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谢德保 《云梦学刊》2001,22(5):22-23
我国先后于1950年和1994年两次提出建立遗产税,但直到现在,遗产税制并未真正建立,更没有真正征收.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征收了遗产税,入世后,如果我们还不征收遗产税,将损害我国征税主权.实际上,尽快在我国建立遗产税,不但具有可能性,而且具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我国开征遗产税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产税是以财产所有人死亡后所遗留的财产为课税对象的一种税收。它具有调节国民收入再分配、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的功能。我国开征遗产税既有理论依据又有法律依据。我国的遗产税立法应选择总遗产税制模式 ,采取遗产税和赠与税“两税合一”的立法体例 ,对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起征点和扣除项目以及税收优惠等基本内容作出规定。同时 ,还需建立健全相应的配套措施 ,以保证遗产税的顺利开征。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考察了民国时期中央与地方财政划分体制的形成、演变过程及其这一体制运作的实际情况。作者认为,由于缺乏稳定的社会条件,不具有相对独立的金融体系和货币政策,以及财政收支严重失衡,民国时期的财政划分徒具形式,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于开征遗产税的研究,近些年渐成热点,赞否不一。赞成开征遗产税的主要理由是:有利于完善税制;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有利于抑制奢侈和懒惰;有利于刺激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增加国民收入;有利于让年轻人学会自立,从而有利于社会进步;是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需要;开征遗产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反对开征遗产税的主要理由是:开征遗产税收入有限,但其负面影响较大;可能会导致资金和人才的外流;遗产税是国际上公认的复杂税种,其征管要求高,开征难度大;目前开征遗产税缺乏法律依据等。  相似文献   

5.
刍议设立遗产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成员个人财富的积累和增加 ,在我国设立遗产税或继承税已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遗产税、继承税的成立根据和对这两种税制的比较研究 ,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的遗产税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刘明 《社会科学家》2007,(6):106-109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其财政原因主要在于社会保障体制不尽完善、基础教育投入不足、税制结构不合理和个人所得税存在缺陷。因此应尽快完善基础教育财政体制和社会保障体制,开征社会保障税、遗产税与赠与税,优化个人所得税,以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在公平收入分配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东祁连山脉曾长期是中国西北边疆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多森林、草原,自清代中叶以来引发了一系列砍伐与开垦活动.民国时期,一种将山区森林草原视为下游绿洲水源地并要求加以保护的观念,开始在该区域社会治理的有关文献中广泛出现.民国时期甘肃省民乐县东祁连山区社会治理的实践表明,这种"保护水源地"观念在社会治理中的真正目的并非是...  相似文献   

8.
我国开征遗产税的若干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居民的个人资产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开征遗产税已是势在必行。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开征遗产税的价值目标,认为它主要包括调节社会分配不公,防止贫富分化过大;弥补个人所得税,完善财产税制;维护国家主权利益,促进国际间平等互利的交往等几个方面。接着对我国开征遗产税亟待确立或完善的个人财产申报、登记制度,个人财产评估制度和财产法律制度等相关基础或配套制度予以了深入地探讨。最后着重提出了我国遗产税立法中的一些具体规定的设想,如税制模式的选择、应税遗产额和税率的确定、是否配套开征赠与税等。  相似文献   

9.
遗产税的开征已被列入了我国的立法计划。本文在分析、论证我国开征遗产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对我国遗产税税制模式的选择、构成要素的确定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一、财政投融资制度在我国目前经济条件下实施前景的分析财政政策性投融资是为强化宏观调控功能,以信用为手段,以实现特定政策目的,真正或间接有偿筹集和使用资金的活动,它有利于填补财政宏观调控能力的不足,引导社会投资按照政府目标方向发展,加大财政与货币政策协调力度。作为一种制度安排,财政投融资在政府的宏观调控方面有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不能盲目地认为财政投融资制度一定会带来多大的效果,应该仔细分析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我国实行财政投融资制度的可行性和预期的成效。对于财政投融资制度,笔者的观点是:在一定范围和一定时期内…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等教育投资多元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投资的多元化,我国政府财政拨款的主渠道地位已经丧失,高等教育投资多元化需以政府投入为主,实现方式是政府要肩负高等教育财政公平的责任;加大政府投入,发挥主渠道作用;科学确定学费收费标准;提高社会捐赠收入;征收人才使用税,专项用于高等教育;加大创收能力;开征遗产税,支持高教事业;构建法政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科学范式形成的关键期。民国学术界全面构建起包括社会科学基本概念、学科划分、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等方面的系统研究范式。然而,民国学术界构建的社会科学范式呈现出学术话语与具体理念相疏离的态势。在大家似乎一致的学科划分话语背后,却隐藏着各派论者之间相异的学术理念。大家受科学实证论影响,均以社会现象的因果法则为社会科学研究对象,但各派论者对这种因果法则的认知却存在多重歧异。大家均肯定社会科学的社会实践性,但各派论者对其社会实践性内涵的认知却各有偏重。诸种相异的学术理念,反衬出民国时期学院派、国民党派、马克思主义派三种社会科学流派分立的大致态势。  相似文献   

