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庆祝香港回归一周年,1998年6月13日,复旦大学法律系、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上海财经经济法系、华东政法学院法律系、上海大学法学院联合举办了“‘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香港基本法实施一周年学术研讨会”。来自香港和上海的7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会。现将讨论内容综述如下。一、关于香港基本法的实施与香港法治香港回归以来,认真实施“一国两制”方针,香港基本法得到了全面贯彻。李昌道教授指出,基本法是香港法治的基础。香港能够实现平稳过渡,关键在于坚决按照香港基本法的原则和精神办事;香港回归后,取得了良好…  相似文献   

2.
1997年7月1日零时,随着英国米字旗的降落,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紫荆花旗的升起,中国人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毫无疑问,香港回归祖国后,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港人治港”的原则,香港不仅在政治上有着“特别”的地位,而且全港经济发展前景将会更好。  相似文献   

3.
香港被英国掠走之后,中国人就开始了让香港回归祖国的种种努力,但均以失败告终。建国后相当长一个时期,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对于香港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暂时维持现状不变”、对香港“长期打算、充分利用”。当收复香港的条件渐趋成熟的时候,邓小平“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的新思维首先付诸于收复香港之实践。在与英方交涉的过程中,邓小平、中国政府表现出强烈的对于香港的主权意识,终于促成了香港回归的起步。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一国两制”思想的伟大胜利——香港回归祖国的时代启示●辛言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问题的解决,是邓小平“一国两制”思想的伟大胜利。我们应当站在时代的高度,充分认识这一思想留给我们的时代启示。坚持实事求是的根本立场。“...  相似文献   

5.
《21世纪》2012,(8):63-68
7月1日,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十五周年纪念日。逢五逢十,中国人喜欢把庆典搞得隆重些。而在香港,历年来的“回归纪念日”,几乎都有香港市民热情参与的“嘉年华”、巡游、演出活动,香港回归祖国,普通香港人是最直接的体验者。十五年来的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6.
试论“香港现象”的成因张兆华当我们以无比兴奋的心情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之时,对于令世人瞩目的“香港现象”,不能不以冷静的态度作深入的研究。所谓“香港现象”主要指以下四个方面:一、香港经济发展非常迅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50年间...  相似文献   

7.
李树文 《中华魂》2012,(19):50-52
15年前的1997年7月1日,我国政府顺利实现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并向全世界郑重宣告香港回归祖国,结束了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永远值得纪念的重大事件,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千秋伟业,是实现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历史性实践。值此香港回归祖国15周年之际,作为香港回归一些重大活动的参与者、亲历者,回顾香港的历史和香港回归祖国的历程,使我深刻认识到:"一国两制"构想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造,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政治文明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8.
1997年7月1日,庄严醒目的五星红旗将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高高升起。香港,这颗摧现的“东方明珠”将回到祖国的怀抱。香港回归祖国,这是香港历史的盛事,也是中华民族的盛事,对世界同样也是盛事,它标志着中国人民彻底洗雪自鸦片战争以来一个半世纪遭受外国侵略的耻辱。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是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理论的成功实践,是“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胜利。自从在英国大炮的胁迫下,1842年、1863年和1898年,英国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三个不平等条约并强行割占香港一个…  相似文献   

9.
鲁平谈香港回归后处理香港与内地关系的几项政策在距离香港回归祖国还有两个月之际,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鲁平接受了《中国党政干部论坛》记者的采访。鲁平指出,当前,有关对香港的“一国两制”方针和所采取的特殊政策已进行了比较广泛的宣传,中央也专门就涉及香港...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第2届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由中山大学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孙中山研究所主办的“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第二届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4年10月18日至2l日在广州中山大学永芳堂举行。共有来自中国大陆各地以及台湾、香港、澳门、日本、美国...  相似文献   

11.
香港回归祖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件盛事。在近代历史上,由于英国工业文明势头强劲、清政府政治制度腐败和经济技术落后,中国领土被英国强行占领。今天,我国以邓小平“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为指导,以强大的综合国力为后盾,以血脉相连的民心民意为基础,将历史遗留下来的香港问题和平解决了。香港回归祖国,既使我国拓展了“海岸带”,也使我国的华南经济圈拥有了龙头,亦使香港的繁荣发展获得了更加可靠的保障,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卷首絮语     
一九九七年,踏着欢快的步子,来到了我们中间。新的一年,中国与世界的“焦点”之一,就是七月一日“香港回归祖国”。面对世纪末的这件大事,届时,炎黄子孙的欢歌、笑语、掌声,也难以表达今日中国的自豪;诚然,神州大地的鲜花、鞭炮、焰火,又无法洗刷昔日中国的屈辱。看今朝哟想过去,新旧社会两重天!它留给人们无限的感慨。在即将迎来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性时刻,本刊先期发表邓著之先生《关于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文章。我们衷心预祝香港的未来更加繁荣与昌盛。化江师专学报》去年第一期的“卷首絮语”曾透露一个信息:“世人瞩目…  相似文献   

