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经济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的新机遇,数字经济绿色发展也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我国2013—2019年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绿色金融对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的支持效应。研究发现:绿色金融是实现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的有效路径,且对产业数字化绿色发展的贡献作用更大;绿色金融对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中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绿色金融可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助推数字经济绿色发展;产业结构合理化在绿色金融与数字经济绿色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的双重门槛效应,即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不断提高,绿色金融对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的推动作用呈“倒U型”关系。因此,建议我国应加快绿色金融数字化转型;构建以绿色金融为核心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实施东中西部地区差异化的绿色金融政策,加快构建东部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实施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东岳论丛》2017,(6):92-100
自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提出以来,发展绿色金融已逐步成为各国经济关注的主题,也是推动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经之路。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大国,推行绿色金融管理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深刻把握其内涵,将绿色金融积极纳入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转型战略中,在开放中不断优化和探寻其发展路径。中国绿色金融的理论内涵就是以金融支持为杠杆手段,以推进中国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目的,以促进绿色贸易、有效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助于加快经济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为特点。本文结合制约中国绿色金融发展中的产品创新不足、市场机制不健全等瓶颈问题,从八个方面探索性地提出了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绿色金融实现路径:一是积极推行绿色融资管理,优化发展绿色金融的顶层设计;二是尽快完善绿色金融的法制法规建设;三是加快绿色金融市场机制建设;四是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及业务模式;五是鼓励绿色发展项目的投资组合;六是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引导作用;七是培育好中介服务体系;八是完善信息共享,强化部门合作。  相似文献   

3.
孙全胜 《中州学刊》2023,(11):26-32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绿色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数字经济作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驱动力量,可以通过数字化转型、开放性合作和模式创新的三重路径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提供支持。一是数字化转型,即利用数据、算法等数字技术分析环境信息,采用数字化生产和数字化供应链管理,实现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二是开放性合作,即与各方合作、共享资源,提高绿色技术创新的开放性,发挥技术、市场、政策、人才等要素的协同创新效应;三是模式创新,即开创全新的绿色技术创新模式。模式创新涉及企业商业模式和企业文化的变革。企业应重视关键技术因素,理顺数字经济、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等的关系,提高环保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双碳”目标是引领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抓手,对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深远意义。作为赋能“双碳”目标的新引擎,数字经济凭借技术创新效应、产业升级效应、生态普惠效应,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强度、重塑生活生态空间创造更多可能性,进而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然而,当前三大产业仍具有较大碳减排空间,亟须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此,我国应紧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以“双碳”目标为导向,坚持“数字化+低碳化”发展路线,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把准“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加快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完善“信息化+集约化”发展模式,引导现代服务业绿色转型。在政策措施层面,应深入推进数字政府建设,以数字治理赋能多维降碳发展;大力促进数字金融发展,以金融科技缓解碳减排融资约束;稳妥推动碳市场体系建设,以技术手段助力碳排放权交易。  相似文献   

5.
绿色技术和绿色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的当代形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当代形式的绿色技术和绿色技术创新的发展更是迫在眉睫.绿色技术和绿色技术创新的定义是依据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提出的,定义认为绿色技术就是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节约能源、资源,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行为、技艺、方法的总称.绿色技术创新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绿色工艺创新、绿色产品创新和绿色意识创新的总称.  相似文献   

6.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绿色城市的核心内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城市必须以技术创新作为基础工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问题。深圳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城市,关键在于培育自主创新基地、不断提升经济结构,同时尽早建构第三产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末端支持废物回收实现废弃物资源化。  相似文献   

7.
刘成杰  高兴波 《东岳论丛》2023,(4):116-125+192
基于2011—2019年22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动态空间杜宾模型,系统分析了城市经济韧性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城市经济韧性发展可以直接提升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城市经济韧性对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存在中介效应,其可以通过促进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和产业结构升级,间接提升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城市经济韧性发展有助于邻近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邻近城市有空间溢出作用;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时间累积效应;城市经济韧性对本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备的时间累积效应在不同城市特征下存在显著差异。最后依据实证结论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发展绿色金融"的要求,这是从金融角度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的必然举措。本文在梳理绿色金融的现实发展脉络及其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必须防范绿色金融的叠加风险才能更好发挥它的作用。随后,本文从理论上对绿色金融的叠加风险进行了理论分析,主要包括叠加风险的形成机理、基本原则以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防范思想。最后,我们对我国绿色金融的整体发展现状与现存问题进行了梳理,围绕防范叠加风险的中心议题提出了一系列促进绿色金融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打造出一个完善的绿色金融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绿色发展是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发展需要多策并举。推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化是实现我国绿色发展的关键举措,同时还要从政策支持、制度保障与促进机制入手积极推进绿色发展。要完善绿色财政、税收政策和绿色金融政策;健全环境法律制度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为绿色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加强绿色市场的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健全实现绿色发展的制度决策机制、管理协调机制以及监督考核机制等,从而全面提升绿色发展各项举措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绿色经济的内涵厘定和特征分析,以及对目前"一带一路"沿线绿色经济发展存在的意识形态差异、唯GDP论、资源价值和价格错配等问题进行分析,探究了新常态下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建设绿色标准体系、发挥绿色财税政策的效用影响、建设绿色金融等举措,试图解决"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发展绿色经济的瓶颈。  相似文献   

