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建立三民主义及中国本位合作理论体系,希望给战时经济以极大推动。为维持城镇公教系统的正常运转,国民政府相继制定物价政策、统制政策、专卖政策、优惠政策等鼓励消费合作社发展,这些举措的目的是政府依靠行政力量调控物资、平抑物价进而满足城镇公教人员与普通居民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2.
中国从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起,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宪法变迁和宪政发展历程.它经历了晚清预备立宪时期的宪政运动,北洋军阀时期的立宪和宪政运动,国民政府时期的立宪和宪政运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立宪和推动这几个宪政运动阶段.深入研究百年中国的宪法变迁和宪政运动的发展,有益于我们从中汲取立宪和宪政运动的经验教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在近代遭遇空前和全面的整体性危机,非简单的修补和调整所能自救,最终不得不进行全面的革故鼎新,以一种新的政治文化替代之.在二十世纪上半期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化过程中,次第演生了三种替代运动,即"三民主义"替代运动、社会主义替代运动和"新传统主义"替代运动.本文逐次分析了此三种替代运动的基本思路及其历史命运,揭示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的基本逻辑和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指导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过程中,逐步提出并形成了保障农民利益思想,为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保障农民利益思想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传统文化也是其理论源渊之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还为其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发起读书运动,号召国人读书救国。但这场运动不过两年左右时间即销声匿迹。考察读书运动的发起缘由、读书运动的过程及结果,分析这场运动未获认同的原因,可考察国民政府的文化政策及其时民众的心态。这场运动失败的原因,首先在于运动背离了时代需求,其次是由于国民政府在文化领域的高压政策,第三则是社会经济的衰落也是这场运动未获响应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三自"政策:广西特色的"三民主义"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乃良 《江汉论坛》2004,(7):98-101
民国时期新桂系搞广西建设,提出"建设广西,复兴中国"的口号,其理论依据是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而新桂系并不是简单照搬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理论,而是根据中国当时的形势,结合广西的实际情况加以创新,提出了具有广西特色的三民主义理论--"三自"政策,即自治、自卫、自给政策.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晚年的文化取向是什么?同以往相比,他这时对中西文化的认识和态度是否有了根本性变化,或者说是已从着力学习西方文化转向回归中国传统了呢?本文拟就《三民主义》演讲对这个问题作一些分析.《三民主义》演讲是1924年1至8月间孙中山在广州国立高等师范学校礼堂所作的系列演讲.这个系列演讲全面阐述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的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先生在他的晚年,“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毅然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适时地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了大革命运动的高潮。第一次国共合作,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9.
在1931年江淮大水救助中,国民政府突破了传统荒政以"维持统治秩序"为出发点的思维模式,在防止因灾害而引起政治波动的同时,注意到经济建设的重要性;开展了大规模的工赈与农赈,组织了官义合作、多重牵制的管理体制,设计并成功运作了多种形式的农赈项目,为灾后农村的恢复建设,尤其是全国经济委员会主导的中国合作社运动奠定了基础,并由此发轫而成为国民政府建设"新农村"的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在其从事救国救民的奋斗过程中,立足于“取欧美之民主以为模范,同时仍取数千年旧文化而融贯之”,“发扬吾固有之文化,且吸收世界之文化以光大之”,融铸而成三民主义,用于指导中国近代的民主革命运动。本文拟就孙中山如何融汇陶铸东西方思想文化以成其三民主义学说这个问题,略抒管见,以向行家请教。 一 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是孙中山最早萌发的革命思想。其基本内容是“反清排满”。孙中山曾总结说:“余之民族主义,特就先民所遗留者发挥而光大之,且改良其缺点”。就是说,其民族主义思想,既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种族观念与思想的发扬光大,同时又吸收了新的思想文化养料,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十年建设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农村合作运动及其实施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建林 《江汉论坛》2005,1(3):74-76
十年建设时期,南京国民政府为克服农村经济政治危机,自上而下推行合作运动。但由于其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当时中国内在社会经济条件不成熟、人才缺乏以及地方劣绅的抵制,国民政府未能实现其运动理想,合作运动成效甚微。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民主革命的先驱.在旧民主主义时期领导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革命政策的新三民主义,奠定了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国共合作,建立了广泛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直接造成了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的高潮.  相似文献   

