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温州古称永嘉。 80 0年前宋代中国大儒家学说出现了永嘉功利学派 ,其代表人物叶适提倡功利之学 ,讲究经世致用 :“无功利 ,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尔” ,主张“以利与人……故道义光明” ,通俗地讲便是功利与仁义并存 ,按现在的讲法便是主张务实为务虚之基础 ,在发展中解决问题。永嘉学派对当今温州人的思想有多大的影响无从考究 ,但是温州人不惟上 ,不惟书 ,只惟实的精神 ,是他们敢为天下先 ,开拓进取的力量之源 ,是温州经济奇迹的动力。温州有很多的中国第一 :全国第一份私人工商执照、全国第一批股份合作企业、全国第一个实行金融利率改革…  相似文献   

2.
儒家义利观始于孔子而完成于孟子,是用以处理道德与功利关系的理论体系.它是一种人本主义的义利观,是价值与事实并举、道德评价与经世治国并重的义利观.在当代正在构建的和谐社会中,孔孟义利观可以纠正市场经济导致的道德困境;恰当地借鉴孔孟义利观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义利之辩发端于孔子。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义利观,重义反利,比孔子更甚。他认为“上下交征利”是天下混乱的原因。孟子的义利观是重“仁义”而轻利,要求人们的一切行为都要遵守仁义的道德规范。孟子的义利之辩,直接影响到了他的德育思想。一、以仁义之端为首的性善论,是...  相似文献   

4.
温州模式:转型时期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温州模式 :需求诱致型的制度变迁  温州模式是由民间自发创制的自下而上的制度创新 ,具有明显的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方式的特征。它的产生与发展有其特有的历史、现实条件和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深层原因。首先 ,从形成的历史传统来看 ,温州具有经营手工业、商业的传统 ,有重商和功利主义的区域文化传统。温州历史上曾三次被辟为对外开放口岸 ,近代与海外仍保持着贸易往来。南宋时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注重经世致用 ,提出“功利与仁义并存 ,”主张“通商惠工” ,对后世尤其是对近代温州人影响颇大。可以说“永嘉学派”的功利…  相似文献   

5.
一、发展生产力与社会主义义利观生产力的发展总是以物质财富的增长(“利”)为直接目标,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也常常以物质财富的增长为结果表现出来,因而生产力发展的问题必然与义利观产生密切的关联。在中国的传统思想中,一般说来,利泛指利益或功利,与义相对特别是指个人的私利;义泛指人们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或道义,也可指道义所要求维护的公共利益。在我国历史上,曾有过经久不衰的“义利之辨”,占主导地位的是儒家的重义轻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种重义轻利、先义后利的义利观,体现出一种着眼于整体利益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6.
糜海波 《学术论坛》2006,2(10):32-35
文章认为中西传统功利主义思想的理论共性是主张以利来规定义,德行为功利服务,把增进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视为道德的最高理想,肯定了个体追求功利的合理性;它们的学术分歧是前者主张人我两利、社会功利本位,强调志功合一、义利并重以及节约论的功利主义思想;后者主张合理利己主义、个人功利本位,强调效果论、重利轻义以及幸福主义的功利主义思想。它给我们的启迪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以马克思主义的功利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的义利观为价值导向,确立人本理念,弘扬人本精神。  相似文献   

7.
见利思义——孔子的义利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恩来 《理论界》2008,(7):114-115
谈到孔子的义利观,人们极易想到的,是他“罕言利”的态度和“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评论。尽管孔子对义利关系的认识还有许多,但有了这两条记录,余者就大多被遮蔽起来,并成为后人传承或判断孔子义利观的主要根据。孟子在回答梁惠王“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的问题时,就立马回答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相似文献   

8.
本质为道德价值观的义利之辩是中国伦理史上的一个基本问题。尤其是在两宋,更成了伦理思想斗争的中心。在两宋激烈的义利之辩中,司马光的义利统一观最富合理性。司马光自称以“朴儒自守”,但在义和利的关系上,却并未死守儒家正统的“重义轻利”的戒条,司马光认为,道德并不排斥功利。恰恰相反,道德必须蕴含功利,道德的价值就在于它所追求的特有功利性,道义必须以一定的功利为其指归。他明确指出:“夫唯仁者知仁义之为利,不仁者不知也”;“圣人者……以利人为仁”;“道者,所以保天下而兼利之也。”肯定了仁义道的功利性。  相似文献   

9.
义利观,是一个常议常新的问题,历史上有引人注目的儒家义利观.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确立正确的义利观.而目前有些人对义利问题的认识相当活跃但比较混乱,且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社会的消极现象.我们应建立义利统一的义利观.  相似文献   

