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南宋心学家杨简把道德伦理赋予人之本心,他以毋意即不起意、不动乎意为基础构筑其文学思想:在内容上,文学作品是本心之所发;在表现上,文学作品应以质素为本;在风格上,文学作品应当庄敬中正。杨简把文学与人心直接联系起来,赋予文学庄严的使命。但他把本心善性与文学技巧绝对对立起来,也体现出心学家对文学所持有的偏见。  相似文献   

2.
<聊斋志异>和<百年孤独>分别描写的是两块相距遥远的国土上发生的不同故事,两位作家都把自己进步的思想倾向融于两部作品里.它们犹如两面镜子反射出动荡的社会、政治风云、更替时代与历史的变迁.本文试从比较的角度探讨了两部名著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3.
<法国志略>是王韬撰著的反映法国历史盛衰变化的史学名著,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史学思想.首先,从初撰本和重订本的对比中,王韬撰著<法国志略>前后编撰思想变化较大,初撰本<法国志略>重地理,轻史实,而<重订法国志略>十分重视历史事实和典章制度,内容上不仅更加丰富,更具学术价值,而且体裁、体例更符合史书的要求.其次,<法国志略>的历史盛衰意识甚为突出,王韬从中西历史的对比中,得出如下结论:法国的盛衰正可以作为中国的"殷鉴",这是对传统史学历史盛衰意识的发展.最后,<法国志略>在介绍法国制度、文化方面富有特色,为国人了解外部世界的先进性打开了一扇窗口.  相似文献   

4.
汉代三家《诗》在继承先秦《诗》论的基础上,用各自独特的《诗》说方式,实践和发展着先秦文论思想,并与汉代的整个文论融为一体。在中国传统文论体系的建构中发挥着自已的作用。它在我国传统文论的形成过程中,所起到的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作用,都最终影响到了传统文论的定型,都是在文论发展吏上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5.
三家《诗》流传情况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鲁、韩三家《诗》号称“今文《诗》”,在汉代盛行一时,终于东汉,并立学官,而《毛诗》不得立。后汉郑玄作《毛诗笺》,三家渐亡。古籍关于三家《诗》亡佚时间的记载有出入。实际上《鲁诗》和《齐诗》均亡于西晋,《韩诗》今天仅存《韩诗外传》。  相似文献   

6.
英国著名历史小说家司各特之《撒克逊劫后英雄略》在其本国就引起了一定反响,加之翻译家林纾颇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本领,经他“加工”过的《撒克逊劫后英雄略》虽与原作有所出入,有失其“信”,但此作却取得了更高的文学价值,成为我国近代的翻译名著,大大丰富了“译介学”理论的内涵。另外,它在当时的文学界引起很大轰动,对中国文学观念的嬗变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聊斋志异》中的婚恋故事多被看作是作者的婚恋理想寄托,但其中仍然有不少篇目保留着浓厚的民间故事的特点。本文以《小翠》为例分析《聊斋志异》的民间故事特点。认为《小翠》在叙事视角、叙事程式上符合民间故事的叙事特征;是多个民间故事类型的组合;故事的主人公契合民间故事的审美趣味,流露出《聊斋志异》浓郁的民间文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诗>纬以阴阳五行说<诗>,并形成了三期、四始、五际、六情、十二律等一套特异的解<诗>理论,这是它与汉代正统<诗>学的相异之处.而<诗>纬对诗的本质、诗之用等方面的认识,包括它对于<诗>篇的具体阐释,又与汉代正统<诗>学多相通之处,对传统诗学的构建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它与汉代<诗>学的关系,尤其是与齐诗的关系,也有必要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9.
中国作家巴金和日本作家岛崎藤村的同名小说《家》在选材上都带有自叙传的色彩,在对封建家族制度的揭露和批判上,在对女性命运的描绘上,在现实主义原则的恪守上,均有惊人的相似:都以封建家族为背景,勾勒了封建家庭的腐败、封建宗法的反动、封建制度的糜烂,彰显了封建阶级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两部作品对封建思想的颠覆、对现代家族小说的建构,均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汉代的唐山夫人、班昭、和熹邓后三位女性,以"成文"之思为中心命题,开始对"文"发表见解.唐山夫人的"孝道随世"说、班昭的"君子之思"说、和熹邓后的"圣人之情"说,分别回答了为何"成文"和"成文"何为的问题,成为中国古代妇女文学批评之滥觞,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1.
朱熹文学思想论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从理学视角对文学作了独到的探讨与阐发,形成了理学与文学圆融浑成的文学思想.其文学本体论以"文从道中流出"为核心;其文学创作论强调"高明纯一"、"平淡自摄"、"真味发溢"、"从容于法度之中";其文学批评论主张"中和"、"知人论世".朱熹的文学思想标志着儒家文学思想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2.
真德秀的“养心论”以创作主体的心性义理修养取代道德修养,在“理本文末”“德本文末”论基础上,把传统的道德内化为了理学家的心性,较为典型地代表了南宋末年理学家的文学观。  相似文献   

