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古语词是中古史书词汇构成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从汉语词汇发展的角度对中古史书词汇中的古语词进行研究,着重说明它们的继承方式、来源和特点,并指出中古史书中的古语词无论在词语溯源还是词典编纂中都仍有相当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 语文词典大抵都应当有例句。一部词典如果没有例句,哪怕在收词和释义方面作得很好,也会是逊色的。关于词典的例句,有的是从古今书籍的原文中摘引的,并且加标出处,叫做书证。有些词典则虽摘自古今书籍的原文,但不标出处,或者是在原文的基础上加工改写,或者干脆就是词典编者自己想出来的,这类例句一般称为自造例。本文要谈的是书证的思想性问题。做为书证的每一个句子,当然都表达一定的意思;而关于汉语的语言资料又浩如烟海,几乎每一个句子都可以做书证使用。这些句子,有许多是表现日常生活或人们的生产活动等不带思想性的,有些则带有某种思想性,即政治倾向性,或者积极、进步,或者消极、反动。书证的思想性与词典的思想性是什么关系呢?一般地说,书证的思想性并不代表词典的  相似文献   

3.
《汉语大词典》中存在不少书证滞后的情况,其中有些义项的书证滞后一两个朝代,有些则更长.辞书编纂质量的提高与当前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密不可分,大型语文词典编纂中,应充分利用最新的文献发掘整理成果和最新的训诂学等学术研究成果,充分利用大型权威的电子文献检索软件和大型综合语料库的建设成果,同时,还应不断提高编纂者对编纂体例和编纂要求的理解力和执行力,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不必要的书证滞后等编纂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古今学者对中古史书词汇的研究成果分成三类中古史书注释中的词汇研究,俗语词考释著作中的词汇研究,现代学者相关的训诂专著中的词汇研究,并对每类进行举例分析,着重说明它们在研究方法上的特点,另外还对如何利用这些成果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书证是语文字典释义的重要组成内容,其大致包括文献典籍中的例句和历代辞书、注疏材料两类。《汉语大字典》在书证的典范性、可靠性、丰富性等方面取得了超迈前人的成绩。然千虑之失在所难免,问题日渐显现。从书证迟后、书证疏误、缺例少例等三个方面对《汉语大字典》书证问题进行拾遗补阙,当会对《汉语大字典》日臻完善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6.
由著名语言学家张涤华教授主编、山西人民出版社古籍部出版的五卷本《全唐诗大词典》,是我国首部大型诗词典,汇集了唐诗歌语言研究之精粹,系古今学者辛勤考索之结晶,收录《全唐诗》、《全唐诗外编》(中华书局)词目;以词语为主,广收成语典故、人名地名、官职、古代文物典章制度词目及名旬、习惯用语等;按《康熙字典》214部首归部,依《广韵》、《集韵》标中古音反切、声类、韵部,每一项先本义,后引申义、通假义;书证按初、盛、中、晚唐和五代顺序选例,同时收录《全唐诗》和《外编》所收2200多作者近五万首之多的唐诗词目。其特点是: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南史》五书的穷尽性梳理,发现其中有不少词语为《辞海》、《辞源》(修订本)、《汉语大词典》等大中型语文辞书及袁英光主编《南朝五史辞典》所漏收,时贤相关论著如江蓝生《魏晋南北朝小说词语汇释》、蔡镜浩《魏晋南北朝词语例释》、王云路、方一新《中古汉语语词例释》、刘百顺《魏晋南北朝史书语词札记》、方一新《东汉魏晋南北朝史书辞语笺释》等也未涉及.今选择23例,进行考释.  相似文献   

8.
王辟之所著的《渑水燕谈录》是一部北宋时期的笔记著作,书中记载了大量的历史史实、民间故事等,同时保存着大量的语言材料。对它的研究考释,有利于促进汉语词汇史的研究,对词典的编纂和修订也有价值。如书中出现的很多词汇在《汉语大词典》中并没有解释或解释不够充分,主要体现在词目失收、义项不明与遗漏、书证滞后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由张寿康先生审订、冯志纯和周行健主编的《新编汉语多功能词典》(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9月出版。以下简称《多功能词典》)是我国第一部集多种功能于一体、汇多种用途于一书的新型语文词典。 一般的语文词典,大多只标注词的形、音、义。而实际上,一个词除了具备这三者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性,即词性。如果说静态中的词是凭借其形、音、义、性而存在的,那么,在动态中,词便  相似文献   

