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据时期(1895--1945)的台湾佛教,是由台湾固有的中国传统佛教和在家佛教斋教以及日本殖民者传入的日本佛教三大部分组成.日据初期,日本佛教随着日本殖民者的占据台湾,先后有六宗七派进入台湾,进行零散地"宗教殖民";台湾固有的中国传统佛教则因政权的转变而聚集了相当多的信众,初步形成了五大法脉;斋教因其通俗性而受大众欢迎,在这时得到了很大地发展.日据中期,日本佛教布教师虽大量来台,但并未改变台湾佛教信仰的本质信仰;台湾传统佛教在夹缝中得到空前发展,奠定了其在台湾佛教中的主体地位;斋教则因日本殖民统治的严厉打击,有所削弱.日据末期,由于日本殖民者实行了"皇民化运动",以皇道为尊,台湾佛教无论是台湾传统佛教还是斋教抑或是日本佛教,都遭到了毁灭性地打击.  相似文献   

2.
殖民地处境与日据台湾新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璧瑞 《东南学术》2004,(1):141-153
本文以殖民地处境与日据台湾新文学的关系问题为分析对象,重点考察日据台湾社会的基本特质及殖民地政治、文化对被殖民者精神的压抑和渗透、对写作者身份的改变.一方面结合史实和殖民与后殖民理论,理清被殖民者身份改变的多重脉络;另一方面分析日据台湾文学和作家身份确认的复杂和困惑,同时探讨文学传承和文学身份问题在日据时期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  相似文献   

3.
黄平 《东南学术》2004,(4):136-142
本文分析了日据台湾时期,日本殖民者对台湾实行的文化同化政策;以及台湾地区的广大民众针对日本殖民者的文化同化而进行的针锋相对的斗争;分析了这种文化斗争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特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台湾人民所坚持的民族认同与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4.
陈仪是大陆日据下台湾研究的组织者与实践者.他及其随员对日据下台湾的研究代表了当时大陆台湾研究的水准.陈仪取鉴台湾经验,在政治上推行省政改革,经济上发展统制经济,加强闽台交流与合作.陈仪不但是"日本通",也成为"台湾通".应蒋介石之邀,陈仪主持台调会,编译资料.由于对台湾问题长期观察,陈仪辨析日据下台湾的利弊,有独到处,亦有盲点.台调会搜集的资料,多从日本人编写的书中摘译过来,这些资料注重台湾总督府的制度层面与技术层面,忽视台湾民众.陈仪只注重研究台湾的"物",忽视研究台湾的"人",试图维持台湾总督府的行政架构与统制经济,与台胞的迫切需要隔着很深的鸿沟.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以围绕藤井省三<台湾文学这一百年>的相关论争为切入点,初步探讨近些年来在日本和台湾地区的日据台湾文学研究领域出现的"台湾民族主义"话语.对日据台湾出现了"以皇民文学为核心的台湾民族主义"这一荒谬论点进行辨析和质疑,认为对于日据台湾文学研究而言,学术化转型有其合理性,但不能以牺牲殖民批判作为代价.  相似文献   

6.
诗钟是封建科举制度的产物,诗钟活动中的诸多环节就是参照封建科举取士的一系列制度和程式建立起来的;它反过来又影响科举,助长了人们梦幻科场、热衷科名的社会心理与社会风气.二者相互推助,共同促进,最终影响到清代文学特别是清代台湾文学的整体风貌.清末,诗钟一经传入台湾,便得到台湾文士的热情欢迎,迅速传布全岛,占据台湾诗坛的主流地位,使得台湾诗风为之一变,从而进入了一个"击钵联吟"的创作时代,并为日据后台湾诗坛的复苏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7.
全国第二届台湾、香港文学学术讨论会于今年四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九日在厦门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九十多名台湾、香港文学研究工作者、教学工作者,出版工作者和作家、评论家出席了讨论会.会议还邀请香港地区的九位作家、评论家参加.提交大会的五十篇论文,广泛论及了台湾与香港文学的渊源、历史和现状,其中关于台湾文学的四十一篇、香港文学的七篇,另外还有两篇国外研究者的译文和一篇资料性的《台湾文学研究综述》.  相似文献   

8.
黄新宪 《东南学术》2004,(4):143-148
日据时期的台湾籍民教育,是日据当局为福建、广东等地的台湾籍民举办的教育,是一种旨在使第二代籍民成为忠君爱国之日本臣民的教育,是日本在台湾实施殖民地教育的延伸.但是,这一目的最终并未达到.  相似文献   

9.
日据时期台湾民间状况与"殖民地近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思涵 《东南学术》2006,(2):115-127
自1895年日本将台湾纳入殖民体系下至1945年台湾光复的50年中,台湾社会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认同等多方面的变化和矛盾.而在此期间,台湾亦逐渐呈现出近代化的特征.本文借助"殖民地近代性"的概念,从文化转变、教育政策、原住民生活、殖民地建设等方面来看待日据时期台湾民间社会一隅,尝试发现后殖民理论在民间社会运用的可能性,提示日据时期台湾社会除殖民主义-民族主义二元对立之外的另一种叙述方式,并注意到殖民地社会的复杂性,同时提示与试图纠正一些对殖民地经验的误用.  相似文献   

