相似文献   

16.
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一号楚墓出土竹简中的<太一生水>一直成为学界研究的重点之一. <太一生水>宇宙论中蕴藏着生成性思维模式. <太一生水>的"太一"具备三重品格:物格、神格、人格.与"太一"密切相关的"水"也有三重内涵:一是认识论层面的实存之水,即可形可见的实存之物;二是本体论层面的神性之水,即万物之本原;三是价值论层面的人文之水.即水之德性. "太一"的三重品格与"水"的三重内涵统一于方法论层面的"生", "生"作为一种创生性的力量,是中国古代哲学思维的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17.
乙瑛碑     
<正>《乙瑛碑》全称《汉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史碑》又名《孔庙置守庙百石卒史碑》。东汉永兴元年(153年)刻,现存于曲阜汉魏碑刻陈列馆。该碑刻隶书十八行,行四十字。其内容为记鲁相乙瑛请求为孔庙设置百石卒史,以掌管礼器庙祀之事。碑文"骨肉匀适,情文流畅",为汉碑中不可多得的珍品,与《礼器碑》、《史晨碑》并称"孔庙三碑",为历代书家所重。  相似文献   

18.
<文选>立"江海赋"一类大致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汉书·艺文志>和<文心雕龙>的影响,二是汉魏六朝水赋创作的实际情况,三是萧统本人的山水爱好.此类所收木华<海赋>、郭璞<江赋>两篇作品,前者雄伟壮丽,奇拔不群;后者条理明畅,气势宏大,皆着意于壮丽宏大意象的选择描绘,表现出对穷变于声貎的极致之美的追求,从中亦可见萧统崇尚壮丽宏大之美的大赋观.但这两篇赋在汉魏六朝水赋中,并非成熟的山水文学作品,尚处于山水"喻诸心性德行"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9.
王勃的生卒年,历来众说纷纭。《晋阳学刊》一九八三年第二期何林天的《论王勃》一文,对王勃的卒年提出了新的看法。笔者除赞同何文某些观点外,认为尚有值得商榷之处,特提出以就教于何林天同志及读者。一王勃的生年,史籍无明确记载,后人只是根据其卒年推算他的生年,但由于王勃卒年的记载极不一致,故所推论的生年也就各异了。其实,关于这个问题,王勃是有自述的。总章二年王勃南游巴蜀,曾和友人同游玄武山山庙,所撰《游山庙序》就说过:“吾之有生二十载矣,雅厌城阙,酷嗜江海”。后来,他在《春思赋》中更明确地说:“咸亨二年,余春秋二十有二”。依此两处所载推算,王勃当生于永徽元年,即公元六五○年。这是可信的,何林天也肯定了这一论断。  相似文献   

20.
隐逸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非常特殊且耐人寻味的文化现象;而隐士是隐逸文化的主体,也是其主要的承载者和践行者.对二十六史的考察证明,我国正史设立隐士传的传统,并非如前人所说始于<后汉书>,而是始于<史记>与<汉书>;对二十一种正史记载隐士的情况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列表统计,由此能够清楚地看到隐逸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势力之强大,意义之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