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我国古代城市发展与唐宋城市经济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城市有着独特的发展道路,经历了产生、发展和繁荣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各具特点,显示了不同的发展水平。其中唐宋之际,在整个古代城市发展阶段中,是关键性阶段,占有重要地位。探讨这些特点及规律,对于现代的城市建设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城”与“市”的起源与发展。“城”与“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城”是指城市内外部形态,“市”既市场。市场是城市的基础,是城市的内容,也是城市的本质特征。“城”与“市”二者的名与实相互交融成为城市。即使“城”不在名仍在,只要有市场,仍叫城市,因此,“市”的实体概念和发展概念是“城”不可比拟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城的仿生学文化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与文化如影之随形。中国古代历史名城经历了独特而漫长的历史发展道路,形成了东方城市文化的独异特色,为世界所瞩目。中国古城仿生学与西方的城市学是分属于两种学科体系,两种思维模式,中国古城仿生学文化起源于城市与天,地,人三者形成有机活性的观念。每一座古城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形成独特的文化风貌,今天可持续发展就是要研究古城的个性,使之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4.
连云港是连接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与中西亚及欧洲诸国港口的重要城市,是中国南北沿海地区乃至世界东西南北过渡交汇的一个枢纽.港—城互动发展理论、港—城互动关系的演进理论和港—城关系的生命周期理论是指导连云港港—城发展理论依据,连云港的港—城关系发展经历起步期、成长期、发展期和成熟期四个阶段.港口与城市经济间的关系松散、港口与城市发展不平衡、港口与城市经济竞争力弱是连云港港口与城市经济互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以城市书写为视角的明代奇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文本形态而言,明代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都有贯穿始终的城市书写,但在内容与笔法上,则有浓淡深浅之别。当中国古代城市职能经历"城—都—市",即由军事中心到政治中心再到经济中心的演进时,明代"三大奇书"恰与这种城市职能的演替对应和暗合,如果说《三国演义》突出"城",那么《水浒传》关注"都",而《金瓶梅》则是典型的"市"小说。由此,三大奇书建构了古代文学值得注意的三种人城关系模式:城与城的对抗、人与城的对抗以及城对人的操控。因为涵括了古往今来人城关系最尖锐、最典型的三种情形:以城池为目标的政治争夺、市民对都市强权的反叛、个体在城市中被"物化",所以,描写人与城市的冲突及其后果应是明代奇书的主题内涵之一。  相似文献   

6.
城市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水平的表征.中东铁路开通以前,牡丹江地区城市的发展经历了古代城市发展的两个高峰和近代城镇的肇兴两大阶段,并呈现出旋生旋灭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都城作为一代王朝的政治中心(或兼具有经济、文化中心功能),在古代城市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作为都城发展史上具有关键作用的都城洛阳更具重要的意义。东汉洛阳的城市布局体现出继承性与儒家思想的影响。都城东汉洛阳城两宫(城)制度、礼制建筑独立成区等特点对后世又产生重要影响。东汉洛阳作为中国封建王朝都城发展第一阶段承上启下的转折点,在古代都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发达国家城市环境治理的进程大致经历城市环境治理非限制阶段、治理起步阶段、工业化防治阶段、城市环境综合防治阶段、城市环境治理可持续发展阶段等.中国城市环境治理大致经历了城市工业点源治理阶段、城市污染综合防治阶段、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阶段、城市生态建设与环境质量全面改善阶段.  相似文献   

9.
一、汉代的城市建设城市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起初,"城"和"市"并不是同一个概念。所谓"城"往往具有政治和军事色彩,其明显标志是城内的主要建筑是宫殿或行署、官评、城墙和城门等.随着经济的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日益增多,一些手工业者和商人逐渐聚集在"城"的附近,从事商业活动,渐渐地形成了"市"。至此.才有"城市"的概念。两汉400余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和上升时期。经济和文化艺术空前繁荣,中央集权制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和巩固。汉朝的行政建制由中央、郡、县三级组成。国都长安和洛阳先后为西汉和东汉王…  相似文献   

