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毒品的泛滥、吸毒人群年轻化促使吸毒人员回归社会后复吸的几率增加。更为重要的是,吸毒人员在经过戒毒回归社会后,往往需要较长的适应期,而在这段时间,社会给予他们的支持、认可和理解不足,使得他们极度缺乏心里归属感和安全感,加之生活和生存环境较差,极易走上复吸或是再犯罪之路。长期以来,戒毒工作一直存在一个较大的误区,那就是只注重对吸毒人员的生理脱毒和心理康复,对于其回归社会后的生活、工作、心理乃至融入与否关注较少,缺乏对吸毒人员回归社会的后续跟踪了解。因而,本文立足于当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戒毒管理现状,就其在回归社会后面临的考验进行剖析,就如何做好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的管理工作进行探讨,以期为优化当前的戒毒工作,使戒毒人员顺利回归和融入社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我国戒毒工作从强制的劳教模式正在向社区戒毒为主转变。它是符合人的发展规律,符合人的再社会化规律的。这种戒毒模式符合"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体现着人本思想,更为科学、更具人文性,也必将取得更长远更好的效果。本文从戒毒工作的几方面转变来浅谈社区戒毒的"人本",即人文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量表调查戒毒者生理戒断后,自组织戒毒模式比之强制戒毒模式是否有利于的心理恢复(包括抑郁、焦虑状况和孤独程度)。结论:在自组织模式下,有助于减轻孤独感,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焦虑。  相似文献   

4.
6月 22日,郑州大学举行新闻发布会,热烈欢迎中科院钟香崇院士正式调入郑州大学,这是五年内继霍裕平院士、姚建铨院士、赵玉芬院士之后,第四位到郑州大学工作的院士。   在全国性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的今天,郑州大学是采用了什么办法吸引了众多的院士呢 ?  郑州大学从 1992年开始实施“引才工程”,鼓励本校教师报考博士学位和重点做好高层次人才招聘和引进工作,使教师队伍的构成发生了质的变化。 1994年郑州大学新的领导班子组建之后,明确提出在引才工程中把引进院士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为了确保引进工作的成功,郑州大学制定了…  相似文献   

5.
<正>“解决科学难题,同时造福人类。”“教授做出来的成果,不仅能放在书架上,更能放在货架上,书架货架都要上。”这是采访张绪穆院士印象最深的两句话。2023年5月28日上午,第二期国际院士讲堂开讲,张绪穆院士带来《中国健康医药产业化道路:不对称催化技术及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的主题分享。在国际院士讲堂的前一天,张绪穆院士接受了笔者专访。在小分子药领域、手性现象中自由徜徉,让笔者对张院士的学者风范、厚重睿智印象深刻,并被深深触动和感染。  相似文献   

6.
从本世纪初逆推100o余年,在这一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国知识分子金字塔顶上璀璨的明珠叫“翰林”。每个朝代的翰林们都是当朝最有学问的为数不多的高级知识分子。想一想只有那些过五关斩六将,中了秀才,再中举人,最后中了进士的博学之士,才有资格作铺林的候选人,就知道其学术地位一点也不会差于现在的院上。如果硬是要给过去的“翰林”按现在的标准来归归类,他们大概都只能算是“社会科学院士”。当然,翰林不是院士。两者有着质的差别:翰林是为升官治理国家而设的,院士是为推动科技发展而设的。“一中国真报协院士产生一1948年。比世…  相似文献   

7.
他主持研究成功的“砂石碱活性快速试验法”,不但是我国的标准试验法,而且是法国的国家标准,被国际水泥混凝土界称为“中国法”,它在我国的基础工程中发挥着安全卫士的作用。这位向混凝土工程的“癌症”发起集团冲锋的领军人物,便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水泥化学专家、南京工业大学唐明述教授。一个“反应”研究了几十年,苦也是它甜也是它从初出茅庐到古稀之年,唐院士一生都在研究一个课题——“碱—集料反应”。这是一个什么反应,值得唐院士为它痴迷?“上天入地搜寻遍”,为它奉献,不惜熬白了少年头?“碱—集料反应”,指的是水泥中…  相似文献   

8.
普蔓 《人才开发》2010,(2):32-35
2009年12月2日,“中国工程院2009年当选院士名单”正式公布,在新增选的48名院士中,有一人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有史以来最为年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邓中翰!  相似文献   

9.
三位院士加盟民营企业集团 荆楚科学家首富、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著名生物化学家张廷壁教授日前告诉记者,一年来,继他之后又有包括3名院士在内的多位科学家,加盟到他所服务的民营企业红桃K集团,走“知本家”与‘资本家”的融合之路。 这三位院士分别是:生物高分子材料研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卓仁禧,表面活性剂与日用化工专家、我国化妆洗涤领域目前惟一的工程院院士张高勇,植物基因研究专家、中国科学院生物技术领域最年轻的院士之一张启发。 据了解,卓仁禧院士是中国缓释材料之父,承担多项国家“863”、“973”重大项目…  相似文献   

10.
2001年10月7日,就在“9·11事件”所引发的美国对阿富汗空袭开始的时候,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普渡大学工业工程系萨文迪(GavrielSalvendy)教授坐上了从底特律飞往北京的飞机。10月11日,在清新俊逸的清华园,萨文迪教授从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院士的手里接过聘书。这是历史性的一刻:他成为新中国清华大学第一位年薪10万美金的讲席教授,清华大学建国以来第一位“洋”系主任也就此产生了。在清华工业工程系成立大会上,这个长着金黄色头发、戴着眼镜、身材健硕的美国院士用他那洪亮的声音激动地向来宾发表了就职演说,他的热情深深感染了…  相似文献   

