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陈宗胜教授等人的新著《走出滞胀的困境》(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版)出版了,该书就我国滞胀形成的原因及如何摆脱这种状况,都作了深入的探讨,阅读后收益不少。我觉得该书有3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其独特的立论基础。作者对中国的滞胀现象没有采取就事论事的方式进行分析,而是把它放在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大背景之下。他认为,中国经济正经历着“双重过渡”,即“从发展水平看,中国正在从低收入国向中等收入国跃进;从体制模式看,中国正在从计划经济或双重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该书第2页)。这是一个社会经济变动剧烈的时期,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乃至社会结构都处于变动之中。从低收入阶段向中等收入阶段过渡时期势  相似文献   

2.
民族地区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基本主题姜月忠当前社会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民族地区与全国发达省区一样,也是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民族地区经济过渡包括发展和改革双重模式的过渡:经济发展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过渡,即二元经济结构模式的转换;经济运行从计...  相似文献   

3.
目前,中国经济正处在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一方面,旧的经济体制已在多方面被突破,中央计划机关不能够再令行禁止;另一方面,新的经济体制却没有作为一个系统建立起来,这样在我国经济运行中就存在着双重经济体制.双重体制下必然存在漏洞和管理的“真空”,进而造成政策与体制上的偏差.1  相似文献   

4.
在 2 0世纪的一百年中 ,中国经济改革是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最重要事件之一。由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基本发生在本世纪的最后 2 0年 ,因此它的影响将直接进入 2 1世纪并在下一世纪得到真正体现。改革开放 2 0年的历史表明 ,中国经济正在经历双重转换或双重过渡 :发展格局正从低收入型向中等收入型提升 ,体制模式正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变迁。总结2 0年改革的经验 ,检视 2 0年改革的历程 ,弄清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和程度 ,是时代的呼唤 ,也是确定我国未来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中国经济体制市场化进程研究》(陈宗胜、吴浙、谢思全等著 ,上海人…  相似文献   

5.
中国正在进行一场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世界影响的伟大改革。这场改革有力地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结构,改变了中国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具体体制,改革正在使中国社会从政治动员型向经济动员型、从产品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1978年12月23日,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确定了新时期的总任务,把全党工作的重点和  相似文献   

6.
波、匈、捷经济体制转轨的进程及前景张藐目前波、匈、捷三国正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在体制转轨过程中,各国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遇到严重的困难和问题。研究上述国家的体制转轨过程,不仅有助于了解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而且对我国的经济改革...  相似文献   

7.
研究西部大开发中重庆政府的观念解放,有这样三个背景需要注意:一是我国正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政府的职能将由计划型模式向新型模式过渡;二是我国确立了依法治国方略,政府行为要纳入法制轨道;三是以WTO为标志的经济全球化席卷世界,中国各级政府要熟悉规则,融入规则。前两者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8.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亟待解决的问题宋小佳在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之后,整个经济运行正在快速地向市场化方向转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现行的经济运行宏观调控方式和手段已不能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相似文献   

9.
1998年以来积极财政政策的工具性效果不足和经济运行失衡是中国经济的两个突出问题 ,二者具有承继关系 ,都受到同一转轨背景下的体制性约束。由于现阶段中的市场机制还只是框架性的 ,导致经济失衡和失业问题的原因不同于一般性的市场失灵 ,以启动经济自主增长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目标缺乏体制上的内在机理。经济运行的失衡则是消费的体制性压抑、投资的体制性冲动双重约束的结果。本文认为 ,目前中国经济运行中的问题是结构性的 ,其实质是转轨过程中传统体制性约束导致的市场机制运行障碍 ,是市场机制不成熟、不完善的结果。由于问题产生的体制背景不同 ,实践中的财政政策既无力像西方那样用以启动市场机制的恢复 ,也不可能解决转轨中的体制性约束问题 ,只能提供一个有利于解决问题的相对平稳的宏观环境。财政政策作用下的经济运行也同样受到这些因素的制约。转轨中的体制性矛盾最终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来消除。  相似文献   

