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代来华基督教传教士译著中的代笔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和有待进一步澄清、研究的现象,它要求学术界解决的课题相当多,如:一、大部分译著是否出自中国文士之手?二、怎样评价这些与传教士们“合作”的中国文士——一批中国知识分子的功过?就是值得加以探讨的两点。本文拟就此作一初步考察,以期问教于方家。一毋庸置疑,这些传教士中文译著中的大部分乃至绝大部分系出自中国文士之手,由他们编撰问世。笔者因工作关系曾查阅大量第一手有关资料并从中发现这一现象,从而得出这一结论。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基督教传教士的译著由“华士”代笔是普遍现象,既使如最著名的传教士译著家林乐知(美)、李提摩太(英)等也是如此。林乐知英文姓名为安德鲁·杨·约翰·威廉姆  相似文献   

2.
德国传教士花之安是鸦片战争后来华的著名汉学家。他撰写的大量汉学著述,体现了鲜明的教育观和宗教文化观。其汉学著述体现出精湛的学术功底与严谨的治学风范,对于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推动中国教育走向近代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云南出版的民族民间文学双月刊《山茶》1989年第4期,发表了由普米族歌手独几品初和阿格光布等演唱,由殷海涛(普米族)和杨增烈搜集整理的普米族英雄古歌《支萨·甲布》。这是一篇流传在云南省宁蒗县托甸、格瓦一带有较大价值的英雄古歌。此歌发表的整理稿共603行(序歌12行;正文分六节,583行;尾歌8行。)“序歌”中明确指出:主人公“支萨·甲布是普米族的儿子;支萨·甲布是普米族的英雄。”这位英雄的事迹,“像一颗发光的宝石,永远闪亮在普米人的心中。”歌颂这位古代英雄的《支萨·甲布》,是普米族人民用自己的艺术才能在漫长岁月里创造出来的。通观《支萨·甲布》这篇作品,可以看出它是民族文化互相交流、互相吸收的见证。为了证实这一事实,本文根据见到的有关资料,特作一比较,如有不当,请读者赐教。  相似文献   

4.
<正> 很多人都知道,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写过名震一时的《西行漫记》,也有不少人晓得,他从1931年“九·一八”直到1941年间,采访、撰写了许多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报道、通讯和论文,但是,“五·三”惨案后斯诺的山东之行却鲜为人知,而且在他自己的回忆录中也未提到一笔。此次山东之行实有重大的意义,至少可以说明:这位中国人民的朋友,来华不久,即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  相似文献   

5.
美国传教士娄礼华及其笔下的近代澳门与香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小华 《兰州学刊》2006,19(7):47-49
娄礼华是鸦片战争后来华的美国长老会传教士,他在澳期间对当时港澳社会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和刻画,这一记载保存在其后来的回忆录里,成为今天研究近代港澳社会的一份珍贵历史文献。  相似文献   

6.
1941年7月5日——德国入侵原苏联两周后,原苏联内务人民委员贝利亚组建了一个直接受他领导的特别小组,其任务是在敌人后方及德国本土组织侦察和破坏活动。国家安全事务中校帕维尔·苏多普拉托夫任组长,副组长由列昂尼德·艾廷贡担任。 小组成立伊始,即把目标对准第三帝国元首。他们考虑到首都一  相似文献   

7.
艾儒略是第二代耶稣会最为杰出的传教士之一.他侧重在中国民间传教,特别是福建地区的天主教传播工作,赢得了"福建宗徒"的号称;他在中国传教数十年,在中西文化交流方面亦获得巨大成就,被誉为"西来孔子"的美誉;编有汉文著作24种,这是一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工作,他成为了继利玛窦之后,汉语水平最高的来华传教士.  相似文献   

8.
18 40年鸦片战争后 ,西方传教士进入了中国内地 ,传播“上帝的福音”。奉行中立政策的瑞典虽未参与西方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 ,但瑞典教会却利用了由西方列强通过战争和不平等的条约开拓的这条道路 ,也派遣了他们的传教士来到中国 ,瑞典传教士来华传教与整个西方传教士来华的历史背景有其共同的一面。瑞典传教士来华传教始于 1 9世纪中叶 ,80年代后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有组织的派遣传教士来华的高潮。喀什噶尔传教团是瑞典教会派往中国传教的诸多传教组织之一。这些传教士在喀什、莎车、疏附、疏勒和英吉沙等地建立了教堂 ,本文根据有关档案资…  相似文献   

9.
乔治·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1770—1831)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重要的代表,是唯心辩证法的哲学心理学家。他出生于斯图加特的一个官僚家庭,1793年从图宾根神学院毕业后,做过家庭教师、报纸编辑和中学校长,主要是在大学任教,1818年被普鲁士政府委任为柏林大学教授,主持哲学讲座,1830年又被提升为校长。他从1817年到1829年,先后在  相似文献   

