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进入21世纪,随着产业转型与结构调整中的知识、技术和资本的协调作用日益递增,新经济增长的存在和发展与科技产业在知识结构的关联日趋紧密。因而,无论在微观层面或宏观经济层面,技术层面还是制度层面,科技产业发展不仅与全球战略、产业政策密切相关,而且与知识促进科技、经济协调发展以及增长方式的前景密切相关。中国要实现科技产业的持续、迅速的发展,必须从根本上提高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能力,从知识创新、科技进步与生产力以及经济增长的现象之间寻求一种普遍的共识或一种新的经济发展观,即通过科技、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四维协调发展,以及知识链、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协调整合,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优势和科技产业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2.
作为面向21世纪经济增长的战略高地,科技产业转型理论研究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科技促进经济发展的前沿性课题.隋映辉研究员的又一新著<科技产业转型论>从科技经济学的角度,以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社会化发展为背景,对转型期科技产业结构调整与战略转型进行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论述纳米科技和纳米经济活动的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纳米经济学"的学科概念,探讨了"纳米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并指出"纳米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应包括八个方面,即纳米经济活动的产生、发展与纳米产业;纳米技术的应用与纳米产品;纳米市场与供求关系;纳米产品价格;纳米技术与新经济的关系纳米经济效益;纳米科技产业的风险投资;纳米经济发展战略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随着多数经济指标逐步企稳回升,中国经济发展正在进入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后危机时代".本文以南京为例,分析"后危机时代"的城市转型和经济发展的新路径,应继续加大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进一步通过城市创新力的提升,驱动城市转型、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城市经济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结构调整、战略配置是实现产业转型的重要手段。在要素投入数量既定的情况下,产业]进主要是通过创新系统和结构调整、战略配置之间的重组建立起新的发展格局。战略配置及其要素投入发生了变化,结构调整的格局及模式也将同步进行重组,形成了一系列不同战略配置方式及结构调整路径。从经济全球化角度,深入考察了科技产业结构调整及配置特征,并通过这些考察及分析,我国科技产业战略配置的重点及其可行路径是:多元战略配置、科技领先配置、互动合作配置、协调发展配置、需求推动配置。  相似文献   

6.
我国正处于"重要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交叉并存的阶段,随着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和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社会文化思潮相互激荡和碰撞。文化、制度、科技与产业是相互耦合的,并深层次嵌入于我国改革、创新与转型的整个过程,推动文化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产业升级"四维"基础上的跨越发展,将直接加快经济转型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增添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利于谱写"中国经济奇迹"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聚理论与政策国际研讨会"会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答"在何地生产"这一经济学基本问题的产业集聚和空间经济学研究,近年来在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上都得到了深入的发展,其基本研究范式和政策议题逐渐被主流经济学框架"接纳".在国内,随着区域经济差距不断扩大,社会经济政策重心逐渐朝区域均衡协调发展转向,越来越多的学者把研究的焦点投向了产业集聚和空间经济学相关领域.  相似文献   

8.
转型的目的不是单纯为了转型而转型,转型的目的是更好地获得经济增长,如果忽视了转型的增长取向而把关注点仅集中到狭隘的转型本身,那么必然会造成舍本趋末的结果,而西方主流新古典经济学在转型问题上的所犯的错误正是如此."中国模式"是一种寻求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不断持续推进的有效模式,随着"中国模式"正被越来越的人们所接受,人们对西方主流新古典经济学的所倡导的那种简单化、绝对化和"为转型而转型"转型观表现出了更多的质疑和批判.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产业结构进入开放领域 ,促使产业结构调整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互动以及产业技术结构、组织结构、投资结构的立体式调整 ,科技产业的结构变动不仅仅表现为产业结构、组织结构、素质结构的整体变化以及技术创新、产业经济规模扩张和集团化的迅速发展 ,而且表现为全球范围的需求结构的变动 ,以及国际贸易、国际资本等导向性作用。研究转型期科技产业结构调整的运作模式以及产业结构演进趋向 ,对认清中国在全球科技结构调整中面临的各种问题 ,走出自己的科技产业转型道路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0.
1.众所周知,高校做为一个培养人的地方过去只具备单纯的教育(教学)功能。随着社会进步,被赋于了新的功能,学校直接服务于社会,发展科研,将科技在校内转化为劳动者的素质,兴办和发展产业,尤其是科技产业物化于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把培养人和发展科学技术及产业结合起来,进而在高校达到教育与科技、教育与经济的和谐与统一,这既具有中国特色又符合国际科技教育发展的总趋势。事实证明,高校创办科技产业是学校深入改革的重大步骤,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和竞争机制等直接引入高校,促进了办学模式、专业结构,学科建设,科研方…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间投入品的生产性服务业,其与制造业的关系在后工业社会中成为关注的焦点。在以新经济地理学、产业集群理论、社会网络理论、城市经济学为基础的集聚经济研究方兴未艾的背景下,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开始成为这一研究分野的新热点。现有研究大多从产业层面展开,以生产性服务外部化为切入点,探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社会分工与提高两种产业生产率的关系问题。但本研究发现,将生产性服务外部化、制造业服务化以及空间协同定位三者联合起来探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路径,可能是这一研究领域更有前景的研究方向。完整地梳理和研究这些文献,并从中探讨加快中国二、三产业融合及协同定位的现实路径,对加快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产业发展与城市化的关系城市化作为一个社会经济的转型过程,具有人口流动、地域景观、经济领域、社会文化等诸多内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其内涵也在发生变化。目前普遍认为,“城市化”的内涵主要有两方面:人口和产业。但经济学认为,城市化是各种非农产业发展的经济要素向  相似文献   