13.
《江西社会科学》2016,(10):135-143
国民政府时期由蒋介石主导推行的"节约运动",横跨中国现代史达20年之久,其整个开展过程贯穿了新生活运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和"抗战建国"等重要历史事件,影响广泛,是透视现代国家构建的一扇重要窗口。尽管国民党政权在现代国家构建进程中非常重视对社会资源的整合控制,但由于自身面临多方困境,使节约运动难以发挥出应有的能量,国民政府也无法从中实现社会整合,达成现代国家构建的历史诉求。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中国的基层卫生建设长期缺乏统一明确的规章制度,发展极为迟缓。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开始规划进行县级卫生建设,但迟迟未能制定出合适的县级卫生建设方案。1932年以后,国民政府效仿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在定县创造的卫生模式,逐渐制定出县级卫生制度。定县卫生模式的经济高效以及平教会与国民政府之间的良好关系,是国民政府迅速采取这种模式的主要原因。国民政府县级卫生制度从制定到最终成型,再到全国推广,过程漫长而曲折,最终国民政府将县级卫生制度融入新县制当中,才使县级卫生制度推广到整个国统区。国民政府县级卫生制度的设计与实践之间虽然存在巨大差距,但亦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基层卫生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民国建立之后,政府采用阳历作为主导的计时体系,孔子诞辰纪念日也被纳入其中。特别是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后,将孔子诞辰纪念日与“国历”推行结合起来,重新规定了孔子诞辰纪念日的仪式,注重阐释孔子学说与三民主义的密切联系,彰显了孔子诞辰纪念日与国民政府统治正当性建构的密切关联。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将教师节与孔子诞辰纪念日合二为一,力图扩展传统思想资源的影响,进而强调文化认同对于民族存亡的重要意义。在民国节庆体系的建构中,由于孔子诞辰纪念日具有强烈的政治功能与文化意义,因而其蜕变也呈现出与其他纪念日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批判地继承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占有突出的地位。抗战时期,中共党内出现了一个思想现象和文化现象:掀起了对于三民主义的研究热潮,它对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完善,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从何以需要、何以表现、何以可能和何以为鉴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7.
李玉敏  栾雪飞 《兰州学刊》2010,(9):191-194,215
民国时期,国民政府积极推动开展乡村合作社运动。基于对民众能力不足的认定以及不触动土地所有权这一前提基础的设定,国民政府制定出诸多以强化政府作用为核心的扶助性政策,自上而下加强对乡村合作社运动的推进,其实质是力图在政府主导下将西方的合作经济制度移植到民国乡村社会。但在实践中,此种强制性的制度变迁绩效明显不足,国民政府预设之通过开展合作复兴乡村及整合乡村社会的目标均未能达成。  相似文献   

18.
济南惨案是日本帝国主义为阻止国民党统一中国而制造屠杀中国军民的暴行.作为一个尚未得到国际社会承认且处于弱势地位的国民政府,为使日本暴行大白于天下,宣传策略显得非常重要.为此,国民党中常委和国民政府直接领导了这次宣传工作,结果在国际上得到了欧美列强政治和道义的支持,国内舆论统一,民众反日运动有条不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中国制造2025》的发布实施开辟了中国制造强国建设的新篇章.工业文化作为现代工业社会的主导文化,在价值观引领、精神力量支撑、保障高素质人才供给、提升工业产品国际竞争力、构建中国制造"走出去"的文化桥梁等方面对引导和推动制造强国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与实现制造强国建设目标相匹配的工业文化是制造强国建设的驱动力.当前引发制造强国建设问题的根源在"人",未来应以文化人,运用工业文化力量根治"人"的问题,大力推进工业文化建设,重点突破制约工业文化发展的认识障碍、体制机制障碍和传播障碍,进而推动制造强国建设步入快车道.  相似文献   

20.
抗战全面爆发后,中国的抗日外交呈现出官方外交斡旋与民间外交努力双管齐下、官民互动、相辅相成之局面。国民政府充分利用国际反侵略运动大会中国分会、中国国民外交协会以及中缅文化协会等半官方社团,积极开展民间外交活动,取得了相当的效果。而这些社团的半官方色彩,又使其在抗战时期开展的民间外交活动颇具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