10.
首次台湾、香港文学学术讨论会于6月10日至16日在广州暨南大学举行。这次讨论会是由中国当代文学学会台港文学研究会、暨南大学中文系、中山大学中文系、华南师院中文系、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福建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福建人民出版社《海峡》编辑部等单位联合发起的;北京、上海、福建、广东以及吉林,山东、四川、湖北、甘肃、广西等省市的台湾文学研究、教学、出版工作者60多人参加了这次会议;香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台湾和南朝鲜作为发展中地区有很多相似之处.首先,二战之前他们都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经济畸形发展,是日本的原料、食品供应基地,工业很不发达,形成了典型的殖民地经济.其次,二战之后美国实行了以日本为中心,包括台湾、南朝鲜在内的远东地区综合战略,使台湾、南朝鲜经济严重依赖美国和日本,形成了美—日—我国的台湾和南朝鲜的三角贸易模式.再次,六十年代以来,台湾、南朝鲜都经历了三次重大经济发展战略转型,即六十年代初,由替代进口工业转向出口主导型工业;七十年代由轻工业为主导转向以重化工业为主导;进入八十年代之后,台湾当局提出了“国际化,自由化和制度化”的“三、化”方针,而南朝鲜当局也提出了“稳定、效率、平  相似文献   

12.
1895年4月17日签订的中日《马关条约》,将中国的台湾、澎湖割让给日本。5月27日,日本派主力近卫师团从冲绳中城湾出发分两路进攻台湾:一路从三貂角强行登陆;另一路攻占基隆。自此起至10月21日台市陷落,台湾军民进行了五个多月的反对日本割占台湾的军事斗争。五个多月间,台湾军民不畏强暴、浴血奋战,与日军接仗大小百余次,抗击日军三个近代化师团和一支海军舰队,打死打伤日军3万余人,写下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保卫祖国神圣领土的极其壮烈的一页。对于1895年台湾军民反对日本割占台湾军事斗争的一般进程,史学界各类史著均…  相似文献   

13.
日本民主党政权试图推行的"美亚并重"外交促使日美关系进入调整和磨合期,中日关系则大幅度改善与提升,台湾问题的重要性大为下降.民主党将在台湾问题上推行较自民党更为稳健的"维持现状"政策,即继续秉持<中日联合声明>"一个中国"政策的根本立场,将日台关系控制在非官方层次,以推动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发展.然而,受党内派系分歧、国会亲台势力鼓动和台湾岛内政界人士游说等消极因素的影响,民主党仍然可能会继续有限度地推动日台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由于历史与地理的因素,日本与台湾的双边经贸关系历来密切。日据台湾长达50年之久,长期以来形成了"日本工业,台湾农业"的日台贸易格局。同样处于经济恢复阶段的台湾和日本,20世纪50年代的贸易关系主要呈现两大特点∶"日本工业,台湾农业"的贸易模式依然存在;台湾对日本贸易逆差开始出现并有逐步增大的趋势。这两大特点对此后日台贸易关系以及台湾经济的整体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台湾政治转型主要是由台湾岛内外因素、主客观因素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台湾岛内因素来看,台湾经济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台湾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转型;国民党政权的"法统"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危机,被迫进行民主改革.从台湾岛外因素来看,大陆"一国两制"政策对台湾政治转型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世界范围内"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对台湾的专制体制产生了巨大冲击;而来自美国的压力也迫使国民党进行"政治革新".在这些岛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台湾出现了多党并存的格局.  相似文献   

16.
明清之际台湾移民社会形成过程中,各种戏剧纷纷传入台湾.雷海青作为戏神信仰的习俗随之出现.日据时期,台湾的社会变迁使戏神信仰被泛化为民间的一般神祗.光复后五十多年里,闽台戏神信仰活动交流不断频繁,其信仰现象颇受学界关注.文章对近世台湾社会变迁基础上的戏神雷海青信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1991-2003台商大陆直接投资对台湾经济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隆生 《东南学术》2005,(4):140-147
约从1980年代末期,台湾对外直接投资出现了快速成长.近几年来,由于台湾制造业呈现萎缩迹象,加上失业率上升,一些人开始疑虑是否对外直接投资(特别是台商对中国大陆的投资)对台湾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本文利用普通最小平方法、辅以Hildreth-Lu程序,使用1991-2003每年的总体经济数据,探讨影响台商大陆投资和台湾经济成长率、失业率的决定因素.主要结果如下:第一、台币升值和台湾向大陆出口对台商大陆投资产生正面影响;第二、台商大陆投资有助于台湾经济成长,但对台湾制造业薪资产生抑遏作用;第三、民营企业对内投资对台湾经济成长和就业产生显著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甲午战争后,我国台湾被日本占领,沦为殖民地。1895年至1945年,在日本对台湾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过程中,政治上实行总督专制,辅以警察制度、保甲制度等高压控制,对台湾人民实行残酷镇压和奴役;经济上实行"日台经济一体化",将台湾经济控制在日本手中,使之成为日本经济的附庸;文化上强制推行差别教育和同化政策,企图使台湾人民成为日本的顺民。日本对台湾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对台湾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遗留下了若干影响。  相似文献   

19.
黄新宪 《东南学术》2006,(6):161-168
公学校是日据时期专为台湾人子弟设立的一种基础教育机构,存在时间较长,在台湾近代教育史上影响较大.本文通过对公学校产生、发展的考察和主要特点的揭示,认为这一教育机构是日据当局对台湾民众实行民族歧视的产物,具有显而易见的殖民教育本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拟从科举的角度来记取台湾近代文学的若干情况:作家的遭际、诗人的交往、文坛的风气、科举对文学的影响以及台湾士子在日人据台前后的爱国事迹,等等.虽仅一鳞一爪,或可以知其概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