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1 毫秒
1.
马克思是如何实现人类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的 ?马克思哲学的本质属性究竟是什么 ?在经过了 2 0多年“恢复马克思哲学真精神”、对马克思哲学进行“返本开新”的阐释和解读之后 ,对第一个问题我国哲学界已经在学理上做出了令人信服的回答且基本上达成共识 :马克思哲学是一种具有当代意义和价值的“现代哲学”。可是 ,在对具有现代哲学特征的马克思哲学的本质属性的具体理解上 ,哲学界却出现了以王南的“现代实践哲学”(或“人类学哲学”)和高清海的“人学”为主要代表的两种各自表述的理论路向。这表明 ,关于马克思哲学的属性问题 ,迄今仍悬而未决。笔者认为 ,“现代实践哲学”论与“人学”论是内在一致的 ,二者实际上指向的都是一种“价值论哲学”。将马克思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有’‘无’之辨”(即西方哲学中的“存在论问题”)和以“语言学转向”、“后现代哲学”为标志的现当代西方哲学联系起来 ,表明马克思哲学是一种价值论哲学。确认马克思哲学的价值论哲学属性 ,是时代给中国哲学提出的一个必然要求 ;将马克思哲学理解为一种价值论哲学 ,就是对第二个问题的合理解答 ;确认马克思哲学是一种价值论哲学 ,其意义相当深远。  相似文献   

2.
3.
马克思在批判旧世界、"商品拜物教"的同时,深刻批判了作为其合理性基础的"方法论拜物教",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具有深刻的范式意蕴。库恩对范式的理解趋向形式主义、相对主义,马克思哲学视野中,"研究范式"具有自省性、发展性、具体性、生态性。"时代问题研究"、"文本文献研究"、"理论原理研究"、"文化对话研究"等多样范式的交融对话,构成我国马克思哲学研究的"综合范式"。解答发展问题,推进社会发展,是我国马克思哲学研究多样范式的根本整合点。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哲学与本体论的关系问题,是近年来我国哲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对西方传统哲学本体论(马克思哲学以前的本体论)价值特征的分析,对于马克思对传统本体论哲学批判的实质的探讨,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可能性以及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研究的当代意义的相关研究等,人们的理解仍然有分歧.回顾、总结和反思近年来马克思哲学与本体论关系的研究成果,是进一步深入研究此问题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改变了欧洲传统的哲学思考方式,即哲学在经验化的道路上进行论证,在近代更发展为哲学在科学理性的思维方式下论证其合理性,其结果是使哲学成为不可确证。马克思把实践纳入了哲学的思考方式之中,使人的感性具有了丰富的含义,它的核心是主客统一和自由创造。  相似文献   

6.
《江西社会科学》2015,(5):26-3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学界在反思传统教科书哲学范式的基础上,对马克思哲学予以新的解读和阐释。在马克思著作的理解问题上,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历史地位、逻辑结构和版本结构,对《博士论文》的哲学本体论性质,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赫斯问题"、"卡尔·马克思问题",对《资本论》的文本构成和著作性质等作出了新阐释。在马克思哲学本体论问题上,提出了不同于"物质本体论"的"实践本体论"、"社会存在本体论"、"社会生产关系本体论"和"生存论本体论"。在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关系问题上,提出了不同于"同质论"的"差异论"。这些新的阐释和观点深化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理解和把握,提升了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水平,也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哲学支持。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现实立场与理论观点之间的内在关系出发 ,认为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主要在于从直观唯物主义转向了新唯物主义 ,正是在这个转向中 ,马克思认识到直观唯物主义的社会基础就是市民社会与原子化的个人。新唯物主义对旧唯物主义的批判 ,在其现实性上 ,就是对市民社会与原子化个人的超越 ,这是马克思论述未来社会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马克思经济哲学是国内学界探讨的热点问题.宫敬才的马克思经济哲学研究在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它基于对马克思文献的考察和研究,揭示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与其哲学的内在关联;它提出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经济哲学、马克思经济哲学研究对象是什么和怎样研究马克思经济哲学的问题,开辟了马克思哲学研究新的理论生长点,为窥探马克思哲学博...  相似文献   

9.
王南湜 《学术界》2020,(9):125-130
近年来学界关于马克思哲学阐释中的康德黑格尔两种倾向之争,并非只是单纯的理论兴趣之争,而是根源于当代中国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意识,即争辩各方都是在同一生存状态之中进行思考,且都意识到据以思考的生存状态。因而尽管在如何理解马克思的问题上有着诸多分歧和争辩,但争论双方之间却始终持有一个基本的共同点,那就是都清楚地认识到了当今中国哲学研究者所必须承担的使命在于如何使中国的哲学研究切近中国的现实,且这种争辩正是切近现实的一种方式,而争辩各方的使命便是在这场哲学戏剧中认真地扮演一个推进剧情发展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如果"唯物主义"、"辩证法"这两个术语还有意义的话,并作为关于马克思哲学存在论基础的术语,它们就是批判的,而不是形而上学的、甚至教条式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的阐释定向中,有什么东西能够从流俗的政治经济学语境中被拯救出来,以便用它来阐明马克思哲学基础?我们这样做的条件是,靠重返马克思主义基础的辩证法,澄明马克思哲学的时间那一向度,和澄明现代社会之历史性质.  相似文献   

