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中国信仰的现代性问题——以国家公祭圣祖先贤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中国人关于国祭、公祭的争论,实际上是表现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在意义建构与意义冲突层面上的重大问题.对于传统圣祖实行国祭或公祭的关键,不在于祭典的操办及其国家形式,而是在于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的共同信仰的现代性构成,以及信仰构成的神圣资源、实践模式如何建构的问题.它们构成了以中国信仰认同为中心的现代性政治--文化方案.所以,国祭、公祭的争论焦点,进一步涉及的,是中国信仰的公私之辨,中国信仰与中国人的集体认同、社会认同甚至是政治认同的边界是否存在及如何建构等重大问题.国家公祭圣祖的现象,表达了中国当代信仰的差序格局、公私之辨及其社会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中国当代公祭是20世纪后期的一项文化活动,与古代祭祀有着密切联系.公祭是政府主导的祭祀活动.当代公祭存在仪式粗糙、对象单一、目的不纯等问题,但不宜压制地方的公祭热情.当代公祭应该引入敬仰自然、崇拜地方英雄等内容.地方要以建设文化圣地的态度,引导公祭活动走向健康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常桂祥 《齐鲁学刊》2001,1(2):140-144
任何形式的政治都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由于政治发展受到历史、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必然形成政治发展模式的多样性。各个国家只有从本国国情出发,才能正确确定政治发展的目标和主题。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目标和主题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其依据深深植根于我国现实社会生活的实际之中。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民主政治建设只能是一个逐步积累的渐进过程。  相似文献   

4.
由于历史的原因,传统文化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发展与融合显现各自的特色。本文试从历史与社会变迁等方面对传统文化在台湾与其它文化的融合及发展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5.
公祭活动古已有之,是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在中断多年之后公祭活动渐次恢复,成为继承中华民族传统习俗、传承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提高国人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形式,自有其积极意义。但近几年随着公祭活动的升温,有些地方出现跟风公祭的现象,引来质疑之声,对此应理性分析,切忌以偏概全。当然,对公祭中出现的一些不合理现象应加以改革,使之逐步完善,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政治现代化是一个社会在政治体制上通过转型来进一步适应特定社会历史和文化环境发生带有现代性特征的过程。本文通过比较中国与西方国家在政治核心意识形态、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及政治发展范式等三个方面的政治道路差异,分析了中国政治现代化发展的独有特点,从而得出结论:中国必须立足于实际国情,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化道路模式,学会批判地吸收其中"合理内核",寻找真正属于中国的通往政治现代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琼·斯科特的论文<社会性别:一个有效的历史分析范畴>的问世对中国历史研究领域的影响,着力勾勒了社会性别分析范畴在中国大陆和欧美的中国历史研究界相互关联而又截然不同的学术发展轨迹.在英语学术界,斯科特的文章标志着重大的概念上的转变,推动此后的研究走出仅限于对妇女的思考,引向对社会性别的关注;走出男女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而作更广阔的对权力关系的探究.斯科特关于文化符号、规范性概念、政治社会体制和主体性身份的重要性的论述.帮助催生和组织了英美中国历史研究界大多数最有影响的新研究成果.虽然"男女"在历史上作为儒家社会组织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文人学者广泛论述,而当代中国历史学界对社会性别理论和分析方法的关注则在近年来才出现,社会性别史在中国大陆的发展尚处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8.
政府、市场、民间组织关系视野下的公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祭应中国社会的需要产生,是一种性质上不容易界定的社会活动.政府主导的公祭活动具有种种弊端和不便,最好的模式是民间组织主办,政府和市场配合.公民社会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公祭正好可以成为一种有意义的实践.  相似文献   

