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区域史研究的开创性著作《山东通史》,安作璋主编。470万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12月出版。责任编辑:李明功。中国史籍之丰富为世界之冠,曾令西方哲人黑格尔叹为观止。重视修史是中华学人或官方的优良传统。建国以来,山东有识之士多次策划编撰一部以马克思...  相似文献   

2.
明曹昭的《格古要论》有一段这样的画评:“全境不多,其小幅,或峭峰直上而不见其顶;或绝壁直下而不见其脚;或近山参天而远山则低;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独坐,此边角之景也”。这就是“后李唐画派”之山水马远风格。马远常画山之一角,水之一涯。至于其它景物,更是精减到不能再精减,画面上常留下大片空白,以表现空旷渺漠的氛围,这在中国画美学中为“虚中育实”,简化构图之目的在于追求含蓄之美,给观众以丰富想象余地。从而成为中国绘画史上十分独特的画派。夏圭近似马远,亦在观察方法和提炼形象的能力上,与马远有共同的特点,构图简…  相似文献   

3.
现代民法学者多以为如今通行之不动产界定标准源于古罗马。然,此说纯系谬种流传。与当代所采“移动贬损其价值”与“本身价值巨大”之标准不同,罗马法上界定不动产的标准只有一个,即是否直接或间接依附于土地。土地系依其自身性质而当然成立之不动产,而其他需界定者诸如矿藏、房屋、地役权、房屋上的挂件等不动产均系直接或间接依附于土地者。该“依附”逻辑贯穿于罗马法不动产界定之始终,并随着它的层层展开,变幻出丰富多样的罗马法不动产形式。  相似文献   

4.
潘务正 《学术界》2023,(11):147-157
桐城派极为重视“沉郁顿挫”之法,将其视为抵制诗文通俗化的有效手段。在桐城派看来,俚俗诗人崇尚性灵,反对闻见道理,故其诗“凡鄙浅近”;而“沉郁顿挫”之文法蕴含着高广的胸襟、渊博的学识、丰富的阅历。在表述上,俚俗诗风轻利快便,一往无余,失之佻巧;而“沉郁顿挫”则以顿、断之法形成高古厚重的语体。在风格上,俚俗诗风或失之软弱,或失之偾强,不得其中;而“沉郁顿挫”之法则兼容阳刚与阴柔,实现相济之美。在诗文通俗化倾向日益显著之际,桐城派为维护正统士人文言文化的统治地位,赋予“沉郁顿挫”以新的意蕴,雅俗之别被浓缩在这一文法之中。  相似文献   

5.
投献行卷是有唐一代应举士子的普遍作风,献纳之作最能展现人物之性情。贾岛的献纳之作或直白、或曲折、或平静、或激愤、或急切、或抑郁,风格多变,内容丰富,其中既有对所投献权要功业的赞美、人品道德的歌颂及对其富贵雍容生活的企羡,也有对自身窘迫处境的描绘及理想与抱负的抒发,贾岛献纳之作除却用于表明心志、寻求扶持外,更多的则是直接或间接谋求进身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严歌苓在其中英文系列作品中所塑造的华人新移民形象,意蕴丰富,精彩纷呈。作者依托跨文化背景,着意于人性剖析,或描摹雌性之美,或演绎两性之爱,或揭示潜在之欲,鲜活地反映了时代之特征,深刻地展现了东西方人性之沟通与融合,显示出鲜明的严氏特点,焕发出诱人的艺术魅力。这些新移民形象不仅在华人文学中独标一格,而且具有深刻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文信息》2008,(3):4-5
中国古代园林.或称中国传统园林或古典园林。它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极具艺术魅力.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最。据有关典籍记载.我国造园应始于商周.其时称之为囿。最初的“囿”,就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所以也叫游囿。天子,诸侯都有囿,只是范围和规格等级上的差别.“天子百里,诸侯四十”。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士历来有“游”的传统。或作逍遣之游,或为入世之游;或游于学,或游于艺;或浮游浪游漫游,或宦游周游巡游。“游”是飘移而暂无归依之时间空间过程,也总有和一时一地的古之驿站或今之酒店相关的羁旅之所出现。“驿站”于中国历史不无人文意蕴,近代亦然。若是论...  相似文献   

9.
道家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对道家文化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复杂关系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中国现代作家像鲁迅、胡适、郭沫若、梁实秋、林语堂、周作人和沈从文等都与道家文化有着不解之缘,他们对道家文化贬抑者有之,批判者有之,重新诠释者有之,默默吸收者亦有之;尽管道家文化有着不少消极面,但它确实给中国现代文学文化带来了丰富的智慧和独特的魅力,丰富了剧烈变动中的中国现代文学文化的精神素养和艺术表现形式,并以其自身文化品格的柔韧性和弹性使中国现代文学文化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10.
刘鹗的《老残游记》是晚清一部影响广泛、拥有众多读者的小说。作为刘鹦化身的老残,在晚清这个多事之秋,为疗治满目疮痍的国家,摇着那串意图使人警醒的串铃,不辞辛劳,四处奔走。小说表达了作者郁积胸中的痛华夏之陆沉、哀民生之多艰的深广忧愤,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对改革维新的深层思考。在写景状物中,小说使用了意蕴丰富的隐寓手法,表现出一种特有的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而这种隐寓手法,既不同于比喻、寓言、象征手法,但又与之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 比喻是一种修辞方式,它通常是用具体形象、通俗浅显的事物或道理来说明较为抽象…  相似文献   