10.
康熙朝满、汉文奏折中有关来华西方传教士的部分 ,是研究当时中西关系的重要史料。经过笔者清理 ,其中载录来华西方传教士已达一百余人 ,一些人的汉文名字还为他书所不载。另如教皇特使多罗离京时间、康熙帝致罗马教皇信函颁发时间等重要问题也都因奏折所载内容应然而解。除此之外 ,康熙朝奏折还从新的角度反映了当时在华西方传教士的具体活动内容和康熙帝积极招徕挟有专技的西方传教士来华献技的情形。同时 ,还详细显示了礼仪之争后康熙帝为争取教廷对中国立场的理解而三次遣使、四次致书及由允许传教到部分禁教再到全面禁教的全过程。这些表明 ,研究康熙时期西方传教士在华活动和清朝政府有关政策的转变 ,康熙朝满、汉文奏折有着极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近代来华传教士继承明清之际来华传教士的汉学传统,对中国古典文学进行了更为深广的译介,并出现了一批卓有成效的汉学家。本文就近代来华传教士与中国古典文学之间的关系从新教与天主教两个方面进行了考察,并论析了近代来华传教士作为中外文化"之间人"的特殊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 乔治·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是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最著名的哲学家。从过去到现在,人们对他哲学的评价并不完全一致。在研究和评价黑格尔哲学的过程中,他的合理性和现实性一致的命题一直受到大家的重视,但结论极不相同,意见分歧很大。对于这个命题,黑格尔在许多场合和不同的著作中一再解释,反复作了说明。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在分析和评价黑格尔的哲学也是从这里入手的。所以,回顾和分析这个命题出现和争论的历史状况,全面地、综合地  相似文献   

13.
史迪威事件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迪威其人其职约瑟夫·华伦·史迪威,于1883年出生于美国佛罗里达州,早年毕业于西点军校,1921年始任美驻华大使随员,后升为美驻华使馆武官上校,1939年返美旋升为准将、少将,1944年1月升中将,并以美国总统代表身份来华。他曾耳德目染“五·四”运动后中国国民精神的巨大振奋,并目击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取得北伐战争巨大的军事胜利。他在华前后长达10年之久,对中国传统文化、国粹元典都有着相当的了解,同时对中国的政治军事,特别是对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再度合作的统一战线以及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苏俄关系的发展前景,都有他…  相似文献   

14.
马克斯·韦伯(Max·Weber,1864—1920)是德国的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和哲学家。德文中Max与Marx(马克思)发音相近,故有所谓“两个马克思”之说。意思是:两人都生于德国,一个研究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及其历史,另一个研究历史文化发展及精神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两人并行不悖,具有同样重要的历史地位,甚至是马克斯·韦伯超过了卡尔·马克思。韦伯的宗教社会学、政治社会学在当代西方的确有很大影响,也有人说是“当代西方影响最大的思想家”。近年来我国陆续有介绍韦伯思想的文章,也翻译出版了他  相似文献   

15.
<正> 威廉·莱布尼兹(G·w·LeibniZ 1646--1716)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先驱,不仅是德国历史上著名的科学家和哲学家,而且是现代形式逻辑的构设者与初步奠基者。在逻辑史上他是继亚里士多德之后最伟大的逻辑学家。在哲学上,莱布尼兹作为继笛卡尔之后的著名的唯心主义唯理论哲学家,于1714年发表《单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是西方传教士来华最盛行的时期,特别是晚清.他们在医学、教育、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诸多领域给数千年的中国封建文化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和影响,从另一方面讲,传教士来华,给中国根深蒂固的封建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本文试图从传教士在华传教的历程出发,略论明清时期西方传教士对我国历史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的艰难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外发性现代化相一致,中国教育是在"西学东渐"影响下逐渐迈向现代化。尽管我们至今还没有真正实现现代化教育,还在走向现代化教育的过程之中;但是,我们不能不了解中国教育现代化尤其是早期教育现代化的艰难探索历程。它是伴随着传统教育的不断解构而兴起,其过程十分曲折,需要进行反思性的理论总结,以便为当代中国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历史借鉴。一、"西学东渐"与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松动 中国近代是在中西文化的撞击交融下向前推进的。作为异质文化,西学实际上充当了中国教育从传统走向现代化的催化剂。 最先来华的西方传教士方济各·…  相似文献   

18.
谭树林 《学术研究》2007,43(9):39-45
客家源流问题是客家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客家是否源起汉族曾几次引发客家研究的热潮,许多来华基督教传教士也加入了这一论争。本文以欧德礼、毕安、肯比尔为中心,论述了近代来华基督教传教士参与客家源流问题论争的缘由及影响。  相似文献   

19.
德国制革工人约瑟夫·狄慈根(1828—1888)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而且是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发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工人哲学家”。他出生在德国莱茵省科伦市附近的一个叫肯堡的小山庄的制革匠家庭里,由于家境贫寒,他念了二年中学后便被迫辍学在他父亲的制革作坊里做工。他勤奋好学,走上了革命道路后,经历了“由政治到哲学,由哲学到认识论”,而成为一个自学成才的工人哲学家,成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最好的战友和学生之一,而他的认识论思想特别值得人们的探析。  相似文献   

20.
鄂托·波特林克1815年生于俄罗斯圣彼得堡.但波特林克是德国血统的荷兰公民,后来又加入俄国国籍.他最重要的著作是梵德词典,这部词典由俄罗斯科学院出版.以后他又离开俄国前往德国居住.科学院委托波特林克编写雅库特语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