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法兰克福学派文化批判理论的重心就是对谎言的批判,对文化意识形态的倒退的批判,通过这些批判的实践拨开大众文化具有的虚幻伪装,冲破它的压抑,并揭示出真正的文化艺术所具有的个性、独特性和创造性,使文化艺术能以不妥协的姿态对抗现实的不合理,以摧毁现实的物化逻辑和文化意识形态的操控。  相似文献   

2.
法兰克福学派和伯明翰学派关于大众文化研究的理论观点截然相反。前者认为大众文化是商业性、消费性、批量生产的文化,不具有审美价值和深刻思想,是一种文化工业;后者认为大众文化是真正能够表现大众特征的文化,大众自身的理性精神促使当前的大众文化形成正常发展趋势。英国的伯明翰学派和德国的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研究表现出了鲜明的单向度倾向和二元对立格局,这种现象容易造成理论界对大众文化理解的困境。因此,改变大众文化理论研究当中的单向度倾向和二元对立格局是正确理解和评价大众文化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对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强迫性理论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强迫性的批判,主要是基于以广播、电影、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大众媒介提出的;而随着媒介背景的演变,即因特网这种新型大众媒介的介入,大众文化的强迫性明显减弱。为了对这一发展趋向有所认识,需要在当下语境中重新思考法兰克福学派的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4.
大众文化批判是法兰克福学派学术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大众、大众文化和文化工业等问题的重新考量成为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具体运用和真正尝试。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在1990年代初进入中国,曾一度受到追捧但旋即遭到冷落,这固然与国家关于文化工作的大政方针的重大转折有关,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将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作为剥离了具体语境的空洞抽象的一般理念移植过来,并不适用于中国的实际问题。法兰克福学派对于大众文化/文化工业的批判,往往是出于历史的惨痛记忆而作出的过激反应和过度阐释,妨碍了对于大众文化/文化工业的公允评价。这就导致其理论存在明显的盲点和缺环,也使得对其进行症候解读成为必要。从对其所作的症候解读可以得到感悟:对于当今中国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大众文化和文化产业的正能量,我们理应给予充分的估量和积极的倡扬。  相似文献   

5.
欧洲的文化工业批判至今经过了三个阶段:本雅明的技术肯定阶段、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否定阶段、英国的文化研究肯定阶段。每一个阶段既是对文化工业真相的揭示,又是人类对文化工业认识成果的总结,它意味着人类对文化工业这一现象的认知处于不断上升的过程之中。但是,仅就欧洲学术界对文化工业的研究状况来看,这三个阶段只能算作文化工业研究的一个小小周期的完成,就形式看比较完满,而就内容看则有许多需要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6.
大众文化研究的转向--费斯克大众文化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斯克的大众文化理论向法兰克福学派发起了挑战。他认为,大众是一个流动的、能动的社会从属群体;大众文化是由文化工业生产但由大众选择并消费的商品文化,具有冲突性和开放性;由于大众能够从中创造出与权威力量相对抗的意义与快感,大众文化便具有了政治功能。  相似文献   

7.
音乐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它的传播无所不在,然而,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为了强调这种“大众文化”并不是服务于大众的文化,提出了“文化工业”这一概念来取代“大众文化”。并指出,流行音乐像许多大众文化一样日趋标准化和商品化。这一批判是对当代社会中文化价值危机的深刻反思,但这种绝对的否定的态度,颇值得人们深思。  相似文献   

8.
现代性毫无疑问是我国学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法兰克福学派对现代性的分析和批判,特别是对现代性的大众文化批判,以及哈贝马斯的理论探索,都包含着许多积极的成分和合理的因素,是当代中国现代性建构不可忽视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9.
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可以概括为两大核心观念:大众文化非文化,大众文化反大众。该学派认为,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大众文化以追求市场价值为最终目标,突出的商品性使其丧失了文化艺术应有的超越性与精神价值;利益驱动下的竞相模仿和复制技术的运用也使其丧失了文艺应有的独创与个性。不仅如此,大众文化还成为欺骗大众、固化社会的工具;它不仅控制大众的精神意识,而且还操纵大众的深层心理。可见,大众文化既不具有文化性,也不具有大众性。  相似文献   

