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伦理、绿色发展和制度体系是生态意识文明、生态行为文明和生态制度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环境伦理、绿色发展、制度体系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互动关系进行系统分析,探索绿色发展路径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建设,不仅有助于丰富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提高公众生态意识文明水平,而且有助于推动生态制度文明的完善和生态行为文明水准的提升,增强政府、企业和公众推动绿色转型和美丽中国建设的自觉性,提高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实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基本路径。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着正相关的互动关系:新型城镇化必须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支撑,坚持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建设绿色低碳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也必须主动融入到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去,以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提高城镇化绿色发展的质量,建设宜居、乐居、宜游的美丽城镇。  相似文献   

3.
发展环境社会工作既是现实的需要,也是环境社会工作自身学科发展的内在必然。作为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分支,环境社会工作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基本方针为指导,以社会工作专业理念与方法为支撑,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工作核心,致力于推动环境问题的解决。环境社会工作秉承社会工作的传统,旨在帮助弱势群体解决因环境损害而产生的健康问题、心理问题和贫困问题以及调解环境损害引发的社会冲突;通过培育大众环境意识、引导民众绿色环保行为,推动生态自觉;通过推动环境社会组织发展、影响企业环境行为、积极参与政府环境治理,服务政府环保政策的决策和实施。  相似文献   

4.
低碳城市建设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的客观需要,又是落实建设"四个湖南"战略部署的必然要求。低碳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与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之间的资源整合。当下,湖南低碳城市建设要以城乡规划为龙头,优化城市功能布局;以产业转移为主线,提升低碳技术创新能力;以绿色发展为契机,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以绿色文化为主题,营造低碳消费环境;以配套政策为保障,打造低碳发展合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式生态生产力"是在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下,以生态文明理念为理论先导,以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现实保障,以科学技术生态化转向为重要支撑,以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为现实发展模式的一种新型生产力形态。构建"中国式生态生产力"需要从四个基本的"向度"着手,即生态文明的理念是构建中国式生态生产力的理论先导;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是发展中国式生态生产力的制度保障;生态科技的广泛运用是培育中国式生态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是生态生产力在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模式。  相似文献   

6.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资源型企业是一个不能绕过的重要主体。在传统的发展模式中,资源型企业的成长具有较大的环境负外部性,给生态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实现绿色转型既是其成长的内在要求,也是发展现实的客观需要。构建一个符合科学逻辑的理论框架是研究上的必要,也是对资源型企业实现绿色转型成长的现实需要。该理论框架的基本逻辑为:生态产业网络作为资源型企业成长的平台,为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成长奠定了基础;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成长的驱动力有赖于绿色转型能力的形成和持续优化;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成长的保障则是网络中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7.
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是生态文明的本质内涵,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绿色湖南”是生态文明建设在湖南的具体实践,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南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弘扬生态文化,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原则,以生态保护优先,践行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优化区域空间发展布局,充分调动社会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基础。当前,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变得极为重要和迫切。它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建设生态文明的根基工程,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核心要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绿色科技竞争使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迫在眉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任务艰巨,是一场全面而系统的绿色变革,并与经济继续增长的发展任务叠加,风险与挑战并存,老问题与新矛盾交织。  相似文献   

