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关于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的籍贯问题,向来没有一致的意见。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种说法:1.广西贵县人;2.广西藤县人;3.广西桂平县人;4.移居藤县的桂平籍人。最早提出“贵县说”的,是凌善清的《太平天国野史》卷13《陈玉成传》,此后又有郭廷以的《太平天国史事日志·附录五表》,莫一庸的《广西地理·乡贤》。以上主张贵县说的三种著作,根据何在,均未注明,但这些著作成书时间较早。这一说法与史籍记载颇有相合之处:1857年张德坚编成的《贼情汇纂》中说陈玉成是“广西老贼陈承瑢  相似文献   

2.
在去年《学术月刊》第四期上,发表了张少康同志写的《也谈古代文学理论中的现实主义问题》一文(以下简称《也谈》),就拙作《略谈古代文学理论中的现实主义问题》一文(以下简称《略谈》)中的某些论点提出商榷。我读了少康同志的文章,感到很受启发,他的有些意见我是同意的;但是,有一些意见,我认为他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甚至误解了我文章的原意。为了探讨问题,现在我把这些问题提出来,继续和少康同志商榷,并向广大读者请教。  相似文献   

3.
<正> 最近,读《角厮罗家族世系考述》(以下称《考述》,载一九八二年《青海社会科学》第一期)一文后,感到汤开建同志对青海历史上作出贡献的人物角厮罗家族世系,根据汉文史料,作了较为详细的考述,指出了某些史籍记载的错误,表达了自己对角厮罗家族世系的看法,这一切都是作者努力研究的结果,十分可贵。 但是,我结合平时校点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认为有些问题,《考  相似文献   

4.
去年上海《社会科学》发表了我的《驳“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并就认识的源泉问题展开了讨论。后来我在出差途中又读到了刘奔同志《认识的来源和真理的标准》(以下简称刘文,载《哲学研究》八○年第九期)。刘文的主旨是探讨“究竟如何理解认识的来源问题以及认识来源问题和真理标准问题的关系”。刘文岂只是对则文“不敢苟同”,而且认为“则鸣的观点并没有超出直观唯物主义”,“由此可见,不懂得实践的特性和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会闹出多大的笑话”。鉴此,我写《再驳》以回答刘奔同志。  相似文献   

5.
我的《董仲舒天道观重探》(见《中国哲学史研究》1986年第2期,以下简称《重探》)发表后,周乾溁同志著文《懂仲舒的天道观辨析》见《中国哲学史研究》1988年第1期,以下简称《辨析》)提出了商榷,我表示诚挚的欢迎。不过,对《辨析》一文所持观点,论据以及对我的驳难,我认为都很难站得住。这里分歧的实质仍是董仲舒的天道观是辩证法的,还是形而上学的问题。下面是对周乾溁同志的答复,也是对我的观点的进一步论述。  相似文献   

6.
宫为端同志的《商代原始社会考》(载《宁夏社会科学》1986年第5期,以下简称《商》文)一文,“通过对一些考古资料的认真推敲”,“发现商代在很大程度上仍处于原始社会野蛮中级阶段,根本没有进入奴隶制社会”。笔者认为,《商》文在引用和分析考古资料时,存在着很大的片面性,以至影响到作为文章题目的“商代原始社会考”这个结论的成立。商代考古资料极为丰富,这里只是以《商》文引用和分析的考古资料为线索,作些简略的考辨。  相似文献   

7.
最近翻阅兰州地方史资料时,偶然在84年第5期的《兰州学刊》上,看到了刘国元,吕叔桐二同志合写的《隋代金城郡治地位考》一文(以下简称《地位考》).《地位考》据《周书》卷29《王杰传》:“王杰,金城直城人也……后从(孝武帝)西迂……出为河州刺史,朝廷以杰勋望俱重,故授以本州”一语,认为北魏孝武帝时期的河州金城郡领县中应有直城一县,《魏书·地形志》漏载,近而,《地位考》又因《水经注》中  相似文献   

8.
我读过孙显元同志不少文章,常受启发。前不久看到《江淮论坛》1991年第1期载有孙显元同志(以下简称“作者”)《论马克思主义研究对象》(以下简称《论对象》)一文,展读之余,产生了一些疑问,谨此提出向孙显元同志请教。  相似文献   

9.
也论西汉的酷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文史哲》81年第6期所载孟祥才同志《论西汉的酷吏》一文(以下简称孟文),踔厉风发,直抒己见。但在对西汉一代酷吏的评价及其它有关问题上,我认为有不少值得商榷之处,故不惴谫陋草就此文以就教于孟祥才同志。  相似文献   

10.
读了张思平同志写的《能源消费与国民经济结构的关系》(见《社会科学研究》1980年第4期,以下简称《关系》)一文,颇受启发。我赞成《关系》一文的基本观点,但也有某些不同意见。例如,作者认为,解决我国能源问题“必须注意能源的开发利用与国民经济结构两者之间的互相适应的问题”,既要“重视‘开源节流’。使能源生产和使用适应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也要逐步建立起适应我国能源状况的合理的国民经济结构”。我认为,这种建立适应我国能源状况的国民经济结构的主张,值得商榷。国民经济结构所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它是表  相似文献   

