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曾国富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0,(2)
同光三年 ( 92 3 ) ,李存勖 (庄宗 )建立后唐王朝。但他只维持了 4年的统治 ,皇权就在国内动乱中丧失了 ,史称庄宗“失政”。用人不当 ;追求奢靡、放荡的生活方式 ;贪婪成性 ,使朝中贿赂公行 ;放任伶人、宦官擅权乱政 ;诛敛黎民 ,失抚将士 ,等等 ,既是庄宗失政的表现 ,亦是其统治昙花一现的根源。后唐庄宗失政 ,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2.
王义康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
后唐在建国过程中有效地抵御契丹南进 ,司马光认为是由于投奔契丹的汉人韩延徽的作用 ;胡三省及今人提出异议 ,认为当时晋 (李存勖王号 )兵力方强 ,可以抵御契丹的侵扰。通过对李克用、李存勖对契丹和战关系具体考察 ,我们可以认为 ,兵力强固然是战胜的基本条件 ,但后唐在建国过程中对契丹南进的主导思想及采取的抵御政策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国语·周语下》伶州鸠语中的天象资料辨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语·周语下>所记伶州鸠语中的天象资料是晚出的伪史料,大率出于后世兵家言,并非周初原始观测的记录.夏商周断代工程误用为推求武王克商年的重要依据,所得结果亦不可从.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家族企业产生的条件谈起,透过纷繁复杂的家族型经营现象,勾划其基本特点,分析其优劣之处,探究其发展趋势,为当前我国的家族型经营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5.
当代大学生道德失范现象原因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云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7(6):164-166
当代大学生道德行为的失范在高校校园中日益普遍,给高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和生活秩序带来了严重冲击。究其原因,主要有社会环境的影响,学校道德教育的失误和偏差,家庭教育的异化和大学生自身道德意识的弱化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许黎英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1,21(5):66-68
"乌台诗案"改变了苏轼的政治命运,也改变了其词创作的价值取向,使词在文化品格和文化层次上发生改变,得以与传统的立志之诗并驾齐驱.实现了黄州词从"伶工之词"到"士大夫之词"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史晴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3):92-93,97
当代大学生总体上是诚实守信的 ,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失信现象。本文就大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的失信现象及大学生失信原因在归纳和分析的基础上 ,对增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剖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生违法犯罪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近年来已表现出犯罪人群低龄化、性质严重化、形式团伙化和手段现代化的严重趋势。本文结合典型案例和狱中访谈,探讨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主要特点、心理规律以及形成原因,并对如何预防犯罪和切实维护高校稳定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9.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9,(4):112-112
鲁迅的言论与思想,再早、再晚,都出不来。他的时代,是中国现代史国家祸乱与历史机会最为密集的世代,也是春秋以来唯一一次短暂的“百家争鸣”时代。 相似文献
10.
马宜生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2):166-168
黑客是计算机网络中特有的犯罪现象。黑客作为计算机犯罪的主体 ,呈现出比较复杂的特征。依据犯罪学和刑法学的理论 ,区分和甄别了黑客的不同类型 ,探求了遏制黑客的途径和措施 ,以有效地维护网络空间秩序 ,保障网络空间安全 相似文献
11.
李怡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1)
唐代官员袴褶服原为北方少数民族服饰,传入中原后,隋唐时期一度抬升至官员礼服.初、盛唐时期作为朝服、公服的替代品,至代宗朝后渐废,可谓命运多舛.袴褶服在唐代的演变经历正是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美学观念的具体体现,即自然美服从于伦理美.服饰,尤其是官员服饰,不仅具有御寒、遮体的基本功能,同时还体现着极强的等级性和礼仪性,是伦理政治物化形态. 相似文献
12.
