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唐书纠谬》二十卷(以下简称《纠谬》),本人吴缜撰。吴缜,《宋史》无传,生平事迹不可洋考.南宋吴元美说他“字廷珍,成都人,熙丰时名公师孟之子”(吴元美《纠谬后序》,附知不足斋本《纠谬》后)其父吴师孟,字醇翁,庆历年间进土,以善书知名.刚直敢言,元丰中反对新法,是苏武所称“矫矫六君子”之一(陆心源《宋史翼》卷一《吴师孟传》,吴缜“治平中进士,年分无考.”(《成都县志》卷二《选举志》)《全蜀艺文志·吴氏族谱》则记载他“以世科官至左朝议大夫,知邓(四川邛崃县)、蜀(四川崇庆县)、洋(陕西洋县)、万(…  相似文献   

2.
邹容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和杰出的思想家。在民族矛盾和级阶矛盾空前激化的时代,他为了拯救祖国,实现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富强,献出了自己年青的生命。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指出:“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一百年来,其优秀人物奋斗牺牲,前仆后继,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是可歌可泣的”。邹容就是这样一位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可歌可泣的优秀人物。他十八、九岁时撰写的《革命军》一书,有如一声春雷,以振聋发聩的气势,给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鸣锣开道,为推翻千年帝制和帝国主义的走狗清王朝建立了历史功劳。  相似文献   

3.
邹容是我国辛亥革命时期年轻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他写的《革命军》,是我国较早的、比较鲜明地阐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著作。在这本书中,邹容以炽热的革命激情,竭力鼓吹革命,“宣布革命之旨于天下”,并无情地揭露了清朝统治者对内残酷剥削压迫,镇压人民革命,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出卖国家主权的种种罪行。他大声疾呼:“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为地球上名国,地球上主人翁,不可不革命”。他还明确地提出了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扫除数千年种种之专制政体”,反对外来干涉者,建立独立自主的“中华共和国”的政治纲领。除《革命军》外,邹容还写了一些阐发革命思想的诗文。1903年6月,他为章太炎《驳〈革命驳议〉》续写的最后一段文字,痛斥保皇派反对革  相似文献   

4.
试论邹容的民主革命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容(一八八五年——一九○五年)原名绍陶,字蔚丹(又名威丹)。四川巴县人,出身于商人家庭。少年时,他就不受封建礼教的束缚,言谈议论,指天画地,菲薄尧舜周礼,流露出对封建纲常的叛逆精神。他曾经贸学于日本,是留日爱国学生组织的“拒俄义勇队”的发起人之一。归国后在上海参加了蔡元培、章太炎等组织的“爱国学社”,积极参加反清的革命活动,自称是“革命军中马前卒”。后来被捕入狱,在狱中由于受反动派的迫害和折磨,献出了自己年青的生命。著作有《革命军》。邹容是二十世纪初活跃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的资产阶级民主  相似文献   

5.
学人简介     
钟树梁 1616年出生,四川成都人,成都大学中文系教授,四川杜甫学会副会长,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特殊津贴享受者。钟先生1945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继在川大中文系任助教、讲师至解放初期。后在成都师专及中等学校讲授中国语文、古典文学、文艺理论等课程数十年。在成都大学主要讲授中国文学史及古代作品选读。曾在198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钟先生精研古声韵学,著作有《中国声韵学要籍辨析》,其主要内容是对江永《音韵学辨微》、戴震《声韵考》、江永《四声切韵表》、段玉裁《六书音韵表》、黄侃《音略》、  相似文献   

6.
关于四川方言的语音分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方言音系》(以下简称《音系》)一书的第四章讲四川方音的分区。《音系》根据入声的有无和入声归并的情况,把四川方音分为入声独立区、入声归阴平区、入声归阳平区、入声归去声区等四个方音区。沈子平同志在《读<四川方言音系>》一文中肯定了这种分法,他说:“本书拿有无入声和入声归并的情况作四川方音的分区标准是合适的。” 一九八○年全国语言学会首届年会和一九八二年四川省语言学会首届年会在成都召开期  相似文献   

