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宁 《新天地》2011,(11):37
很少和父母谈及自己每日都在敲打的文字。偶尔回家小住,也是在电脑前熬夜忙碌不休。母亲总是坚持陪我到凌晨才肯睡去,我听着客厅里电视的声音几乎小到没有,去洗手间的时候瞥一眼母亲,已经迷迷糊糊地在打着瞌睡,我轻声唤她,她会吓上一跳,而后又揉揉眼睛,看一眼电视屏幕,说:"这两个男人女人怎么还没吵完架呢。"我几乎是强迫她,要她去睡觉,她拗不过,只好躺在床上假寐。却时不时地眯眼看一下时间,  相似文献   

2.
改嫁     
我8岁上没有了父亲,第二年母亲执意要改嫁,她向男方提出的唯一条件是必须带上我。然而我认为母亲再嫁人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死活不肯跟母亲到继父家中。母亲没有法子,只好含泪把我托付给我的二叔二婶,自己一人到了继父家中。母亲改嫁后,常回来给我送新衣服和好吃的东西,可我不但不穿不吃,而且一见到母亲回来就躲起来不肯见她。二叔二婶家并不富裕,可供我上学读书却不遗余力,我很顺利地考进了大学。大学三年级时,我回家探亲,二叔告诉我:你母亲中风瘫在了床上,你得去看看。二叔往常没少催我去看母亲,总是说她有病,这回没准又是在哄我。我很冷漠…  相似文献   

3.
宽心谣     
赵朴初 《社区》2002,(3):42-42
我经常在外边喝得醉醺醺地回到家来,肚子里难受极了的时候便先去卫生间里吐一吐,吐过了,难受会好一点。每逢这种时候我就问自己这是为什么?吃进去再吐出来?但我的应酬总是没完没了。每逢我难受的时候我的母亲总是很生气地说我:“你怎么又喝酒了,又喝酒了。”也仅此而已,母亲从来都不肯多说我什么。但她总想让我在她那里吃点儿什么,或者就让我拿点什么回  相似文献   

4.
张金刚 《山西老年》2010,(10):23-23
很早就想给身在老家的母亲装部电话,可母亲总是以我刚结婚、买房不久,现在又添了孩子,需要花钱为由,一再拒绝。其实我心里清楚,自从离开母亲后,她老人家无时无刻不在记挂着我。每次我的电话打到邻居家,母亲总是以最快的速度放下手里的活儿,在"嘟嘟"声结束前拿起电话,送上一句喘着粗气且满是欢喜的"喂".  相似文献   

5.
继母嫁过来的第二天,她和往常一样起来上早自习。5点钟,天刚蒙蒙亮。她习惯性地走到厨房,忽然迟疑了一下:我还有这个必要吗?母亲活着的时候,她心疼母亲起那么早,总是提前起床,把米淘好,把炉子拨开。等母亲  相似文献   

6.
我一直很纳闷,妻子每次拿钱给母亲,总是一把零票子,给小孩却是一张整的,娘是自己的最爱,女儿也是自己的最爱,拿娘与女儿让我来比较爱,我还真的分不出彼此。如果拿这事来跟妻子吵一架,弄不好会把自己弄成孤家寡人,妻子会因为识破其心计而恼,女儿会觉得她爸没有偏爱她这个独生女而怨,所以,虽然我觉察到了,妻子每次在给我母亲给我女儿零花钱的时候,总是一个给一把散钱,  相似文献   

7.
胡秀珊  丁宁 《新天地》2016,(1):16-17
大户人家的母亲总是一脸笑模样 我今年已经95岁,我的母亲如果活着已有130岁了.那时的女人,有自己名字的并不多,多被称为某某氏,而我母亲有自己的名字,她叫李厚贞. 母亲算得上扬州城里的美人.宝鼻子,白皮肤,见人总是一脸笑模样.她生在大户人家,很有气质.我父亲外任做县太爷,母亲在家和叔伯妯娌们一起生活,她为人和蔼善良,加之勤劳能干,全家上上下下、大大小小都和她亲近.  相似文献   

