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城市是研究人性与社会过程最有效和最有利的实验室".R.帕克的这句话反映了第二代芝加哥学派对待城市的基本态度.芝加哥大学成立于1892年,当时芝加哥正迅速地变成一个"黑暗的开放、堕落的城市".城市发展初期的社会问题成了芝加哥学派社会学不可缺少的研究对象和重要教材.在芝加哥大学成立后的第二年,当时还是研究生的查尔斯·W.斯宾塞就曾说过,芝加哥对于城市研究来说是个理想的实验室,对芝加哥的研究有助于解释美国文明.1902年,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有关社会学的教研大纲中明确写道:芝加哥市在世界上也是最完整的社会实  相似文献   

2.
法国史学界年鉴学派第二代历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于1985年11月28日在巴黎逝世.这位"新史学"的推动者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尤其使我国读者感到兴趣的是,在他的许多著作中都曾就有关中国近代历史的社会结构问题进行过研究.他的各种著述不断再版,并且被译成英、德、日、意、西、葡、波兰、希腊、罗马尼亚、土耳其等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受到史学界极大的重视.布罗代尔被誉为"当今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历史学家".  相似文献   

3.
K·威廉·卡普教授是美国著名制度学派经济学家,曾在多所大学任教,写过许多文章和专著,对研究和发展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于1976年10月逝世。制度学派经济学家为纪念他六十五岁诞辰,出版了一本论文集,题为《制度经济学的展望》,1977年由D.C.希思公司在美国和加拿大同时出版发行。本文是该书的一章。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社会中,文艺社会学的流派是如此纷繁多样,以致使人颇有无所适从之感。然而如果举其要者,还是可以大致分为西欧、北美和苏联、东欧两大研究类型。就西欧、北美而论:西德的豪塞、法国的戈尔德曼等认为文艺社会学就是文艺的社会历史和社会理论,侧重从社会经济、社会规范和社会结构去研究文艺与社会的关系;精神分析学派和神话学派的弗罗姆、弗莱等认为艺  相似文献   

5.
名家茶座     
B.F.斯金纳是行为主义学派最负盛名的代表人物——被称为"彻底的行为主义者",也是世界心理学史上最为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他的思想至今仍然在心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顾颉刚先生对边疆问题的实践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颉刚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社会学家,他一生治学兴趣广泛、思维活跃、视野开阔、著述丰厚,社会影响也很大.他出生在一个动荡不安又鼎新革故的时代:国家危亡、西学东渐,新的社会问题不断爆发、新的社会思潮日新月异.这一转型时期的知识分子肩负着沉重的社会责任,探索着前进的道路.顾颉刚先生被认为是那个时代精神的"代表".本文欲以他对边疆史地的实践和研究为线索,来探讨其学术道路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贺中 《青岛画报》2012,(11):88-90
"我有幸在中国度过了生命中的25年光阴。像每一个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许久的人一样,我学会了爱这个国家,爱它的人民。"这是一个德国人在自己的书中写下的一段话,他叫卫礼贤(Richard Wilhelm),20世纪欧洲最著名的汉学家,被誉为"马可波罗第二"、"德国的孔夫子"。他所翻译的我国著名典籍《论语》和《孟子》,至今在世界各地流行甚广。他在中国生  相似文献   

8.
西方思想史研究方法的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什么是思想史,以及如何去研究思想史的问题.着重就西方思想史研究方法的演进作了勾勒.认为洛维乔易的观念史研究注重的是对经典文本的解读;剑桥学派将语境方法引入思想史研究,提出了历史的研究方法.新社会文化史的兴起为思想史的研究开拓了新的空间,思想史研究更多地与社会史结合在一起,即思想史研究的"社会史转向".这种转向并不表明思想史研究在衰落.新社会文化史的挑战开拓了思想史研究的新领域,更加丰富和发展了思想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高桥里美(1886、11、28——1964、5、6)是一位较有影响的日本哲学家。他在向日本引入并传播德国的新康德学派和现象学派方面作出过贡献。然而他在日本哲学界引入注目的地方却在于,他在批判西田和田边哲学的同时,以“包辩证法的全体性”的立场出发建立了自己独特的哲学体系,因而在日本哲学史上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所以,有必要认真地分析高桥里美的哲学思想,研究他的哲学体系,这会有助于深化我们对日本哲学发展史的认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学的发展史上,不同时期有不同特点的各种"学派".它们往往随着学派中某些重要人物的兴衰而发展、繁荣和衰落,但是,学派的兴衰还多少与社会上更广泛的变化有关.研究这些变化,可以对社会结构以及社会研究在那个结构中所显示的作用获得更透彻的认识.芝加哥学派在本世纪第一个二十五年内处于全盛时期,从第二个二十五年起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还保持着相当的人数.本世纪初,一些社会学家如威斯康星大学的罗斯、哥伦比亚大学的吉丁斯、密执安大学的库利和耶鲁大学的萨姆纳,至少  相似文献   