7.
对于唐宋四川馆驿之考证,前人虽有文涉及,但至今无专文系统汇考。就所考证之文观之,多仅辑录驿名,有一点方位考证也多仅注明落实到县域,不够明确;从考证手段观之,几乎都局限于文献资料的考证,缺乏实地考察之印证,误漏甚多。笔者拟在前人基础上,考较史料,辅以实地考察,增补一些站名,考证一些前人不明地望的馆驿,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成都市1、成都驿:宋成都陆驿。陆游《剑南诗钞》卷五《寓驿舍》诗小序:“予三至成都,皆馆干是。”知宋有成都陆驿,驿名暂难考,姑以成都驿称之。从诗中称“闲坊古驿掩朱扉”来看,此驿  相似文献   

8.
一九三六年六月十四日章太炎先生逝世。鲁迅于同年十月九日写的《关于章太炎先生二三事》的纪念文章,提到一九○六年先生到日本主持《民报》后,他去听先生讲学,是为了先生“是有学问的革命家”。那时章先生三十九岁,而在日本的八千中国留学生中的多数人,早已读过不少先生的战斗性的文章,特别是先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和邹容的《革命军》所引起的轰动中外的“苏报案”,更使先生在一代青年的心目中,  相似文献   

9.
李劼人(1891—1962),原名家祥,四川省成都市人。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1907年,他考入四川高等学堂附属中学堂(今成都石室中学)读书,就接受了民主主义思想,辛亥年四川铁路风潮发生生,以附属中学学生代表的身份参加了革命运动。1912年。他中学毕业,便开始了文学创作活动。从1914年起,他先后担任四川泸县和雅安县教育科长,《四川群报》主笔,《川报》社长兼总编辑。1919年6月在“五·四”精神鼓舞下,他加入了少年中国学会,以极大的热情在成都创办了新型周刊《星明日》,大力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反帝  相似文献   

10.
由香港红到内地 1999年10月在成都举办的“四川电视节”上,由天津华业集团、铁三院、豪特酒业公司、天津市文化局联合录制的20集电视连续剧《狗不理传奇》获得好评,这部描写旧天津风情的电视剧被列为电视节重点推荐剧目。这部戏的导演是曾经执导过《三国演义》和《红楼梦》的著名导演王扶林,而在剧中出演女一号卫二姐的则是香港当红女影星彭丹。  相似文献   

11.
宋南渡后,蜀去朝廷万里,“三军之司命,生灵之寿脉,皆系一帅”,(吴泳《鹤林集》卷一五)代替中央在四川六十州行使节制大权的安抚制置使的作用,显得愈益重要.弄清历任四川制置使的情况,对于理解蜀事的变化由来,关系极为重大。清代学者钱大昕曾以“四川制置”为题,详考绍兴以后历任四川制置使的姓名及其任职岁月,(《十驾斋养新录》卷八)为我们勾画了南宋四川制置的大体轮廓。吴廷燮继又编制《南宋制抚年表》,(载《二十五史补编》)更进一步充实了钱氏“四川制置”的内容,则南宋四川制置的考证日臻完善矣.  相似文献   

12.
关于邹容参加拒俄运动的问题 1903年4月兴起的反对沙俄侵华的拒俄运动,在历史上是中国人民英勇不屈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光辉的一页。年轻的资产阶级革命家邹容,站在运动的前列,积极参加了这场反对沙皇俄国侵华的反帝爱国斗争。过去,流行一种说法:邹容在东京参加拒俄运动。此种说法源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御用文人冯自由作的《<革命军>作者邹容》。该文记载:“癸卯(1903年)春,留东学界以俄人进兵满州,清廷有与俄政府私立撤兵条款之议,大为震动,特  相似文献   

13.
1958年3月召开的“成都会议”期间,毛泽东就在成都借了“一吉普车书”。所借的书中就有“四川省志一百多本”(薛哲《20多天翻了一本书》,《四川日报》1983年12月26日)。四川省志始修于明朝的正德年间,至清嘉庆末,共7次修志。民国初年四川省通志馆虽也曾修志,但未刻印,仅有一部尚未完成的稿本。7次所修的四川省志,或称《四川总志》,或称《四川通志》,并无一部称作“四川省志”。所以,可以肯定毛泽东并未借阅什么“四川省志”。前面提到的薛哲的短文中,“四川省志”这四个字就并未加书名号。《四  相似文献   