11.
旧形而上学本体论是依靠知性化的思维范式、唯心主义的思想模式和理论高于实践的观念取向三个支撑点构筑起来的 ,曾遇到来自内部的“颠覆和造反”。但是 ,只有马克思哲学才真正超越和克服了支撑旧形而上学本体论的传统思维方式 ,从外部对这种本体论实施了有效打击和全面摧毁 ,并使它在整个理论架构上发生了彻底的断裂 ,改变了本体论学说史的发展方向 ,使本体论研究获得了全新的理论模式和解释原则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唯物史观的方法和“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原则结合为以“三维视界”为特征的全新的思维方式和理论语境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哲学的理论特质就在于它特有的历史的观念或历史的原则.研究马克思哲学的关键在于,不应该用西方传统哲学的形而上学本体论的解释原则去诠释和重构马克思哲学,也不应该用西方现代哲学某些哲学派别的解释原则去诠释和改造马克思哲学.马克思哲学的基本问题不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而是生活(实践)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与此相适应,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不是“物质(自然)决定意识”的旧唯物主义,而是生活(实践)决定意识的新唯物主义,即历史的唯物主义.这种新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的存在论”——“历史生存论”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3.
论马克思对哲学的扬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在他的博士论文写作时期、《莱茵报》时期、《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写作时期这三个阶段中深入认识到 :哲学在现实生活的批判和能动的实践中日益意识到自身固有的实践性 ;哲学已扬弃为不再是与现实对立的形而上学。这种哲学的扬弃是实现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惟一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14.
对马克思这个署名的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喜 《浙江社会科学》2012,(2):97-102,108,158
在今天,署名的问题在文本理论或写作科学中具有显著的地位.本文试图以一种新的方式对马克思这个名字所引出的问题进行研究.当我们从署名问题谈到马克思哲学时,这意味着马克思的名字代表着他的思想实质.无论是以名字来阐释马克思,还是以思想来阐释名字,我们关注马克思的署名问题,并非关注他的生平事迹的报告之类的枝节,而是关乎思想之实事,关乎仿佛是不会朽腐的思想.我们应该更审慎、更符合其“思想事业”地理解“马克思”的署名.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哲学界对于马克思的诗歌未能给予应有的重视,未能给予其应有的思想史价值和意义,但实际上,诗歌应该是理解马克思思想演进的关键。以诗歌为关键词、以出自思的必然性的诗歌研究为中心重构马克思思想研究,就是以现代性为历史语境,以现代性批判为总问题,对基于现代性体验的马克思的诗歌进行哲学价值的研究、思想意义的判断、形而上学的考察,藉以阐发诗歌对于马克思思想生成的始源性意义,把握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内在路径,揭示诗意精神和审美维度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科学共产主义思想之间的含蕴与关联。  相似文献   

16.
思维方式的变革是哲学范式转换的重要标志之一.西方传统哲学在致思取向上表现出一种以追求观念的确定性为目标或基础的逻各斯中心主义色彩.马克思哲学从批判全部旧哲学出发,确立了一种实践反思的思维方式.实践思维方式的确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传统马克思哲学研究模式是在非斯大林化运动中产生的,其认为自己的合法性和真理性来自列宁确立的研究原则。其实,与其说是列宁创造出了这些原则,不如说是斯大林按照自己的政治实用主义方式创造出了“列宁主义”。因此,苏联学术界在非斯大林化运动过程中逐步建构出来的传统马克思哲学研究模式,其本质不过是一种没有斯大林的斯大林主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马克思学:马克思哲学研究范式的回归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克思哲学研究的创新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在于其研究范式的创新.在寻求范式突破的过程中,中国马克思学作为马克思哲学研究的一种新范式已经是势在必行.它借鉴了西方马克思研究的有益成果,对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进行了批判性反思,形成以文本解读为特色的研究范式.如其说它是传统文本解读范式的回归,不如说是一种以马克思本人文本解读为基础、以现实需求为目的,集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为一体的马克思哲学研究范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学术界对于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有两种大相径庭的观点:其一,认为马克思哲学从根本上否定了传统本体论借以立论的那种绝对化的思维方式,进而提出了理解现实的人和人与现实生活世界关系的新的世界观,对此有“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生存论转向”等观点;其二,认为本体论是一切哲学的根基与核心,马克思哲学并未超越“本体论”,而是开创了本体论的新视阈,对此有物质本体论、实践本体论、社会存在本体论等观点。就后者而言,对马克思哲学在何种意义上建立起自我本体论存在着相互抵牾的认识,部分学者认为仅把马克思哲学的实质或核心界定为实践还不够,实践是一个过程,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是实践过程本体论。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辩证法:一种关系间性的思维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作为马克思辩证法的思维方武,其实质是一种关系闻性的思维方式.在马克思那里,"实践"意味着一种总体性的"关系间性",即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这两种关系的关系.马克思对许多问题的理解都打上了"关系间性"的烙印.伴随着关系间性的思维方式的建立,马克思对传统实体存在论进行了根本性颠覆,进而确立了一种关系存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