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金世育 《劳动世界》2011,(10):36-39
住房保障作为一个国家住房政策兜底的制度,隶属于社会保障范畴。目前,房价居高不下,为了保障公民居住权,完善城镇住房保障制度显得尤为迫切。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现已基本实现城市住房的商品化和社会化。本文认为,我国城市住房保障的发展,体现了与商品房双轨制的发展趋势,有较为突出的路径依赖性。保障性住房未来发展应该规避双轨制缺陷,致力促进建立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实现商品房市场与保障房领域的融通,从而可以提高住房救助制度与市场机制的契合度,增强制度活力,进而实现城市保障性住房供应量的动态平衡,降低现行制度的社会成本。  相似文献   

2.
崔璨 《劳动世界》2011,(11):6-9
我国正处于转型期,现阶段出现了种种不公平的现象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发展。为了改善这种状况,维护底线公平显得尤为重要。维护底线公平最好的方法就是构建基础性保障体系。这个体系由最低生活保障、全民医疗保障、最低住房保障和公共教育保障构成。目前这个保障体系已初步建立,但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需要完善。本文以底线公平理论为依据,概括介绍我国基础性保障体系的构建状况,并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近年来政府大规模的实践建设,虽然我国保障性住房体系已初具规模,但是针对大学毕业生而言,随着毕业人数的增加,其住房问题也日益突出。大学毕业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主要力量,解决其住房问题已迫在眉睫,同时,这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本文主要研究大学毕业生住房保障面临的困境,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人数不断激增,这不仅导致初入社会的毕业大学生要承受残酷的就业压力,还要面对所居住城市的住房问题.在这些问题上,他们显然已经举步维艰.恶劣的居住环境,无法承受又当父母又养老的"夹心层"状态,为当下中国年轻生命的发展设置了一道厚重的屏障.本文主要浅谈毕业大学生的住房现状,以及国外住房保障经验和国内部分省市在毕业大学生住房问题上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5.
李蔚 《劳动世界》2011,(5):76-77
我国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人数不断激增,这不仅导致初入社会的毕业大学生要承受残酷的就业压力,还要面对所居住城市的住房问题。在这些问题上,他们显然已经举步维艰。恶劣的居住环境,无法承受又当父母又养老的“夹心层”状态,为当下中国年轻生命的发展设置了一道厚重的屏障。本文主要浅谈毕业大学生的住房现状,以及国外住房保障经验和国内部分省市在毕业大学生住房问题上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6.
"居者有其屋"是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权利,保障公民的居住权是各国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建立了现代福利国家的住房保障制度。由于各个国家的历史国情和发展状况,出现了三种不同的住房保障体制。在总结介绍美国、德国、英国的住房保障制度的基础上,阐述了对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60年代末上海市有60余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近年来,退休知青陆续返沪定居。本文基于社会保障的视角,通过实证调研解析,退休后回沪定居的知青社会融入的障碍主要表现在养老金水平低、利益补偿机制周期长、社会保险未实现异地转移、缺乏住房保障制度以及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短缺,提出提高养老金统筹层次、引入生活必需品物价指数、建立"一卡通"社保卡、实现异地医保结算流程、允许回沪知青申请公共租赁住房以及政府出台鼓励再就业政策和发挥社区组织桥梁作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就职过程中各种合法权益遭受侵害的问题已经成为高校毕业生中越来越普遍的现象。本文主要从法律劳动保障角度角度出发来分析大学生就职过程中劳动权益得不到保障的问题。在完善大学生就职业中,要有立法保障,维护大学生权益,为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和提高安全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发展,孝道在经历了功能错位、缺位后逐步回归到家庭伦理道德规范的本住。国家相关养老保障政策的实施,农村孝道的阶层化现象,子女分担的养老模式以及老人自我养老意识的强化等,都推动了农村孝道的回归。本文旨在以孝道养老功能的回归为出发点,探讨农村家庭养老保障的再定位问题,指出家庭养老保障必然是我国农村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的主要养老方式。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发展,孝道在经历了功能错位、缺位后逐步回归到家庭伦理道德规范的本位.国家相关养老保障政策的实施,农村孝道的阶层化现象,子女分担的养老模式以及老人自我养老意识的强化等,都推动了农村孝道的回归.本文旨在以孝道养老功能的回归为出发点,探讨农村家庭养老保障的再定位问题,指出家庭养老保障必然是我国农村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的主要养老方式.  相似文献   

