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二战前夕苏联系取的“双重外交”政策,我国史学界大多侧重于分析其后果和得失,并据此予以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忽视了苏联选择这一外交政策的外部客观环境。其实,苏联选择“双重外交”,与当时英法、德国和西方小国的外文走向有着直接的联系。三者相互作用井最终促成了苏联“双重外交”的实施。  相似文献   

2.
建国前夕中共和美国都有双方建交的愿望,进行了试探性的外交接触,经历了微妙的转折,但最终由于双方意识形态的差异,而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3.
1939年苏联出兵,伙同德国瓜分波兰。虽然苏联以种种理由证明其出兵的正确与正义,但从整个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来看,苏联占领波兰带有明显的侵略性质,这是无可辩驳的。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成发展过程与法西斯的兴起和灭亡有着最直接的必然联系。法西斯的兴起使罗斯福新政这个看似纯粹国内的调整改革 ,没有也不可能摆脱国际事务、国际形势及其发展的影响。美国全面参战后 ,国内的政治状况就开始完全从属于国外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经过战争 ,法西斯遭到了彻底的失败和灭亡 ,国际格局因之发生重大变化 ,美国的实力也大大膨胀 ,这使美国外交在国内政治整体构架中的地位得到强化。  相似文献   

5.
20世纪60年代后,苏联以其广袤的国土、丰沛的自然资源,尤其是储量丰富的油气资源为后盾,秉承石油输出战略,为实现和维护国家利益,面向经互会国家和西欧进行能源贸易.能源贸易使苏联这一时期的国内经济得到了有效拉动,赚取了大量外汇.更重要的是油气贸易成为苏联重要的对外战略手段,用以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对日后美苏以及世界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综观抗战胜利前夕苏联的对华政策 ,其基本特征具有双重性 ,出现自相矛盾的现象 :一方面从总体上说 ,苏联还是愿意支持中国革命的 ,但在接收东北这一问题上 ,对中共及其军队既限制又支持 ;另一方面出于与美国争夺远东霸权的战略考虑 ,同时也为了能从国民党政府手中捞取更多的利益 ,苏联对国民党政府既妥协又限制  相似文献   

7.
论民间外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民间外交是指民间进行的带有明确外交目的的对外交往和交流活动。民间外交形式多样,特点鲜明。它与人民外交、国民外交和公共外交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大力开展民间外交是我国总体外交工作中的一个极具特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在大外交之下的诸多外交概念中,首脑外交与法律外交具有很强的共生互补关系。首脑外交与法律外交都是有别于职业外交的次级外交概念,二者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又有着显著的区别,但二者的有机融合会对总体外交带来极大的促进。首脑外交与法律外交的结合应该坚持首脑外交法律化、法律外交首脑化的原则,实现首脑外交与法律外交的创新发展,这对于中国外交总体布局的实现意义重大,对于提升我国外交水平,实现中国梦、世界梦、和谐世界的目标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9.
论鸦片战争前夕美国“具结”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具结政策是鸦片战争前夕中外贸易的管理政策 ,是外国人进入中国内地进行合法贸易的保证书 ,是林则徐禁烟政策的重要构成部分。美国人虽然最初拒绝遵式具结 ,但是在广东对外贸易重开后 ,美国人却最先具结 ,并且按林则徐拟具的不同样式具结。美国成为当时具结船只最多、受益最大的国家。追求贸易利益、与英国争夺中国市场、鸦片贸易有损美国利益以及林则徐区别不同对待外国人策略的影响等等 ,是美国人遵式具结的主要原因。美国人虽然遵式具结进口贸易 ,但是这并不等于美国人完全拥护林则徐的具结政策 ,不等于美国人不再染指鸦片走私 ,也并不能排除美国人在中英之间做居间贸易。尽管如此 ,美国人遵式具结对当时及以后的中美关系史仍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主要探讨二战后西方教学技术的研究、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教学原理的研究和前苏联赞科夫"教学与发展"的研究、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研究、苏霍姆林斯基教学发展论与教学法的研究.国外二战后的教学研究不同于二战前的教学研究,其特点有科学理论作指导,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我们称之为"理论-创新"型的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11.
论二战前国外的教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学研究是学校教育的产物.二战前国外教学研究的产生与发展分为三个时期:文艺复兴运动之前的教学研究,称为古代教学研究,是"摸索-实践"型的教学研究;文艺复兴运动期间的教学研究,称为过渡时期的教学研究,是"承前-实践"型的教学研究;文艺复兴运动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教学研究,称为现代教学研究,是"理论-实践"型的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
存在了七十多年的苏联在短短的时间内土崩瓦解 ,其法制建设上的失误是重要原因。斯大林至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失误埋下了国家分裂的种子 ,戈尔巴乔夫时期的失误则提供了适宜的土壤。这些失误留给我们的深刻教训在于 :政治权力的行使必须纳入法制化轨道 ,国家的稳定才不致因领导者个人的去留而发生动摇 ;共产党的活动必须局限于宪法和法律的范围以内 ,不能允许任何党员有超越于宪法和法律之上的特权 ;法律文化建设必须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予以高度重视 ,以促进全民族的法制文明尽早实现。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法采取了绥靖主义政策,企图将苏联首先拖入对德国的战争,苏联被迫实行了民族利己主义的外交政策。在苏德发展关系的过程中,苏联只顾及自身的安全,不顾及欧洲的安全,只攫取领土、资源和人口,不顾及国际正义与责任,大力发展与德国的战略关系。苏联采取的民族利己主义外交政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催化剂,是世界反法西斯战线建立的绊脚石,是强权政治的遮羞布,在后果上,它与英法的绥靖主义政策有异曲同工之效。  相似文献   

