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宗羲的<明儒学案>虽有一卷专记"粤闽王门",但却声称"闽中自子莘以外,无著者焉",因此,所谓"粤闽王门",其实只是"粤中王门",闽中阳明学者,除了马明衡、郑善夫被言及外,几乎是空白,这与明代福建地区学术发展之实况并不相符.王阳明虽去过武夷山,甚至可能还在那里讲过学,但他的福建籍弟子却主要分布在泉州、福州地区,因此泉州、福州地区应当是闽中王门的中心区域.该地区地处福建沿海,且与广东的潮州地区比邻,而潮州地区乃是粤中王学较为繁盛的区域.所以本文认为,福泉地区之所以能成为闽中王门的中心区域,既与潮州王学乃至江门心学密切相关,又与其特殊的地域环境有联系.  相似文献   

2.
周亮工(1612-1672)字元亮,号栎园,河南祥符(今开封市)人.明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曾任山东潍县令和浙江道试御史.明亡降清.顺治四年至十一年(1647-1654)周亮工在福建先后任按察使和布政使.1654年秋擢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调离福建,赴京任职.顺治十二年(1655)七月浙闽总督佟岱以"贪酷"诸款弹劾周亮工;周被革职,自京"赴闽质审",在闽"质审"前后达四年,后被解押返京,继续受隔离审查,于顺治十八年(1661)终以案情不实,无罪释放,调任他职.  相似文献   

3.
《东岳论丛》2016,(8):138-146
竹枝词文本以民俗生活为主要内容,采撷方言俗语入文,风格谐趣、形式固定,是我国古代较为重要的文献资料来源之一。竹枝词的发展经历了从民歌到风俗诗的演变,其早期以民歌"竹枝"的形式流播于世,后被文人发现、记录并加以润色,逐渐成为文本化的"竹枝词"。宋元以降,吟咏风土人情便已成为竹枝词的主要内容:一方面,用地名冠之竹枝词,使其更具地方特色;另一方面,竹枝词亦被收入地方文献,成为地方文化知识读物。竹枝词保留了丰富的社会生活资料,反映了最为普遍的民众观念,因而具备较大的民俗学研究价值。从梳理竹枝词的发展历史中发现其逐渐被定位为风俗诗的趋势,使得以竹枝词为中心的风俗诗为民俗学所重视,从而最大程度上发挥其作为民俗资料库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竹枝词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诗体.所谓竹枝词,又称柳枝词、竹枝歌,原是四川东部夔州一带的民歌.这种民歌,曲调宛转,节奏轻快,可与舞蹈、音乐相结合.歌者歌竹枝词时,往往手执竹枝,边唱边踏步,有时则伴以舞蹈动作,故名“竹枝”或“柳枝”.竹枝词源远流长,大约起源于战国时期,正如当时两湖地区民间流传的“九歌”一样,在东川一带的民间极为流行.中唐著名诗人刘禹锡有一段时间辗转于巴山楚水一带任地方官.由于比较接近民间,刘禹锡很注意向民歌学习,因而写过一些竹枝词,开文人写作竹枝词的先河.鲁迅曾经在《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中指出:“唐朝的竹枝词和柳枝词之类,都是无名氏的作品,经文人的采录和润色之后留存下来的.”“偶有一点为文人所见,往往倒吃惊,吸入自己的作品中作为新养料.”刘禹锡是一个善于向民歌学习、善于从民歌中吸取养料的诗人,他写的十一首竹枝词可谓首首佳妙,字字珠玑.和刘禹锡同时代的诗人,例如他的好友白居易也写过一些竹枝词.此外,李涉、皇甫松等亦有竹枝词问世.宋  相似文献   

5.
云南藏书史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藏书史略O王水乔O中国自晋代开始用笔写书于纸轴而始开藏书之风以来,私人藏书家辈出,并且形成了宋代以蜀、赣、越、闽,明代以江、浙、闽,清代以江、浙为中心的私家藏书格局。此外,书院藏书、寺庙藏书也各具特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景观。藏书史是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明代弘治、正德年间,文人士大夫普遍有着学仙慕道的心理情结。弘、正士人对道教道家文化的崇信与舍弃,影响了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本文以"前七子"集团的著名诗人郑善夫为重点考察对象,借以描绘出明中叶士风文风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7.
骚怨情怀:刘禹锡《竹枝词》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枝词"原本是流行于巴楚一带的民歌,以情感"含思宛转"见长.刘禹锡在被贬郎州、夔州之时,被当地风物所感,仿<九歌>而作<竹枝词>,用以表达个人因贬谪而引发的骚怨情怀,并在题材选择、情感倾向和艺术表现等方面,表现出了较鲜明的个人风格特色.  相似文献   

