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60年代后,后马克思主义思潮迅速兴起和发展,这种思潮对社会科学研究产生重大的冲击.后马克思主义对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影响,非常清晰地体现在研究主题的扩大、对马克思的核心范畴和基本理论的修正、对区别于唯物辩证法的分析工具的引入与应用上,这种取向导致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更多地具有“反马克思主义”的特征,而不是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学界在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价值理论的研究中取得了很大进展,对西方经济学方法和国际贸易理论也有不少介绍,但是二者基本上是脱节的;在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中较少注意吸收西方国际经济学的有用方法,对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介绍中则缺少马克思主义的分析。事实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与国际价值论,有分析地采用西方国际经济学的方法,将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通常认为,在经济学研究中,假设仅仅是一种分析工具,西方经济学可以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可以用.但进一步研究会发现,不同范式的经济学在假设运用上也不相同.如果我们把经济学方法论看作一个体系,那么与经济学方法论体系不同层次相对应,经济学假设也有不同分类.不同层面的经济学假设,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影响也不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关于假设的本质区别,不在于分析工具层面,而是在经济世界观和理论硬核层面上.  相似文献   

4.
20世纪60年代,在充斥着大量异质性学术话语的西方知识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左派理论在话语权的争夺中占据了阶段性优势.60年代中期的"北美学生运动"和1968年法国的"五月风暴"都不约而同得大量引用了这些理论.法国"左岸派"导演戈达尔在"五月风暴"前的几部重要作品则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在文艺界的实践与延展.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即深刻地影响了当代欧美、日本以及中国的经济学研究,同时,西方经济学的理论观点和研究范式反过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当代欧美、日本的马克思经济学发展路径和成功经验表明,中国当代经济学研究的发展与创新,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流地位、基本理论观点以及研究方法,进行“合乎马克思主义基本精神和中国国情的理论创新”,同时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视野下,吸收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科学成分,亦包括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观点对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批判与否定.  相似文献   

6.
略论发展经济学中新古典主义的复兴周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西方兴起的发展经济学,到60年代中期以后发生了一个显著变化,这就是在发展研究领域中一度失势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恢复了它对发展经济学的影响,扩大了在发展经济学中的应用,并开始成为发展经济学研究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以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以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作为经济分析的基础,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运动规律及其内在矛盾.与此相对立,作为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新古典理论,把经济分析建立在生产函数的基础之上,其核心只是资源配置的技术关系,一旦触及由现实社会关系所决定的各种经济总量,则必然导致其新古典理论体系的逻辑矛盾.因此,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及其研究方法,才能更好地解释现实的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8.
经济学演进总是通过经济学家们在理论上的不懈创新实现的,而以往常被我国学术界斥之为"大杂烩"的"综合"、"折中",正是这种创新的手法之一.阿·马歇尔通过对边际效用论和生产费用论的"综合"、"折中"建立的均衡价格论,保罗·萨缪尔森通过将凯恩斯理论和新古典理论"综合"、"折中"建立的现代混合经济管理理论基础--"新古典综合"理论,以及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在对立、分歧中的相互"综合"与"利用"都是例证.不仅西方经济学演进中不同流派可以"综合"、"折中",就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也并非水火不相容.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固然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但必须结合国情,科学地借鉴现代西方经济学,以提高合理配置资源和管理宏观经济的能力.并且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必须在不断吸取西方经济理论的营养过程中才会随时代而发展,显示其与时俱进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9.
王亚南先生是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他因与郭大力合译马克思巨著《资本论》三大卷而著名。同时,他在20世纪30—60年代期间,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视角,深入研究了古典经济学、奥地利学派、凯恩斯理论等资产阶级经济学说。王亚南不仅坚持唯物论的方法,而且倡导应站在中国人的立场上来研究西方经济学说。王亚南为我们客观对待西方经济学说树立了典范。他的研究西方经济学的科学态度,不仅现在乃至将来都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樊纲同志在《现代三大经济理论体系的比较与综合》一书中所提出的以"标异而求补"的方法,在分析两大理论体系的片面性和"片面的科学性"的基础上进行新的理论综合──马克思主义新综合,建立新的经济理论体系的主张,进行商榷。提出我们所需要的不是搞马克思主义新综合,而是马克思主义新发展,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结合当今世界和我国经济的实际,有鉴别地吸收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合理成份,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建立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体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思想渊源、形成和发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文献梳理,以探索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和演变规律.西方人力资本早期的思想渊源主要集中在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和新古典学派的理论和思想中,现代人力资本理论体系则以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演讲为形成标志,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发展到了以构建技术内生化增长模型为中心的人力资本理论新阶段,至今仍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两点结论:一是人力资本理论正处于发展与完善之中;二是人力资本成为经济增长尤其是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的真正源泉.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化经济学研究经历了20世纪50-70年代的初始阶段、80-90年代的转型阶段和20世纪90年代后的建构阶段。艺术社会学和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理论是中国文化经济学研究初始阶段的价值观与方法论,改革开放后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带动了中国文化经济学研究的市场经济转向,重建关于文化与经济关系的认知系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现代西方经济学同时对中国文化经济学研究的市场化转向产生影响,形成关于文化商品的双重属性和文化经济运动双重规律理论;中国加入WTO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化市场开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成为21世纪中国文化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带动了文化经济学理论研究、学科建设与实践应用的发展。构成了中国文化经济学研究的特点:现实性、宏观性、对策性、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互为建构;定性研究为主与定量研究相结合;价值理性研究为主与工具理性研究相结合,将长期主导中国文化经济学发展的基本格局与属性;新古典主义与新自由主义、新结构主义经济学在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化经济学研究的同时,也将进一步导致中国文化经济学研究路径和价值取向的分化,数字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正在对文化经济学研究的运动方向产生巨大的影响;"一带一路"的提出和中国进一步向世界开放,都将为中国文化经济学发展提出新命题和新领域。中国文化经济学研究的现代建构很有可能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突破与新的创造性发展,中国文化经济学的科学建构很有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形成。  相似文献   

