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代召唤使命,责任需要担当.当代青年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及未来社会发展的接班人,在新时代肩负着新的使命与责任.我国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方位意味着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培育有了新的内涵及要求,推动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培育有助于完善高校思政工作,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起到重要作用.责任担当意识培育是从"知"到"行"的不断升华的过程,相应的培育需要系统化、全面化,这就要从高校、家庭、自我及社会生态环境方面全方位出发,将大学生培养成为能够担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接续奋斗.培育接续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青年一代是中国共产党青年教育的重要目标和时代任务.如何通过实施劳动教育培养新时代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关注点位.回顾党领导的青年劳动教育的百年发展进程,总结其演进逻辑与基本经验,汲取历史智慧,益于深入探究新时代"培养什么青年、怎样培养青年、为谁培养青年、靠谁培养青年"的理论命题和实践课题,进而为实现中国梦培育新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创新者,奠定人才之基.  相似文献   

3.
《琼州学院学报》2019,(3):54-60
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扮演着脱贫攻坚、改善人居生态环境、完善公共基础设施、保持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起步早,发展快,促进了海南省新兴产业的发展、生态环境的改善、人均收入的增加,为国际旅游岛的打造增添了亮点。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三道镇什进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典型个案,有其成功的做法与经验,也面临新情况与新问题。建议进一步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完善美丽乡村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处理好乡村"拆"与"建"的关系,重视教育和人才培育,发挥村民的主体地位,深入开展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海南美丽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报告中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是其中之一,这既突显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要地位,也为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指明了奋斗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生态文明的根本要求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自然界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人  相似文献   

5.
工业文明推动了社会物质生产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同时也引发了人与自然关系的质变,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人类需要用新的价值观指导新的谋生范式,从而推动生态意识的形成.生态意识以反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哲学基础,探索和反思当前社会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促使人们生态意识的觉醒,这是人类价值观的重大突破,培育生态意识使其进入大众意识可以转化为生产力.大学生作为我国经济发展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力军,以习近平"两山论"思想为指导,以创建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为保障,以构建先进的高校生态教育为核心,培育其生态意识,对于丰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推动新时代大学生生活方式绿色化,促进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教育优质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育人的战略目标,明确指出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回答了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将"培育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每一时代有每一时代的"新人","时代新人"思想理论在历史进程中有共同的理想追求,也有各自鲜明的时代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的时代新人,在素质构成、精神状态和使命责任三方面深刻地继承了自马克思以来不同时期关于"新人"的思想理论内容,并根据新时代的要求,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升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超越。  相似文献   

7.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生态家园,就要做到,守住"绿水青山"、建设生态交通、培养低碳生活方式。建设美丽人居环境要做到,建设宜居生态城市,建设生态文明示范镇,培育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8.
曾祥明  蒋若凡  胡元 《南方论刊》2022,(1):11-13,17
近年来,乡村生态问题日益凸显,集中体现为乡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严重、人们乡村生态保护意识不足和乡村环境治理机制不够完善.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和生态文明建设,指引着乡村振兴的理论前行和实践发展."两山理论"是乡村振兴的基本遵循,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命题,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新时代乡村生态振兴...  相似文献   