10.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功利主义倾向及其引导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受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各种价值观念以及大学生自身特点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功利主义倾向.在探讨大学生价值观功利主义倾向的表现的基础上,从正负两个方面分析了功利主义倾向对大学生的影响,并提出从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义利观教育、发挥学校教育优势和注重社会主流文化三个方面对大学生加以正确引导,使其价值观上的功利化倾向趋向合理,呈良性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1.
杨树森 《东岳论丛》2001,22(2):78-82
义利关系与社会财富分配直接相关 ,在社会生产关系转型时期总是受到人们的特别关注。我国学术界多认为“孔孟主张义利对立 ,尚义排利” ,这是对孔孟极大的误解。从孔孟的言论和行动看 ,他们“重义而不轻利” ,“尚义而不排利”。儒家义利观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经过了两次蜕变 ,这是孔孟义利观被误解的主要原因。为了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新的义利观 ,必须区分儒家义利观的精华和糟粕 ,批判地继承孔孟义利观中的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12.
功利的内容既可以是物质性的,也可以是精神性的。从墨家"仁义"论物质性功利和精神性功利的内容看,墨家的功利论虽从物质的角度切入,但其最终还是归结为精神上的功利。  相似文献   

13.
贾庆军 《船山学刊》2010,(3):110-113
王阳明曾经提到过实学之概念,在他看来,实学就是辨义利之学,即去功利而存道德仁义。如此,他的实学观就和我们现今理解的实学观有所不同,王阳明的心学也就是实学,其本质仍是儒学,即以道德仁义来统领天地万物。但阳明实学也为后世实学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4.
我国目前的企业信用现状及其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泽纯 《理论界》2003,(1):75-76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已基本步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轨道。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之间交易关系和交易行为更多地表现为信用关系,不仅银行信用关系日益广泛,而且企业间的商业信用规模也不断扩大,与市场经济信用关系发展紧密相连的“社会信用”机制开始发挥其纽带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现代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由于实行市场经济的时间较短,我国社会信用发育较晚,信用体系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这在客观上严重制约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尽快建立我国社会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生产工具的变革、私有土地的发展,人们对私有财产的占有欲催生出了义利之辨,在几千年的争论演变中,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占据了义利观思想的主流思潮,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主要从孔孟义利观产生的背景,孔孟思想"先义后利"的相同点,孟子义利观对孔子义利观的发展,义利思想对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对建设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出发来探讨,以寻求和解读出最适合当代社会发展的新视角下的孔孟义利观。  相似文献   

16.
陈安金 《浙江社会科学》2022,(11):112-119+31+159
对永嘉学派的事功思想,相关学者基于不同立场、视角有不同的认识。涵盖义理、经制二维,行本于仁义而功见于实事当是其较为完整准确的阐释。周行己、郑伯熊为永嘉学派事功思想之开创者,后经由薛季宣、陈傅良、叶适几代学人持续之学术耕耘,永嘉学派事功思想体系渐趋完善。叶适之后,学派走向衰微,后又于晚清重振,而无论衰微或重振,皆与学派之事功思想特质息息相关。永嘉学派事功思想为“温州人精神”打下了厚重的底色,是当代温州经济社会发展背后的文化命脉,对当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先秦儒家义利观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历来认为,先秦儒家特别是孔孟重仁义而轻功利,不谈经济、不追求物质利益。然而反复研读《论语》、《孟子》以及《荀子》,不难发现儒家其实很重功利,他们针对时弊大讲仁义,只是要把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纳入正道、“由仁义行”(《孟子·离娄上》);他们所宣扬的圣人、仁政,都是以给天下人带来物质利益为主要标准的。  相似文献   

18.
姚振文 《兰州学刊》2008,(11):15-16,44
在评述孔子、老子、孙子思想核心的基础上,从道德价值和现实功利相结合的视角,比较《孙子》之“全”与《论语》之“仁”、《老子》之“道”的主要差别,探究其迥然不同的哲学观和人生观。《论语》之“仁”从总体上表现出一种否定现实功利的道德理想主义倾向;《老子》之“道”在追求现实功利和自我生存圆满的同时,带有不可讳言的自私性;《孙子》之“全”则是立足于特定战争领域,实现了理想与现实、功利与仁义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确立有力地促进了人们道德观念的更新,在功利观上,由重义轻利变为义利并重;在公私观上,由崇公抑私变为公私并重;在贫富观上,由安贫乐道、平均主义变为勤劳致富;在消费观上,由紧缩消费变为适当消费.这些道德观念的更新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结果,反过来,这些新的道德观念对人和社会的健康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完全确立和健康运行又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否必然会带来道德的沦落,向来是人们争论的焦点。本文在归纳中外历史上几种典型的义利观的基础上,认为在现实中市场经济和道德并非就是纯粹的博弈关系,而是存在内在的关联性。在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上,提出了新集体主义既是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也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