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自由民族的自由联盟”1918年1月12日通过的“劳动者和被剥削大众权利宣言”是苏维埃政权的早期文献之一,它包含了新国家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这个文献宣称,新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在“自由民族的自由联盟”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联邦制国家。同时,苏维埃国家的导师列宁强调指出,这个联盟必须自愿参加,不允许一个民族压迫另一个民族。正是根据这些原则,1922年12月30日建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现在它包括15个加盟共和国、20个自治共和国、8个自治州和10个民族区,它们都享有民族自治权,拥有自己的自治机构,在苏联议会中有自己的代表。  相似文献   

2.
苏联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联盟国家。它是根据各民族自由自决和各平等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自愿联合的社会主义联邦制原则建立起来的。在苏联,居住着100多个大小民族,他们之间形成了真正平等、兄弟般互助合作、互相尊重和互相信任的关系。在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国内发生的深刻而全面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改造,使过去各被压迫民族消除了落后状态。昔日民族边陲的各个民族,越过资本主义,和我国各族劳动者共同大踏步地奔向社会  相似文献   

3.
张美枝 《民族论坛》2007,(7):15-15,14
<正>苏联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情况复杂。它的民族问题深刻影响了其政权的稳定。对苏联民族文化政策得失进行分析,探讨这个存在了70余年的多民族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分崩离  相似文献   

4.
前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历史事件,可以对它作多种分析,其中民族问题是一重要的因素。二十年代,俄共在正确地解决各民族共和国的联合问题,建立苏维埃联盟之后,致力于发展各民族共和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巩固各民族的联盟关系,取得巨大成就,为二战中经受住考验,赢得胜利创造了重要条件。同时严重的民族矛盾也成为联盟解体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5.
<正> 马克想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人对人的剥削一消灭,民族对民族的剥削就会随之消灭”,“民族内部的阶级对立一消灭,民族之间的敌对关系就会随之消失”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俄国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苏维埃政权,从而消灭了民族压迫和剥削,特别是1922年12月30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成立,标志着各民族在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内的团结,民族之间的敌对关系已经消失,代之以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6.
六十年前,根据列宁的建议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世界上第一个统一的工人、农民的多民族的联盟国家就这样诞生了。这对解决沙皇俄国遗留下来的我国的民族问题起了重要作用。民族问题确实是人类历史上最复杂、最棘手的问题,顺利地解决这个问题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成就,是列宁主义民族政策胜利的例证。在苏联生息着100多个民族。其中有些民族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而其他一些民族实际上是在十月革命后才形成的。民族成分复杂是与沙皇制度推行挑拨民族纠纷的政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最近几年,苏联的革命是不彻底的。在这种形势下,当权者用什么方式施加影响,这是难以确定的。即使苏联让步千次万次,也不可能说服波罗的海民族长期心甘情愿地留在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内部。然而,确定无疑的是,从1988年秋天以来,莫斯科政策的目的似乎是要使波罗的海国家相信,从苏联彻底分离出来是绝对必要的。促使其分离出来的最重要事件之一是对立陶宛的经济封锁。在加盟共和国的选择中,立陶宛人民阵线(改革运动)  相似文献   

8.
苏联各民族与外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过去,克里姆林宫绝不允许苏联各民族集团在莫斯科控制之外保持他们自身与外国或非官方集团的关系,认为这是大逆不道。这种关系威胁着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统一,制约着中央政府的权力,因而通常只被限制在中央全盟集团范围之内,并受到严密监视。然而去年越来越明显地表明,对这种交往的传统敌视态度正在减少。莫斯科目前的举止证明,明智地鼓励这种关系,实际上是有利的,从更大的意义上看,不会危害苏联的利益。实际上,苏联如果允许本国各民族与其他国家或集团保持自身的交往,就将面临不只一  相似文献   

9.
苏联共产党在领导苏联人民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斗争中,执行着进一步发展各苏维埃民族共和国经济和文化的政策。当谈及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时候,我们不能不关心苏联各社会主义民族日趋接近的问题,以及将来民族融合和形成统一语言的问题。民族融合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和长期的历程。这不独需要社会主义在全世界获胜,而且还必须完成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在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差别也如同城市与乡村、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一样地保持着。可以设想,即是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民族  相似文献   

10.
学习列宁的基本思想和党的文件,研究苏维埃联盟国家体制和共和国的民族国家体制的发展经验,为做出关于民族国家建设的发展远景的某些结论提供了可能性。这个问题很重要。列宁写道:“马克思的社会主义也是根据这种历史条件提出民族问题和国家问题的,这就是说不仅要解释过去,而且要大胆预察未来,并敢于从事实际活动以实现未来。”研究者就苏维埃民族国家体制的远景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们中间没有统一的意见,而且,他们的观点往往是对立的。例如,A·H·姆纳查卡尼扬断言,苏联的民族国家体制  相似文献   

11.
构建多民族的社会主义民族国家是列宁的建国思想;在建立各个民族国家的基础上实现苏维埃国际联盟是苏联建国的初始设计.斯大林模式主导的苏联中央集权体制不仅形成了各个民族无"国家"和联盟无"民族"的民族国家二元冲突结构,而且导致了苏联在反对民族主义的斗争中向沙俄帝国的回归,造成了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分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斯大林民族定义之科学意义的丧失或过时.错误的实践既包括错误理论的指导,也包括对正确理论的错误理解或背离.  相似文献   