14.
郭嵩焘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洋务思想家和外交官。对西方文明的深刻认识是其外交思想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外交思想。主要内容包括超越“华夷界限”,向西方学习;主张“主和外交”与“诚信外交”。他外交思想的本质并非卖国投降,而是有非常大的开创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甲午战争受列强的远东政策所支配和左右。本文分析了英、俄列强调停甲午战争的动机与目 的并运用日本的外交史料阐述了调停的过程,指出:英、俄的外交调停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 日本“开战外交”的顺利实施。甲午战争的爆发是日本政府对明治以来不断恶化的中日关系 的一次大清算,其战争目的明确,准备周密,开战决心坚决。日本政府以武力为后盾,在并 不利于日本“开战外交”的国际形势下,实行了一条冒险主义的外交路线,使英、俄的调停 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16.
苏联由于历史的、现实的原因,在对外政策中,没有处理好与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使其土崩瓦解。因此,社会主义国家要独立、自强,必须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  相似文献   

17.
人民政协的对外交往,是我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外交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作用。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政协在我国对外交往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比较发现,政协外交不同于政府外交,不属于议会外交,与纯民间外交也有所不同,而亦官亦民正是政协外交的特性。应充分发挥政协外交亦官亦民之特性,使人民政协在我国公共外交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自抗日战争胜利至朝鲜战争爆发,中国国民政府及随后的台湾国民党当局的朝鲜半岛政策经历了4个阶段的变化,确切地反映了远东美苏冷战局势变化和国共力量消长的历史进程。其结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台湾当局分别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与大韩民国建立了战略同盟关系,这种状况直到1992年中韩建交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跨越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经常会发生故障。语言学家将人们在言语交际中 ,因没有达到完满交际效果的差错 ,统称为语用失误。语用失误可分类为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因此 ,作为教师应把语用知识引入到外语教学中 ,重视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从而避免出现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20.
1933-1937年,从表面上看,美国政府在对日、对华政策上保持克制,不公开刺激日本,但这只是其中的一面。它的另一面是有限地促进苏联力量的增长,利用苏日矛盾对日本施加压力。美国此举就是要在苏日之间精妙地玩弄平衡,以此推动东亚政治局势的稳定,使美国得以实现其门户开放的目标。这一时期美国远东政策在表面静观其变之中又存在着积极影响远东局势的因素,其实质是"均势外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