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雍正朝七年(1729)和十一年(1733)传办瓷器的件数有代表性。乾隆朝自元年至十年(1736-1745)传办瓷器较多.又以圆器为主。中国第一历史挡案馆存有乾隆二十八年至三十一年(1763-1766)传办瓷器的档案.从中可计出瓷器的件数、烧成率和制价。传办瓷器的制价亦影响民窑瓷器的价格。传办瓷器在制瓷工艺的仿古创新中有其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日古代瓷器的国际竞市呈现出了此消彼长的变化,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650年代—1690年代——日本乘虚占优;第二阶段:1690年代—1750年代——中国后来居上;第三阶段:1750年代—1780年代——中国独占鳌头,日本退出国际市场。同时从社会背景、政策、贸易、技术等角度探讨了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并分析了日本瓷器在国际竞市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价高、质次、装饰水平不如中国、供应量不稳定、易碎、交货慢、交货中的欺骗行为、翻译人员赚差价等。  相似文献   

3.
对于瓷器,我一直抱有很强烈的感情,喜欢它的“声如磬,薄如玉,明如镜”,为它数百年绵延不断的文化折服,每每见到心仪的瓷器总有将它们买下的冲动,所以作为瓷器王国的景德镇理所当然成了我的精神故乡。这个春天,收拾好行囊,带上满心的向往,踏上了奔赴景德镇的旅途。  相似文献   

4.
一次去景德镇旅游,买了一件珍贵的瓷器。瓷器本是用大纸箱装着的,大纸箱里的间隙塞满了废纸屑,但我考虑到大纸箱携带不方便,就扔掉了大纸箱和里面的废纸屑,直接把瓷器放进小巧的手提箱里。  相似文献   

5.
清代景德镇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史,不仅是经济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行帮组织整合与城市社会秩序形成过程的历史。在清代景德镇社会中,行帮组织势力最大、影响最深,绝大部分公共事务都被行帮组织控制,而且官府对地方社会的控制亦多借助行帮力量。行帮组织构成了景德镇的城市经济组织和社会控制的特征,制约了城市变迁的方向和轨道。行帮全面控制景德镇瓷业经济发展的时候,既是景德镇瓷业经济的繁盛时期,也是景德镇传统瓷业经济注定要走向衰落之时。  相似文献   

6.
[摘要]清代欧洲各国东印度公司与中国的瓷器贸易由最初的临时租赁货栈和住所,发展到商行的设立,并与中国瓷商形成稳定的瓷器产业链和供销关系。欧洲著名艺术作品模板制作的瓷器和纹章瓷,成为热销的订制瓷。荷兰和英国是西销华瓷的重要集散地,中国瓷器主要通过集中批发拍卖的方式售出,行销欧洲各地。  相似文献   

7.
风俗画忠实地反映日常生活,其载体多样,如岩壁、纸、帛等。然而随着制瓷技术的进步,瓷器逐渐成为风俗画新的载体。风俗画嵌入瓷器后产生的瓷绘风俗画,也继承了风俗画的图式和功能。文章在厘清瓷绘风俗画概念的基础上考辨了瓷绘风俗画形成的原因,认为瓷绘风俗画是"记录"意识转移的产物,借"记录"意识的演变路径梳理了瓷绘风俗画的发展过程,并分析了瓷绘风俗画在发挥记录功能时的独特性,认为风俗画嵌入瓷器后对瓷器流通与风俗传播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自古以来,精美绝伦的景德镇瓷器倍受人们的称颂,而景德镇瓷窑却未能受到应 有的关注。瓷窑如同瓷器一样有着自身的发展历程与轨迹,然而当代陶瓷制品的审美性却并非 如人们想象的那样,与瓷窑发展的日益完善相一致。这是一个我们不得不深思的问题。考察景 德镇瓷窑及其装烧工艺自五代到现在的发展和演变过程,有助于揭示瓷窑与装烧工艺的改进对 陶瓷发展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瓷器之美     
伊兜 《新少年》2020,(1):50-55
瓷器,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中国人民伟大的发明创造。在这张向世界展示中国的精美名片上,镌刻着国人的智慧、文化的内涵、民族的骄傲。在英文中,China一词代表中国,那么当字母C小写后,china这个单词的另一层含义是什么呢?先卖个关子,看到后面你就知道啦。瓷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光辉灿烂,我们很难在有限的篇幅内作以详细的介绍,那么透过几个关键词简单了解一下吧。  相似文献   