李方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5(6):55-59
文章纠正了唐代陇右道不是官吏贬谪地点的观点,指出,唐代西域有一些贬谪官吏,并对这些贬谪官吏遭贬的原因及时间进行了分析考证。学术界有关贬谪官吏败坏了地方风俗的观点也不完全正确,唐代贬谪到西域的官员多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他们具有良好的政治文化素养和治国安邦的才能,对唐朝经营西域及地方的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还对唐代有关贬谪官吏"量移"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王旭伟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7(4):51-53
唐王朝的治吏,以法律严密、监察体系健全、惩处力度严厉而著称于世。这个把中国封建社会推向繁荣昌盛顶峰的朝代,在以法治吏方面进行了大量立法与司法方面的探索,最终形成了一整套内容全面、结构严谨的治吏机制。它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经验与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王立增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1(1)
唐诗在当时的传播主要有音乐传播和文本传播。音乐传播可分为徒歌与乐歌:徒歌便于操作,传播主体广泛,促进了唐诗的大众化传播;乐歌由乐工歌妓演唱,所唱之词多选自当时流传的文人诗歌。文本传播因物质媒介与书写手段的不同可分为固定文本与流动文本,其实际发生过程则经历了单篇传播和结集传播两个阶段。唐诗的传播常常是音乐传播与文本传播交互进行,因二者本身的局限而互为补充,互相促进。传播带给唐诗创作的影响有:确立了名篇名人;普及了诗歌;刺激了创作;形成了不同风格。 相似文献
15.
唐代官员权利保障表现为:履行职责时享有相应的权利和工作条件,领取法定俸禄,享受法定的福利待遇;官员享有退休制度、休假制度及特殊恩惠。唐代官员权利保障机制的缺陷主要表现为:人权受损;建议权利缺乏法律保障;官员晋升机制不健全,人为因素起着主要作用;官吏缺乏保障申诉和控告的权利。唐代官员权利保障失衡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官员为确保自己的官位、仕途及生命安全,常寻求制度以外的援助,或者交结高官、权贵,或者形成同乡、同宗、座主与门生的关系,为封建国家机器的运转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许连军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9(6):87-89
选本是中国古代诗学的重要批评形态。它可以反映出一个批评家的文学批评观念,也可以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文学思想的变化轨迹。研究唐后期唐诗选本可以明了唐后期唐诗观念流变的路向和诗歌审美倾向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唐中后期,法制逐渐废弛,"宫市"的产生、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个问题。其表现有三:首先,大量使职(包括宫市使)的设立使相关国家机构虚置,使职又难于监督,因此,破坏了原有官制。其次,宦官在宫市活动中,假借君主制敕、违反市场管理制度及交易规范、挟势乞索,公然违反法律,却没有受到应有制裁,使相关法律成为空文。最后,君主制敕地位不断提高,干扰了法律的施行;且常常代替律文,成为定罪量刑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方丽萍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24(1):32-37
“唐人尚牡丹”的说法有失周密。原因有三:其一,牡丹玩赏的高潮仅在贞元、元和间;其二,仅限于“京城贵游”;其三,有唐一代,文人在牡丹中所寄寓的社会文化心理变化很大。中唐时,他们对牡丹热是质疑甚至批判的,晚唐则既有对盛世繁华的追忆和反省,也暗含日暮途穷的伤怀。 相似文献
19.
岳纯之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4(1):98-105
重修《晋书》,是唐朝官方于贞观20年(646年)组织的一次大规模修史活动,关于这次活动出现的原因,陈寅恪认为是唐廷企图通过篡改晋史,“尊扬皇室,证明先世之渊源”,李培栋认为是“由于一系列政治事件对太宗的刺激”,太宗要借修史为自己辩解、向大臣发出劝诫和获得内心慰解.实际上,这两种解释均难成立.唐朝之所以重修《晋书》,是因为此前诸家“晋书”在内容、体裁、史学观、史料采择等方面存在各种缺陷,不能适应唐初的政治形势和时代要求.正是因此,据唐人李延寿记载,早在贞观十五年(641年),唐朝可能已经出现过《晋书》的修撰活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