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玉贤 《社科纵横》2007,22(3):10-11
本文从研究制约甘肃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着手,力图为实现甘肃农业和农村经济改革,提高质量效益和转变增长方式,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全面提升农业市场化、国际化、标准化、现代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业产业化、乡镇企业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是甘肃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和现实选择。我们必须以产业化入手,去推动乡镇企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发展,实现“三化”齐动。一、“三化”是甘肃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和途径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作为解决农村改革与...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前提,分析了甘肃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揭示了影响农村经济发展中资金供求这一突出矛盾,提出了试图通过拓宽投融资渠道,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农村经济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高宏 《社科纵横》2009,24(5):41-44
农村信息化以其快速方便、交互影响、检索便利、成本低等优点。消弥城市与农村、农户与市场之间的信息鸿沟,改变着传统信息传播方式,给农业科普期刊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本文就以甘肃农村信息化的发展为例,探讨农村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办好农业科普期刊。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是要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没有现代化的农业就没有社会主义新农村。甘肃在新农村建设中,始终要把发展农村产业放在优先位置,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通过创新甘肃的农业基本经营制度,把农民的积极性引导到夯实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上来,夯实甘肃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甘肃的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但是,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影响着村级集体服务功能的发挥。特别是在家庭经营中,一家一户办不到或办不好的事,得不到更好地解决,阻碍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甘肃农村集体经济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初期,农村普遍放松了集体“统”的一层,轻率地把集体财产卖掉或分光,绝大部分村集体经济片瓦无存。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使几十年集体经济的大量积蓄流失了。甘肃全省村社两级的固定资产由实行联产承包时的113154  相似文献   

7.
对甘肃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科纵横》2015,(9):43-44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新常态下,甘肃种植业结构如何调整,如何积极有效的增加农民收入和全国同步步入小康社会是当前面临的难题。为此本文针对甘肃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快甘肃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和对策,旨在切实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结构调整,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8.
于倩 《社科纵横》2007,22(3):12-13
从农业在甘肃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以及任务来看,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是提高甘肃农业产出和保障农产品供应的客观要求,是提高农业比较利益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也是有效解决当前农业发展中深层次矛盾的迫切需要和实现农业现代化以及甘肃农业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从分析制约甘肃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因素入手,寻找促进甘肃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业保险作为一种有效的风险分散机制和经济补偿制度,对推动农业防灾减灾以及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甘肃作为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地区,开展农业保险的推广对区域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从甘肃农业保险的现状入手,探讨了甘肃农业保险目前仍然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法律制度、财政支持、农民思想认识、收入水平以及保障机制等方面分析了阻碍农业保险发展的诸多因素,为甘肃农业保险的长期持续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 党的十一届三十全会以后,甘肃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1983年以后的7年,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粮食生产结束了大起大落的不稳定局面,实现了连续7年稳定增长。对于一个长期粮食短缺,农业生产水平很低的省份来讲,这不能不是一个举世瞩目的成就。甘肃农业在新的基础上实现质的飞跃,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人口增长,需求增长,资源约束,投入限制,发展后劲不足。在本世纪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任务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农村社会救助现状及贫困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明霞 《社科纵横》2007,22(5):18-20
本文从甘肃整体以及数个市县为基本数据采集单位,对甘肃农村社会救助现状进行全面的论证和分析,发现甘肃实施的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特困救助、医疗救助、灾害救助、教育救助、法律援助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救助政策,对保障农村鳏寡孤独的生活、赈贫济穷、稳定社会秩序、保护生产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分析了致贫原因,以便对制定完善的农村救助体系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2.
汪玉贵 《社科纵横》2002,17(2):15-16
随着我国加入WTO ,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粮棉购销市场化进程加快 ,农业发展银行如何立足现实 ,着眼发展拓展业务 ,提供更宽范围和深层次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服务已经成为当前一项重大而急迫的课题。本文试图对在新形势下甘肃农业发展银行业务发展问题作些初步探讨。一、必要性和可行性 :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供求现状和农发行的优势分析市场经济建立健全过程中 ,农业政策性金融在保护、支持和发展农业方面的不可替代的职能 ,从理论上和实践中已经得到充分证明。在甘肃这样的西部落后地区 ,农业政策性金融重要的支农作用显得尤为突出。但从…  相似文献   

13.
《社科纵横》2017,(6):35-39
2016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指出,要深度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亚行贷款甘肃特色农业及金融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作为农业与金融相结合的创新项目,探索了适宜不同条件、不同农业产业的融合发展方式以及金融的有效支持方式,总结提炼出可资借鉴推广的产业融合发展经验,对全省乃至全国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甘肃中部干旱地区水土保持的“三田”效益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因为在干旱山区建设中,“三田”不仅是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一项内容,而且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国土整治活动。40多年来,“三田”在武川地区的建设和发展证明,它在农业中的作用及其效益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5.
李丽莉  张涛 《社科纵横》2010,25(8):30-32
本文借助SWOT分析,对甘肃农业发展的内部优、劣势条件以及外部机遇和威胁因素进行组合分析,筛选在甘肃具有普遍性而在全国有特殊性的农业发展要素,并以此认为壮大特色农业是甘肃利用优势条件、规避劣势条件促进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阎述乾 《社科纵横》2004,19(5):36-37
面对入世后我国农业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和国内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发展局面 ,生存依赖型的甘肃农业怎么办 ,怎样才能赢得市场 ,求得发展。制度创新无疑是实现甘肃农业快速发展的关键 ,它可以将有限的资金、土地、技术、信息和劳动力等经济资源优化配置 ,为全面提升农业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甘肃农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实行联产承包制后,我省出现了一批率先致富的农户和农牧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趋向合理,使农林牧副以及乡镇工业、商业、运输、建筑建材等行业得到发展,加快了农业商品化的进程,农牧民生活也有明显改善。但是,与其他省区的横向比较来看,农村经济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全省人均占有粮食和农民人均收入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乡镇企业由于基础差,仍  相似文献   

18.
何国长 《社科纵横》2010,25(6):23-25
现代农业建设的主体是具备现代农业技术的农民,农民知识化进程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农业建设的速度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步伐。所以,加大对农业人力资本的投资是建设甘肃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本文通过对甘肃农业人力资本的发展现状的分析,指出了发展甘肃农业人力资本存在问题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加大对农业人力资本投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甘肃在农村经济方面主要作了三件工作。首先,是比较早地推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不适应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克服了农业生产上长期存在的窝工低效宰和分配上的平均主义,使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和农民个人的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其次是在第一步改革的基础上,从1985年又开始了农村的第二步改革,主要是取消了农产品统派统购制度,改为国家计划指导下的合同收购,并较大幅度地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第三是在改革初见成效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主题:产业结构调整。目的是为进一步改变农村经济单一经营的局面,促进全省农村资金、技术、资源、劳动力等各种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并重新以最佳方式组合起来,使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引导  相似文献   

20.
《社科纵横》2016,(10):56-61
本文在分析甘肃农村文化产业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影响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最后从农村文化产业的投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现代产业经营方式等方面提出了促进甘肃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