11.
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抓手,质量的提升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作为企业的重要监督群体,中小投资者通过形成网络舆论从而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量发挥着重要影响。网络舆论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量存在先减后增的U型关系,而环境规制与市场压力是网络舆论影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量的重要内在机制。此外,网络舆论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量的影响因行业污染密集度、地区环保重视度以及创新能力不同而存在显著异质性,同时,环境信息披露能够有效缓解网络舆论给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量带来的负面影响。有效利用网络舆情引导企业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对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作为国之经济根基、国民经济之命脉,制造业是实现我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主战场。加快推进制造业绿色转型是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双重目标的必由之路,也是早日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目前我国制造业已积极开展绿色转型实践,但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制造业绿色转型过程中仍面临绿色供应商管理实践有所欠缺、创新能力存在较大行业差距、绿色产品市场化程度较低、尚未形成完善的绿色转型政策体系及绿色转型融资渠道单一等诸多困境。因此,文章基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理论视角,分析了影响我国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多方驱动机制,并从以绿色采购强化绿色转型的要素支撑、发挥企业绿色创新的主体驱动力、充分调动绿色产品市场活力、建立"供产销"全链条政策支持体系及实现转型创新链与金融资金链的协同发展五个角度阐述了制造业绿色转型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3.
绿色发展以可持续性为价值核心,集中表现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所应遵循的价值标准、价值目标和价值规范的有机统一。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绿色发展,是对长期以来我国不合理发展方式的反思,具有深刻的现实背景。实现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德化互动道路;建构"善"的生存方式,转变发展模式,推崇绿色消费;逐步完善政府主导、各方参与的环境保护机制,推进制度化建设,构建起整体善的生态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14.
绿色金融作为支持绿色经济发展和经济绿色化转型的金融服务活动,对于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归纳绿色金融治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绿色金融塔福域(TIF)治理模式。通过对目前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困境进行描述和分析,总结出当前困境致因的五层逻辑关系,指出困境的本质致因在于缺乏有效的绿色企业利润加持机制以及信用资源创新机制。基于对绿色金融塔福域模式内涵的分析,进一步总结出域内绿色企业所享受的域福利分别为:基于信息技术的俱乐部福利、基于评价技术的声誉福利、基于"规范"经济的成本福利以及基于影子抵押技术的信用福利。最后分别对政府主体、开域主体和市场主体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绿色转型是数字时代下中国迈向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目标。通过运用DEA-ML法估计中国各省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而探讨数字经济、环境规制对其产生的影响,可以发现,数字经济能有效促进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并在两者耦合作用下推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但环境规制发挥了抑制作用。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沿海地区,而环境规制在内陆地区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同时,数字经济能显著调节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负面作用,但环境规制对周边地区存在着“以邻为壑”现象,数字经济积极的空间溢出作用尚不显著。因此,各地政府要顺应数字变革的时代趋势,积极推进软硬数字设施建设,结合发展实际因地健全环境规制体系,积极完善协调机制,并通过加强跨地区沟通交流促进空间效应释放。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金融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本文以"一带一路"为研究背景,通过阐述绿色金融的逐步兴起与发展,分析其必要性、重要性,针对绿色金融助推丝绸之路的困难和挑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绿色发展偏重于发展理念的建构和对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反思,但在解释如何实现绿色发展的技术路径上存在根本缺陷。从"绿色发展"到"绿色治理"的研究转换,更能在实践层面和技术层面凸显经济行为主体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绿色发展目标的方法论和技术性,体现绿色发展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价值性和技术性的统一。因此,以"经济绿色治理"新视界为切入,在方法论意义上建立超越"生态文明-经济建设"二元对立的绿色治理框架、构建基于"对象-方法-效果"协同的绿色治理模型和提出"规划-产业-空间"协同的绿色治理路径,对增强国家经济绿色发展能力和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数字经济的蓬勃兴起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文章深入挖掘数字经济的绿色价值,阐释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发展的作用机制。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和GML指数测度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测度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基于2011—2019年中国27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并探究其中介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提高了城市绿色发展水平,且能够通过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带动邻近城市的绿色发展;区域创新产出增加和资本要素配置效率优化是数字经济赋能城市绿色发展的重要中介渠道;相较于北方城市、资源型城市和非试点城市,南方城市、非资源型城市和试点城市的数字经济具有更明显的“绿色红利”;中国应增强数字技术创新能力,优化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加快传统产业数字渗透,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以更好地引领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  相似文献   

19.
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通过不断完善区域的知识产权政策法规体系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执行力度,为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治理体系和提高治理能力提供硬约束,保障了绿色技术创新主体利益,有助于推动示范城市的绿色技术创新。基于中国278个城市2006—2018年面板数据来测度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发现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有效地提升了城市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这种绿色技术创新的提升效应在中部地区和非副省级城市更强;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通过政府科技资源配置效应和激发创新活力来实现绿色技术创新,更有利于促进示范城市建设水平的提档升级。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央顶层设计与激发地方制度创新相结合,将知识产权治理的先进经验向全国推广,形成高质量知识产权治理体系;结合区域发展禀赋,注重相关政策向西部地区知识产权薄弱城市倾斜;既要重视规制性政策的驱动作用,同时又注重激励性政策对绿色技术创新内生动力的激发效应。  相似文献   

20.
基于随机前沿模型SFA测算出各省的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我们使用我国30个省份(西藏、香港、澳门和台湾除外)2005—2019年的面板数据,通过空间计量模型探讨绿色技术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绿色技术创新具有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出“U型”非线性影响;从动态角度看,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地区间趋同化明显;绿色技术创新对西部地区促进作用显著并呈现“U型”影响,对东部和中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作用不明显。因此,中央政府需要加强绿色技术创新保护,同时抑制市场垄断和不正当竞争;东部和中部地区积极发展创新中心城市,强化中心城市的空间溢出效应;西部地区逐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