13.
我国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是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西部地区以资源型经济为主,区域产业转移的一般传导机制极有可能强化西部资源型经济的锁定效应,导致西部资源型经济体陷入"资源优势陷阱",阻碍西部产业升级。为避免西部资源型地区进入"资源优势陷阱",必须消解西部地区的锁定效应,推进西部资源型经济转型,尤其要推进技术创新,引进新兴科技深度融合传统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14.
面对我国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和城市产业空间布局优化发展的新挑战,国内的学者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综合运用产业经济学、空间经济学以及城市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进行实证分析,直接影响了城市决策者们的价值取向。其中,经济发展与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关系的研究尤其值得关注,面对发展的新挑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与城市产业空间布局优化同步,提升城市空间价值要与融入全球城市体系的进程同步,推进城市产业空间变革的行动要以科学发展的理念引领。  相似文献   

15.
人类社会进入了创意经济时代.浙江安吉创建"中国美丽乡村"的实践表明,文化创意能实现地方文化资源的继承和创新,推动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丰富农民精神生活.文化创意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要发挥科技的作用,因地制宜、有自己的特色,要充分发挥农民和专业人才的作用,政府要加强指导.  相似文献   

16.
面对我国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和城市产业空间布局优化发展的新挑战,国内的学者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综合运用产业经济学、空闻经济学以及城市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进行实证分析,直接影响了城市决策者们的价值取向.其中,经济发展与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关系的研究尤其值得关注,面对发展的新挑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与城市产业空间布局优化同步,提升城市空间价值要与融入全球城市体系的进程同步,推进城市产业空间变革的行动要以科学发展的理念引领.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3):F0002-F0002
煤炭产业作为黑龙江省基础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特别是加快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黑龙江科技学院系统工程研究所一直致力于煤炭产业方面的研究。近五年采,在所长郝传波教授的带领下,根据全省煤炭产业发展需求,结合系统工程科学发展前沿,紧紧围绕煤炭产业发展规模、开采技术、信息化管理、安全管理、资源整合、煤城经济转型和煤电化产业链延伸以及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等问题,以系统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  相似文献   

18.
实现"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战略目标,必须盯紧和抓好产业转型升级这一重要任务。在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集聚发展五大战略;把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作为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抓手,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着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和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推动产业结构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着力打造福建产业升级版。  相似文献   

19.
产业转型升级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路径,开发区作为组织产业的平台在加快推进区域社会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起到重要作用。长江经济带的开发区产业比较优势存在由东至西的梯度递减趋势特征;从时间动态性上来看,长江经济带的开发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数量不断增多,且向中心区域集中,形成了"邻近性升级"为主和"跳跃性升级"为辅的产业演化路径;2000—2013年间长江经济带开发区产业由劳动密集型逐步向资本密集型转型升级,产业结构得到改善,但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20.
新产业体系的演进成为推进中国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产业体系的变化与城市发展周期存在明显的对应性,产业体系的发展导致了中心城市经济地位的变迁,进而带动了世界城市体系的变化。基于第三次工业革命发展起来的新产业体系,从分工格局、层级结构以及演进模式三个层面促进了世界城市体系的重构,也正在对中国城市的经济转型与功能升级产生系统的驱动作用。当前的中国城市转型,必须规避短期的政绩和利益驱动,要通过制度性的创新,形成对区域、国家乃至全球的创新资源的集聚效应,构建具备多元的富有竞争优势的新产业体系,以保障转型的方向不变、转型动力可持续,探索出从"投资驱动"到"创新驱动",从"被动追随"到"主动引领"的城市转型新路径、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