13.
在香港回归祖国指日可待100天的时候,1997年3月23日,全国侨联副主席、江苏省政府侨办主任黄翠玉女士,在南京接受金陵之声广播电台、《香港商报》、《江海侨声》杂志记者的采访,发表专题讲话,盼迎香港百年归航。 众所周知,1842年,割让香港的《南京条约》,议约地在南京静海寺,签约处在入侵南京泊在下关江面的英军“康华丽”号旗舰上。历史让南京无可奈何地当上了见证,苏港之间非同一般的挂牵了150多年。如今,在我们中华民族洗刷这一历史耻辱时,江苏对香港回归祖国的期  相似文献   

14.
6年前,当江泽民主席率团赴香港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一周年时,香港知名企业家罗玉其领队打起“江主席辛苦了”的大红幅,世界媒体争相报道,引起强烈的反响;为了祖国的希望工程,他与郑培民书记结下了深厚的情义;当“神州五号”升天的那一刻,他的爱国情结更加强烈,义卖珍贵邮票与民族英雄之星杨利伟亲密接触,支持中国的航天事业;而当奥运英雄在雅典大获全胜时,他与奥运英雄把酒言欢,在香港与32位奥运英雄一一合影、签名留念。说起这些事情,别人笑他是个追星族,可他却高兴地说:“我不是一个追星迷,我追的不是歌星影星,而是见证历史、感受历史、为祖国争光的民族英雄。在我的心中,爱国才是我永恒的情结。”  相似文献   

15.
中英香港问题是一个超越时空界限的历史性命题。“香港回归”主要基于三大支点:(1)时代支点———近代殖民主义时代是“香港失落”的历史支点,当代和平与发展时代是“香港回归”的现实支点;(2)国力支点———香港由“失落”到“回归”的过程,恰恰是中英两国国力对比发生巨大变迁的过程,是国力天平由倾向英国渐趋倾向中国的过程;(3)“一国两制”政策则以崭新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实现了历史与未来的统一、继承性和超越性的统一、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使“香港回归”具有极强的操作性。  相似文献   

16.
编辑人语     
七月流火,今年的八月仍旧流火。和北京当前的气候一样,欢庆香港回归祖国的气氛依旧火热。喜庆之后,人们注视香港的目光更加深邃和悠远,人们更加关注回归之後香港走向何方,香港如何带动内地,内地又如何促进香港……本刊将就这一话题陆续推出一系列文字。本期《回归之後香港面临的新挑战》就是开篇之作。香港、香港人、香港的风情,在本世纪内将是国人心中汞远的骄傲和激动。本期我们仍将为您介绍香江各界名流。值得一提的是,本期介绍的都是“文化荒漠”中的绿洲:马临、陈复礼、文楼。与热点相比,《“庄王”搬走之後的大邱庄》绝非有…  相似文献   

17.
“香港回归的反思与前瞻”研讨会综述张琳1997年5月29日,武汉大学博士生会在武汉大学人文科学馆,就“一国两制”、《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下简称《基本法》)以及香港回归后的繁荣、稳定、地位、作用等一系列问题,从法律、经济、政治的角度...  相似文献   

18.
香港基本法与香港的回归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预委会委员北京大学法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萧蔚云香港基本法全面地体现了“一国两制”,符合香港的实际情况,是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的重要法律保障。要实现香港的顺利回归,就必须沿着基本法所指明的方向去做。一、基本法...  相似文献   

19.
为迎接’97香港回归祖国这一重大历史时刻的到来,由国务院港澳办社会文化司、新华社香港分社宣传部、香港经济导报社和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政府新闻办公室联合举办的“迎接九七香港回归祖国大型图片展”于7月5日在江苏省美术馆隆重开幕。整个省美术馆大厅内外被鲜花和彩旗装扮得五颜六色,充满了欢快的气氛。  相似文献   

20.
悠悠岁月,百年期盼。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洗雪了百年的国耻。香港回归祖国,迈出了以“一国两制”统一祖国的神圣一步。澳门也将回到祖国怀抱。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