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威康·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中,《仲夏夜之梦》成为最具浪漫主义色彩的戏剧作品,也体现出威康·莎士比亚喜剧的艺术风格。以《仲夏夜之梦》为例,探讨作品中涵盖的语言特色,从多个角度分析莎士比亚作品创作的理念,并找寻不同修辞之间的联系,为《仲夏夜之梦》语言特色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汤显祖《牡丹亭》和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中的植物意象基于人类身体体验投射构成丰富的植物隐喻,两部剧作中的植物隐喻总体上呈现“同异并存”“同中存异”和“同大于异”的情形。其共同之处在于,两部戏剧中投射人域的植物隐喻所占比重较大,且分类相同,体现了人类基于自身对“植物”体验认知的共性。《牡丹亭》中经植物投射的“人名”源于剧中的人物,即“人化”,而《仲夏夜之梦》则来源于植物本身,是“物化”的结果,这是由于戏剧家基于现实生活体验形成不同的写作风格和文学精神而造成的。“物域”的不同,表明两部剧作构建的场所之异,《牡丹亭》背景发生在“异托邦”后花园,而《仲夏夜之梦》则是“乌托邦”雅典森林。  相似文献   

3.
置换修辞手法在莎剧中屡见不鲜,丰富了莎剧的内容,生动了人物的语言,而且英汉语中的置换修辞格大致可以对等。通过对莎剧《仲夏夜之梦》中英语置换修辞格的特征的分析,可以得出转换修饰位置,保留原修饰方法和转换修辞格三种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4.
散文诗集《野草》是身处黑暗中的鲁迅在心灵的炼狱中熔铸出来的鲁迅哲学,其中的“梦”体现了他独特的梦意识和象征性的艺术实践。本文将从“梦”的叙述与“梦境”的角度对《野草》进行新的解读,以期能够抵达鲁迅诡谲的心灵深处与之对话。  相似文献   

5.
《圣经》英译本独特的大众化语言特色是其之所以能够对英语产生广泛而深远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圣经》英译本大众化语言特色主要体现在大量使用大众化的简单词语、句子结构以及简单连词and的妙用等方面。《圣经》原文语言的大众化是其英译本大众化语言特色的基础,而英语世界在翻译过程中特别注重忠实于原文大众化语言风格则是其英译本大众化语言特色得以生成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6.
王安石是江西"临川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他善于写诗、词、散文等,其文具有独特的语言风格。文章从语言物质材料(语音、词汇、语法)角度分析研究了王安石诗、词、散文的语言风格,以更好地把握王安石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实质。  相似文献   

7.
作为晚明徽派版画的代表作,《诗余画谱》集词、画、书于一体,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词意画集。同时从文学接受的角度来看,《诗余画谱》所选词作在词人、题材和风格上都表现出与当时宋词选集不尽相同的选择标准和审美旨趣,体现了刊印者从绘画角度对宋词的独特接受方式,同时也折射出晚明以新安文化为代表的徽派文化的深刻影响。《诗余画谱》不仅是“诗画一律”艺术思想的又一现实蓝本,而且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宋词接受的新维度。  相似文献   

8.
“梦”,是科学家研究的一种生理、心理现象,但却和文学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许多大作家都喜欢写“梦”。在莎士比亚的剧本《仲夏夜之梦》、《哈姆雷特》,拜仑的长诗《唐璜》,歌德的《浮士德》,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等名著中,写了不少绚丽多彩  相似文献   

9.
英语习语是英语语言的核心和精华了解英语习语的起源及其文化内涵对学好英语至关重要。《圣经》中的习语,种类繁多、生动感人、富于哲理,它们在英语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已成为现代英语的组成部分;《圣经》是英美作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宝库,从各个方面影响着他们的创作思想,不仅他们作品的情节和人物性格体现了《圣经》的影响,而且人物的语言也充满《圣经》中的习语。因此,对于广大英语学习者来说,研读《圣经》习语文化,不但能帮助我们了解英美文化,而且有助于英语学习。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史学的开创者之一 ,司马迁通过自己的刻苦攻读和实地调查 ,将先秦唯物主义思想、黄老之学、儒家思想以及楚、齐等区域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 ,奠定了《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风格典范。而他通过《平准书》和《货殖列传》所体现出来的经济思想 ,不仅是这一风格典范的代表 ,同时又极大地丰富了《史记》思想体系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该文对比分析了汉英比喻的不同。从句子形式结构、比喻构成成分、中西民族文化差异和艺术审美特色角度对比研究,并讨论汉英比喻中各自的特色和实际运用的效果。通过大量例举实证,对比分析,找出中西比喻带给读者的不同感受,使我们在选择和应用比喻中达到思想和语言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讲语言交际和怎样增强文化意识 ,同时分析了中英词义和语言行为的不同 ,及两种文化的差异 ,总结出语言和文化是紧密相连的。文章中作者给出怎样增强文化意识的五大步骤 ,举出了两个实例。最后把五个步骤放到文化输入和写作课程的实践应用当中  相似文献   

13.
依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大学英语写作现状进行分析;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从语言知识、写作训练的3个阶段和作文批改3个方面入手,探讨了大学英语写作课的教学方法,以期对大学英语写作课的教学有所帮助,从而提高大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国外流行的课堂语言教学构成要素,总结、归纳出各要素在教学形式及教学目的上的异同,并结合中国外语环境的特点,构建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课堂英语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外语言学家和教育家对泛读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的日益重视,许多国内学者也开始对泛读在中国英语教育中的现状进行审视,提出了“泛读课应怎样上”等实际问题。某些高校也成立了泛读精品课程的教研项目,旨在改良泛读课程的能容,提高对泛读的重视程度。顺应这样一个潮流,笔者想借鉴西方语言学家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成果,谈谈我国泛读教育的现状,并思索中国未来泛读教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学习一种语言就必须学习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因此 ,在英语教学中 ,要想使学生透彻深刻地掌握英语 ,除了要掌握英语语言知识 ,还必须使他们熟悉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首先从分析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谈到了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然后着重谈了导入什么样的文化 ,以及文化导入的方法和原则  相似文献   

17.
英语的语感对英语教学和英语的运用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 ,既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和理论问题 ,也不是只用实践就能解决的问题 ,而是要把这两个方面有效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我国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中国文化欠缺型失语症",即在跨文化交际中,作为交际主体,中国人不但在母语文化方面有所欠缺,而且不能用英语顺利表达中国文化。原因如下含义:中外语言学均忽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忽视目的语的文化教学;片面强调目的语文化教学,忽视母语文化教学;片面强调母语及母语文化的负迁移作用;过分强调英语的重要性;一些英语学习者排斥母语文化;英语教师的中国文化知识较为欠缺等。  相似文献   

19.
该论文从传统观念对性别作用的影响所造成的在英语惯用法方面某些令人尴尬的现象入手 ,分析常见习惯用法对女性存有性别偏见的现象 ,继而探析在种族、文化、宗教等方面存在的有偏见的语言现象。在分析的基础上 ,进而探讨某些有利于解决上述各种有偏见的语言现象的途径和做法 ,并提出从深层文化和价值观的角度剖析与解决含有偏见语言现象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