10.
景德镇陶瓷的德育功能是在"器以载道"思想熏陶下,在帝王及文人士大夫的共同追求下产生并逐步充实的,最终形成了以敬天法祖、崇质尚朴、修养身性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德育功能。利用景德镇陶瓷进行现代德育,不能局限于纹饰装饰内容方面,体现教育和感化等功能,而应引导广大欣赏者通过自身体验,从中自觉感悟,更好发挥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11.
明代后期,地处赣东北山区、交通不甚便利的江西景德镇却同经济较发达的苏、淞、嘉、杭地区一样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表现在景德镇制瓷业中出现带有新的经济因素的手工工场和作坊、自由雇佣劳动力的广泛使用和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瓷器拥有国内外广大市场.制瓷业的发展,不仅使景德镇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的萌芽,而且使景德镇成为当时"富甲一省"的地区,景德镇瓷器也成为明政府对外贸易、出口创汇的大宗商品,为明政府长期的对外贸易顺差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明代刊刻了大量的丛书,这些丛书一方面保留了很多珍贵的文献资料,一方面又存在着某些明人刻书陋习。本文对收在《格致丛书》中的明代韵府类书籍《新刻韵学大成》的真实面貌进行探求,证明《新刻韵学大成》和《韵学事类》实为同一部书,从这一点引发出明代刊刻丛书的弊病———“变幻名目,割裂首尾”。  相似文献   

13.
人们研究《元声韵学大成》一书的声调会发现,此书具有平声不分阴阳、全浊上声字变成浊去和清去、入声音节结尾辅音已有混同等特征。这些声调现象都反映了当时的实际语音状况,因此可以说,《元声韵学大成》是一部反映时音的著作。  相似文献   

14.
《阅微草堂笔记》中所涉小说批评资料极多,初步统计共百余条,是纪昀小说批评和小说理论的重要载体。其批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引用作品""借人所言""专题条论"三种形式,内容涉及小说理论的诸多方面,大致可以概括为小说文体论、艺术论、接受论和目的论四大类。《阅微草堂笔记》中的小说批评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是全面认识纪昀小说理论的重要窗口,是构建中国古代小说理论体系的鲜活资料,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孟子》中的称谓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性,由于文化和语言差异,称谓翻译是《孟子》翻译中的难点。大中华文库中的《孟子》英译本是国内《孟子》译本的最新权威,但译本中很多称谓翻译违背了功能对等理论,使译文丧失了原文的人际功能,甚至重构了与原文非等值的人际功能。  相似文献   

16.
元代青花瓷器在青花瓷的发展史上起着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山西省博物院藏元代青花瓷——青花缠枝高足杯和青花缠枝牡丹纹罐是它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具有独特的造型特点和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7.
汉语称谓词来源和构成形式多种多样,不同的称谓词可以表现不同的态度和感情。忽略称谓词及其意义的时代、地域特点和语义色彩会造成理解上的错误,称谓词典的编纂可为读者提供方便的工具书.  相似文献   

18.
清代文论对“韵”范畴的阐说,主要体现在两大领域:一是诗论中对“韵”范畴的阐说;二是词论中对“韵”范畴的阐说。其内容,主要表现在三个维面:一是对“韵”作为文学审美之本的标树,二是对“韵”审美特征的探讨,三是对“韵”的创造与生成的考察。清代文论对“韵”范畴的阐说,为我们今天更好地把握“韵”的审美范畴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