10.
学习型英汉经贸词典的编纂和研究目前尚处于起始阶段,但正在不断深化。学习型英汉经贸词典主要是供经贸英语学习者学习使用的英汉双语经贸专科语文词典,同时,由于经贸学科的专业性,常常包含一定分量的百科信息。国内该类词典的编纂现状以及引进国外类似词典在目标用户、文化观念上的偏差使我们有必要设计和编纂基于我国当代目标用户特征和使用需要的学习型英汉经贸词典。  相似文献   

11.
<汉语大词典>是大陆最大的汉语词典.它收录词条37.5万个,这个数字应该是符合入典原则的汉语词目的相对极限,即使漏收也应该是个别现象.但据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它漏收词目的数量大大地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按照抽样调查结果分析,<大词典>漏收词目为34%左右,那就意味着漏收词条约为12万条以上.如果这些漏收的词目得以立目,<大词典>将会超过日本的<大汉和辞典>和台湾的<中文大辞典>.  相似文献   

12.
《牛津英语习语词典》(英汉双解版)是一本很好的英语习语词典,但它存在如下问题:1.条目收录的问题;2.条目义项问题;3.某些词条的英文义项的汉译不够准确(某些词条没有把握好义项的编排原则,某些词条的英文义项的汉译的信息量不足,对某些词条的英文义项的汉译信息过量,某些词条的英文义项的汉译过分概括);4.例证数量和分布问题(有的条目没有例证,有的条目的某义项没有例证,一个义项有两个以上的例证,造成不同程度的义项重复);5.例证的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13.
<突厥语大词典>的成就和意义远远超出了语言学的领域,其中收入了11世纪以前的突厥民族的民间谚语、歌谣、诗歌、史诗,是突厥民族民间文学的一部分,这些民间文学不但有认识价值,也有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褚红 《云梦学刊》2012,33(1):135-138
清人王树柑《畿辅方言》是清末民初一部记载河北方言的辞书,也是一部研究河北古代方言的专书,在方言学史和汉语词汇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与价值。《畿辅方言》以词汇研究为视角,对《汉语方言大词典》修订的作用体现在增补词目、补充义项、提前书证、补充书证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汉语大词典》中“封”字条释义的考察与分析,发现《大词典》对“封”各义项的设立、分合、归并不尽合理。从“封”字的古文字字形的比照和前人对“封”义注释的分析来看,“封”的本义当是“聚土植树以为地界”这一动词义,而不是《大词典》中列于第一个义项的“疆域、分界”这一名词义;同时,在《大词典》“封”的诸多义项的释义中,存在着引文注语与义项不能完全对应的矛盾;此外还讨论了“封”跟“丰、堂、葑、窆”等诸字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6.
吉发涵 《齐鲁学刊》2003,(3):138-141
《汉语大词典》虽是迄今为止国内外质量最高的一部大型语文词典 ,但个别词目的释义仍有可商订之处。如对“三武”、“人事”、“少御”、“尖团音”、“台铉”、“咬舌”数词的释义就或有错误或有可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李范文先生编著的《夏汉字典》中的一些没有弄清楚的西夏字义进行了补识。补证的基本材料是《同音》、《文海宝韵》、《同音文海宝韵合编》、《同义》、《番汉合时掌中珠》、《三才杂字》、《纂要》等西夏人当时编写的字书、韵书。  相似文献   

18.
熊昌华  张显成 《殷都学刊》2011,32(2):96-100
睡虎地秦墓竹简的出土,弥补了秦代传世文献的不足,在编纂《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等大型辞书时,也将其作为引文材料。限于各种原因,《睡虎地秦墓竹简》中还有一些《汉语大字典》与《汉语大词典》未收的副词(或义项),以及两书虽已收但引例晚于睡简的副词。本文主要是对这两类副词作一些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沈志远于1933年编著的《新哲学辞典》是我国首部由国人自主撰写的马列主义专科辞典,该辞书的公开问世,为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哲学概念和范畴的规范化和系统化做出了独特的历史贡献。但由于受时局所限,该书在上个世纪30年代出版以来,并未引起学界及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本文试图对沈氏辞书《新哲学辞典》的内容和特点加以概述,以期对这部我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首部马列哲学辞书予以公允评析。  相似文献   

20.
张先昌 《齐鲁学刊》2002,(2):118-120
苏威是北周和隋王朝的一位重臣,《辞海》、《中国人 名大辞典》等工具书对其生卒年的认定是错误的。出现这一错误的原因是:治史者对历史记 载的不认真考察,或者是对《资治通鉴》的语言表述、记事笔法的不甚了解。苏威正确的生 卒年应是公元542—623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