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价值关系、价值观念与价值实践反映出主体价值活动的三维图景;道德生活的本质是主体在道德领域的价值活动。主体存在与主客体价值关系的社会历史属性决定了主体价值观念的社会历史属性,作为关系性存在的表征之一,主体的道德生活及其价值观念也彰显出鲜明的社会历史特征。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三大报告郑重地提出,要努力形成有利予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价值观念”。那么,什么是价值观念,它有何特质?其内在结构怎样?改革与价值观念变革有什么关系?下面试对这些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一、价值观念特质及其内在结构价值观念是社会观念系统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它是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关于价值现象或价值关系的系统化看法或观点,是以往人们价值实践和价值生活经验的理性化积淀。通俗地说,它是对客体有无价值以及价值如何的固定看法,实质上构成为一种评价标准、一种价值尺度、一种评价的思维框架。把价值观念与一般观念加以比较,可以看到二者既有相异的一  相似文献   

3.
<正> 科学理论过渡到实践,首先要转化为一定的中间环节,即建构起“实践观念”。实践观念作为对未来实践的超前预演,是实践主体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与主体自身的主观意图综合的产物,体现了认识和意图的统一。实践观念同时又是实践思维运作的结果,不同的实践主体通过实践思维的运作建构起形态各异的实践观念,即形成不同的理想价值客体及未来实践的计划方案,根本原因就在于不同的实践主体在建构实践观念时具有不同的价值指向即价值观念。价值观念在实践思维建构实践观念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直接规定着实践观念的性质和方向。因此,探讨价值观念的内在结构及其在建构实践观念中的作用正是本文的主  相似文献   

4.
一、价值的层级结构与价值原理一般地说,人们所建立、认同的价值判断是由多方面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即所谓价值观念体系。这一价值观念体系是一定主体(如民族、阶级、国家等)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又在不断的现实冲击中予以充实与更新,从而构成一个独特的、发展的动态系统。在这一价值体系中,那些比较稳定的、基础的价值判断,即我们所谓的基本的、非派生的价值判断,或者说,反映一价值观念体系中本位价值的价值判断,即是所谓价值原理。价值原理作为基本的、非派生的价值判断,是以价值判断的等级结构、或日层级结构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5.
这里的文化结构是指人们在心理精神活动中所形成的思想意识及其关系构成。从主要点看,它应包括思想主体、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所以,主体论、方法论和价值观是绪成文化结构的三大要素。中国古代文化丰富多姿、源远流长。但其主体,却是儒家的正统文化。因而分析中国封建时代的文化结构,应以分析儒家文化为主。孔子最早创立了“仁——礼”结构作  相似文献   

6.
<正> 价值观念作为精神文化的内核,其本身是非常复杂的。一般说,它是人们关于价值现象、价值评价等的基本价值信念、价值理想的观念系统。时代的不同,主体的不同,主体所处地位和环境的不同,决定了不同主体将有不同的价值观念。不伺就有差别,有差  相似文献   

7.
论理想、信念、信仰和价值观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玉樑 《东岳论丛》2001,22(4):62-66
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效应。价值从根本上说在于发展 ,在于使主体特别是社会主体更美好。理想信念信仰是超越现实、超越自我 ,对未来最美好的最高价值目标的追求 ,集中体现了价值的本质特点。价值内含“应当” ,一般价值观念反映了应然对实然、“应当”对“是”的超越 ,而理想信念信仰则是更高的“应当”对“应当”的超越。所以理想信念信仰是比一般价值观念更高的价值观念。信念是信仰的基础 ,信仰是根本的居于支配地位的信念 ;信仰是理想的基础 ,理想体现信仰 ,深化信仰 ,强化信仰。理想、信念、信仰是最高的核心的价值观念 ,在各种价值观念中居于支配的地位 ,集中体现了人们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现代性"主要涉及到"现代"这个历史时期的主导性价值观念.主体问性文学理论的建构缺乏一种价值诉求的理论视角.从根本上说,这也直接造成其倡导者对文学主体论性质判断的失误,更不用说能够明确地洞察到事实上的主体间性文论的价值诉求相对于文学主体论而表现出来的一定程度上的深化特征.确立文学理论的价值诉求理论视角是文学理论建设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坚持现代性价值诉求的发展方向是当下中国文学理论建设的根本选择.当然,建构中的文学理论应该体现出对健全而又充分的现代性价值观念的诉求.  相似文献   

9.
规范性价值是由社会规范而确定的价值.任何社会共同体都需要确立一定的规范,借以规约调整其成员的行为,形成和维持一定的秩序.这些规范既为人们提供了评价一定社会行为的共同标准,也是社会认定这些行为的价值标准.规范是一定价值观念的社会化结果,构成了价值观念和实际价值运动的中介.价值体系就是由实在性价值、规范性价值和价值观念共同构成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建设需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的价值观念为导向,更需要以社会主义法制为核心的现代规范体系为支撑和基础,以形成公平正义的秩序为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中国哲学中的价值主体观念起源于西周。西周初期的社会变革涉及诸多领域 ,其中以价值观念的变革最为深刻。西周的价值观念变革集中体现在价值主体观念的转变上 ,其主要内容包括价值主体的换位、价值规范的设立、价值取向转变和价值评价的自觉等四个方面。通过四个方面的变革 ,为确立以人为主体的价值主体观念奠定了基石 ,开拓了道路。  相似文献   