10.
从中波周期的视角来看,全球经济已经渡过了最危险的时刻,正在低价格均衡中酝酿向上的动力;而从短波周期来看,2009年全球的补库存和各国政府采取的空前宽松政策拉动经济迅速展开了短波向上.2010年既是向全面复苏过渡的关键年份,也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迈向新型增长方式的启动之年.从经济增长动力来看,中国正在从出口导向的发展模式向主动城市化的发展模式过渡;从总供求周期来看,正在从周期底部向全面复苏阶段过渡.在这个向新增长模式和全面复苏过渡的年份,中国经济主要指标将呈现出前高后稳的分布态势.  相似文献   

11.
体制转型与国企公共关系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为基础.以自由的价格制度、企业制度和契约关系为核心,这是市场经济从古典到现代的共同本质所在。我国正在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市场经济无疑会具备市场经济的一般特点,即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是政府调节和市场机制共同作用下的混合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国有企业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  相似文献   

12.
由双重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重点和难点谷书堂由现行的双重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既是一场全面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保证转变的顺利实现,经济理论研究面临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从理论上阐明转变过程的重点和难点何在与如何解...  相似文献   

13.
浅议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中如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杨森由几十年的计划经济运行机制,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体制的彻底变革,这将会引起整个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发生深刻的变化,从而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建设提出了新的史高’的要求。社会主义精...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条件下宗教的社会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条件下宗教的社会功能王仲义,田文林改革开放,特别是市场经济大潮的汹涌而来,日益把中国社会推向一个变革的时代。经济制度开始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与此同时,人们的价值观念人生信仰也日益由一元走向多元。宗教作为开放的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  相似文献   

15.
私营企业主的个人背景与企业“成功”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本文通过对私营企业主群体个人背景与企业成功之间相关因素的分析,揭示了在中国渐进式改革的背景下,在新旧两种体制并存的混合经济中,私营企业的发展是双重机制作用的结果。由此引发的社会结构变迁机制也是双重的  相似文献   

16.
加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都淦(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党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实现从旧经济体制向新经济体制过渡的宏伟蓝图,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  相似文献   

17.
过渡经济学:我们知道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何为“过渡经济学”? 近十年来,一门新兴的研究领域“过渡经济学”正在迅速发展。过渡经济学的“过渡”一词在这里特指原有的计划经济国家在80年代初和80年代末先后开始的“经济改革”运动。这场经济改革运动的宗旨是将经济的运行体制从原来的以政府官员和行政手段为主要特征的计划体制向以自由交易和竞争为特征的市场体制转变,简称“市场化”。从这个意义上说,过渡经济学就是以研究计划经济如何向市场经济过渡或转变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学问。在现有的文献中,经济学家经常使用的概念,如过渡、转型、转轨、经济改革、市场化等等,基本上皆指同一个含义。  相似文献   

18.
以市场为导向推动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进程──从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双碑村经济起飞看转型期工农业协调发展姜凌,郑晓幸,傅泽平当代中国农村正处于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过渡时期。在这一转型期间,我们应以...  相似文献   

19.
实践呼唤过渡经济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过渡经济学——来自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实践的呼唤1.二元结构与双轨体制的错位——中国过渡经济的最大国情与市场经济发展中国家相比,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二元结构与双轨体制之间并不是相互吻合的,而是严重错位的矛盾关系。表现在产业之间,文化技术先进的现代部门,国有大中型企业在经营管理体制上却较为退化落后,市场化水平和经济效益一般较低,而文化技术水平落后的传统部门,集体乡镇企业在经营管理体制上却较为灵活先进,市场化程度和经济效益反而较高;表现在地区之间,落后一元的西部地区基础工业比重,国家…  相似文献   

20.
世纪之交,中国经济面临着发展和改革模式的双重转换与整合。发展模式要由消费主导型数量扩张向结构优化转换;改革模式要由分权让利向体制创新转换。产业组织创新是整合世纪之交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模式双重转换的核心或基本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