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发展城市旅游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民 《学术交流》2002,(3):79-81
城市已成为现代旅游开发中的一个特殊客体 ,并日益成为现代旅游和现代城市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城市旅游需要构筑完备的城市基础设施、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等条件 ,城市旅游应重点开发观光旅游、文化类专项旅游、民俗节庆、公务、康体休闲等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2.
研究西北城市旅游开发问题对于实现西北地区旅游经济快速增长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本文以甘肃省为例,分析了发展城市旅游的政策条件、资源条件及市场条件等优势条件,并对制约城市旅游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进而对甘肃城市旅游的开发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促进西安旅游城市建设的举措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崔琰  同勤学 《唐都学刊》2009,25(2):114-116
旅游是城市文明的“容器和展厅”,旅游的文化性、环境性,生态型的特点都和现在中国城市发展膨胀中矛盾解决的理念刚好吻合,旅游已经成为市长工程,是提升城市的抓手。西安以其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在国内旅游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西安旅游资源也面临着空间布局和开发程度的不平衡性,利用方式不当,整体吸引力不高的困惑,在相当程度上影响本市旅游业的总收益。对此,应该以旅游资源的深度有效开发为核心,充分利用现有旅游资源,建设旅游城市为研究目标,从产业发展、营销策略等层面促进西安市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重点从城市建设、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等方面论述了广州城市旅游文化的总体构想。  相似文献   

5.
崔琰 《唐都学刊》2011,27(3):60-62
西安承办的201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将强化西安及其毗邻地区城市旅游功能,提升城市的国际地位,拓展城市品牌形象。为了更好地应对世园会给西安旅游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西安旅游业应以资源的有效开发为目标,遵循旅游观念、结构、营销、管理创新的策略,采取发展城市旅游、拓展旅游圈层、完善旅游产品谱系、开发会展旅游商品等有效措施,构建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兰州市是黄河上游重要旅游目的地和西北旅游枢纽城市,旅游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研究面向游客体验的兰州市旅游发展战略对推动该区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立足于景区、景点可持续发展、旅游体验、旅游开发的相关理论,采用ASEB栅格分析法,对兰州市旅游现状进行构建由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以及活动、环境、体验和收益共同组成的兰州市旅游发展战略矩阵分析研究,并形成栅格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市旅游发展处于外延增长阶段,尚没有形成内涵式发展的体验活动体系,游客对兰州文化接受多属于被动性的;兰州市的旅游发展还具有旅游商品单一、雷同性大、同质性强、产品老化、旅游产业链短、旅游资源产权权属关系界定不清、旅游管理和区域合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兰州市旅游产品提升策略和发展战略,以期助推兰州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7.
站在城市发展的新起点上,北京旅游业应将资源开发作为工作重心,把北京旧城等四大旅游资源作为发展创新的基础和主体,采用旅游资源整合、区域旅游合作与专项旅游三项战略举措,走出一条富有北京特色的旅游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开发与发展工业旅游是鲁尔区不得已而为之的转型举措.而经过多年的努力,鲁尔区不仅凭借旅游业的发展而蜚声国内外,而且发展成为最具示范效应、最具影响力的旅游区域.鲁尔区转型发展旅游业的经验昭示我们:扭转产业衰败与振兴资源型城市的途径固然很多,但积极开展工业旅游无疑是一条值得考虑的路径.就东北资源型城市而言,基于其开发工业旅游资源的独特性与不可复制性,工业旅游业的发展是可以做大做强的.为此,依赖政府的全力主导、积极开展怀旧式工业旅游和多元化发展旅游业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城市旅游品牌塑造,已成为国内外许多城市推动旅游业与城市全面互动发展的重要方式.加快生态城市旅游品牌塑造,有利于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城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模式.生态城市旅游品牌塑造是将城市品牌、旅游品牌塑造与生态城市的建设相融合,以贵阳市生态城市建设与城市旅游品牌塑造为例,从生态城市旅游品牌相关概念、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城市规划、完善城市功能、拓展市场、保护生态环境与推进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措施,构建一个以旅游产业发展和建设生态城市为主导的城市品牌驱动模式,推动生态城市旅游品牌与城市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兰州黄河文化是兰州沿黄地区各族人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文明,积淀了兰州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兰州作为典型的黄河之都,形成了包括边关文化、水车文化、铁桥文化、渡口文化等元素多样、内涵丰富的黄河文化。积极探索兰州黄河文化旅游新模式,深掘兰州黄河文化资源,不仅能够有效地保护和弘扬兰州黄河文化精神,传承兰州文化记忆,也能激发兰州人的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1.
颜明霞 《创新》2014,(3):61-64
文章在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的内在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的良性循环的互动发展模式。依据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在地的资源状况的不同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互动关系发生的源动力和作用路径,设计出"旅游资源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旅游资源开发"两类具体的互动发展路径体系。  相似文献   

