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代汉语使役动词及其相关的句法、语义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美兰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1(2):96-105
近代汉语使役句中使役动词主要有:令、遣、使、教、著、放等,因之构成的并列复合词有:令使、使令、令教、教令、遣放、放教、著令等,它们原本都有特定的意义,因为常作兼语式的第一个动词(“NP1 V1[使/令/遣] NP2 V2”中的V1),使其具体意义逐渐虚化,最后变成纯粹的“致使、使让”的使役义。它们产生和使用的时间先后不一,其中“令、使、遣、教”在秦汉时已用,“教、交、著”等在唐宋时常用,“叫、让”字句在明清时才逐渐使用。“使”、“令”、“遣”等其原始义即为命令、派遣义的动词,“教、交、著、叫、让”等用作“使令、使役”义则引申途径较为曲折,因而在使役句中,所表的使役强度在语义、语用上强弱有别。 相似文献
2.
近代汉语的判断动词"系"及其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钰明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9(3)
"系"由动词"系连"、"系属"义演变为判断动词,不晚于北宋初年;"系"与"是"虽长期并存,但缺乏否定式,明清后逐步退出口语;"系"在粤、客方言中,发展出否定式,成为活跃在口语中的判断动词. 相似文献
3.
从结构方式上看,近代汉语三音词的结构可分成附加式、偏正式、主谓式、联合式、述宾式、重叠式六种类型。这六种类型具有相对不同的特点,它们的此消彼长,显示了三音词在近代汉语中的基本风貌,并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三音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郭开创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2)
"去+VP"和"VP+去"两种句式极为相似,但是二者表示的意义却存在差别.从"去"的语义指向的角度来分析这两种句式的意义,力求对其在语用上的不同作出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5.
张涛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Z2)
近代汉语动词重叠有很多具体形式,对此,前贤时哲有过较深入研究,李思明对《水浒全传》、《金瓶梅》、《红楼梦》,唐韵对《元曲选》,许仰明对《金瓶梅词话》的语法形式作了较全面的考察。我们意在此基础上对近代汉语动词重叠的语法形式作一综合的、更深入的探究,以便对该问题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赵爱武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4):100-104
近代汉语时期,象声词在结构形式上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在总量上呈增长趋势.单音节象声词经历由多到少又增多的曲折发展过程;双音节象声词仍然保持继续发展的势头,主要有AA式和AB式两种构成方式,“A+然”式也时有出现;多音节象声词大量涌现,在元曲中开始大为丰富,明清作品中保持和发展,其中ABB式、AABB式更是成为近代汉语乃至现代汉语象声词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在近代汉语漫长的演变历程中,象声词的结构形式在不断的发展中逐步趋于规范. 相似文献
7.
张美兰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1(1):38-45
对近代汉语三种句式结构内部成分变化现象的分析 ,可以看出这几种句式结构内部旧成分的隐含、缺失、虚化最终也会引起句式结构的变化、句式语义的根本变化 相似文献
8.
9.
潘攀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7,(1)
本文在一个封闭的范围内从共时、历时两个角度考察了近代汉语指称“说话以前不久的时间”的21个时间词。包括两个部分:1.从共时角度考察了这组词使用频率,内部结构,语法功能3个方面的差异,分析了其结构方式与语法功能、表意能力之间的对应关系;2.根据其内部差异将这组词分为过渡、发展、成熟3个发展阶段,并从历时的角度考察了各阶段的特点及近千年内的变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汉语歧义类型及其消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昌友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7):404-406
歧义是汉语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其消极作用是影响汉语信息的顺利传递。歧义的成因复杂 ,类型多样 ;消除歧义必须视具体语言材料而选择最简洁、明快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马洪海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3(5):83-86
现代汉语里,数词跟名词组合中间要加量词,不用数词直接修饰名词,这通常被看成是一般规律。但现代汉语中也存在着为数不少的“数词+名词”现象,绝非个别例外。从数词来看,现代汉语中各类数词都有“直接修饰名词”的用法,有时中间根本就不能加量词。现代汉语的“数+名”组合不能一概简单地解释为“省略”或“古代汉语的遗留用法”;究其成因,有句法因素和语义因素,也有语用因素和认知因素。 相似文献
12.
古汉语谓宾关系的研究成果可解现代汉语同类之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鸿鸣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24(2):53-57
50年代初,《中国语文》连载的《语法讲话》曾指出,“动词和宾语的关系是说不完的”;后来,又开展过对“打扫卫生”和“恢复疲劳”等说法是否合乎逻辑的讨论:这是我们对谓宾关系认识不够充分的反映。古汉语语法工作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有了可喜的进展。现代汉语中引起麻烦的很多谓宾关系都与古代汉语特殊理解的谓宾关系有关,系统分类对照分析,可以解开很多疑团。 相似文献
13.
“港式中文”与早期现代汉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刁晏斌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5(1):49-53
在内地与香港语言对比研究中,"港式中文"受关注的程度很高,相关的研究成果也比较多。但是,一些人对港式中文的基础问题认识还不够清晰,甚至是比较模糊。港式中文的"底本"是早期现代汉语,即上世纪前半叶的"国语",二者无论在词汇还是语法上都有相当高的相似性。明确港式中文与早期现代汉语之间的这种关系,既有助于汉语/华语历史的研究,又有助于纠正某些不正确的认识;既可以由港式中文反观早期现代汉语,还可以推而广之,用之于两岸四地语言差异与融合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宗廷虎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5):62-69
"修辞学研究随着文体的演进而发展",这是一条被无数次历史事实验证过的规律。白话修辞学百年来随着文体变革而发展的历程,又一次证明了这一点。白话文体、白话修辞学与文言文体、文言修辞学的竞争分为三个阶段:(1)"新文体"倡导阶段;(2)"白话文"运动阶段;(3)"大众语"运动阶段。建国前白话文、大众语运动存在着不足,建国后白话语体、白话修辞得以发展。白话修辞学随着白话文体的成长壮大而成长壮大。白话文体、白话修辞学在与文言修辞学竞争中渐成主流。白话修辞学的诞生与成长,与引进国外修辞学说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5.
赵振铎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4(6):34-35
李瑞禾先生的《广韵与现代汉语方言》是一本既实用又有学术价值的语言学专著。该书具有如下特点:循序渐进、深入浅出、注意实用、有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许霆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5)
在20世纪中国现代诗学发展史上,有六个诗学核心观念,内在地规定着中国新诗的历史分期和审美品格.这六大诗学核心观念的提出、发展和消亡,自然地造成中国现代诗学的更迭嬗变,贯穿起来构成百年中国现代诗学理论发展的完整历史. 相似文献
17.
陈延庆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1(4):28-31
"天"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具有上帝、自然、命运、本体(理、气、心)诸多涵义.近代哲学以西方自然科学知识为基础对它进行了新的诠释,赋予了不同的时代精神,反映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完成了"天"范畴由古代哲学向近代哲学的演变.在此转型过程中,凸现了中国近代哲学发展的融合性、批判性、实践性和终结性四个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8.
黄岭峻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7(1):74-76
作为一个只有600万人口的小国,以色列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学者有近20人。其研究中心集中在希伯莱大学与特拉维夫大学,较有成绩的学者有以斯拉尼教授和夏伊教授。尽管如此,以色列的中国近代史研究过分注重实用和深受西方影响,则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