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清代巴县政府对商业活动的管理与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家立法之外,清代的巴县地方政府也采取了种种措施对商业活动进行管理和规制,这些措施产生了积极效果,为清代重庆经济的繁荣提供了必要的保障。虽然这些措施多是针对一时一事作出的被动消极的应对之举,表现出一定的,临时性、凌乱性和繁杂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零星的努力积累起来,依然为清代工商业的发展与繁荣提供了最基本的公权力保障。  相似文献   

2.
清代司法档案作为第一手史料,在学术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有学者发现了司法档案中的虚构问题,提醒研究者警觉。清代巴县“唐德声自尽案”,展示了通详前后案情叙述上发生的巨大变化。对其进行细致分析可以引导我们去探究清代基层衙门在命案审断中的实际面向,加深对清代司法制度的认识。在利用清代司法档案的过程中,需要秉持辩证的态度,既要认识到其中的重要作用,也不能盲目尽信,更不能因为存在虚构现象就否认这些档案的价值。注意利用的方式方法,处理好个体与案卷整体的关系,悉心比较与鉴别,能有效规避虚构带来的影响,最大限度发挥这些档案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使用"第三领域"的概念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清代基层社会秩序建构问题。这里,我们以清代巴县档案为依据,探讨巴县乡约、保长、客长等在基层社会管理中的实际状况,解释巴县的乡约、保长、客长制度与清代乡约、保甲制度之间的联系,分析这些人对基层社会秩序的作用、功能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学界迄今对重庆巴县地区所纂方志综合研究成果殊少,观点纷纭。职是之故,渝地巴县方志之撰修源流非常值得探讨。论文就历史上巴县志编纂之始末进行简要说明,重点讨论了清代不同时空下巴县志之编纂概况及特点。清代留存下来的三部巴县志,以其独特的功用和价值,为我们搜罗地域文化资讯、发展当前文化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清代加大了对守节妇女旌表的力度,但与此同时,大量处于社会底层的孀妇面对生存的压力,夫家的逼迫和他人的欺凌,选择了再嫁。而清代因为溺女之风盛行造成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调,有相当比例的适婚男子不能正常娶妻,这无疑又使孀妇再嫁变得更为普遍。这一切在巴县档案中都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6.
清代日益分化与竞讼的地方社会增加了司法需求,而开放的京控,尤其是嘉庆帝的改革,冀望为民众申冤,同时整饬吏治,适应了这种需求,但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在于清代京控及司法制度与行政体制同轨,为一金字塔构造,优质司法资源集中于顶部,改革仅强化了顶部纵向司法监控压力,地方贫弱的司法资源和能力并未增强。就嘉庆末徐姓京控案看,县级主审司法能力贫弱,院司道府复审多处违法,虽然原告自戕京控,促动清廷纠正了错案,但其成本极其昂贵,京控呈现出司法效力与效率的背离。这种背离一旦达到临界点,不仅有损地方政府威信,即使朝廷权威也一并受损。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指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作出了新的定位。本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对行政垄断行为的规制为切入点,从市场秩序的有序与无序状态、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对市场秩序的影响等角度,探讨了政府的多重角色,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政府在当前市场秩序管理中的正确定位:立足市场服务与监管,以维护市场秩序为其重要职责,从而建立服务型的、有限的法治政府。  相似文献   

8.
对于清代司法审判的性质和裁判依据一直以来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可以在对其反思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指导今天的司法实践。本文把清代的司法审判还原到清代的社会现实来进行实证研究,重点的探讨了清代官员断案的基准和其中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
“厅”为清代创设的政区建置,在国家治理尤其是边疆法律治理中具有比较突出的地位和意义。清代新疆军府制时期天山东路、北路均有厅级“政区”建置或厅级官员设置,在建省后的一体化进程中厅制得以规范和进一步发展。清代新疆的厅多不辖县,性质复杂多变,但均在司法实践中发挥着基层审判的重要作用。作为行政及司法之重要一环的厅,新疆厅制既有清代厅制的共性,同时也具有边疆多民族地区的独特方面。因新疆历经军府制向行省制的重大变革,厅之司法审判职能更有一个曲折复杂的演变过程。关于此论题学界乏人研究,本文以档案资料结合清代文献及时人撰著对清代新疆的厅及其司法审判职能进行全面分析阐释,期望有俾清代基层政区研究的拓展与清代新疆法制研究的进一步推进。  相似文献   

