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礼经建筑空间的政治叙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空间叙事理论作为叙事学的前沿理论受到叙事学界的关注.从文化角度理解叙事,并把古代文化典籍从现代学科分类的割裂与遮蔽中解放出来进行跨学科研究,会发现在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存在大量的空间叙事资源和空间叙事问题.本文对产生空间叙事理论的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礼经"做研究,提出古代<周礼>、<仪礼>和<礼记>存在大量的空间叙事资源.礼经的空间叙事从建筑切入,规划了礼制"辨方正位"的建筑空间格局,建立了礼制国家的空间正位之治,规定了礼制身份的空间方位之礼,确立了礼制等级的空问高大之贵.礼制用建筑的空间布局建构礼仪制度,以建筑的恒常特性维护礼制的固定不变,使之成为政治伦理文化的常规.礼经的建筑空间叙事是在时间序列中进行的,政治叙事的空间理论转向为艺术的空间叙事理论.  相似文献   

2.
许美芳 《阴山学刊》2009,22(3):46-49
礼制是古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和重要内容。先秦是中国礼制发展的奠基时期,可分为三个阶段。史前时期是礼削的产生阶段,夏商时期礼制初步发展,到西周礼削进入成熟阶段。而玉器作为一种独特的礼制物质承载体,与礼制之间关系密切,不同的玉器及其组合可以体现出每个阶段礼制内容的变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礼器是西周统治者在举行礼典时的礼仪器具,是礼制的物质形象载体和文化象征.礼乐制度的历史变革外在体现为礼器的变化.礼器体制的沿革蕴含着丰富的礼制内涵.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是礼乐体制从建立成熟到衰退崩溃的整个历史时段."器以藏礼","礼"内涵的变化即礼器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礼制史上,两汉礼制虽然比较粗糙,但开辟了礼制建设的新时期,奠定了其后近2000年以礼治国的基础.两汉历史上有过3次制礼高峰,但每次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汉武帝时期制礼重在郊祀、宗庙等祭祀鬼神的礼仪,西汉末年托古改制量在国家制度的制定,东汉初期的制礼重在仪礼等社会成员名分的维护.在两汉礼制同中有异发展的背后,隐含着大一统帝国的真正形成.  相似文献   

5.
《文史哲》2014,(3)
中国古代"礼"概念包括礼节仪式、伦理道德、政治等级三层含义,三者虽有联系但各有特定的内容。作为中国礼制史研究的对象,礼仪、礼制都是特指"礼"的礼节仪式层次。礼仪包括民间礼仪与国家礼仪,后者即通常所说的"礼制",亦即礼仪中具有国家背景和政治强制力的部分。礼仪制度有别于其他典章制度的本质属性在于其表演性、象征性和程式化、标准化。表演性、象征性使礼仪具有高于日常生活的特殊意义和广而告之的公示功能,程式化、标准化使礼仪具有高度的组织性、规范性以及维护和强化社会政治等级的功能。中国古代礼制的发达使礼仪的两种特性得以充分发挥,从而给中国文化烙下极度重视表演和程式的印记。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和国家的典礼及典礼制度建设.以大党大国典礼制度彰显中华礼制文明的政治伟力,汲取中华礼制文明的政治文化,体现中华礼制文明的"治安之道";彰显中华礼制文明的民族伟力,汲取中华传统礼典的民族感和凝聚性、神圣感和虔诚性、威仪感和纪律性,建立完善的大党大国典礼仪轨;彰显中华礼制文明的国际传播伟力,着力于典礼外交以及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大党大国的全球传播新格局的构建,并以典礼文化推进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全球传播.大党大国的典礼,既是党的盛典、国家的礼典,又是人民的节日,彰显了中华礼制文明的伟力.  相似文献   

7.
(接上期) 三、礼制考论 礼之别异,一在于仪,二在于制。礼制是对礼器形制和数量的规定,是礼义在物体层面的体现。《礼记.深衣》:"盖有制度,以应规矩绳权衡。"礼的分配作用和节制意识要求不同社会阶层在器物使用上有所区别,礼别尊卑、上下的社会意义也要求在仪式所用器物上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8.
说祭祀立尸卜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古代祭祀,立尸即以活着的人充当所祭先人的神象是必具的仪节。卜辞中表明,这一制度在商代业已出现;并用卜筮的方式择定为尸的最佳人选;傧尸之礼也已存在;卜辞中设有男女共尸的祭祀,这与周代礼制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荀子礼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荀子礼论研究·惠吉兴·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转型期。如果说礼崩乐坏标志了上古殷周文化的解体,那么,礼的重构便成为中古封建文化建设的造端。在先秦诸子中,最重视礼的要算孔子和苟子。孔子的“克己复礼”显示了对传统礼制的维卫和依恋。苟子的礼论已完全超越...  相似文献   

10.
学界研究《左传》礼制,将其作一整体看待,失之粗略,不利于梳理西周礼制从春秋到战国初的演化情状。春秋时期社会激烈变化,西周王室衰落,作为维系宗周社会稳定的种种制度,尤其是礼制出现与周礼相异的变礼,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以晋文公去世为界将春秋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较多承袭西周礼制,后期变化较大。春秋丧葬礼主要涉及敛奠礼、奔丧礼、安葬礼,以及与丧葬礼密切相关的丧服。总体来说,涉及对周王的丧葬礼仪有降等趋势;涉及一般诸侯或其他贵族的礼仪则保留为多,但也有部分呈降等趋势;而对大国强国所行用的丧葬礼仪,有保留西周礼仪等级乃至提升等级的情况,显示出霸权政治下礼制变化之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