9.
生态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举措,是落实西部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依托。西部乡村生态振兴的理论逻辑包括马克思生态观、绿色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通过建立正反导向的“三方协同体”,构建西部乡村生态振兴机制。政府层面通过生态非正式制度衔接生态制度,以制度效力保障生态产业化和激励村民生态行为;产业层面通过生态产品市场化供给,满足大众生态需求并形成生态产业化以促进乡村生态振兴;村民层面通过培育生态公民和践行生态行为,以使村民参与生态产业化和反馈生态制度修正。最后提出规划先行与政策保障、要素升级与市场对接、理念交融与组织建立三大层面的可行性路径,以期推动西部乡村生态振兴并贡献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0.
绿色发展是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发展需要多策并举。推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化是实现我国绿色发展的关键举措,同时还要从政策支持、制度保障与促进机制入手积极推进绿色发展。要完善绿色财政、税收政策和绿色金融政策;健全环境法律制度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为绿色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加强绿色市场的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健全实现绿色发展的制度决策机制、管理协调机制以及监督考核机制等,从而全面提升绿色发展各项举措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福建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文化环境现状的分析,我们发现福建工业污染问题仍然严峻,福建企业生态文明意识的水平较低,但公众的绿色意识有所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政策法规不断完善。在此基础上,我们运用斜坡球体论提出了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驱动机制的总体框架,阐述了政府扶持、企业诱导、绿色技术创新和社会公众参与的具体机制及相应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冲突下的低碳城市建设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发展,城市生态破坏日趋严重,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低碳城市建设也成为一个热点问题.生态文明突破了工业文明中对环境的破坏和对资源无情掠夺的经济发展瓶颈,是一种更加先进、更加绿色的文明,是低碳城市建设的理论基础.本文从生态文明的概念入手,分析了生态文明的主要功能和对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性,指出低碳城市建设的发展思路,并从倡导低碳消费生活方式、发展低碳产业、构建生态平衡系统、实现低碳型居住建筑、树立低碳行为意识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福建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建立是中央探索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具体行动。通过开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福建省在提高生态承载力,优化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双赢的道路上迎来了崭新的历史机遇。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特色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结合福建产业发展现状,对福建产业绿色转型提出以下五点建议:1、倡导绿色发展理念,转型宏观调控体系;2、强化创新驱动力,推进高新科技应用;3、整合已有试点示范,统筹区域产业发展;4、加快产业集群化发展,推动闽台产业深度融合;5、努力建设美丽福建,总结推广典型经验。  相似文献   

14.
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一脉相承。乡镇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单元和基层单位,承载着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重大使命。当前,我国乡镇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政策法规不完善、思想认识不到位、资金投入不足、评价体系尚未建立、产业结构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对此,要根植绿色发展理念,建立绿色治理体系,强化金融支持,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文明评价体系,大力培育生态产业,优化乡镇产业结构,促进乡镇走上绿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就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等发表了一系列讲话和指示,为我国开展基于流域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指引。对上述思想进行梳理,分析基于流域的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主要缘由、基本原则和相应路径,能够为深入学习和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供理论支撑,为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流域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指示精神提供学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坚持绿色发展、文明发展,是提高县域经济竞争力、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昌邑市在黄、蓝“两区”建设中,树立绿色发展理念,高点谋划发展定位;大力发展高端高质高效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做好净水绿畅“四篇文章”,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注重节能环保,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取得明显成效。实践证明,发展县域经济、加快黄、蓝“两区”建设必须坚持绿色发展,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推动绿色发展必须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建设城市生态文化,构建城市绿色文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文化本质上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型文化,核心就是人类的环境意识,是人类谋求社会经济与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绿色文明是可持续发展下必然选择的文明形态。建设城市生态文化,是构建城市绿色文明的必要条件和保障。  相似文献   

18.
城市是人类生存的主阵地,城市环境在最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类的生态环境,生态城市的建设是生态文明时代构筑绿色家园的重要载体.明确生态城市的内涵及必要性,把握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过程、问题和规律,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现实指导,为实现绿色发展提供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基于人与自然之间的认识、价值和实践关系,建构了一套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系统完整的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的逻辑体系。其世界观深刻回答了“什么是生态文明”“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性问题;价值观包含绿色发展、生态民生、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核心理念,勾勒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图景;方法论强调要正确处理环境与发展、发展理念与制度建设、治标与治本、总体谋划与久久为功、重点突破与系统治理、自主贡献与共同行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党的十八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一,应贯穿到国家建设的各个方面中去。本文在探索生态文明与绿色旅游的辩证关系和分析茂名发展绿色旅游有利条件的基础上,从生态文明的高度为发展茂名绿色旅游提出一些可行的措施建议,为破解茂名旅游产业发展难题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