8.
清代西部竹枝词是民俗文献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某种意义上,由于其记载内容的广泛性与丰富性,堪称"有韵的地方志"。本文从竹枝词具有地方志文献功用、地方志体例规模、其词语凸显西部地方特色和及时反映当代重大史实诸方面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简论"浙学"的内涵及其基本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梳理了从朱熹到黄宗羲、全祖望、章学诚有关"浙学"、"浙东学派"、"浙东学术"、"浙东之学"的论述,着重讨论了"浙学"的内涵,并讨论了浙学的基本精神等问题.笔者认为,"浙学"有狭义、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浙学"是指发端于北宋、形成于南宋永嘉、永康地区的浙东事功之学;中义的"浙学"是指渊源于东汉、形成于两宋、转型于明代、发扬光大于清代的浙东经史之学;广义的"浙学"即"大浙学",指的是渊源于古越、兴盛于宋元明清而延续至当代的浙江学术思想与人文精神传统."大浙学"是狭义、中义"浙学"的外延,但其主流仍然是南宋以来的浙东经史之学."浙学"的基本精神是 "求实、批判、兼容、创新",而王充的"实事疾妄"、叶适的"崇义养利"、黄宗羲的"经世应务"、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则是浙学精神的典型体现.  相似文献   

10.
理宗绍定间的"江湖吟社",虽不可详考,却提供了"赣寇"与"汀寇"之乱下江西赣吉抚旴各地及闽西北各地诗人纷纷出逃,而隆兴府(豫章)成为逃难诗人聚集地的重要线索。沿着这些线索,可以发现南宋后期江西诗坛十分兴盛的一片"江湖"。这片"江湖"是宝庆江湖诗祸之后"江湖"诗歌最为发达的场域之一。作为江西诗派发源地及主要流行地,南宋理宗初期的江西诗坛,通过戴复古、严羽等浙闽诗人主动入场交流,在吸纳浙闽清轻柔软江湖诗风同时,更为之注入持续强劲刚硬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千百年来,畲族以"大分散、小聚居"的形式,星散分布在闽、浙、赣、粤、皖五省的六十多个县、市部份山区.自唐以来,在汉族的影响下,其从原始社会跳跃式地直接进入了封建社会.但是,由于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地理、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已经封建化了的畲族却仍然保留了不少原始社会的残余.本文试就畲族在经济生活、社会组织、婚姻习俗、宗教信仰诸方面的原始社会残余作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竹枝词之社会史意义——以江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枝词出于古巴蜀人祭祀仪式歌,经中唐著名诗人刘禹锡整饰传扬而来。这种民间歌谣,特别是长江流域的民谣,包括长江下游的"吴音",无论是口传情状采录,还是生活访谈实录,抑或是附具的文献征考,绝大部分竹枝词有如地方史志,来源相当可靠。不难看出,竹枝词与江南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追踪竹枝词的创作动因,导入乡贤们的观念世界以及独特的民众化育方式,不难理解,竹枝词也是社会史素材,这样的素材在国家—社会框架中彰显出特殊的思想意义。在内容上,竹枝词厕身于具象社群,以平民俗众做基本记录对象,津津乐道其日常琐细,以浓郁的风土本色构成对传统史料的补充,给社会史以认识论的启迪。因此,以诗词身份出现的竹枝词,具有独特的社会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子今 《晋阳学刊》2003,(3):110-112
竹枝词作为原本发生于民间的文学形式,唐代以后逐渐为文人所重视,以其清新生动的风格增益了诗坛的活力。竹枝词不仅具有特殊的文学价值,而且被看作研究社会风俗史和地方文化史的宝贵资料。康熙时代许七云的《上党竹枝词二十一首》,就以对上党风土民情真切细致的描绘,而具有珍贵的社会史料价值。许七云,字耕华,别字画林,安徽桐城人,康熙诸生,著有《芋畹诗集》六卷,《越游草》一卷,《池阳游草》一卷。许七云有《绍兴竹枝词》《漳州竹枝词》、《西江竹枝词》等,是作者游历各地感受四方风情的记录。《芋畹诗集》卷五有《上党竹枝词二十一首》,可…  相似文献   