11.
哲学意义的价值范畴,可以界定为主体以自身需要为尺度对客体进行某种评判的关系.作为主体的人,面对的决不仅仅是一个客观的世界,更是一个意义的世界,亦即价值的世界.主体怎样确定对象的价值,往往决定了人们如何看待社会、人生和自然万物以及人们实践活动的方向、目标与手段,并形成主体特有的心理结构、审美情趣和伦理原则.本文试图揭示价值评判的一般过程和这一过程中的主体构成因素,以期展开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2.
价值的本质及价值观的有机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观构成理论的相对滞后 ,是价值观理论研究长期低水平徘徊的一个重要原因。就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说 ,一种完备的价值观通常由两部分内容构成 :一是以价值一般及价值观念一般为反思对象的一般价值论 ,一是以人与外物的意义关系为反思对象的具体价值观念。就一般价值论的内容而言 ,可以区分为两类问题 :一类是以价值一般为反思对象的价值观的本体论问题 ,可简称为价值本体论 ;一类是以价值观念为反思对象的价值观的认识论问题 ,可简称为价值认识论。价值类型理论也是一般价值论中的重要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价值作不同的类型划分。就具体价值观念的有机构成说 ,从认识的形式角度看 ,有价值感和价值判断两种形式 ;从构成具体价值观念的知识基础的角度看 ,需要三种必要知识 ;从具体价值观念自身内容的角度看 ,合理的价值观念应满足三个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金新 《学术探索》2013,(1):62-66
世界空间秩序研究是国际关系学“空间转向”的一个可行切入点。世界空间秩序包含三方面基本要素:国际空间的行为主体,主体间互动形成的空间结构,以及空间结构内含的价值规范,这三大要素的现实状况构成了世界空间秩序系统基本的内在结构。全球化与区域化导致的空间整合以及信息化导致的空间重构,构成了国际社会的空间演进,推动了世界空间秩序的变革。新世界空间秩序的构建,应以空间主体多元化、体系结构平等化和价值规范合理化为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4.
儿童文学价值论是运用价值论的理论方法开展“儿童文学价值”的理论研究。“儿童文学”以儿童主体的内在尺度为特征,儿童主体自身的结构、规定性和规律决定了作为客体的文学的具体形态。作为客体的儿童文学是为了儿童主体需要及其发展的某种适合、接近或一致。我国儿童文学价值现象的普遍性、价值命题的典型性、价值建设的时代性与儿童文学价值论的专门理论研究的欠缺形成鲜明的对照。在世界范围内儿童文学都在强化其民族身份研究的背景下,中国儿童文学基于自身文化立场的系统的价值论更显得基础而迫切。中国儿童文学价值论研究中国儿童文学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具体包括:中国儿童文学价值生成与价值观念系统研究、中国儿童文学价值创造与功能系统研究、中国儿童文学价值实现与批评价值体系研究、社会主义儿童文学价值论等。中国儿童文学是一个综合价值系统,还包括儿童文学多重价值主体、多元价值类型、儿童文学在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价值意义及其作用机制等现实论题。  相似文献   

15.
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研究探讨新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念特别是党员干部价值观念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以期在全社会倡导、强化主导性的价值观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些浅见。一所谓价值,是客体在主客体关系中对主体发生效用的属性。价值观则是对价值标准的评判和价值取向的认定。价值观形成后,支配着主体评判客观事物的标准;它的原则及其方法是主体认识和改造客体,使客体满足主体利益和需要过程中遵循的指导思想。价值观与世界观密切相关,世界观决定价值观;反过来,价值观也影响世界观;…  相似文献   

16.
在复杂的客观事物和多方面的输出信息面前,人们感觉器官不可能将它们全部输入大脑,而只能有目的地选择其中的一部分.于是,"目的"便成了感觉活动中人的内在尺度即人的需要或者说价值的尺度.这种价值尺度反映了主体(人)的价值观念、目的要求和情感意志,以此调节和控制主体选择感知活动的方向.这实际上涉及到所谓的价值问题.价值作为客体对主体的一种有用性(这个一种是广义  相似文献   

17.
张燚 《理论界》2010,(3):24-25
主体、制度和文化,是任何国家的现代化所必须解决的问题。所不同的是发展顺序不同:在西方国家,现代化是沿着文化、制度和主体的方向发展;而在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是沿着主体、制度和文化的方向发展。中国的现代化属于后一种类型。在主体、制度和文化三者中,文化构成了主体活动的环境,奠定了制度建构的价值基础,同时也是政治文明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8.
阎孟伟 《学术研究》2013,(1):6-12,159
马克思关于“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论断内在地包含着对社会生活的精神特质和文化属性的确认.社会文化具有多种存在形态,但其实质则是内舍于人类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并通过社会交往而被社会化和客观化了的普遍精神.社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而最基本的价值观念则是人作为实践活动的主体所具有的自主性和自由性.社会文化在社会发展中具有本体论的意义,它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文化机制,社会历史的进步趋势也必然包含历史主体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19.
研究当代中国价值选择多元化问题,必须结合社会现实,从人的需要出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和全球化浪潮的快速蔓延,使人的需要及需要的主体更趋多元化,从而使人们的价值选择呈现多元化,无疑已对中国传统价值体系和价值观念形成冲击.建设适应当代中国社会需要的核心价值体系已经成为时代的任务,更是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在当代中国,民主平等、公平正义、诚信互助、和谐宽容这四个方面相互影响,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20.
对国内价值冲突研究的几点意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传月 《理论界》2005,19(1):78-79
作者认为国内对价值冲突的研究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弄清楚什么是“价值冲突”,没有区分价值的冲突与价值观念的冲突,没有兼顾价值冲突的两大类,即同一主体的不同价值之间的冲突和不同主体在某些相同价值上的冲突;对价值冲突的研究只是局限于功利价值的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