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说中人物对话是现实话语的模拟,《围城》蕴涵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人物对话比比皆是。文章试从语用学的角度,运用G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中的合作原则和语境理论探讨《围城》人物对话的言外之意。  相似文献   

2.
在日常交际中,意在言外的现象经常出现。言外之意具有使言谈更委婉礼貌的作用。同时,它还具有自我保护,话题转换和幽默讽刺等功能。为了在交际中不损害人际关系,言外之意值得重视。虽然言外之意在遵守和违反合作原则的情况下都可能出现,但是言外之意多数出现在违反合作原则的情况下。由于言外之意的频繁使用,言外之意的解析也很重要。语境,...  相似文献   

3.
言外之意是发话者为了达到含蓄、委婉的特殊表达效果,而刻意附加在话语之上的,受话者必须经过推理才能领会语面意义之外的意义。本文对言外之意的类型及其相应的推理方式进行了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日常交际中,人们往往会使用言外之意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而言外之意的理解离不开语境.从英汉语翻译方面探讨语境与言外之意的关系,以言语行为理论为出发点,结合语境阐述言外之意的产生根源、表现形式以及语境对言外之意的制约.  相似文献   

5.
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不同的民族风格、时代风格、个人风格形成了不同的语境.语境影响着交际双方对语义的选择和确定.言外之意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手段,只有在一定的语境中才能够存在,它的意义只有在一定的语境中才能够确定.  相似文献   

6.
正在热播的美国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中Mrs.Wolowitz一角从未出现在电视荧屏中,但其角色的影响力绝不亚于其他频频出镜的主角们。格莱斯的合作原则为观众提供了一个理论分析视角,以合作原则的四项准则为依据,通过分析剧本的言外之意,从而揭示Mrs.Wolowitz角色的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宝黛对话中的话语隐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赖斯的谈话隐含理论是话语分析的重要理论,它在分析话语隐含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与生命力.而<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峰.运用谈话隐含理论分析宝黛对话可使分析更加客观,同时能更深刻理解小说中人物的行为、心理变化、性格特点以及人物之间关系的变化情况,从而更深刻理解小说的社会意义和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并由此看出该理论对文学对话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8.
言外之意是人们交际会话时常见的语言现象,也是一种十分有趣的语言现象。本文尝试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运用斯珀伯和威尔逊的关联理论对曹禺代表作《雷雨》中的言外之意作梳理、分析、阐释。论文分析了作品中言外之意体现的手段,概括了其特点,并阐述了作品言外之意运用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英汉言外之意跨文化语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语行为理论中的言外之意有多种表达方式,特殊的语言结构、说话语境、修辞手法、有意偏离话语交谈中的某种合作原则如相关准则等都可以表达言外之意.从跨文化的角度研究言语行为理论、分析英汉言外之意的表达方式有助于培养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以心理语言学的基本观点和理论为依据分析阅读理解心理过程,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论证这种心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小说创作实践中一直存在着追求趣味美的倾向,趣味美可视为小说的一种自觉的审美方式,趣味叙事亦为一种聪明的叙事选择。《红楼梦》中的趣味美追求有着深厚的哲学意蕴,在对《红楼梦》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借以透视中国古代小说趣味美这一小说美学范畴。  相似文献   

12.
从顺应论的角度出发旨在探讨顺应性对翻译研究的启示。顺应论认为语言使用的过程就是语言使用者按照交际环境和交际对象不断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在顺应论框架内,翻译是一个对原语语境和语言结构客体之间作出动态的顺应过程,只有从语境关系、结构客体等诸方面对原语和目的语作出动态顺应,才能达到语用等值翻译目标。因此,顺应理论对翻译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借女娲炼石补天、木石前盟等古代神话故事创造了新的长白山亚神话,并将美丽的灵石传说运用于小说的构思,强化灵石崇拜的文化氛围,同时还建构虚拟的太虚幻境,借用宝镜春囊的魔幻效应,展示了满族古老的纯情文化和异彩纷呈的萨满神界。  相似文献   

14.
译者的身份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它的定位对翻译产生极为重大的影响。论文试图通过对著名汉学家、翻译家霍克斯所翻译的《红楼梦》的译文分析,解构其译者身份的第二自我——"他我",以期对翻译研究——特别是对《红楼梦》的翻译研究产生一点启示,促进中西文化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5.
目前见到的<焚书>,以顾大韶校定本<李温陵集>最可靠.单行本<李氏焚书>中的后二卷"读史"、"诗汇"非李贽亲定<焚书>所有.<焚书>曾先后刊刻四次.第一次为万历十八年四月,共有耿、李论辩之"书答"与写失友孤苦的"老苦"二卷41篇;第二次刊刻时间为万历二十年四月,增加"书答"一卷21篇、"杂述"一卷22篇,成为四卷;第三次刊刻时间为万历二十八年,将"老苦"、"书答"合为一卷,又增"杂述"38篇为一卷,并于其他卷加入30篇,构成新四卷四册;第四次是李贽死后,将"读史"、"诗汇"收入后的<李氏焚书>本.<焚书>除<玉合>等数篇为赝文外,余皆出自李贽之手.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古本<红楼梦>--<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回目为语料,分析了其中的转喻和隐喻.研究发现:(1)语言层面转喻用法比隐喻用法丰富;(2)转喻用法可归纳为部分代整体、整体代部分、地点代人、特征代人或事物、典型代一般、工具代产出物、原材料代成品、结果代原因八个转喻原则;(3)隐喻用法可以概括为抽象概念是具体事物、人是动物或植物、不具有某一典型特征的事物是具有该典型特征的事物三个隐喻概念.最后笔者指出了转喻和隐喻在回目中的修辞及认知作用.  相似文献   

17.
根据翻译美学的原理,从美学视角分析霍克思的《红楼梦》英译本,探索译者如何在文学翻译中再现原文的艺术美,即文学美、音乐美和建筑美。  相似文献   

18.
论霍译《红楼梦》宗教词汇翻译原则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克斯在《红楼梦》的宗教术语的翻译上遵循的基本原则为交际原则,即以读者为主,尽可能采用英语中已有的、可利用的材料进行翻译。霍克斯在不伤及原作基本内容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与目标读者缩短审美距离。对于宗教词汇首先采用了等效归化法;其次采用已为西方人熟悉接受的现有音译词,在某些不太为人所知的音译词之后,霍克斯叉加上注释;在无现有的可利用的材料的情况下,霍克斯采用意译、解释或省译的方式。在读者能理解的前提下,霍克斯也使用语意翻译法尽可能地传递了一些东方宗教色彩。  相似文献   

19.
梁祝故事的文化内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时代精神是真正哲学的,因为是最解放、最自由的。”(宗伯华语)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正是在这一特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后经不断加工,成为我国四大民间故事之一,改编成影片和乐曲后又成为享誉世界之杰作。其巨大成就源于它的丰厚民族文化内蕴。1600多年来,其主体部分的精神向度、文化历史指向都是一以贯之的、鲜明的.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瞿秋白当时在共产党内与敌人狱中严酷处境的实际出发,分析了《多余的话》怎样以自己为靶子,评过摆错。认为瞿秋白是通过自我谴责的特殊曲折形式和开篇点题、首尾呼应、主线与辅线交错并行等最浅近常见的一般表现手法,来达到揭露当时党内重大隐患——王明路线——的明确目的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