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袁世凯是近代中国政治界颇有影响力的人物。他在晚清时主张废科举、办新学、鼓励和选派学生出国留学,为培养中国近代化人才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晚清教育事业,尤其是晚清留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作为晚清洋务事业重要机构的福州船政局,派遣了四批船政留学生,他们在晚清的海军教育中发挥了桥梁的作用。他们迈出了中国军事留学教育的第一步,传播了西方先进的军事理念,制造了先进的军舰,培养了一大批新式人才,促进了晚清海军教育的近代化,对当时乃至后世的中国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补习教育作为正式教育的重要补充形式,在当今时代十分盛行,而该类教育形式在晚清时期就已经出现,且颇受欢迎。晚清的补习教育种类多样,包括学校补习教育、实业补习教育以及其他补习教育等。该教育形式对推动当时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教育近代化的重要表现,对当下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之洞是近代中国政坛上风云显赫的人物,是晚清一代重臣,也是洋务运动后期的重要首领之一,他对中国的近代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对中国近代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对政治、经济、军事及教育方面的近代化的贡献,以及他间接地为近代化的实现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5.
美国第一位驻华大使蒲安臣,对晚清中国外交近代化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将<万国公法>引进中国,促进了中国外交礼仪制度的近代化,加速了驻外使领制度的建立,使晚清中国外交逐步走向了近代化的道路,推动了中国走向世界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19世纪中叶,晚清社会兴起了一股激烈地反传统的重商思想,一些近代资本主义的经济思想和经济因素伴随着重商思想的发展而出现在中国大地上。这些具有近代化性质的因素,从思想、经济、政治等方面奠定了晚清社会近代化转型的雏形。在重商思想的实践中,晚清中国开始了举步维艰的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的工商业社会转型的近代化历程。  相似文献   

7.
京师同文馆既是晚清外交走向近代化的产儿,也是晚清外交近代化的推动者.同文馆在对近代西方外交观念的传播,参与对西方的外交考察、驻外使领馆制度的完善以及对外交人员的培养等方面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同洋务运动的其他事业的命运一样,同文馆并没有改变晚清外交被宰割的命运.  相似文献   

8.
晚清农业近代化是指由传统的“精耕细作”的“经验”农学向现代实验农学的过渡,它是农业各个方面综合变化的历史过程。首先是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其次是近代农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再次是近代农业科技体制的确立。上述三个方面标志着晚清农业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对今天的农业生产仍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清代地理学发展到晚清,受到当时内外因素的激发,出现了繁荣的局面。提供清代160人的舆地学者名单,认为清代前中期地学奠定了近代化的基础,对晚清杰出的地理学家魏源、徐继畲、曹廷杰、邹代均及其在世界地理、边疆地理和地图学等领域内的贡献作案例研究,分析新地学的兴起在中国科学近代化中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晚清士绅与中国的近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要地阐述晚清士绅演变及分化的原因、途径、局限及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认为19世纪下半叶士绅对近代化的挑战回应迟滞,20世纪初年在清朝新政与宪政背景下的演变,导致这一群体的分化与重构。作为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中坚阶层,晚清士绅群体的动态对这一阶段中国的近代化有不可忽略的重大影响。士绅在清末新政与宪政中的广泛参与,一方面有利于变革向基层社会的延伸和扩大;另一方面,由于掌握新的政治、文化教育及经济设施的士绅自身的近代化程度有限,也给清末的近代化进程带来多方面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童蒙教育又称为启蒙教育,清代童蒙教育从形式上可分为义学、私塾、村塾等,清代前期滇西北童蒙教育以义学为主,至中后期私塾占据主导地位。清末教育改革,义学、私塾多改办为初等小学堂,因滇西北地区发展不平衡,有些私塾一直延续至解放时期。  相似文献   

12.
广西具有近现代意义的职业教育始于清朝末年。这一时期出现的中等实业学堂,其办学方式、办学目标和学校专业设置等方面都已经具有现代职业教育的特征。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实业学堂、专业设置紧贴实际需要、学员毕业后派往农村推广农业技术等方面,对现阶段发展广西职业教育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学校及其制度是学校教育的必要条件,明代的学校有官学和私学两类,培养了许多人才,为维护明朝统治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明代的教育,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专门的管理机构,明朝前期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认真总结明代教育及其管理方面的得失,对我们当今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禹权恒 《东方论坛》2014,(5):121-125
"日本体验"是清末民初时期学堂乐歌运动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学堂乐歌运动是中国近代音乐教育的开端,它伴随着新学的诞生、发展,使救亡图存和富国强兵等新思想和西方音乐文化有效地在中国大地普及,为"五四"文化运动时期中国音乐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清政府为加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化,在此设立了大量义学.义学的生存状况与其经费来源直接相关.清代,贵州义学在西南地区较为典型,其经费来源有多种渠道,总体上可以分为官府出资和民间捐设两种.清初,多为官方出资,随后民间出资逐渐增多,不仅增强了义学的办学活力,也促进了贵州少数民族教育的普及.  相似文献   

16.
清末新式小学教育改革述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清末“新政”时期,建立新教育制度,小学教育有了法律的依据,并成为其中的重要部分,由此,近代小学教育制度得以确立,推动了小学教育在全国各地的蓬勃发展。小学教育在发展历程中取得了各方面的成效,但也存在种种问题,如封建性浓厚,教学问题层出不穷,办学经费不足等。  相似文献   

17.
对民国时期私立高等教育政策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意义上的民族私立高等教育发轫于清末,在民国时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民国历届政府一直对私立高等学校在宏观上给予鼓励、支持的同时,对其办学质量和规模进行监控.它所提供的一些经验和教训,对于当前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武陵地区是我国唯一的一个深处祖国内陆腹地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武陵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起萌于清末,但是由于地处偏远山区,武陵地区正规的职业技术教育起步较晚。90年代以来,武陵地区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进入了大改革大发展的阶段。  相似文献   

19.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起源于汉代,在明清时期有了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才有了大、中、小学的民族学校教育体系。"大跃进"和"文革"期间曾一度遭到挫折。改革开放后又得到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WTO规范具有深刻的公共卫生含义。作为WTO的主要规范,《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协定)对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尽管TRIPS协定中包含了出于公共卫生考量而规定的灵活措施,然而,WTO并非以公共卫生为导向,其中所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和缺陷决定了WTO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公共卫生而言是弊大于利。鉴于我国目前面临的公共卫生危机和正在酝酿的医疗体制改革,我国应勇于利用WTO规范中的灵活性条款,提高药品的可获得性,从而促进我国的公共卫生治理,这本身也是对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