8.
余平 《老友》2015,(3):41
母亲喜欢跟我一起外出旅游,我一年陪她出去一次,就可以让她开心一年。趁母亲身体尚好,还能走能动时,我愿意陪她多出去走走,感受大千世界的美景,尽享天伦之乐。从去年起,母亲的身体状况开始变坏,关节炎、腰椎病一直没有好,糖尿病又出现了并发症。我原打算年前带母亲去国外玩一趟,可她行走不便,就连出市区都很难。憧憬许久的旅游没能成行,母亲心里别提多别扭了。为了让母亲高兴起来,我灵机一动说:"我开车带您在附近转  相似文献   

9.
唐风 《山西老年》2012,(10):27-27
母亲年逾七旬,我也已至不惑之年,可在母亲身边的时候我总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也许自己在兄弟姊妹中最小吧,母亲总爱当着我的面唠叨。结婚以前我总嫌她烦,有时母子俩谈不上一会儿就不欢而散,顶撞母亲几句也是常有的事。现在自己的儿子也上了学,才发觉母亲的话总是透着朴素的人生哲理。母亲勤劳、宽容、善良、节俭、大方。说她既节俭又大方其实一点都不矛盾,她的节俭体现在对自己,在我们姐弟几个没成家之前我没见过她给自己添置什么新衣服,有什么好吃的东西也总要先紧父亲和我们;而对外面的人她总是很大方,记得小时候家里虽然很紧张,但家里总是宾客盈门,妈妈总是尽自己的所能拿出家里最好的东西招待客人。我们几个孩子怕大人吃了属于我们的好东西,有时就会向妈妈提出抗议,可妈妈总说“有手不打上门客”“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之类的“格言”。  相似文献   

10.
小妹不是我的亲小妹。 她是继父的女儿,母亲带我改嫁到许家的时候,小妹就在了,她比我小十天,我记得自己很紧张,一直牵着母亲的手,那年我九岁,小妹倚在门上甜蜜地叫我,哥。  相似文献   

11.
丁宁 《新天地》2012,(12):45
丁老师:你好!最近我情绪不太好,想和你聊一聊。女儿春节的时候抱着外孙女回了瑞典,从此音讯皆无。我一个人在天津,寂寞常常包围着我。我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以前我没有太想过和女儿的关系。女儿很小的时候,因为我离了婚,不方便一个人带孩子,就把她送到了我父母身边。我父亲过世,我便回到家中,与母亲和上小学的女儿住在一起。我一看她不好好学习,心里就冒火,女儿情绪上很敌对。女儿初二时,我就很难了解她的心思了,我俩之间要么不说话,要么一说就吵架。  相似文献   

12.
一男子患了中风,左边的身子不能动了,心里十分痛苦,亲友们去安慰他。他说,我不害怕我的病治不好,我担心我的妻子留不住。没过多久,他的妻子果然离开了他。亲友们骂那位女人薄情。男子说,不要责备她,是我不好。接着,他忏悔道:她做饭忙不过来的时候,我坐在电视机前无动于衷;她生病需要去医院的时候,我以工作忙让她一人前往;她买了件衣服,满心欢喜地问我怎么样,我的眼睛甚至都不瞟上一眼;她需要我陪伴的时候,我为了赢得上司的青睐,在办公室陪他们打扑克直至深夜;她生日到来的时候,如果没有她的提醒,我总是到第二天才猛然想起。我们的婚姻早就因…  相似文献   

13.
母亲的生日     
杨惠卿 《中华魂》2012,(10):26-27
一过中秋节,我们大家庭中的下一个生日就是我母亲的。母亲生日是在农历10月14日,但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却从来没有过过一个像样的生日。在我们这个四世同堂大家庭中的28口人中,母亲把孩子们的生日记得十分准确。我们小的时候,尽管生活十分艰难,母亲总要想方设法在过生日的时候给我们改善一下生活。后来我们长大出门在外了,每到有谁过生日时,母亲总是要想办法提醒一下,或打电话通知,或捎话告诉,当然也包括我这个已愈天命的长子。唯有她自己的生日却老是忘记。  相似文献   