9.
青年是继往开来的群体,肩负着国家强盛的使命和民族复兴的重任。依靠青年、培育青年是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在其不同时期的著作和书信中都能看到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对青年群体的关注和关心。恩格斯虽然没有专门出版研究青年思想的专著,但其在对人类解放斗争的探索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青年思想问题的基本观点。在青年思想与成长等问题的经典论述上,主要囊括了青年思想教育、青年成长发展、青年地位作用以及青年价值引导等方面。恩格斯提出了青年应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应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应学会正确认识自我等多个方面的青年思想。恩格斯对待青年的观点丰富且科学,无论历经多长时间,其关于青年问题的研究历久弥新,为新时代青年研究提供源头活水,恩格斯青年观是新时代习近平青年观的重要理论渊源。重温恩格斯关于青年的重要论述,对于做好新时代青年工作,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这不仅是对当代青年特别是当代大学生提出的殷切期望,更是当代大学生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征程中的历史责任和使命要求。其实质是要求当代大学生必须培育勇于担当的优秀品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担当作为化为行为习惯。这些品行习惯的养成既需要加强外在教化,也需要强化自我修养;既需要修心,修性,也需要修能,修行;既需要理想信念修养,道德情操修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修养,爱国爱党修养,责任观修养,也需要使命感修养,感恩心修养,诚信品质修养,执著精神修养,能力素质修养等全方位全身心修养。只有这样,当代大学生才能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接力奋斗中放飞青春梦想,勇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责任观教育的重要论述,是在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指导下,结合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规律和学习生活实践,形成的关于青年责任观教育问题的思想结晶。以“五四”青年节前后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10篇重要讲话(包括1篇寄语)为文本,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责任观教育的重要论述以赢得青年为逻辑起点,以教育青年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为逻辑中介,以实现“小我”融入“大我”为终极价值的内在逻辑,有助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理论,创新党的青年工作,为培养新时代好青年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遵循。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美丽中国建设的基础和关键,既事关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牢固树立,又事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此,我们要在遵循建设美丽中国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努力强化美丽乡村建设的思维引领。这就要坚持以战略思维完善顶层设计,以创新思维激发内生动力,以辩证思维推动协同治理,以法治思维强化刚性约束,以底线思维恪守生态红线,把党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落到实处,进而开辟社会主义中国乡村生态文明新时代。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是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继承和发展,源于他的七年知青生活,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具有彰显新时代、鲜明的价值导向、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等三个基本特征。习近平既是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的主要创立者,也是直接的实践者。习近平关于青年、青年运动和青年发展的科学论断,成为新时代中国青年工作的指导思想,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人类文明的生态转型、全球绿色新政的推行和环境污染难题的破解,迫切要求中国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生态行动。中国绿色发展方案遵循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的行动理念,以建设美丽中国、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态需要为行动目标,以促进生产力的高质量发展为行动手段,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平等共享、国与国合作共赢为价值追求。中国积极推进绿色发展的行动实践,有利于促进先进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革命性变革,可为全球绿色发展提供理念引领和行动示范。  相似文献   

15.
生态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分支。西方国家生态治理在资本逻辑驱使下呈现人与自然异化、生态与资本对立、生产与消费不适应以及资本全球性扩张引发的世界性生态危机等困境。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出发,确立"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生态自然观、"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的生态发展观、"以系统工程思路抓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方法论、"构建良好生态环境普惠民生福祉"的生态价值论,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新时代,加强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应以紧抓生态治理制度体系建设为关键,以依靠多元主体共治生态,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构建平等均衡的国际生态合作等为基本举措。  相似文献   

16.
公共精神是孕育于公共精神生活领域的精神观念,是人们对共同生活中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的认可。新时代应辩证认识以新冠疫情为代表的公共突发事件所折射的问题,以公共性为本位增强大众责任意识。青年学生作为社会公共生活的中坚力量,对其进行公共精神培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深刻分析新时代青年学生公共精神培育面临的现实挑战,以学校教育为主线,利用网络媒体平台,聚焦青年学生,培养公共参与意识、提高公共参与素养、坚定公共参与信心,增强青年学生公共精神培育,提升社会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习近平的生态观是在新形势下为解决新问题而形成的理论观点,是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规律性的总结.习近平生态观体现在一系列的重要讲话之中,只有系统科学的把握其原则性,才能缓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压力,实现绿色发展的目标,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实质是建立在全人类利益共同体的基础上,以和平非对抗方式,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习近平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是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外交理念;在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过程中,是走向马克思"自由人的联合体"的过渡路径;在解决人类问题的拓展中,是彰显中国智慧与道路自信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最亮的底色。中国绿色高质量发展道路是绿色与高质量发展的有机统一,是可持续发展战略深度延续的新型发展模式,是实现美好生活的必然选择,其科学依据包括:理论基础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中国共产党人的绿色发展理论和中国传统绿色发展思想;现实需要体现在绿色发展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和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持续推进我国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在于深植绿色发展理念、提高绿色发展效率、完善绿色发展政策、优化绿色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既是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一脉相承的理论发展,也是结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青年工作的特点所形成的实践创新。通过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理论来源和基本内涵提供的科学指引,从历史维度明确了强化青年时代责任的要求是增强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和中国制度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与时代同向同行;从现实维度明确了提升社会适应能力的要求是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增强意识形态建设;从青年成长个人维度明确了完善综合素质的要求是在对青年特性和社会地位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激发其奋斗热情。由此形成进一步发展青年事业的实践路径,即通过筑牢意识形态防线,增强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优化青年人才培养和选拔模式,提高青年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提升青年综合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