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写本唐人选唐诗》是本世纪初发现于敦煌石室的唐人写本残卷,一九一三年,曾由罗振玉编入《鸣沙石室佚书》初集影印出版,原卷书名和选家姓氏均不可知,罗氏编入《鸣沙石室佚书》时题为现名。一九五八年十二月,原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将其收入《唐人选唐诗(十种)》出版,原书于一九六二年十月由该所再版,一九七八年九  相似文献   

2.
在名家辈出的盛唐诗坛上,王昌龄卓然为一大家。从敦煌石室发现的唐人写本残卷(即《唐写本唐人选唐诗》)中,我们可读到六家诗作74首,其中就有王昌龄的17首。天宝十二年(753年),殷潘选了所谓“河岳英灵”二十四人的诗作共234首成集,其中入选最多者即为王昌龄(16首)。殷璠甚至认为,王昌龄是唐代诗歌能够继承建安风骨的一位关键性人物。司空图论及唐诗,曾  相似文献   

3.
关于《河岳英灵集》、《才调集》中的李白诗歌,我们在《唐人选唐诗(十种)蠡测》一文中(载《思茅师专学报》91年1期P_(10-21),2期P_(9-12)中已略有陈述.但余意未尽.今从选诗审美意象、审美深蕴角度再作探讨,探究深意,就教于方家.(书见《唐人选唐诗(十种)》,上海古籍出版社93年版).  相似文献   

4.
古时选集大多归于总集一类,因为它们往往兼有采集精粹与辑存文献的两重价值.辑录同时并世所作的选集,其时代特色与文献价值,则尤为后世所重.唐人所编《河岳英灵》、《中兴间气》诸集,研究唐诗流变与汇辑唐诗者,就莫不取资于是.唐人选唐诗不下七、八十种,然亡逸者多,传世者少.明人始汇刻为唐人选唐诗六种,毛晋增至八种.清初王士稹谓“后世选唐人诗,较唐人自选,终隔一尘”.因编定唐选十集,其中《唐文粹》为宋姚铉所编,实为九集.今人增以敦煌写本残卷,合刊为《唐人选唐诗十种》.唐宋词籍则以总集问世最早.晚唐五代之词,就大多为《花间》、《尊前》、《金奁》数集所囊括.毛晋《草堂诗馀跋》又谓“宋元间词林选本,几屈百指”.它们是宋词兴盛的一个重要侧面.可惜“几屈百指”的选集,存者不过十馀其一.象《乐府雅词》、《阳春白雪》、《绝妙好词》这样的著名选集,仅赖孤本秘钞,系于一线,经清代学者辛勤搜集,才得以复出重刊.两宋词人有别集者不足百数,见于这些选集的则多达数百家,其重要性本无可取代.宣统元年(1909),武进李氏圣译楼尝拟合刊宋人选宋词,然仅刻《梅苑》一种,馀则未见其目.兹仿《唐人选唐诗十种》例,取宋人选宋词十种,各择善本重校,汇为一编,以《兰畹曲集》始,以《绝妙好词》终,由浙江古籍出版  相似文献   

5.
唐人编选的诗歌选集是唐诗研究最重要的基本文献,较之后出的唐诗选本文献更能提供关于唐诗的准确知识。2000年以前,学界一共出过两种唐人选唐诗,满足了社会需要,但在收书、校勘、辨伪、辑佚等方面存在不足。因此,傅璇琮、陈尚君、徐俊先生应学界急需,合编为《唐人选唐诗新编(增订本)》,于2014年由中华书局出版。此书新增唐人选唐诗三种,抽换了诗集底本,增写了校勘记,补辑了诗作,调整了选本顺序,在诗集选目、作品辑佚、文字校勘等方面都取得了新成就,做到了文献收录全备,文献编校真实、科学,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更多更新更好的资源,具有明显的学术创新意义,是唐诗研究实证学风的重要表征,可以为文艺学层面的唐诗研究和理论创新提供可靠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唐人选唐诗”有助于我们认识文学史论著选评唐诗的得失。“唐人选唐诗”与文学史著作选评李杜诗异同情况:两者都重视李白乐府与歌行;后者重视李白绝句,前者不重视;《才调集》突出了李诗题材“近俗”的特征,文学史著作则忽略了。两者都推重杜律;诗史类作品不被前者所重视,为后者所重视。皇甫冉《巫山高》和祖咏《苏氏别业》为“唐人选唐诗”重视,不为文学史论著关注。王维山水田园诗应该进入文学史,但编撰者有偏爱之嫌;王翰的《凉州词》进入文学史著作的方式以及是否应该进入文学史著作,都需要讨论。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文苑英华》与“唐人选唐诗”十三种选本选录唐诗的比较,可具体微观地把握唐至宋初唐诗学的演进特点。发现宋初选唐诗更突出题材意识,题材有日常生活化倾向;宋人对唐诗选录态度更具包容性,这有利于唐诗精华的全面吸收;更强调诗歌的教化功能,对唐代诗人的接受较唐人而言变化也较大。  相似文献   