9.
王振国 《中州学刊》2005,(3):181-183
20世纪初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跌宕起伏的急遽变革大大推进了中国社会文化及政治观念从传统到近代的转型.政治制度的变革已成为社会历史变革的主题,通过宣传新型国家观和建立新型国家制度的轰轰烈烈的历史实践,引发了民众政治文化意识的转变.革命派和改良派共同兴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民"运动,从而使国民思想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0.
地方党政关系研究是现代政治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中国社会而言,探析地方层级党政关系的历史状态及其演进,揭示其客观引发的历史思索和现实价值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运用历史学、政治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对民国时期江苏地方党政关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历史观照,企望能够还原当时的历史图景,为后发国家的地方党政关系模式的选择与建构提供一定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1.
影响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因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现代化是一个国家从专制走向民主,从人治走向法治的过程.政治现代化既是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又是实现社会全面现代化的保证.回顾从洋务运动开始近150年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中国政治改革的失败与迟缓对中国现代化的不良影响,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难题.而这一难题又是和传统政治文化的阻力、最优模式的误会、方法的错用、社会稳定的不足、市场经济发育不够、公民文化知识程度的低下等因素紧密相连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所凝聚的智慧结晶,它不仅是中国人民也是世界各个国家的文化宝藏.它的辉煌成就深深地影响了世界各地,影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相结合,能够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进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通过阐述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挑战,进而提出了在高校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3.
何平立 《社会科学》2006,2(3):155-163
中国古代帝王巡狩作为王权统治以礼治天下的政治文化巡礼,作为国家与社会、中央与地方,华夏与四夷、王权与士民联系的政治纽带,不仅对中华民族农业文明以及思想伦理道德的传承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治国安邦、整合与规范社会秩序、维护国家制度与统一方面,都是一种重要战略举措,也是一种统治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14.
加拿大特定的国家历史致使传播技术的发展与其国家政治历程、社会文化的演变互相交织,"技术主义"这一独特的加拿大思想传统呈现出技术"民族主义"与技术"大陆主义"两种取向,二者分别对传播技术持批判与肯定态度,对于传播技术与社会进步、与国家身份确立、与文化认同等系列问题,均做出了迥异的回答.  相似文献   

15.
崛起"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成长为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国或对全局有重要影响力的强势地区.所谓中原崛起,简言之,就是经过长期努力,使河南成为与其历史传承、地理位置、人口数量相适应的中国经济强省、文化强省,区域综合竞争力显著提高,实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是人类文明社会发展的重要政治成果。中国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战略,离不开国家审计治理现代化。实现中国国家审计治理现代化需要吸取发达国家审计发展经验。本文考察了国家审计立法型模式、司法型模式和独立型模式的代表国家英国、法国、德国等三国国家审计发展过程及其政治意义、国家审计的制度环境与运作机制,从发达国家审计发展经验总结其对中国国家审计治理现代化的启示。作为中国政府财政责任控制工具的国家审计,应当适应中国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与中国制度环境协调,形成审计协同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7.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创建和传承的物质精神成果 ,是任何社会和任何时代都必须直视的历史遗产。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最根本的特征和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加入WTO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举措。经济全球化既表现为资本扩张与增值的经济过程 ,又表现为思想文化激荡与碰撞的政治过程。就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而言 ,加入WTO后挑战与机遇并存  相似文献   

18.
在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双重挤压下,我国台湾地区的乡村曾面临着文化保存、文化认同与文化生态三个方面的危机。台湾地区的乡村文化在经历了混沌衰落期、探索发展期与活化再生期之后,形成了以发展在地文化为理念、以村民主体为基础、以自下而上参与为路径、以旅游文创为着力点的发展模式,但也面临着政策实施的争议、商业化与营销过度、发展可持续性不足、乡村文化泛政治化等困惑与挑战。台湾地区的乡村文化复兴实践,对当前大陆地区的乡村文化振兴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家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变迁中,承载着厚重历史积淀的家族文化满足了人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需要,今天依然具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助推社会经济发展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虽然中国传统家族文化具有极强的历史穿透性,新时代也需要传承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家族文化,但在现代社会中,出现了传统家族文化传承主体逐渐缺失、传承过程发生改变的现象,而且有进一步加剧的态势,致使中国传统家族文化日趋衰弱。要传承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家族文化,应当在遵循中国传统家族文化变迁规律的基础上继续发扬其现代社会价值,让优秀的中国传统家族文化成为人们心灵和精神的家园。  相似文献   

20.
1978年邓小平开始实施的改革开放措施至今已经30年了.在这30年间,中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这些变化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实际上,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中国真正开始走上现代化的30年,中国社会走向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法治国家、多元文化、开放社会.而中国在19r78年以前的情况则于此完全相反,是计划经济、权威政治、人治国家、单一文化、封闭社会.了解中国社会在这30年同的深刻变化,关注并分析其中的重要问题,对于弄清改革开放进程的现状以及指导其发展方向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