13.
两种经济学范式在人性假设上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春玲 《兰州学刊》2005,1(1):98-101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经济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作为两种不同的经济学范式在对经济行为主体--人性假设问题上两者迥然有异."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对经济行为主体的最基本的假设,这一假设在逻辑上发展成为"经济人假说"并成为西方经济学赖以建立和发展的理论前提和基石."社会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经济行为主体的假设,这一假设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从社会属性的角度去认识人性及其本质的出发点.本文试图从经济学中的人性假设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异同,并从中得出对发展和完善经济科学有益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侧重研究生产关系的科学,西方经济学是侧重研究生产力的科学。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结合提供了社会基础。使用价值与效用价值的对立统一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均产生于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二者的结合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结合提供了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经济学的激进主义传统植根于激进经济学。激进经济学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美国形成的一个经济学流派,该学派大体上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批判资产阶级经济理论和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问题,并具有一定的社会主义思想倾向。尽管这一传统不乏狂热、幻想或者显得过于悲观、消极,但能够采用与正统西方经济学截然不同的视角和方法,分析当今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不平等交换、两极分化、依附等现象以及世界体系的实质,极大地丰富了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西方经济学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西方经济学界的发展大体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 :一 ,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问世到 2 0世纪 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 ,这个阶段总的特点 ,主要是对马克思经济理论大肆歪曲和攻击 ;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特别是 70年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发生“滞胀”后到 80年代 ,这个阶段总的特点 ,主要是对马克思经济理论开始逐渐感兴趣 ,并掀起了一阵热潮 ;三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 90年代以来 ,这个阶段总的特点 ,是对马克思经济理论的热度虽然减弱 ,但研究继续不断。  相似文献   

17.
作为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典型代表,科尔施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与哲学的关系,向"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发起攻击,努力消解"经济决定论"的影响,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马克思主义观,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连接理论与实践、哲学与现实的"总体性理论",是一个以辩证法为核心要旨的统一的、一致的"整体"。科尔施对"马克思主义究竟是什么"这一问题的追问与反思,开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先河,并对他之后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科尔施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追问与反思的思维路径虽然有失偏颇,但对于我们今天如何整体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自从三十年代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著作公开发表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出现了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的热潮。这种研究,已经不只限于对马克思的有关著作进行解释,许多理论家、哲学家,以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的理解,补充或修改自己的理论体系,以至出现了所谓“传统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会合”,形成了号称“人道主义的马克恩主义”的思想流派。有的研究者认为,这种“人  相似文献   

19.
二战后,在美国经济学界居最高统治地位的是新古典综合派自由经济理论,这种经济理论主张宏观经济学开出的药方能够治疗资本主义的各种不治之症,使它成为微观经济学所颂扬的"理想的制度",永远存在下去.然而,这种经济理论在20世纪60、70年代受到了现实的巨大挑战,一些激进学者开始转向马克思主义视角,对自由经济理论的经济学定义、经济学范式和经济学主张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掀起了经济学领域的"革命".  相似文献   

20.
30年代中后期,一些英共知识分子党员不自觉地突破苏联马克思主义的桎梏,形成了一批有刨见的理论成果,开创了一种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英国实际问题相结合的优良风气.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些英国左派知识分子沿着战前开辟的道路,继续致力于英国本土问题的研究,逐步创造出了一种具有鲜明英国特色的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传统.1956年以后,霍加特、威廉斯、汤普森这三位新左派思想家陆续出版了一批影响巨大的著作,最终将文化马克思主义呈现在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