8.
《神韵集》是清代大家王士禛早年编纂的唐诗选本.江西图书馆馆藏清初刻本《唐人七律神韵集》内署“王士祯(原名王士禛)选”,当今学界一般认为该集是《神韵集》的变异版本或至少有部分诗歌为王士禛所选.事实上,通过当时的原始文献以及该选选诗内容、特点、数量等方面的考析可知,王士禛所选《神韵集》的所有版本均已佚失,《唐人七律神韵集》应为伪托之书,该书并非王士禛所选,乃为清人汪棣所选之唐诗,汪棣鉴于士禛极高的学术地位与声望,而伪托王士禛所选以扩大文学声势,达到宣扬自己诗学主张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唐人选唐诗的最大特色就是以当代人的眼光来关注和研究唐诗,因而与唐诗的发展具有同步性.其中,唐人选唐诗与唐诗的流传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究的问题:一方面,唐诗的广泛流传是唐人选唐诗得以进行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唐人选唐诗又进一步影响和促进了唐诗的流传.  相似文献   

10.
唐人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为今存唐人选唐诗中重要的选本之一,历来受到唐诗研究者的重视。但学术界对该集毁誉悬殊,往往使后学无所适从。故本文结合唐代诗歌创作与诗歌评论的实际,对该集的得失作具体的评论  相似文献   

11.
《千载佳句》一书,系日人大江维时所编,以写本形式流传,成书于公元960年即宋开国之前,以两句一联的形式,选收唐诗佳句1083联,是迄今所见最早的唐诗名句选。以编纂年代早,流传路径有别于国内传本,故引录诗句具有很高的版本价值,可为《全唐诗》及国内唐诗重要刊本提供补佚和校勘。  相似文献   

12.
分类编纂唐诗总集的现象由来已久,几乎与唐人文集的创作、刊刻和传播相伴始终。由于唐五代时期战乱频繁,加上天灾人祸等主客观原因,致使许多唐代文献典籍先后失传,能够流传下来的少之又少。唐人顾陶所编《唐诗类选》,是真正意义上最早分类编纂的唐诗总集,惜其正文已佚,仅《文苑英华》中存有前序和后序。北宋王安石《唐百家诗选》、南宋赵孟奎《分门纂类唐歌诗》(残)、明代张之象《唐诗类苑》等是现存比较有代表性的类编唐诗总集。考察历代类编唐诗总集的基本状况,既能探究不同编纂者独特的编纂实践,又能折射出古代文献典籍的传播情况、唐诗学发展的基本脉络和某一时代的审美风尚,兼具文学批评的共性特征和个体实践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钱起是“大历十才子”中艺术成就较高的一位诗人,然而,很长时间为研究者所轻忽,《钱考功集》无宋元旧椠传世,还没有人系统地加以整理、校释、评注过,便是明证.王定璋先生撰写《钱起诗集校注》(下文简称王注)作为《两浙作家文丛》中的一种,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为读者提供一个较为完整的钱起诗集校注本,有力地推动钱起诗的鉴赏和研究,这是唐诗研究领域里一件十分可喜的事.但是,《钱考功集》是唐诗别集中一个比较复杂的诗集,全面整理校注此集,有极大的难度.最为突出的问题,便是他人诗(?)入钱起集中,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三十二指出:“钱氏家集之误,测宋钱蒙仲已先为之淆矣.”如欲一一予以甄辨,困难很多.尽管王定璋先生做过不少工作,见《钱起集中重出诗考辨》(附于《钱起诗集校注》后),然而还有许多问题不能解决.又,钱起集向无宋元旧椠,王注以四部丛刊本《钱考功集》为底本,从事校勘,仅参校《唐人选唐诗》、《文苑英华》,没有充分利用宋代典籍中的钱起诗资料,很是可惜.实际上,王安石《唐百家诗选》(影印宋本《王荆公唐百家诗选》)、洪迈《万首唐人绝句》(明嘉靖本)、计有功《唐诗纪事》(中华书局1965年版据明洪(木便)本排印)、《丽泽集》(宋刻本,见瞿镛《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此书现藏北京图书馆),所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唐人选唐诗”这一特定研究对象出发,通过对14种唐人选唐诗文章选本当中收录的245首边塞诗进行定量分析。文章发现唐人在初盛中晚不同历史时期对当时边塞诗人、边塞诗作有接受和评价的差异性。文章并尝试揭示这种差异产生的深层次内因,即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的风云变幻直接导致了唐人诗歌审美趣味的历史变异。  相似文献   