13.
程抱一先生的《中国诗画语言研究》,运用结构主义和符号分析学理论来分析中国诗歌和绘画,是第一部用西方当代文论来分析中国古典艺术的著作。他的论著和文学作品都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结晶,对于促进中法双方文化的交流和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汪耀明 《南都学坛》2011,31(1):74-77
西汉文学思想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其一,反映现实生活和展现时代风貌是西汉文学创作与理论的主要特点。其二,强调文艺创作中的感情因素是西汉文学思想的鲜明特色。其三,辩证总结艺术规律和作家创作是西汉文学批评的值得注意之处。其四,初步区分学术著作和文学作品是西汉文学观念演进的显著标志。其五,主张文艺革新和批评贵古贱今是西汉文学见解的可贵之处。其六,以儒家经典为标准来立论是西汉文学观点的突出方面。  相似文献   

15.
在古代文学实践基础上,古代文学观念不断演进。在最初人文土壤中,形成了源文学形态。随着第一次社会分工,发展到杂文学形态,产生了文治文学观念。随着文学自觉,发展到雅文学形态,产生了文辞文学观念。文辞与文治观念碰撞,形成文道相兼的观念。俗文学形态的形成,产生了文娱文学观念。不同文学观念的相互糅合,构成古代文学观念的家族。  相似文献   

16.
17.
明中叶以前的复古思潮使正统文学创作陷入困境,文学批评也是因循前代。李贽的“童心说”一出,从哲学和文学两个层面开创思想启蒙之先河,他还通过评点的方式有意提高通俗文学的地位,促进了小说、戏剧的繁荣与发展,其学术启蒙意义影响深远,直至现代。   相似文献   

18.
《郭店楚简》表明,《老子》有三个版本,即老聃著竹简本、太史儋著帛书本和今本。竹简本《老子》将“道”看成是混沌之气,并认为事物运动变化的原因在于其内部的矛盾性,具有朴素唯物的倾向。从竹简本到帛书本,反映了先秦道家学派从朴素唯物论向客观唯心论的转化。竹简本不否定人为,主张“无为而无不为”,也与帛书本不同。总之,有了竹简本《老子》,道家学派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就有轨迹可寻了。  相似文献   

19.
身份确认是一个价值标准的问题,身份的确认直接影响到对批评对象的理解和评判。在进行身份确认时,批评者应该从史实出发,多角度地考察批评对象的多重身份属性,以达到对批评对象全面的理解和必要的尊重。  相似文献   

20.
刘蓓 《东方论坛》2003,(2):39-41
以网络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数字化时代为文学艺术的繁荣和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艺术的审美思维、文学创作、语言形象、文学批评等一系列文学课题在新的社会语境中都发生相应的变化.本组笔谈从不同侧面为数字化时代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新的认识和理解,希望能引起读者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