14.
母爱深似海     
从来不在文章里提到自己的母亲。不为别的,只觉得母亲既没有美丽的脸庞,也没有高贵的气质,而且还有点“抠门儿”。她总是把别人的旧衣服一个劲儿的往家里拿,说是可以省一笔买衣服的钱。每到冬天,母亲总是穿着棉衣棉裤,走起路来就像一只大企鹅似的,样子挺难看。对此,我十分反感,母亲无语,只给我一张苦笑的脸。  相似文献   

15.
母亲     
我家在汾河西岸的一个普通农村。 1940 年初夏,在我刚满1 岁的时候,父亲便去世了。不久,长我两岁的三哥也不幸夭折。两三个月之内,母亲接连受到丧夫失子的打击,精神一下子便垮了下来。为了减轻家中的负担,同年冬天,母亲含泪将年仅17 岁的大姐嫁到城里。这时的母亲,上有老,下有小,独自带领着全家6 口人艰难度日。从懂事起,我总是看到母亲一天到晚地干活,从没有闲的时候。她一年四季总是穿着那件永不离身的灰褐色上衣。冬天,絮上棉花当棉袄,春秋时掏了棉花当夹衣,到了夏天,把里子一拆,就是单衣。 家庭生活的艰难, 造就了孩子们的…  相似文献   

16.
因为工作的原因,生下女儿悠悠之后,她一直由外婆和阿姨照顾。和外婆还有小姨在一起的时候,她总是很听话,可是每次我下班后去接她,她就会千方百计地和我作对,要么是缠着我不肯好好吃饭、睡觉,要么就是故意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变成了“两面派”的问题儿童。害得我经常抱怨母亲说:“这孩子这么不听话,都是你惯的!”母亲宽容地笑笑说:“她还小呢!”  相似文献   

17.
我的双亲     
文英 《社区》2005,(3):57-57
人一过40,突然之间好像领悟了很多东西,对平时轻视的、漠视的都重新有了认识和理解,让人突然间变得多愁善感起来,心中也多了很多责任,生活一时间变得沉重起来。一个人的时候,我总是想起我的父亲和母亲。我的父亲今年62岁了,母亲比父亲小5岁。父亲是个厚道人,老实了一辈子。母亲是个十分精明的女人,在那个时代,可以称作是女强人了,她一直都是家庭的中心,而父亲则心甘情愿地在母亲身边做配角。父亲家里兄弟多,哥6个,没有姐妹,爷爷奶奶在那个穷山沟里能把他们都养活得壮实高大,我一直认为是个奇迹。母亲和父亲是属于青梅竹马那一种,父亲16岁的…  相似文献   

18.
绿色腊肠     
我上六年级的时候,身上同时发生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是我开始对意大利腊肠特别着迷。腊肠三明治、腊肠干酪、腊肠脆饼——那种咸咸的、辣辣的腊肠的滋味真是美极了,我怎么也吃不够。另一件事是我和我的妈妈不能和睦相处。我们并没有争吵,也没有打斗,只不过看起来,她似乎想和我作对,想把她的意志强加到我身上。她总是告诉我该做什么,该如何去做。我们不再能在一起开怀大笑了。事情正在发生变化,我和妈妈都感觉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9.
母亲种菜     
《社区》2007,(2)
我接母亲进城跟我们一起生活,离开乡下时,母亲最舍不得的就是菜地。能带走的都带走了,望着她的菜地,母亲一脸的舍不得。  相似文献   

20.
一碗宽粉     
母亲在我们这个家操持了一辈子,没有享过什么福。让我这个做儿子的非常惭愧。虽然这样,母亲却从来没有抱怨过,总是记儿女的好。她在嘴边念叨最多的,就是上世纪80年代末,我给她买了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