11.
赫伯特·马尔库塞生于德国 ,创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 ,193 4年为躲避纳粹 ,成为美国公民。曾在哈佛等大学任教 ,1965年成为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哲学教授。他以综合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学说而著称于世。本文作者W .W .舒马赫是德裔丹麦著名语言学家 (193 9~ ) ,本刊 2 0 0 2年第 3期发表了《〈赤裸裸的语言学家〉与维尔弗里德·舒马赫》 ,从中可以看出他一贯批评美国乔姆斯基一派学者。本文介绍了马尔库塞反对包括乔姆斯基在内的形式主义语言学派的立场  相似文献   

12.
一、非均衡学派"非均衡学派",正如我们从字义上的理解一样,是相对于"均衡学派"而言的.这里的"均衡"是指瓦尔拉斯(Walras)均衡,即大家熟知的通过价格调节而实现的经济的一般均衡.因此,"非均衡学派"有时也叫作"非瓦尔拉斯均衡学派";由于"非瓦尔拉斯均衡"有时又被称为"配额均衡",故也有人称该学派为"配额均衡学派".1.对瓦尔拉斯均衡的现实性的怀疑  相似文献   

13.
刘豪兴 《社会》2004,1(11):4-10
费孝通先生是国际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也是我国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早年留学英国,其博士论文《Peasant Life in China》(中文名《江村经济》)被国际社会学界誉为"人类学的一个里程碑"。回国后,费孝通先生致力于中国乡村社会的实地调查,发表了诸多经典的调查报告。他一生致力于社会学中国土本化的努力,为中国社会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还是获得过"赫胥黎奖"和"马林诺斯基奖"的亚洲学者。 费孝通先生对《社会》杂志的发展曾寄予以极大的关心和希望。他曾为《社会》创刊号寄文,其著名论文《江村五十年》也是首先发表在《社会》杂志上的(1986年第6期)。在即将迎来他95岁华诞之际,本刊特刊发一组有关他学术思想的述评文章。  相似文献   

14.
于尔根·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是当代西德哲学家和社会学家,1929年6月18日出生在德国的杜塞多夫.他是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属该派第二代),是一位多产的著作家.虽然从表面上看,哈贝马斯不是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培养出来的,但是,当他初露头角时,就表明了他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信徒.他在1957年发表了《关于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5.
存在主义哲学家、知觉现象学的创始人梅洛-庞蒂(Merleau-Ponty, Maurice),在法国与著名哲学家萨特、加缪等人齐名.他以德国哲学家胡塞尔的现象学为基础,适应当时法国资产阶级哲学的需要,创立了"知觉现象学",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法国社会产生过相当广泛的影响.法共有影响的哲学家R.加罗第在五十年代曾说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理论"是  相似文献   

16.
弗罗姆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一个新弗洛伊德主义者,著有《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等著作;本文着重于澄清这一问题:究竟他是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的? 弗罗姆思想的主要来源之一是弗洛伊德主义,但他又鼓吹把弗洛伊德和马克思两人的思想“结合”起来,以建立他标榜的“弗洛伊德的马克思主义”,并进而把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化。  相似文献   

17.
《国外社会科学》2007,8(3):45-53
在过去的六七十年里,日本城市社会学在引进以芝加哥学派为代表的欧美城市社会学理论研究本国城市化和城市社会的过程中,将"研究正常人口的正常生活"确定为学科基本课题,创立生活结构理论,以"生活结构"和"社会结构"分析和解释城市社会及城市化背景下的地域社会,渐次构建起一个具有生活论特色的城市社会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8.
<正> 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曾多次强调逻辑与历史一致"的思想,他在《哲学史讲演录》的导言中说,"历史上的那些哲学系统的次序,与理念里的那些概念规定的逻辑推演的次序是相同的."他在《逻辑学》中又说:"那在科学上是最初的东西,必定会表明在历史上也是最初的东西".  相似文献   

19.
自从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由马林诺夫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创立的功能主义学派统治英国社会人类学界有三十多年.但是,到了五十年代初期,在功能主义学派的内部却崛起了一个新的学派——新结构主义学派.该派的领袖人物是利奇(Edmund Leach).他现在在英国很有地位,是英国皇家人类学研究所副所长,英国社会人类学家协会主席,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讲座教授,剑桥大学国王学院院长.  相似文献   

20.
M.韦伯晚年曾应学生之请,发表了题为《作为职业的科学研究》的报告.最近的研究查明该报告是在1917年做的.报告一开始就对德国和美国的大学制度作了比较.通过报告他想要说明下列问题:在整个人类社会,科研的使命是什么?其价值何在?以科研为职业的人应当怎样生活.他认为,每个人在认识自己职业的意义上不能脱离自己所置身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环境.他说:"从最近德国的大学制度来看,有逐渐靠近美国的趋势." "医学或自然科学系统的大研究所,都成了‘国家资本主义的’事业.必须通过经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