11.
巴蜀短波     
南充公共职介机构实行零收费服务为了推进就业服务“新三化”建设,树立人本服务的理念,南充市就业局近日做出决定,市内所有公共职业介绍服务机构及其窗口对外服务一律实行零收费,服务对象包括下岗职工、失业人员、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失地无业农民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等城乡所有求职人员。蒋弟永广安实施扶贫攻坚“一号工程”广安市最近出台了农村居民实行最低生活保障等13条政策,把扶贫攻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号工程”来抓,切实帮助解决农村贫困群众的生活问题。其中涉及劳动保障方面的有: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25元的农村居民…  相似文献   

12.
4月10日,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在北京召开了"人力资源市场职业能力测评系统"开发成果发布暨研讨会。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司局、有关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以及部分地方政府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领导、专家和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中  相似文献   

13.
郭春华  范露 《劳动世界》2010,(11):19-23
农村妇女社会福利作为社会福利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制度安排,对保障农村妇女的权益、完善农村社会政策、维护农村社会稳定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在强调国内民生、坚持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农村妇女的社会福利可以概括为两个"保障":一是生存性保障,二是发展性保障。本文基于社会政策的基本学理,通过与农村男性社会福利、城市妇女社会福利的比较,分析了农村妇女社会福利的现状和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速度加快,必然导致城市的扩大和数量的增加,大量土地被征收,由此造成了大多数农民也失去了相应的保障,应该受到高度的重视。本文主要分析了“土地换保障”的制度缺陷及面临问题,并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王媛  吴清  张国光 《劳动世界》2010,(11):58-60
本文从英美两国住房逆抵押贷款的主要产品、主要产品的特点以及有关住房逆抵押贷款的法律情况等角度对美、英两国住房逆抵押贷款的实践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的目的是找出顺利推行住房逆抵押贷款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专科学历流动人口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大量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监测数据和logistic模型的研究发现,不同性别、户籍、在婚状态、职业类型以及社会融入程度的专科学历流动人口的城市居留意愿显著不同,随着月工资收入的增加,其城市居留意愿显著增强,但随着住房支出的提高先增加后减弱;专科学历流动人口偏好于短距离流动,同时城市居留意愿随流动时长的增加而提高。因此,应进一步完善专科学历流动人口的就业保障政策和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同时积极促进专科学历流动人口参与社区活动,进而提升该群体的城市居留意愿。  相似文献   

17.
关于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的指导意见 为逐步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推动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及《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精神,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18.
焦涛  吴清  刘星 《劳动世界》2011,(6):30-32
住房逆抵押贷款的实施面临多种风险,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风险防范。美国,做为住房逆抵押贷款发展最为成熟的国家,它所推出的住房逆抵押贷款产品在风险防范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借鉴。本文在分析住房逆抵押贷款主要风险的同时借鉴美国经验提出了具体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9.
住房权是一项基本人权,"居者有其屋"是人类共同的愿望.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数量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新生代农民工在流入地定居化趋势明显.但由于城乡发展不均衡和二元制结构,市民化能力较弱的新生代农民工无法享受新型城镇化所带来的成果,住房问题的矛盾不断出现.在此背景下,住房保障"PPP"供给模式能够较好解决城市化进程中住房建设与资金来源的矛盾,为保障人权、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20.
家庭服务业在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为家庭服务从业人员提供工伤保障来提升该群体的主客观福祉水平显得愈发重要。本文借助江苏省家庭服务从业人员工伤保障课题的调查数据构建有序logit模型,考察了工伤保障对福利效用的解释力,发现与未参加任何工伤保障项目的家庭服务从业人员相比,参加了社会性或商业性工伤保险项目的家庭服务从业人员其主客观福利效用更强,这种福利效用在家政服务和养老服务业态中的从业人员身上体现得更明显,同时社会性或商业性工伤保险项目对从业人员福利效用的影响存在差异。基于此,需要进一步提高家庭服务从业人员的工伤保险参保率、积极开发多元化家政保险商业险种,并与商业保险公司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模式,以健全该群体的工伤保障制度,进而提升其主客观福祉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