10.
乾隆朝两次金川战争是清代重大的历史事件,它除了对朝廷造成重大影响之外,对于地方州县官府和民间同样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尤其在四川各州县,金川战争造成的影响十分明显,严重影响到普通民众的生活,甚至改变了当地的社会结构。战争期间,地方州县官府和民间都深受兵燹之苦,疲于办理各项军需事务,处于较为特殊的状态。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法律发展的历史进程,是在西方资产阶级法律文化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撞击和冲突中展开的。直至19世纪末,西方法文化对中国的冲击和挑战,也终未能改变清政府对其扼制的政策。清政府对西方法文化传播政策的根本改变,是在进入20世纪后。清末修律从法治原则、立法观念、司法制度等方面,初步奠定了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基础。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清末西方法文化政策在法制近代化方面仍存有诸多局限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延缓了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17世纪荷兰殖民者统治台湾,当时,清政府已经建立了大陆的统一政权。郑成功在东南沿海一带组织抗清复明斗争,未能取得胜利,为了能有一个更好的立足之地,转而收复台湾却取得了成功,但郑成功始终以明朝孤臣自居。其子郑经主政后期,开始图谋偏安割据,终被清政府收复。  相似文献   

13.
清代中朝之间的边市贸易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江市、会宁市、庆源市是清代中朝之间的三个重要边市。三市都是在清政府提议下开设的。三市交易均由清政府主持,有一定制度、规模。三市交易促进了两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清末法制改革的现代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末法制改革是20世纪中国法制史极其重要的一页.它所表现出来的现代化特征主要有初步树立了"变法图强"、"以法为治"的现代化法律观念;确立了立宪法、开议院、伸民权,建设君主立宪制国家的基本原则;建立了体系较为完备的现代化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开创了司法制度和法律操作程序现代化的先河.清末法制改革的成果影响了整个20世纪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清朝处于走向衰落的转型期。沙皇俄国作为中国最大的邻国和瓜分中国的主要列强,一边加紧侵占中国的大片领土,一边扮演中国盟友"救世主"的角色。从《尼布楚条约》到《中俄伊犁条约》,从《马关条约》到《中俄密约》,可以清晰地看到清末朝廷向外来势力抵抗—言败—屈膝的过程,而贯穿始终的中俄关系又让人们认识到,一个对近代国家主权概念茫然无知的政府,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竟出卖国家民族的重大利益,其对外政策是极其失败的。沙皇俄国影响了清代末年清朝政府外交政策的走向。  相似文献   

16.
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苦心经营几十年的海陆军惨败。为挽救危局、维护统治,清政府转而裁绿营、改军制、编练新军。新军在晚清特殊社会变革中登上中国政治舞台,在各种社会事务与活动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并在颠覆清王朝及刷新中国政治运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对清末民初的中国社会产生过较大影响,但其在随后社会发展进程中渐为各派军阀武装之主力。  相似文献   

17.
历史、现状、未来——对我国陪审制度的法理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陪审制度自清末移植到我国之后,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命运历程。但是,面对陪审制度衰微和异化的现状,我们依然可以对其有所期待,因为不仅有官方的积极举措,更重要的是陪审制度具有独特的法理价值:它可以在司法独立和司法民主之间确定正常司法的位置。实现一种混合的正义。  相似文献   

18.
晚清时期中国纠纷解决机理发生变化,体现为成文法的完善,诉讼意识的增强,和判决力度的加大。由于外来侵略和建立近代法制的压力,清朝被迫进行司法体制变革,力图建立近代司法体制。但由于政治体制和社会环境的限制,司法体制转型先天不足,未带来纠纷解决的实质飞跃。  相似文献   

19.
为了加强晚清史学科建设,推进晚清史研究的深入发展,河北师范大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于2007年8月6-8日在承德联合主办了"晚清改革与社会变迁——第二届晚清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会的专家学者们围绕着"晚清改革与社会变迁"这一主题,就晚清的政治制度改革、晚清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晚清财政与金融、晚清文化与人物研究等诸多方面,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在明末清初的战争中,成都官署受到严重破坏。作为国家政治统治象征,成都官署在城市重建中得到高度重视。清代成都官署的建设主要集中在前中期,清初直至康熙二年,迫于战争形势,成都官署或仓促修建或"徐图营造"。随着清政府在四川统治的稳定,成都各级官署在康熙二年左右开始全面建设。康熙乾隆年间,各官署多进行了重修或扩建。但由于清代行政体制中"家国一体"的弊端在体制上留下的诸多隐患,成都官署到清中后期大多简陋不堪。成都官署作为国家秩序在地方社会的体现,其在城市空间布局中的位置、建筑规制、布局无一不遵守着儒家的礼制秩序和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