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郭秀云 《兰州学刊》2010,(3):114-118
人口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内涵和基本条件,对人口发展中的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题中之义。文章从“人口安全”和“人口风险”的概念及基本特征入手,阐述了人口风险管理与控制的总体思路,分析了我国大城市人口风险的突出表征及应对策略。人口风险的多元化特征决定了对人口风险的控制,必然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在多个层面上用协调的整合的方法进行监控、管理和防范。  相似文献   

2.
文章比较了两种城市发展模式理论一是发展小城镇理论,二是发展大城市理论.分别阐述了这两种理论的内涵,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据,指出应当联系中国的具体国情,遵循城市化的客观规律,科学地选择中国的城市化模式.  相似文献   

3.
《理论与现代化》2005,(6):F0003-F0003
9月2日,由天津市社联、天津社科院社会学所和城市社会学研究会(筹)联合举办第十六次理论创新论坛活动,主题为“大城市和大城市发展战略”。市社联党组书记万新平研究员主持会议并作总结发言,天津社科院副院长荣长海教授致词,京津两地有关知名专家学者和有关单位同志30余人参加了论坛。会议围绕着当前我国大城市发展的趋势及其相关问题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小城镇还是大城市--论中国城市化战略的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严正 《东南学术》2004,(1):60-66
我国80年代城镇化是乡镇企业推动小城镇快速发展,90年代中期以来,大中城市发展迅速,都市带、城市群勃起,农民进城形成庞大的民工潮,原来的乡镇企业也开始向城市和工业区集中.工业的聚集效益、公用设施的共同使用、产业的分工协作、资金周转的加速、土地的节约、第三产业和信息化的发展,都要求加快大中城市和城市群、都市带的发展.遍地开花地建设小城镇对我国来说是不经济的,世界各国城市化的经验也证明大中城市的发展优先于小城镇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意义的城市化其实是大城市化,而非小城镇化。大城市化既是市场化条件下城市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城市化路径的一种政策选择。我国长期以来的现代化实践则是工业化与城市化脱节,市场化与城市化不相匹配。长期抑制大城市发展,小城镇虽然得到鼓励发展,但不过是乡村的延伸。而今,工业化、市场化与城市化三者真正融合的大城市化时机已经到来。启动大城市化进程,应是中国现代化的理性抉择与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6.
过杰 《天府新论》2002,(6):51-58
村经济的非农化进程 ,促进乡村经济迅速发展和乡村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 ,势必导致城乡地域空间结构的调整。村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以及非农化 ,是大城市近郊推进城市化的主线。成都以现代化为目标的新一轮发展 ,将给高碑村和簇桥乡地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高碑村加快从郊区向市区转变、农民向市民转变的进程 ,从目前的“准城市化”阶段转入初步城市化阶段 ,建设和管理的目标是 :( 1 )基础设施一体化 ;( 2 )土地利用集约化 ;( 3)居民住房社区化 ;( 4 )社区管理规范化  相似文献   

7.
建国60年,中国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突飞猛进,南京社会变迁个案是当代中国大城市变迁与现代化进程的生动体现,城市经济体制、居民生活、社会保障、城市建设、都市文化、治理方式实现的六大跨越,具体验证了当代中国大城市社会变迁、文明进步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8.
与一般农区相比,大城市农业和农村具有明显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其经济增长点的选择应注意以下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发挥本地优势为前提,以提高质量与效益为重点,以科技进步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其选择重点则应为:培育现代农业的市场主体;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优化结构,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环保产业;搞活农产品流通;加快小城镇建设。  相似文献   

9.
大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上广 《社会科学》2005,(10):65-7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正发生着重构与分异的演变趋势。这一演变趋势的影响因素包括国家意识形态、个体居住选择和开发商市场行为等,正是这些因素构成了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变迁的综合动力模式。对于城市社会空间动力机制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认识城市社会问题,制定城市公共政策。  相似文献   

