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8 毫秒
1.
正一千多年前,宋太祖不动声色地"驾驭"官员,使他们既感恩戴德,又不敢动歪脑筋,还造就了一批百姓认同的官员。宋太祖赵匡胤的韬略闻名古今,"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是他担任后周皇宫卫戍部队首长时发起的政变。赵匡胤导演了一场高超的行为艺术,兵不血刃地登上了皇帝宝座,领导着宋朝初期统一了的大半个中国,史料显示他不仅治国有方,而且驭人有术。《石林燕语》里记载了一个经典故事:开宝八年(975年)十二  相似文献   

2.
赵普是赵宋王朝的第一位宰相,曾帮助宋太祖赵匡胤夺取天下,整军治国,指陈方略,立下汗马功劳。“陈桥兵变”让后周殿前都点检(禁军统领)赵匡胤黄袍加身当上大宋皇帝,作为赵匡胤的掌书记官(秘书长),赵普是这一事件的主谋。他策划周密,不露痕迹,使得原本定然血肉横飞、人头落地的一场兵变,演成了和平禅让的一幕。这不能不称道他高超的政治才能。赵匡胤视赵普为左右手,朝中无论大小事都要问过他。赵匡胤南征北战,伐西蜀、灭南汉、平江南、收吴越,战功赫赫。而这一系列胜利与赵普的运筹帷幄是分不开的。特别是为了巩固赵宋政权,赵普替太祖制定了…  相似文献   

3.
正公元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检(当时最精锐的部队殿前军最高长官)赵匡胤策划发动了陈桥兵变,以黄袍加身的方式建宋代周。赵匡胤夺取帝位的方式虽然不太光彩,但北宋的建立,却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国家分裂动荡、朝代更迭频繁的混乱局面,并在汉、唐之后,使中华文明进入新的黄金时期。作为宋朝开创者的宋太祖赵匡胤,也与秦皇、汉武、唐宗并列,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代雄主。古人常说,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有宋一代的辉煌成就,与赵匡  相似文献   

4.
正曾国藩的为官理念中,有这样的至理名言,即办大事要"以识为主,以才为辅"。他认为,恃才傲物的人往往难以成就大事。周世宗柴荣之英明,在五代之乱时鲜有匹敌者,司马光曾经把他赞誉为最完美的皇帝,其中的逻辑相当有力。周世宗不仅奠定了扫平天下、开创盛世的一切准备,而且在个人的道德上也无可指责。他之所以没有赢得像随后的宋太祖赵匡胤那样的显赫名声,主要在于其英年早逝,功败垂成。柴荣提拔了赵匡胤,其临终之际,为了让年幼的柴宗训能够坐稳江山,钦点  相似文献   

5.
正北宋初年有一位绝顶聪明的文人陶谷,博通经史,文章过人。从五代后晋开始,陶谷就在朝中起草文书,历仕后汉、后周,到宋代依然在翰林院当老资格学士。宋人称其"自五代至国初,文翰为一时之冠",然而他却在赵匡胤那里碰了钉子。北宋建立后,陶谷仗着自己对赵匡胤当上皇帝有功,希望能够当宰辅大臣。按说,论他的能力和资历,都能排在赵匡胤的其他宰辅前面。后晋时,陶谷的文辞就是一流的,内外制命都归他一手掌管。而陶谷随机应变、察言观色的本事,常人更远远不及。  相似文献   

6.
正在宋代历史上,南宋孝宗赵是一位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史称"卓然为南渡诸帝之首"。赵是"已趋式微"的宗室弟子,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他被宋高宗选中,意外成为皇位继承人。继位后,宋孝宗立志恢复中原,中兴国家,表现出与宋高宗偏安一隅、苟且偷生截然不同的进取气象。在其统治时期,国内秩序稳定、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由此开创了南宋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史称"乾淳之治"。  相似文献   

7.
宋太祖赵匡胤生于一个没落世家,早年历尽生活的坎坷,十分了解社会最底层人民的疾苦,他决心以自己的努力来改善这个社会。后来他壮志得酬,终于黄袍加身,成了大宋的开国皇帝。但他富贵后不忘本色,照样简朴律己,日常生活很朴素,衣服、饮食都很简单,其衣服也只有登殿上朝时的赭服是用绫锦做的,其他大多是绢布,有的和一般小官吏的布质是一样的,而且总是洗了再穿,穿了再洗,很少换新的。这在历代帝王中是十分难得的。  相似文献   

8.
宋太祖赵匡胤,是中国历史上数得着的雄武之君。毛泽东在《沁园春·雪》里,只列举了5个古代君主,赵匡胤有幸名列其中,可知此人绝非等闲之辈,有一些真本事。古代的君王中,赵匡胤以金钱作为工具来玩政治,是玩得比较有味道的,试举几例:一、用钱买稳定。主要是用金钱收购大臣的乌纱帽和权力。赵匡胤曾许诺大将曹彬,取南唐之后即封他为使相(枢密使)。曹彬俘获李煜班师,赵匡胤找曹彬谈话,告诉他,北汉还要他去攻取,上次许的官暂不兑现,改为赐钱50万。曹彬刚一回家,就发现家里到处堆满了钱,叹口气说:“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不过多得钱耳。”赵匡胤用50万…  相似文献   

