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G.纪尔德著:《富裕与贫困》一书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是资本主义的宣言书。作者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的道德基础是“别人发财致富,终于会令自己沾光得益”。他不同意某些保守派人士说这种制度是以人们的贪婪欲望为基础的。有一种广泛流行的观念认为,美国是总成绩等于零的社会,在这里某些人获得利益,必以其他一些人遭受损失为代价,这种观念损害了上述的资本主义制度的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2.
美国社会有没有阶级?美国人是否具有阶级意识?这是近年来许多西方学者感兴趣的一个课题。不少人认为,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日渐缩小,农业人口大幅度减少,白领知识分子人数大量增加,因此,马克思关于早期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分析理论已经不适用于美国当代社会了。有些人进一步引伸出“美国不存在不同的阶级,只存在不同的阶层”的论调,将美国描绘为一个“没有阶级的社会”。他们认为,在美国这样的社会里,阶  相似文献   

3.
新制度学派是战后在美国出现的一个新的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在西欧和北美一些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有很大的影响。这个学派认为,美国的凯恩斯经济学已经破产,解决不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各种复杂的经济问题,因而出现了“滞胀”的局面,即恶性通货  相似文献   

4.
所谓知识分子和大众的关系问题,自古以来就存在。教育这个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个模糊的问题。在20世纪前半叶,这个问题是以教养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它是在知识分子启蒙大众这一阶层性的关系中被人们思考的。利奥塔尔在他的论文集——《知识分子的终结》中这样写道:“启蒙主义者及其19世纪的后继者那样的知识分子曾认为,如果普及了教育,市民的自由就会被强化,排他性的利己主义就会被扫除,这样,战争就能够防止。”在启蒙主义的时代,确实有知识分子启蒙大众的事。因此,设定知识分子和大众或称为市民的对立关系,是有充分理由的。  相似文献   

5.
冷战后日本舆论界学术界对国际形势和中国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结束以来,日本舆论界、学术界对中国的认识发生了较大变化。1997年7月日本共同社进行的舆论调查表明,被调查者中认为中国是日本潜在威胁的达55%。用有代表性的保守派政治评论家冈崎久彦的话来说,1996年以后,“自日中复交以来压在日本身上的重石终于被搬开了”。①冈崎这里说的“重石”,是指日本对中国的历史负罪感。这意味着日本认为自1996年以后,在同中国的关系上是“谁也不欠谁的”了,而历史问题则以1995年8月的村山讲话为标志宣告结束。那么,冷战结束后,日本舆论和学术界对中国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温州市区个体工商业户情况调查》,对该市个体工商业户的情况和问题作了比较具体的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我们感到这是好的,对正确认识和对待个体经济是有意义的。其中有几个问题值得探讨:一、关于个体工商业户的性质问题。要做到正确对待个体工商业户,首先要正确认识它的性质。调查报告中认为个体工商业户是“依附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个体经济”,这是符合实际的。把个体工商业户当作“资本主义尾巴”是完全错误的。以独立劳动为基础的个体所有制与资本主义私有制,是根本不同的两种所有制。把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个体经济同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个体经济混为一谈,也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它们所处的经济条件不同,一个是社会主  相似文献   

7.
萨特是法国存在主义哲学的著名代表,也是一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对德国纳粹的战士。在战后,他致力于人的研究,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不人道现象进行了一定的揭露和批判。萨特的哲学即是“人学”,对此,萨特本人也多次说过。在萨特的一系列著作中都展现了对人、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的自由等的研究。论证怎样使人获得真正的自由,摆脱被异化的状态,恢复人的个性和尊严一直是萨特存在主义研究的中心问题。萨特自己明确地认为“存在主义就是人道主义”。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当然是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它的影响却远远地超出了资本主义世界。所以对萨特  相似文献   

8.
梁礼宏 《探求》2003,(3):78-79
“知识分子是什么?”这是个典型的“奥古斯丁的难题”,即不说的时候,比较清楚,一旦想说明白时,反而茫然不知所解了。美国学者萨义德的《知识分子论》(以下简称《知》)是一本专门论述知识分子的著作,其著述深刻而又富有启发性,以独特的视角回答了“知识分子是什么”的问题。萨义德对知识分子的反思有着深刻的现实背景。现代西方主流社会充斥着大量的“知识分子”,他们集编辑、记者、政客、学术中间人于一身,“知识分子”已成为一种特殊的专业群体,成为权力机构的代言人。出于阶级、民族、国家的利益,他们以各种方式(如文学、历史、人类学等文…  相似文献   