10.
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中心话语。考察此理论的源流可以分为滥觞阶段和发展成熟阶段,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四大基本内容。结合中国大众文化现状来看,其理论从多角度给人以启示。  相似文献   

11.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作为其社会批判理论的核心议题不仅在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阵营中大放异彩,而且后世文化理论工作者对它的研究也从来没有中断过.对该理论的研究,主要在以下问题上形成了一定的知识“存量”:一是关于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发生语境的研究,二是关于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批判维度的研究,三是关于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局限性的研究,四是关于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在中国适用性问题的研究,五是关于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对我国当代文化建设的借鉴意义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得与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现象的分析 ,法兰克福学派探讨了当代资本主义文化的主要特征并揭示出其屈从的利益动机和执行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功能 ,为深入分析资本主义文化现象提供了有益的视角。但同时 ,法兰克福学派在对大众文化进行批判的过程中 ,由于缺乏辩证的态度 ,其精英主义的文化姿态造成了这一批判理论的内在缺失  相似文献   

13.
当代韩国大众文化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众文化是目前走向现代化国家的最为普遍的 文化消费方式。韩国作为东亚新兴的现代化国家,近年来大众文化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甚至对于周边国家(如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从历史视角,对韩国大众文化的成 长环境、发展脉络和主要表现形式做了系统考察。  相似文献   

14.
一种文化思想或理论的产生一定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及其理论渊源,本文就法兰克福学派成员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历史环境及其他理论思想对他们的影响和启示来分析说明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所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15.
对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兰克福学派最早提出了“文化工业”理论,对资本主义的文化模式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文化工业是现代社会重要的文化现象,在现时代更呈现出一种全球化的趋势。新的文化发展状况要求我们对“文化工业”理论重新进行价值评判。  相似文献   

16.
法兰克福学派工具理性批判的三大主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工具理性批判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在20世纪40年代之后对早期批判理论的发展,这一理论主要体现为三个主题:即技术进步与理性的工具化、工具理性与文化工业的发展、希望的消失与人的存在方式的转变。通过工具理性批判,法兰克福学派揭示出组织化资本主义社会的灰色场景,同时也展示出其自身理论中的悲观情结。但这种悲观还没有达到绝望的地步,对另一种希望的憧憬构成了工具理性批判理论的内在追求。  相似文献   

17.
法兰克福学派是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学派,其批判理论在西方思想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方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中最为激进与严厉的一种。对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需要作辩证分析,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吸取其合理成分为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8.
文章考察了“文化工业”这一关键词在中国的变迁过程.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中国还不具备成熟的文化工业时,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引入导致了一场错位的中国文化工业批判.但是当进入21世纪后中国建立起真正的文化工业后,“文化工业”概念却被置换成了“文化产业”,并衍生出如“创意产业”等相关的概念,正面肯定并服务于文化工业.文章借用了布尔迪厄的场域分析方法,对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索,揭示出媒介文化研究场域的自主性正在削弱.  相似文献   

19.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以其深刻性和批判性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分析了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商品性、相似性、欺骗性、操纵性等的批判,强调了其对当时大众文化的反文化、反大众本质批判的深刻性。并在此基础上强调要用历史的眼光看待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这样才能感受到其理论的深刻,并避免批判对象的错位。  相似文献   

20.
文化工业批判理论是大众文化批评理论的重要来源,揭露了大众文化的非文化性。本文就这一理论对大众文化商品化、拜物教、标准化及消费文化的论断进行了中国语境下的适用性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和传媒手段的多元化,中国社会的商品化程度不断深化,物化现象层出不穷,个性消失殆尽,消费主义泛滥肆虐,证明了将大众文化非文化性这一论断放置于当代中国语境的合法性,对解决当代中国社会面临的文化认同危机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