9.
正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后,下了一道命令:凡是他办公的地方,办公时间殿门必须全部打开。丞相范质不解。宋太祖说:"这就好像是我的内心,赤诚待人,公正无私,人们都可以通过殿门看到!"这种开门哲学不仅使宋太祖赢得了好人缘,而且为北宋早期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路德 《领导文萃》2011,(Z1):42-44
宋太祖赵匡胤篡取了后周帝国的江山社稷之后,对后周的旧臣一个不杀,全部予以提拔重用。仅凭此一点,就已经显示出了不同寻常的政治胸怀和统治智慧。不过,仅凭此一点,还远远保证不了一个新建政权的稳固。  相似文献   

11.
正北宋实行的是中国历史上最纯粹的文人士大夫政治,而以北宋中前期尤为典型,这一百余年的政治模式,为后代统治者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宋朝挑选治国人才慎之又慎,皇帝对士大夫高度重视唐朝是个辉煌强大、盛极一时的王朝,但因其基本政体是武人治国,最终瓜分豆剖,形成了以军阀为核心的五代相继、十国割据局面。某种意义上说,宋太祖赵匡胤是五代之后第六代中原政权的缔造者。与朱梁、后唐、石晋、刘汉和郭威后周不同的是,  相似文献   

12.
李松林 《领导文萃》2014,(11):88-90
正君王与酒:权力杯中取宋太祖赵匡胤的帝王之业与酒密不可分。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病死,即位的恭帝年幼,宰相范质暗思朝中大将唯赵匡胤才能解救危难,不料赵匡胤却借机得到最高军权,得以调动全国兵马。赵匡胤统率大军刚离开东京城不久,就使人散播传言:"出军之日,当立点检为天子",令朝中文武百官慌作一团。行军至陈桥驿后,他又指示亲信在将士中散布议论,煽动将士的兵变情绪。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和亲信赵普见时机成熟,便授意将士将  相似文献   

13.
王春南 《领导文萃》2012,(17):90-93
一个王朝的初期,最高统治者都有反贪的决心,有的还用铁腕肃贪。几十年后,原先严厉的反贪法令变得宽大,原先峻厉的反贪措施被弃而不用。于是,官场贪腐得以急遽蔓延。到了王朝的后期,十官九贪,积重难返,纵然皇帝想反贪,只怕也是有此心而无此力了。宋太祖坚决果断,也有反贪无力之时宋太祖反贪,没有明太祖那么血腥,但其措施还是很有力的。鉴于前朝法网过密,执法严苛,宋太祖制定了"折杖法","以递减流、徒、杖、笞之刑"。别的罪犯有望获得宋太祖宽恩,而  相似文献   

14.
陈文德 《领导文萃》2009,(4):98-101
宋太祖赵匡胤出生在一个没落中的世家.早年单枪匹马的奋斗吃了不少苦头,也见过不少民间的苦难。他决心以自己的努力来改善这个社会,因此即使在后周王朝内当了个不小的将官,却颇洁身自爱,不营私不贪财,长年两袖清风。  相似文献   

15.
葛剑雄 《领导文萃》2009,(18):99-102
相比于经常发生内乱的其他朝代,宋朝是个“模范生”。宋朝为什么没有内乱?这与当家人宋太祖赵匡胤有关。他的“杯酒释兵权”影响了整个宋朝的局势。  相似文献   

16.
崇祯的遗诏     
眭达明 《领导文萃》2010,(20):109-112
<正>古代的皇帝死后,按照惯例,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发布遗诏,对身后事作出交代和安排。所谓遗诏,顾名思义,就是皇帝临死时所写的诏书。遗诏一般都是皇帝亲自所写。但在明朝,却常常是在皇帝死后由大臣主持起草的,遗诏写成的时候,皇帝早已命归西天,其内容和皇帝本人的意愿实际上没有多大关系。  相似文献   

17.
杯酒释兵权     
五代时,禁军成为中央主力军,是由皇帝直接掌握的一支军队。禁军的倾向,决定皇帝宝座的安危,赵匡胤就是靠殿前军而得皇位的。如何牢固控制禁军,防止类似事件重演,自然是他日夜焦虑的事情。不过他对此问题的认识还是有个过程  相似文献   

18.
佚名 《领导文萃》2014,(4):87-90
正张齐贤是个很有特点的人,特别能吃。他的胃,好像永远处于不饱和状态,一个人的饭量,竟能敌得上五个人。他幼时家穷,常常没有饭吃。到了十七八岁,饭量大增,但只有逢年过节杀猪宰牛敬神时,才可大吃一次。有一天,他实在太饿了,看到别人杀牛,就坐在那里不走,人家同情他,把剥下来的牛皮给了他,他回去不知怎么弄了弄,就全吃进肚里去了。这一天,正赶上宋太祖赵匡胤出巡西京洛阳。张齐贤早早起  相似文献   

19.
自古以来,公务员数量就很庞大,历朝历代各有各的管理模式。本文试简要列举北宋、明、唐三个朝代管理公务员的主要做法,以期对当今有所借鉴。北宋:抓小官放大官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后,庙号称宋太祖。他在军中多用文官,文臣充武将,武将调离军职。赵匡胤曾对谋臣赵普说:"我现在用儒  相似文献   

20.
记不清何年何月何日了,只记得在《光明日报》有篇文章,谈到唐 太宗怕魏征,唐玄宗怕韩休,宋太祖怕史官,因此得出结论说:即使皇帝,也得怕点什么才好。但封建皇帝位居“九五”,君临天下,“四海之内,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只许别人怕他,他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