12.
余娟 《社科纵横》2008,23(5):72-73
本文主要采用归纳法和综合分析法,归纳了影视旅游资源开发前提,其后比较全面地归纳分析了影视旅游资源开发的几大原则,最后总结了影视旅游资源开发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杜琪 《社科纵横》2007,22(1):1-4
敦煌壁画中的建筑形象资料,是一笔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和财富资源,从中选取一些建筑图样在兰州实际构建一座主题公园,形成系列性的主体景观和文化内涵表徴,既是对敦煌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弘扬,更是一项整合甘肃旅游资源,促动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文化兰州" 的重大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4.
崔琰  赵精兵 《唐都学刊》2007,23(1):61-64
西安以其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在国内旅游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西安旅游资源也面临着空间布局和开发程度的不平衡性、利用方式不当、整体吸引力不高的困惑,在相当程度上影响本市旅游业的总收益。对此,应以旅游资源的深度有效开发为核心,充分利用现有旅游资源,开发具有独特个性的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从而推动西安市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晓英 《今日辽宁》2005,(2):56-57
辽宁中部城市群,把旅游开发作为一项重要合作内容写进七城合作协议中:发挥经济区各城市旅游资源优势,推出一批特色旅游精品线路,共同建设经济区旅游圈,促进各城市旅游大发展。整合旅游资源给游人带来更大的方便“这20人的韩国旅游团,是沈阳方面送来的”,抚顺中旅的一位导游员说。这个境外团在沈阳游览了故宫、清昭陵、清福陵后沈阳旅行社又把他们介绍给抚顺和本溪,介绍他们去那里的清永陵、五女山城。这种情况在整合之前几乎是不存在的,像沈阳、鞍山、抚顺、本溪等都是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长期以来他们唱惯了“独角戏”,不希望把自己揽到的…  相似文献   

16.
阳巧雯 《学术交流》2006,(9):124-126
少数民族分布地域旅游资源丰富。根据效益型布局的原则,其旅游资源的开发将对民族地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经济发展产生较大的作用和影响。但还存在诸如开发成本高,距离客源市场远,交通、通讯等现代设施配套滞后等制约少数民族地域旅游资源开发的因素。应从旅游产品,服务创新,文化制度创新,政府财政、金融政策扶持等方面着手,开发少数民族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7.
陕西省旅游资源与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蓉珍  陈西蕊 《唐都学刊》2002,18(3):104-107
陕西省旅游资源内涵丰富 ,种类繁多 ,不少人文景观历史悠久 ,独具特色 ,旅游业已具一定规模。然而 ,旅游资源破坏严重 ,深度开发还不够 ,整体吸引力不强。在今后旅游业的发展中应突出其特色资源 ,以人文景观为主 ,积极开发自然风景资源 ;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优化旅游产品结构 ,多层次提高旅游整体效益 ,以实现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旅游尤其是高层次的人文旅游需求越来越大,但就已开发的人文旅游资源来看,其开发层次低,开发形式单一,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本文以古琴台为例,分析其开发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开发对策,为其它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规划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红色资源的旅游开发既是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又是经济工程,应当有效协调其公私冲突,充分提升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当前我国红色资源旅游开发中仍然存在着产权归属不确定、法律界限不明晰、促进措施不完善等问题。因此,要推进红色资源旅游开发的法治化,就必须健全红色资源旅游开发的产权制度,明晰红色资源和旅游“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法律界限,完善促进红色旅游健康发展的财税金融知识产权措施,为红色资源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提供健全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20.
广州市北京路文化核心区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通过分析北京路文化核心区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基本情况,提出加大广府历史文化旅游品牌开发的力度,深入挖掘广府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旨在打造商业与历史文化相融的旅游氛围,提高旅游文化的品味,促进广州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