1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而采取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我国之所以采取这一制度,既是由我国的具体历史条件和民族特点所决定的,又是对马克思王义民族学说和国家学说的重大发展和贡献。一、以马列主义为理论依据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结构形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联邦制社会主义共和国.即由若干成员国联合组成统一国家,如前苏联和南斯拉夫;另一种是单一制.即建立统一的民主集中制的社会主义共和国,例如中国。所谓单一制,是由若干行政区域构…  相似文献   

13.
卡尔梅克人是今天生活在欧洲的唯一的蒙古民族。他们大多住在里海北岸和伏尔加河下游地区。在这里,他们建有卡尔梅克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隶属苏联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在自治共和国境外,卡尔梅克人还散居在附近的阿斯特拉罕、伏尔加格勒、罗斯托夫和斯塔夫罗波尔等边疆区。据统计,卡尔梅克人共约17.4万人(1978年)。此外,保加利亚、南斯拉夫、法国等国家,也有少数卡  相似文献   

14.
苏联的民族国家结构苏联有120多个民族。在全苏2.78亿人口中,俄罗斯族有1.37亿人,约占51%。在非俄罗斯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乌克兰族,有4200多万人,乌兹别克族有1200多万人。人口最少的有恩加纳桑族、阿留申族等,仅几百人,比我国赫哲族的人口还少。苏联是联盟国家,它的民族国家结构是由加盟共和国、自治共和国、自治州和自治专区组成的。苏联有15个加盟共和国。按苏联宪法规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民族语言法杨艳丽译汤正方校序言俄罗斯联邦各民族的语言是俄罗斯国家的民族财产,它们是历史、文化遗产并受国家的保护。俄罗斯联邦各民族的语言是最重要的文化因素,是民族和个人自我意识的基本表现形式。俄罗斯联邦语言状况的特点是,不...  相似文献   

16.
关于“苏联人民——新的历史性人们共同体”的理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的卓越成果,似乎都集中体现在“苏联人民”身上。有史以来,还不曾有过象这个新的历史性共同体那样,把现有阶级、社会集团、民族和部族如此紧密而牢固地联合在一起的先例。在七十年代,关于“苏联人民”是新的、社会的和国际的人们共同体的理论,在表述我国民族关系的现阶段的特点方面占有中心地位。“苏联人民”这一范畴,具有巨大的政治意义和理论意义。在经济方面,它确立了每个共和国的经济同全国统一的国民经济综合体之间的有机联系,表明与苏联经济格格不入的地方主义倾向是徒劳无益和毫无前途的。在社会政治方面,它表明了苏维埃社会在国家、社会、  相似文献   

17.
关于缔结联盟条约的问题,在全国当今的政治生活中,可说是处于地震震中的地位。这是合乎规律的。我们的社会正处于深刻的危机之中,而这一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国家体制、民族关系问题“缠绕”在一起的。如果不对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中所形成的多种关系结构作根本的改革,要想摆脱这一危机,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把这一问题撂在一边,以为随着政治和经济改革的进程它就会自行解决的想法,事实证明是不对的。而这并不仅仅是由于改革还远未完成的原故。特别是在我们这样的国家里,民族国家的问题自身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它的后果如果没有充分的估计,是很危险的。  相似文献   

18.
在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时代,扩大研究苏联多民族社会的民族关系和民族过程的问题极其尖锐地提出来了。从苏联新的历史性共同体——苏联人民的形成及其作用来看,这个问题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大家知道,这个新的历史性共同体是多民族的,但它的特征却是社会政治的一致、共同的领土、统一的社会主义经济、特点相同的精神面貌、一切大小民族统一的苏维埃生活方式。研究这个共同体的特性,揭示其历史发展中的民族关系,是苏维埃民族学的一个重要任务。苏联多民族社会的历史向全世界显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这一革命保证了我国各民  相似文献   

19.
一场发生在我国包括民族关系在内社会生活所有领域全面而深刻的改革,提出了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民族间确立民主关系的实践中吸取经验与教训的任务。我国创建社会主义70年经验中,确立各族人民间苏维埃式的友好团结这一实践占有重要地位。这个实践呈现为各族人民相互支援基础上经济合作、帮助建设民族共和国和建设文化、各民族社会主义文化相互促进相互影响、语言环境发展诸过程的复杂总和。列宁民族政策实施的历史,作为历史科学研究的一个特殊对象,包括着这样一些课题:列宁民族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史,民族关系观念形态过程发展史,对劳动人民进行国际主义教  相似文献   

20.
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科学院通讯院士T·C·沙德瓦卡索夫发表的这部专题著作(《费尔干纳盆地的维吾尔语》卷一、卷二,阿拉木图1970/1976年版),是中亚及哈萨克斯坦各民族民族学研究史上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苏联维吾尔人现在有两种土语——谢米列奇耶语和费尔干纳语。近年来研究得较少的正是维吾尔语的费尔干纳土语。T·C·沙德瓦卡索夫的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