11.
季羡林:前几年,国家科委送了一本资料来征求我的意见,说社科院要搞院士,怎么搞?有的人不赞成搞,原因是太复杂,自然科学比较好一些,社会科学的成果不好确定。我想,社会科学院士制非揭不可,但是不会顺利,有困难。选谁不选谁有困难,还有一个是用什么样的制度才能管理好呢,一时还想不出来。_同行评议行不行呢?你要当院士,就拿出著作来,看有没有贡献。看学术界对你的评价如何。这是客观的标准。总之。要搞就不能给任何非学术的人进来、要搞就不能““通货膨胀。一膨胀,就不起作用。教授满天飞、敏授就不值钱。院士多了也不值钱…  相似文献   

12.
<正>在神经科学界有一种说法:神经科学是生命科学的最后前沿。作为神经生物学家,从20世纪50年代起,鞠躬长期从事束路追踪、神经内分泌学、大脑边缘系统及化学神经解剖学的研究。初次得悉院士大名——“鞠躬”,不禁让人头脑里联想起这个词的本意,浮现出行“鞠躬”礼时上身向前弯曲的一幅剪影。走近鞠躬院士后,陡然感到那幅“鞠躬”剪影一下子有了生命——鞠躬院士的一生,正是对着科学、对着祖国行着那恭敬的“鞠躬”礼。  相似文献   

13.
在新年首个工作日,南京召开了2021年创新名城建设推进大会,在南京的两院院士、高校院所、龙头企业以及高新园区、科创企业、新研机构负责人代表成为座上宾。会上,南京推出了市委“一号文件”《关于新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创新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这也是南京连续第四年“一号文件”聚焦创新。  相似文献   

14.
2月13日,上海《人才市场报》记者董世杰、周丁电话采访了中国科协主席、著名物理学家周光召院士。围绕“知识经济”这一已经并且必将在更大程度上影响人类文明历史进程的新概念、新思维,周光召院士以一位科学家的严谨治学态度,谈了他对知识经济与人才建设的看法。本刊特此转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在1987年获得全国优秀图书一等奖的众多科技成果中,有一项“图”与“书”配套合壁,引人注目,这便是上一年正式出版的(中国变质地质图)及(中国变质作用及其与地壳演化的关系)的图书。它在1989年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94年,再次获得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就连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变质地带编图委员会主席茨瓦尔特教授也赞叹道“(中国变质地质图)的编制成功,将大大推动世界变质作用的研究进程”。而这套图书的主编之一、编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董申保。董申保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王仲奇是哈工大教授,年逾七十岁,他在发动机叶片的常规理论研究中,首次提出了叶片三维设计的新方法──叶片的弯扭复合气动成型,使叶栅中的损失下降30%-—50%。美、英等国将其论文译成英文,从此在西方国家相继开展了弯扭叶片的研究工作。国内外专家公认王仲奇是这一代叶片的发明人,他从事教学科研四十年,呕心呖血、辛勤耕耘,成就许多创造与学术研究,1997年被评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本刊从本期连载“红色院士──王仲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今年7月,我国科技界爆出一条消息,凡年满80的院士,都将成为资深院士,享受每年10000元的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另据悉,不少大学目前已在计划建造宽敞舒适的院士楼供院士们享用,面对院士们一个接一个的喜讯,人文科学的学者在感受到尊重人才的阵阵快慰之中,更感受到了一种心灵的撞击——因为,我国的社会科学这一金字塔的塔尖,至今仍未亮起院士这一璀璨的“明珠”。学者信认为这是社会在有意无意之中忽视社会科学的结果,呼吁之声此起彼伏。在炎炎夏日中,本刊记者采访了一批有代表性的学者,请他们就这一学术界广为关注的话题畅叙…  相似文献   

18.
<正>欧阳自远,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天体化学家和地球化学家,中国“嫦娥工程”一期首席科学家,中国天体化学学科的开创者。1935年11月出生于江西吉安,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天文台高级顾问、探月科普营荣誉营长等,现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国际院士联合体第一主席,系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19.
莫斯科大学校长萨多夫尼奇院士出生于1944年,数学力学专家、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主席团成员,是俄罗斯国内许多大学的名誉博士。1963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1967年取得物理学与数学博士学位,曾任物理与数学系教授,自1992年起担任莫斯科大学校长,并任俄罗斯及独联体大学校长联合会主席。 站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报告厅的讲台上,莫斯科大学校长萨多夫尼奇院士即将开始题为“人在宇宙四十年:地球轨道上的生活和工作问题”的演讲。在数百名观众期待的目光中,他却先走下讲台,亲手挪开讲台前五彩缤纷的花篮。“我想…  相似文献   

20.
《国际人才交流》2004,(7):32-32
2004年6月,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了第六批外籍院士6人,从而使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人数达到45人。这6名外籍院士分别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数学系讲座教授肖荫堂,法国科学院院士杰马里·莱恩,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斯坦福大学教授理查德·N·杰尔,法国科学院院士、巴黎巴斯德研究所教授盖伊·德泰,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洛克菲勒大学教授托斯登·威塞尔,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姚期智。新当选的外籍院士都是在国际上享有较高声誉、并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的知名学者。中科院外籍院士达到45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