14.
张建春 《西域研究》2007,(3):106-109
本文从清乾隆年间曹麟开的《塞上竹枝词》,嘉庆年间祁韵士的《西陲竹枝词》,福庆的《异域竹枝词》及道光年间林则徐的《回疆竹枝词》,论述了清人西域竹枝词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5.
"闽祖光州"现象形成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人认为王审知"独优固始人",导致冒充固始籍者的大量出现,是造成"闽人称祖皆曰固始来"的原因.但从文献记载来看,王审知以及后来的闽国统治者不仅没有"独优固始人",相反,对闽人却有特殊的优待.因此,非固始籍者也就没有必要冒充固始籍.而且,在当时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下,非固始籍者也不太容易冒充固始籍.假使真有极少数冒充固始籍现象存在,闽国灭亡之后,尊宗敬祖的传统也会使他们改回原籍.实际上,"闽祖光州"的形成与唐末大规模光州固始人入闽有关.不仅追随王潮、王审知兄弟入闽的光州固始籍将士数量庞大,而且王潮、王审知兄弟建立闽国政权后,创造的和平、安定的发展环境,又吸引了大批固始人投亲靠友进入闽地,使得闽地固始籍人口比例陡然增加,从而形成"闽祖光州"这一特殊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16.
论浙江新文学作家群对两浙文化传统的承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探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浙江新文学群体的传统文化渊源,认为积淀深厚的以"浙东学派"为代表的两浙文化传统对中国新文学"浙军"施加深层影响,遂有后者新文学意识的尽速自觉,并为其后中国现代文学建设作出广泛建树.主要表现在:(1)自宋、明开启的两浙启蒙文化思潮成为新文学"浙军"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这在五四启蒙话题中有显在表征;(2)两浙文人的文体革新意识对新文学"浙军"产生潜在影响,使其在创建新文学诸种文体中见出效应;(3)两浙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人文传统造就两浙新文学作家不同的文风.  相似文献   

17.
历来学者研究竹枝词的颇多,但对有唐一代文人竹枝词的具体发展演变过程却鲜有人论及。唐代文人竹枝词的发展大体经过了从“俗”到“雅”,再从“雅”到“俗”的的二度转变。在两次转变过程中,“雅”与“俗”的具体内涵是各不相同的,刘禹锡在其中起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辉斌 《天府新论》2010,(5):150-155
《竹枝词》之于明代乐府诗坛,与宫词类乐府、拟古乐府鼎足而立,代表着明代乐府诗的最高成就。明代参与《竹枝词》创作的诗人之多与诗作数量之多,均前无古人。而明代《竹枝词》所涉及的地域之宽广,题材内容之丰富,亦均前无古人。明代诗人更是整百诗的大型连章体《竹枝词》的首创者。在乐府诗史上,明代《竹枝词》由于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使命,而导致了清代"地方性《竹枝词》"的更加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19.
浙江是近代中国蚕丝的重要产地,浙丝与日丝在市场上一直存在激烈的竞争。20世纪初,日本蚕丝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产能、品质渐超浙丝。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日本以经济与非经济手段加强对浙丝的经济战,发动"九.一八"事变劫夺东北市场,制造"一.二八"事变打击江浙市场,武装走私人造丝入侵浙江本地市场,低价竞销攘夺浙丝海外市场。浙丝内外销均陷入困境。桑、蚕、丝等产品价格遽跌,产业规模萎缩,蚕桑区农民生活恶化,加深了浙江农村社会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20.
《理论界》2015,(12)
明代中叶以后,随着商业经济的繁荣发展,休闲娱乐成为大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竹枝词的娱乐性也随之逐步突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竹枝词对丰富的民俗活动的娱乐化书写,一是游戏式的创作心态及竹枝词的戏作。竹枝词的娱乐性特征还与竹枝词可唱的娱乐化传统密不可分。这些都是竹枝词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文学特征,这说明竹枝词的研究,除了将其视为史料外,更应当立足于文学本身,发掘其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