11.
本书出自一位业余理论爱好者之手,然而书的内容之丰富,涉猎之广泛,以至对一些问题深入浅出的论述,都让人难以相信这是非专业理论研究者的著作。读之,不禁自问:当今专业理论研究者应有什么样的标准。书的定题虽未有“三”字出现,但实质是“一分为三”,即三分法的哲...  相似文献   

12.
周德义 《云梦学刊》2004,25(4):52-56
黑格尔哲学逻辑学之研究对象的动态的矛盾的发展过程,主要是关于矛盾,中介,质、量、度和量变———质变———量变的关系,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圆圈运动或螺旋运动,其中充满着丰富的一分为三思想。  相似文献   

13.
本届修志以来,河北省曾有几个地区决定编修地区志,但都因种种原因而中辍。惟石家庄地区知难而进,坚持不懈,历时七载,终告戍功。由于城市的合并,使《石家庄地区志》(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成为河北省第一部也是惟一的一部地区志。该志以其丰富的资料、鲜明的特色、严谨的编排、朴实的作风而独树一帜,获河北省优秀志书一等奖。 其一,资料丰富,考订精细。资料性是志书的本质属性。省志、县志之修有历代旧志可提供部分资料,各种典籍文献以省或县为记述范围的资料也可资利用。修地区志便无此便利,除为数不多的档案以外,必须从相关资…  相似文献   

14.
闻一多的《七子之歌》,蕴涵了诗人极其热烈、丰富、深遂的思想感情:深沉的忧患意识、强烈的危机意识、激昂的斗争精神和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渴望,幻象丰富、语言凝炼,穿越历史时空,震撼当代亿万中国人民的心灵。  相似文献   

15.
顾颉刚一生爱好藏书,自十岁买第一本书开始,积至抗日战争之前,其藏书已达十万册之巨。此后,战乱频仍,数经流转,其藏书散失过半,至上世纪80年代时仍尚存五万余册,堪称中国现代藏书最富的学者之一。顾颉刚在其学术生涯中有着随处留心、勤于动笔的习惯,故常于藏书之上随手做题记,或记图书之由来,或记成书之始末,或记作者之印象,  相似文献   

16.
王欣 《学术探索》2023,(4):40-47
中国共产党通过对“立党兴党强党”百年奋斗实践的精神淬炼,创造性提出了伟大建党精神,这是我们党不断取得胜利的精神之源。纵观百年来的奋斗历程,伟大建党精神有其独特的生发逻辑,理论之要为马克思主义,文化之基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之脉为近代中国的社会危机,实践之需为革命先驱的建党活动。伟大建党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意蕴,具体表现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奋斗”“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丰富的科学内涵呈现出逻辑严密、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新时代赓续伟大建党精神,需要立足理论学习夯实真理基础,通过建章立制提供制度支撑,加强传承濡染焕发文化活力,融入实践提供奋斗力量,从整体上加强伟大建党精神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相似文献   

17.
丘菽园作为新加坡唯一的举人,被誉为“南洋才子”、“南国诗宗”。他一生中创作了1500余首诗歌,康有为曾赞曰:“谓可争长中原,北方之学者莫能先也,或与黄公度京卿骖靳联镳焉。”其中咏史诗125首,占了近十分之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无论从数量上,抑或从质量上,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但在新加坡首屈一指,在中国诗史上也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班孟坚既作《汉书》,千载之下,有狂生讥之日:“《汉书》之为体也,或集史迁之杂说,或窃乃父之遗作,袭刘向之《七略》,因令妹之《天文》。既掩旧德.复鲜新说。是剽掠补缀之作耳,子何敢自居其功耶?”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杜十娘之死是腐朽的封建制度压迫的必然结果,也是杜十娘自身性格发展的必然结果;杜十娘之死表现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雄辩地证明了阶级矛盾是不可调和的,不但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也具有丰富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方志,或称地方志,是记载一定地区(或行政区划)自然和社会各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的综合性著述。其历史之悠久,内容之丰富,数量之多,普及之广,世界各国无与伦比;是中华民族的优秀遗产,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我国保存至今的方志有8200多种,约12万卷,占我国现有古籍的十分之一以上。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方志开始萌芽,以后随着历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方志的内容、形式、体例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