9.
茅盾从分析徐志摩的主要诗作和散文作品中认为“他是布尔乔亚的代表诗人” (《徐志摩论》),钱杏 说徐“是彻头彻尾的一个进步的资产阶级作家”(《徐志摩先生的自画象》)。我觉得这些论断基本上是符合实际的。现在的问题是,作为进步的资产阶级作家,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其作品究竟有着怎样的特征,或者说他的作品是怎样地反映着生活的? 徐志摩,由于他的出身、经历和文化教养的关系,他的社会理想追求倾向于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特别醉心于英国式的自由和民主。这样的追求在当时应该说是不足为奇的。那个时候,一切尚有追求的知识分子,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0.
探讨拉丁美洲的发达与欠发达问题有三种理论方法: 新古典发展主义理论这是一套传统的保守理论,其渊源可追溯到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的古典自由理论家。后来刘易斯等人对此理论作了修正,使其“现代化”。这一理论长期以来一直是美国对外经济政策的核心,也是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美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中经济学家的理论基础。这些经济学家和组织将自由资本主义视作第三世界发展战略的最有效的、从长远来说最为公正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把联邦德国的“接受美学”、美国的“读者反应批评”和法国的后结构主义的文学研究归入为“接受理论”,并对这个理论范畴内的保守派、温和派和激进派的代表人物的理论主张,进行了论述和评估。各派学者侧重于在文本、读者以及两者关系等范围内寻找文学解释的必然性,但忽略了来自作者意图、创作时代方面的规定性,是“接受理论”的一个重要缺陷。作者认为,文学解释作为一个过程,大致分为语言译解、审美体验、审美分析和综合、审美评价四个阶段。作家、文本、读者这三者及其关系,以及由作家和读者为媒介引入的社会知识和文化精神,从各个方面规定着自由的文学解释,为阅读指出了一条必然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有些文章以复杂劳动能力的再生产过程需要较多的费用,而当前又不能象恩格斯说的那样全“由社会来负担”这些费用为理由来说明应给知识分子较高的报酬。我认为这是用马克思资本主义工资学说直接说明社会主义工资,是不正确的。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其中包括训练费用。社会主义劳动力不是商品,工资也不是劳动力价格而是按劳分配的一种形式。报酬多少完全取决于劳动数量和质量,根本和劳动力的再生产费用多少无关。应该正确理解恩格斯的论述:“现在怎样解决关于对复杂劳动支付较高工资的全部重要问题呢?在私人生产者的社会里,训练有学识的劳动者的费用是由私人或其家庭负担的,所以有学识的劳动力  相似文献   

13.
七十年代资本主义总危机的尖锐化,引起了资产阶级思想家的思想混乱,他们普遍流露出历史必然灭亡的感觉和社会悲观主义的情绪。他们从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风行一时的自由改良主义的立场转到对未来人类作出悲观预言的极端虚无主义的立场。近年来,在西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中,美国哲学家、经济学家罗伯特·海布罗纳更明显地表现出这种悲观情绪。西方报刊把海布罗纳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人类前  相似文献   

14.
2004年9月9日美国《纽约时报》报道:在中国,有知识分子认为:“当代中国应该是一个允许个人享有乞讨权的社会。”但也有媒体指出:“乞讨是一种不劳而获的形式,乞丐的行为实际上是在威胁和窃取他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15.
在资本主义的西方,资本主义俨然被看作是自由的捍卫者,而且,无论政治理论家们在其它方面是如何不同,在这一点上却是一个腔调:自由的政治和法律制度呼唤着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我却想对这种众口一律的观点加以怀疑,想讨论一下,只是教科书模式的资本主义才能提倡经济自由,它在现实中并不是这样做的。更重要的是,资本主义所提供的经济自由,是以政治压迫为巨大代价的。我们应当如何理解“自由”这一中心概念也还不清楚。  相似文献   

16.
美国文学在南北战争之后,掀开了新的一页。它摆脱了建国之初的多少还受到欧州文学特别是英国文学影响的风格,战前那种为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的理想所鼓舞的浪漫主义文学逐渐衰退,代之而起的是从内容到形式都是美国精神和风格的现实主义文学。因被理想的破灭所激发的这种现实主义文学最初的表现是所谓的“乡土文学”,又称“边疆文学”。其后的“西部文学”,正是这种文学发展的亚流与变种。美国文学的这种变化,有其深刻的社会政治背景。南北战争之后,美国的资本主义在全  相似文献   

17.
新保守主义是近15年来资本主义适应当代世界的新环境的深刻过程中出现和确立的。就资产阶级的宏观经济理论而言,这个过程表现为重点放在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与上的凯恩斯主义学派与鼓吹自由市场与竞争的“长处”的贷币主义的新自由派之间在70和80年代越来越明显地分道扬镳。今天在经济理论领域里唱着保守派调子的新自由派和货币主义者,主张利用货币和信贷杠杆,作为“医治”凯恩斯主义方法所不能消除的资本主义的痼疾——失业、通货膨胀、危机,加强财政资本、跨国垄断资本在本国和世界经济中地位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前 ,保守主义再次成为议论美国政治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认为 ,当前有关美国保守主义的讨论主要是围绕着两个议题展开的 ,一个是在外交政策领域 ,这与共和党人布什执掌白宫有着密切关联 ,另一个是如何处理和对待国家安全与个人自由的关系 ,当然 ,这主要是由“91 1事件”引发的。本文以国家安全与个人自由的关系为线索 ,探讨“91 1事件”之后美国政治生态发生的变化 ,从而为认识美国时下的保守主义思潮提供一种背景参照。  相似文献   

19.
七十年代后期和八十年代初,美国的生产管理遇到了新问题。资本主义的结构性和周期性经济矛盾的加剧,再次十分明显地暴露出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与生产关系的不相适应。在六十年代,当时在管理领域中“美国的挑战”被认为是美国的经济和科技在资本主义世界处于领先地位的主要原因。然而,现在的情景正好相反。今天,美国人异口同声地谈论在管理、生产组织和科技进步方面“日本的挑战”,企图寻找一种日本公司在与竞争者斗争中获胜的“合理因素”。根据一些评价,管理达到高水平的工业公司的比重,美国占其总数的四分之一,而日本则占四分之三。  相似文献   

20.
最近苏联、东欧和其他地区的政治动荡,在国际左派中引起了尖锐争论。美国共产党内部围绕改革的争论尤其激烈。一些人主张放弃社会主义概念,认为这在战术上是必要的,因为美国的政治文化深受个人主义、个人奋斗思想和反社会主义言论的影响,所以应在不宣布自己的实际身份的情况下宣传社会主义目标。还有人强调,马克思主义忽视了许多非阶级的压迫形式,“社会主义”作为一个政治术语,不能容纳民主变革所包含的多种目标;自由资本主义可以逐渐转变为某种形式的经济民主制或“后自由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