13.
财政为庶政之母。在近代政府公债的承募、货币改制及税政改革过程中,政府多依靠逐渐兴起的新式工商团体的作用实现财政功能的拓展。汉口商会作为区域商人利益集体代言人,在财政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民国时期汉口商会就财政举债积极发声,参与政府对公债的整理以求维护财政信用与债权人利益。为维护商利,汉口商会不仅参与地方货币的整顿,更积极倡导币制革新,谋求币制统一。随着新式工商税收的相继开征,汉口商会从纳税人角度就税率标准、征稽方式等与政府展开了深度的互动,甚至在税法的修订、减征或缓征等涉税问题上与政府激烈博弈。政商之间围绕财政问题互动博弈一定程度展示了近代新式商人组织参与国家财政治理的复杂面相。  相似文献   

14.
美国著名政治家、发明家本杰明·富兰克林曾经说过:“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两件事实不可避免,一是死亡,二是税收。”而本文所要说的遗产税则是死亡和税收相结合的产物。遗产税是一个古老且历史悠久的税种,早在4000多年前的古埃及、古罗马就出现了遗产税。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与绩效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洋军阀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为了维持其统治及维护其所代表的阶级的既得利益,虽然被迫制定和颁布了一些有关社会保险、救灾、福利与救济、优抚安置等方面的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使得民国时期的中国在对劳动者和社会成员生活安全的保障方式、保障内容、保障政策上有了一些新的变化,诸如,社会保险制度开始建立,政府成立了专门的救灾、救济福利机构,制定了优抚安置计划等等,但是,由于这些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实施和执行不力,社会保障资金投入太少,保障项目不全,待遇偏低,加之社会长期处于动荡不安状态,致使劳动者和社会成员从中所获取的收益甚微。民国时期,真正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始终没有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16.
刘大可 《东岳论丛》2000,21(5):90-95
民国时期 ,财政压力下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争激烈。辛亥革命以后至 30年代上中期山东出现了以军人为首主政专权的局面。军政与民政不分 ,并以军政统领民政 ;中央权威式微 ,地方势力坐大 ;社会动荡之下人们地域性心理膨胀 ,省区自治意识深厚是形成地方专权的主要原因。地方专权下的割据性财政是缺乏硬性制度约束的不完全财政 ,主要表现为财政收入与支出无序增加 ,特别是军队私有化下的军费激增 ;谋求财政独立权 ,破坏和抵制中央财权集中与国地财政收支划分 ;越轨犯禁 ,贪风不止 ,加派附征严重 ,财政状况始终处于混乱之中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国际遗产税历史及现状的考察,针对我国现有国情,阐明了在我国开征遗产税的必要性、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自然灾害不断,饥饿与苦难丛生,深深地影响了作家的创作。现代文学从各个方面真实形象地刻画了哀鸿遍野、饿殍塞途的社会现实,对自然灾害下的经济与民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作了全面的书写。论文从文学角度切入民国时期的灾害史,从灾害史同文学的互文中去观察近现代社会,揭示人们面对灾害时的精神影像,展现了文学形态的多样性及其具有的丰富功能。  相似文献   

19.
安全需要是制约当前居民消费的主要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理论和实践共同关注启动需求、刺激消费的氛围中,政府积极实施的财政、货币政策,并未使居民消费需求显著增长,使我们有必要再深入思索制约居民消费的真正原因,以便有的放矢地制订政策,解决目前的需求不足问题。理论界目前存在着偏重于供给和偏重于需求的两类不同意见。偏重供给的人从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入手关注消费,把消费不旺的原因归之于生产的创新能力太弱,让居民“无物可消”;而偏重需求的人则从观念、预期的角度说明消费问题,把消费不旺的原因归之于居民观念陈旧、预期不良,“有物不消”。特别是“消费信贷”措施出…  相似文献   

20.
略论民国时期的乞丐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乞丐问题一直是困扰近代中国的社会问题之一。民国时期 ,乞丐问题并未因封建腐朽的清王朝的倒台而减轻 ,相反更加严重。民国时期乞业发达 ,乞丐在继承传统谋生方式的同时 ,又有新的发展。乞丐增多 ,给社会带来一系列的负担和压力 ,民国时期出现了一些救济和防范乞丐的新的措施和思想 ,它为我们解决乞丐问题提供了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