14.
纪念邹容诞辰一百周年学术讨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中共中央批准,纪念邹容诞辰一百周年大会及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7月25日和26日在重庆举行.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纪念邹容、研究邹容的全国性专题会议。 出席会议的有四川省和重庆市的有关党政领导、各界人士、各地专家学者和邹容烈士亲属,共三百余人。重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文澄主持大会,中共重庆市委书记廖伯康在会上作了题为《风雨巴山遗恨远,至今人念大将军》的讲话。 重庆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市社科联副主席王德裕主持学术讨论会,专家学者们就邹容的历史地位及评价、邹容与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关系、邹容思想和《革命军》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现将讨论主要观点综述于下。  相似文献   

15.
王国维写于一九一二年的《宋元戏曲考》(以下简称《戏曲考》),是他前七篇戏曲论著(《曲录》、《戏曲考源》、《录鬼簿校注》、《优语录》、《唐宋大曲考》、《录曲馀谈》、《古剧脚色考》)的概括和总结。在《戏曲考》里,他以惊人的敏锐的眼力和超越常人的胆量,把素来被认为“文格卑俗”的戏曲提到了一代文学的位置;他从研究戏曲自身的规律出发,钩赜索隐,初步为我们理清了一条中国古典戏曲发展的脉胳;并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在  相似文献   

16.
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八一年新版《鲁迅全集》中有关巴金的两条注释有误,兹列出并辩正。 1、全集第六卷第539页注③:巴金 原名李芾甘,四川成都人,作家、翻译家。著有长篇小说《家》、《春》、《秋》等。 2、全集第十五卷第363页巴金条: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巴金,一九○四年生,四川成都人,作家。一九三四年八月起与鲁迅交往。同年十月间往日本,文学社为他饯行  相似文献   

17.
1917年冬季,甘肃法政专门学校校长,近代教育家、思想家、民主革命家蔡大愚组织发动甘肃护法运动失败。1918年,他返回成都,自此脱离了教育界,成为职业革命家。五四运动中,他领导组织了四川的国民反帝爱国活动。本文根据民国《蓉档》、报刊资料和访问所得,对蔡大愚返回成都后与孙中山的联系,他出任四川爱国会会长、四川国民大会主席与组织反帝爱国运动的史实,他再度出川担任孙中山广州军政府谘议的情况,及他在北伐期间的活动踪迹与下落,进行了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8.
夜读岳飞     
窗外,江南的春雨潇潇。远处高楼上五彩霓虹灯明灭不定,近处有流行音乐在卡拉OK泛滥新潮。我独坐书房,像独守汪洋大海中的一座孤岛,挑灯夜读八百年前的岳飞。我读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丞相祠堂何处寻?”多年前有缘去四川成都,刚刚从杜甫《蜀相》诗中走进去,便在武侯祠的回廊上被镇住了。回廊壁上嵌着两块硕大的青色石碑,镌刻的正是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我平日也读过不少碑帖,最令我五内如沸的莫过于这一方了。那遒劲奔放的行草,喷自一管“八千里路云和月”中的凌云健笔,涌自一位英雄“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激烈壮怀。巴…  相似文献   

19.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晚年漂泊四川时,写了一首有名的诗,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元七五九年冬天,杜甫由甘肃同谷县跋山涉水,穿过艰难的蜀道,到达了天府之国四川。从此开始了他“漂泊西南天地间”的生活。第二年春天,靠友人(裴晃等)的帮助,在成都浣花溪畔勉强盖了一座草堂,算是暂时定居了下来。这时诗人已经五十岁了,但生活仍然十分贫苦。他盖的是“布衾多年冷似铁”的  相似文献   

20.
《孙逸仙》一书是章士钊在邹容的激励下编译的一部孙中山早期革命斗争史。该书1903年出版后,风行天下,成为鼓吹革命之有力著述,其影响堪与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相比驾。特别是在宣传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和政治主张,提高其在革命知识界的声誉,确立其在当时及后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中的领袖地位方面,该书起到了当时其他著作无法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