10.
兰州大城市圈建设构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地域空间结构的分析 ,本文认为兰州市难以通过边缘地区的城市化逐层扩张 ,而应依托大流量、快节奏的交通干线 ,带动周边地区若干中小城镇的发展 ,形成由中心城市向外辐射、扩散的环型城市结构。目前 ,这一地区土地开发的成本较低、水资源有保证、能源丰富、人口密度大、产业集中、人文条件良好 ,具有建设大城市圈的基本条件。针对存在的问题 ,文中提出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重视生态环境治理、划分城市功能区、完善产业配置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教育对加速经济增长起着基础性作用。教育学界和经济学界对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经多年探索形成了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成为推动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教育水平的高低是决定一个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关于开展中国城市化道路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学术界对城市化问题,特别是对中国城市化问题,发表了许多很有见地的文章。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不失时机地进一步开展中国城市化问题的研究,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需要。 此文就如何开展中国城市化问题的研究扼要地提出了一些看法和设想,我们希望它能引起对此有兴趣的同志们的关注,并共同来促使这一研究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3.
《家庭科技》2008,(6):48-48
多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广州正成为毕业生就业的首选地之一。然而,毕业生进入广州后,却要面对较高生活成本的压力。“在广州工作,10年也买不起一套房;而在小城市5年就能撑起一个安乐窝!”这样的帖子在网上出现过多次。职业规划师认为,刚毕业的大学生选择工作城市,应从三方面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14.
沿海大城市都市型农业结构调整应以现代化统揽全局,以国际化为发展方向,以发挥优势为前提,以综合效益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实行“绿蓝白”三色并举,延伸农业产业链,做好大农业、种植业及农业功能结构的调整,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当今我国城市化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与具体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与质量都有极大的提高 ,表现为城市数量的增多 ,城市规模的扩大与升级 ,城市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城市经济欣欣向荣。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如我国城市化总体水平不高 ,滞后于工业化 ;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与城市对农村劳动力的有限吸纳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城市化质量不高 ;城市外延式扩展占用大量耕地 ,城市土地利用粗放 ;等等。本文就此提出了城市化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6.
培养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大责任,也是实施"大城市带大农村"战略的重要支撑.在明确高等教育在"大城市带大农村"中优先发展地位的基础上,分析了高等教育在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提供人才资源、保障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提出根据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优化教育结构.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向全党全国发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动员,市委提出"以富民兴渝,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为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思路,要求地处三峡库区腹地,在三峡库区各区县中幅员最大、人口最多、移民任务最重、交通最便捷、基础最好、资源最丰富、潜力最大的万州,要追赶发展,成为在西部地区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城市,成为区域性经济中心.为顺应这一新的形势,完成这一新的任务,区委、区政府决心率领全区人民,卧薪尝胆,励精图治,通过十到二十年的努力,把万州建成百万人口级的重庆第二大城市,为"富民兴渝,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8.
特大和超大城市是我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是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和新兴产业孵化中心,这些城市的发展关系到我国在全球资源配置和国家竞争格局中的地位。相关研究表明,资源约束、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均不能成为控制我国此类城市人口规模的理由。这些城市人口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中心城区人口过密以及职住分离现象严重,因而应取消对大城市发展的人口规模控制,重点优化人口分布结构,通过疏解中心城功能、向郊区新城匹配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完善公共交通体系等方式促进郊区新城职住平衡。  相似文献   

19.
天水市在实施未来大城市发展战略中,拥有工业基础雄厚,商贸旅游业前景广阔,区位优势明显,人力资源丰富四大优势。从城市经济优势和未来发展趋向出发,天水城市功能定位应重新确定为具有文化旅游特色的工业商贸型大城市。随着天水大城市战略目标的实现,其在甘肃社会经济发展中,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世界城市化历史进程看,大城市优先发展的趋势非常明显,处于城镇化加速阶段的中国大城市仍将继续成长。防止大城市发展带来的问题,一要确立并贯彻有限扩展的理念;二要注重城市的内涵式增长,克服和防止城市空间的低密度蔓延;三要建设大运量快速公共交通体系,为大城市的发展提供支撑;四是当在一定发展阶段上大城市原有的空间扩展模式因成本巨幅增加导致不经济时,就应适时引导各种要素向周边卫星城镇疏散,使大城市向多中心空间结构演变;五要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功能带动城市群发展,最终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元化城镇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