11.
<正> 读了《中国语文》1980年第2期程祥徽同志《青海口语语法散论》一文(以下简称《散论》)和《青海社会科学》1981年第1期张成材同志《西宁方言的语法特点》一文(以下简称《特点》),很受启发。我也愿参加这一探讨,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的看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江汉论坛》1980年第三期发表了荣开明等三位同志写的《同一性的涵义问题》一文(以下简称“同”文)。该文认为同一性只应有一重涵义,对立面的相互转化不应是同一性的涵义。我们的观点相反,认为同一性不可能只有一重涵义,理应具有“转化”这一重内涵。讨论同一性的涵义,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之争,这里面牵涉到唯物辩证法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则直接关系到我们对整个唯物辩证法的理解和运用。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古上邽考辨     
古上邽和邽山究竟在何处,历史上虽有不同的记载和看法,但多数人的考证结论基本是一致的,即今之天水市秦城区就是古上邽县的治所,天水北乡之凤凰山就是古之邽山。最近徐日辉同志在《上邽何处寻》(以下简称《寻》文)一文中提出了新的看法。(见《兰州学刊》85年第2期)作者认为:①、古上邽本在清水,“大约在东汉时从渭水之北的清水迁徙至渭水之南的天水。”②、邽山即今清水县城以北之邽山。③、隗嚣所据之上邽和西城皆在今天的清水县城北附近。同时认为,前人的论断都是沿袭了郦道元在《水经注》中的错误考辨而以讹传讹了。《寻》文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近代方志和近来清水县城附近的发掘。我认为该文所提出的论点和所引用的论据是不够确切和严密的,缺乏说服力的。这里我提出一些浮浅的看法,供同道们参考讨论。  相似文献   

14.
《南诏德化碑》碑文,据有关文献的记载以及后人的研究考释,都说是郑回即郑蛮利所撰,从来不是一个存在着争论的问题。几年前,王叔武同志发表《<南诏德化碑>作者考》一文,考证了该碑碑文的真正作者应为王蛮盛,而不是有关文献记载中所称说的郑回。这篇提出了新义的考证文章的作者(以下简称作者)认为:自元郭松年在其所著《大理行记》中说《南诏德化碑》是“郑回制文”以来,迄今近七百年间,不少治古金石学的专家,  相似文献   

15.
新唯物论还是新儒学──与张立文先生再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写了与张立文先生商榷的《“新气学”辨正》①(以下简称《辨》文)之后.我很希望张立文先生能够作答,以纠正我文中可能有的错误或误解。最近.拜读了张立文先生的《超越与创新──答李存山先生》一文②(以下简称《答》文),于细心领教之后,仍觉大惑不解,故与张立文先生再商榷。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在对马克思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到《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以下简称《提纲》)的思想发展的认识上存在着一个问题,这就是,《手稿》时期,马克思受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影响,主要是从经济学观点上表现出来的;而《提纲》对人本主义的批判,主要是从哲学上作出的,这中间,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内在机制是什么呢?我认为,近年翻译出版的马克思1845年3月写的《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著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以下简称《评李斯特的政治经济学》)一文,为我们提供了这种思想转变的主要线索。在这篇文章中,马克思第一次  相似文献   

17.
读了汪义诚同志的《共产主义者同盟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吗?》(载《社会科学研究》1980年第5期)一文,很受启发。但作者对共产主义者同盟性质的基本看法,却是值得商椎的。我认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下简称同盟)是历史上第一个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即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这里仅就汪义诚同志提到的两个有关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汪义诚同志谈到:“当时比较落后的德国,无  相似文献   

18.
《学术月刊》1985年第4期载蔡鸿源、孙必有两同志《关于中国国民党"一大"的代表人数问题》(以下简称《问题》)一文,根据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处档案中关于《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录》所记载的会议情况,提供了代表名单及出席的代表人数.读后发现一些问题,愿写出供蔡、孙两同志及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1982年春,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我国著名古文字学家、金石学家罗福颐主编,李范文释文,纪宏章拓款的《西夏官印汇考》(以下简称《汇考》)。1982年《宁夏社会科学》创刊号发表了李范文的《西夏官印考释》(以下简称《考释》)。这一书一文,集西夏官印之大成,是老中两代学者心血的结晶,受到西夏学界和治印爱好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20.
《福建论坛》今年第1期刊登史原同志的《浡泥国王墓和墓碑碑文略考》(以下简称《略考》,本文内未注出处者均为此文)一文.拜读之后,获益非浅.特别是"关于明朝诸王葬礼定制和淳泥王以王礼葬考"部分,作者能专程"去南京南郊石子冈实地考察",并以《明史·礼志》为据,对照现存的南京明浡泥国王墓的遗存,乃至于该墓的地理、地貌,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