10.
研究宋代县治城市形态的变化过程,是探讨中国古代城市空间演变的重要途径。明州(庆元府)定海县于后梁时期始建城墙,呈现镇、县并存的早期城市发展模式。南宋在承袭后梁古城区及“城西市”区的基础上,再度出现军寨、县城并存,共同促进城市生长的“双子城”格局,催生了新的城市中心,继而为明清县城的形态奠定了基础。明初定海罗城的修建,改变了开放式街区形态的发展模式,体现了县邑在宋至明代由无城到有城的背景下城市空间形态所发生的变革。  相似文献   

11.
城墙文化与明清城市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历史上 ,城墙作为古老的文明象征 ,在传统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从人们对城墙的强烈依赖心理 ,到对“城之役”的高度重视 ,都表明了城墙文化有着深厚的社会根基 ,而城墙建筑也处处折射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同时 ,城墙作为中国古老城市的标识 ,其扩建的过程也是都市空间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2.
兴城古城的遗产保护与更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兴城古城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古城的特征.丰富的历史遗存是兴城不可再生的宝贵遗产,并且是古城更新与发展的基础,古城的更新发展不能摈弃历史。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古城发展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认识上和实践中的问题,提出了古城保护与发展更新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简论城市与城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的兴起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状况,可将其分为古代城市、中世纪城市、近代城市和现代城市.随着工业革命浪潮的到来,有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城市,形成了城市化现象.认识城市的发展规律,总结其他国家和地区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将有利于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商丘古城"概念的界定是商丘社会历史研究中不可回避的核心问题之一。4000余年历史长河中的商丘大地上,"宋国都城"、"秦汉睢阳城"、"隋唐宋城"、"宋南京城"、"明归德府城"等都是中华历史上的重要城市和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所内蕴的"始祖文化"、"商文化"、"火文化"等也是中华民族的源头文化,更是商丘的特色文化。由于种种原因,"商丘古城"的能指与所指经常游离,影响了研究者思想的的表达与交流。所以,"商丘古城"概念的提出,有利于把商丘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古城形态统一起来,挖掘、提升其内涵,促进传统文化的整合。  相似文献   

15.
在中外古代城建史上,雨水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曾有力地促进了人类古代文明的发展。从雨水利用的思想与观念、规范与制度、方法与技术三个方面可对古代雨水利用的经验和智慧进行梳理,总结古代雨水引、蓄、留、排的方法和技术,这些经验和方法对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发意义。建设海绵城市应视雨水为资源,以留蓄、积存为主导,建立系统的雨水资源化利用链,同时,还应将雨水利用与景观的规划设计相结合,共同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6.
清代的城市规模与行政等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城市规模(城市周长)不受城市行政等级的制约,而且城市规模与行政等级之间的相关性也较弱,因此用行政等级作为划分城市规模的标准是不严谨的。制约中国古代城市规模的要素是多重的,因此对于城市规模的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城市的行政等级。  相似文献   

17.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文论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在这一时期,具有独特的、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学理论批评,经过萌芽、开创、发展,逐渐趋于成熟,并达到了很高的成就。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这一时期中国古代文论的发展及其成就。  相似文献   

18.
传统文化影响下的现代城市景观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的特色来源于其独特的传统文化背景。中国传统的景观文化受到远古文化的影响呈现出多样化的地域特点,造就了各个传统城市独特的魅力和与众不同的风韵。然而中国现代城市景观空间由于缺少深层次人文背景的挖掘,城市地方和传统特征开始弱化甚至消亡,景观也失去了自己独特的个性魅力与特征。笔者基于对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共生的解读,提出通过国际语言和手段“呈现”传统要素,使现代城市能够依托特有的文化背景而呈现出独特的精神魅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市政是城市大发展的产物,西学东渐促进了中国近代市政理论的形成。针对如何加强中国现代化城市管理这一问题,试从西方国家市政学理论对中国近代市政发展的影响,分析中国近代市政发展历史,以期对中国现代市政发展有所借鉴并推动中国市政理论研究的深入,不断适应中国现代化城市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