15.
论《极玄集》选诗标准的特色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极玄集》是唐代诗人姚合选唐人诗歌的集子 ,是唐人选唐诗的重要诗集。诗人选诗 ,自有其学识与标准。姚合选诗重大历时代 ,风格重清幽淡雅悲凉 ,体裁以五律为主 ,题材以送别交往为主。《极玄集》的这些选诗标准深受当时文坛风气的影响 ,又反映了盛唐之后士子文人的创作心态、人生价值等 ,并对后世诗选及诗人创作等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韦庄的《又玄集》是《唐人选唐诗》十种之一。它具有如下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选了杜甫的诗歌,而且将杜甫的诗歌录在首位;二是所选的杜诗,除《春望》外,其余诗作(《西郊》、《禹庙》、《山寺》、《遣兴》、《送韩十四东归觐省》和《南邻》等)均为杜甫寓居成都或在成都附近所作。韦庄的《又玄集》存在的这两个特点与韦庄对杜甫的推崇及韦庄以"清词丽句"为选诗的审美标准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以来 ,唐诗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不胜枚举 ;唐人小说之研究 ,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可喜成果。至于唐人小说中“用诗”这一普遍而别具重要意义的现象 ,研究者却寥若晨星 ,而对其作系统而全面研究者 ,则更是前所未见。最近 ,笔者有幸读到了崔际银先生的博士论文《诗与唐人小说》(天津古籍出版社 ,2 0 0 4年 6月第 1版 ,30万字 ,下文简称“崔著”) ,令人耳目一新。该著将唐人小说作为基本材料 ,以唐人小说中的诗歌为主要对象 ,通过清理其文本存在 ,勾画其本真面貌 ,评析其作用价值 ,着力探讨小说与诗之间相互渗透、影响、借鉴、移植的方…  相似文献   

18.
唐朝的戴叔伦,不但是“清明仁恕”“所至称最”(《新唐书·戴叔伦传》)的能干官吏,而且曾自谓“诗名满天下”(戴诗《遣兴》)。现存唐人选唐诗十种之中,《中兴间气集》、《极玄集》、《又玄集》、《才调集》等四种选录了他的作品。这位诗人,现在也颇受重视,一般文学史家都认为他是大历年间重要诗人,一些选本也多收录他的诗歌。可是关于他的生平和主要代表作品,现在流行的说法还值得提出来讨论。今仅就其中两个小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李端是中唐“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当时就已很著名了。元和年问号称辑录名家诗作的《御览诗》即入选李端诗八首之多。后来的唐诗选集《极玄集》(姚合)、《又玄集》(韦庄)、《才调集》(韦縠)等皆选有其作品。历代较有影响的唐诗选本,李端诗也占了一定的篇幅,如高棅《唐诗品汇》、沈德潜《唐诗别裁》等即为显例。李端诗歌虽颇有影响,也  相似文献   

20.
一“停烛”是古代诗词中习见的一个语言现象,但在当代才在诠释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并主要是由对中唐诗人朱庆余名篇《近试上张籍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的解释引发的。围绕“停红烛”,迄今已有好几种不同的解说:(一)释为停放、停留或保持,持此说的人较多。如:“停,停放。停红烛,意谓红烛燃点在这里。”(马茂元:《唐诗选》)“停,停放。”(上海古籍出版社:《唐诗一百首》)“停留,不吹灭,通夜长明之意。”(中国社科院文研所:《唐诗选》)“停,停留。停红烛,即让红烛点着,通夜不灭。”(沈祖棻:《唐人七绝诗浅释》)“停”,“保持”(钱钟书:《宋诗选注》)等。(二)“停烛为唐人习语,应作点烛解。”(朱金城:《白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