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党和政府历来非常重视学风建设。毛泽东同志在战争年代就说过:“学风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①邓小平同志也多次强调要抓学风建设,他说:“培养一种好的学风,形成生动活泼的局面,使我国的科学教育事业兴旺发达起来。”②国家教委转发的《部分高等工业学校教学改革座谈会纪要》指出:“树立良好的学风是顺利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保证,学风不好,任何好的教学改革计划都有落空的危险。”“学风建设抓好了,不仅可以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对学生和学校的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为中央党校题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这四个字。”的确,毛泽东同志在革命建设等诸多方面,都曾反复强调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学风方面同样也是如此。半个世纪以前,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我们的学风还有些不正的地方,我们的党风还有些不正的地方,我们的文风也有些不正的地方。”他认为学风不正主要表现在主观性和片面性上,而“所谓文风有些不正,就是说有党八股的毛病。”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文艺批评是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许多专门的研究。”可是,多年来我们却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致给我们的文艺批评工作带来不应有的损害,我们应该重新学习《讲话》,坚持实事求是的学风,正本清源,澄清文艺批评理论上的是是非非问题。  相似文献   

4.
对理论联系实际学风发展的历史回顾及现实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优良学风,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贯坚持的原则。我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是在党的光辉历程中,在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并发扬光大。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既是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党的建设工作客观实际的要求,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周恩来同志在《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指出:“我国各民族的发展是不 平衡的”,“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经济、文化方面事实上的不平等今天还存在”。要把我们的 国家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我们各民族“需要共同努力”,“把我国各民 族经济、文化事实上的不平等的现状,逐步加以改变”,“逐步消除掉”。 消灭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繁荣,是马克 思主义民族理论上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主要内容,是无产阶级解决 民族问题的根本任务之一。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个问题,对于加强民族团结、巩固无产阶级专 政、建设社会主义、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春节前函悉。你说,我国在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国内民族问题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大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丰富了这个宝库。你认为,在我们高等院校的民族理论教学中,很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和讲授,并征询我有何看法。我很赞同你的意见。这件事,需要民族理论工作者集思广益,共同来做。下面我谈一点初步构想。就内容说,都是大家所熟悉的,我只是作了一点归纳,勾画一个轮廓,着重在“发展”、“丰富”上写几笔,希望能起到一点提示和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怀着革命的激情,一遍又一遍地学习了总理的《讲话》,深深感到他老人家对我们少数民族的无限关怀,每句话都紧贴着各族人民的心。《讲话》闪耀着真理的光辉,照亮了我们各族人民前进的道路。周总理在《讲话》中指出:“我们对各民族既要平等,又要使大家繁荣。各民族繁荣是我们社会主义在民族政策上的根本立场。”“我们国家的民族政策,是繁荣各民族的政策。”  相似文献   

8.
华主席号召我们:“要把被‘四人帮’糟踏破坏的我们党的优良学风和文风恢复起来。”今天,我们在清除“四人帮”帮八股的流毒,切实整顿文风的过程中,学习鲁迅关于文风的论述和他的战斗文风,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毛主席在专论文风的《反对党八股》一文中,以及其他一些论著中,多次提到鲁迅,号召我们学习鲁迅。做革命人,写革命文,鲁迅为我  相似文献   

9.
当前高校学风建设出现新情况,表现出新特点,需要构建“以体制引领学风、以德育端正学风、以管理促进学风、以教风带动学风、以队伍支撑学风、以学术激活学风、以文化滋养学风、以典型示范学风、以考评激励学风、以叻学保障学风”的,各方协调、全员参与、师生互动、保障有力的学风建设长效机制,来保证高校学风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前段时候,有人公然声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是:“我全面否定,看不到精华,只见糟粕”。“我对传统的自我反思是自我否定,眼前尽是黑暗,传统给我的只有绝望和幻灭。”  相似文献   

11.
信息工程系党总支紧紧围绕培养大学生全面成才这个根本目标,强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适时地提出了“三高两适应”的培养目标,即:高素质、高技能、高品位,适应水利水电建设发展需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制定了“两高一低”的工作目标,即:考研率高、四级英语通过率高、退学率低;并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思想实际,开展了5项活动,即“手拉手”活动、“党员风采展示”活动、“欢乐课堂”活动、“我爱我家”活动和科学园地竞赛活动”,同时强化队伍,健全机制,定期考评,提高思想政治队伍的战斗力和责任感,使学风大为改观,学生的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2.
学风作为校风的重要构成和基础,集中体现出一所学校的精神风貌和综合实力.坚持不懈地抓学风建设是学校工作的客观需要,也是学校存在和发展的永恒主题.民族院校如何从实际出发,结合民族大学生特点,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符合民族大学生成长成才要求,反映各民族青年道德水准和各民族优秀文化的学风.是民族院校在新时期必须面对并解决好的迫切问题.  相似文献   

13.
学风问题是高等学校建设的重要问题。学风对培养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直接影响教育质量。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时讲过:“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这一论述对全党的学习和学校的教育工作都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是我们所面临的重大研究课题。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论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时指出:“对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要给予必要的支援,进一步研究和制定符合这些地区实际情况的政策,增强它们的发展活力,促进这些地区的经济繁荣。”这段话告诉我们,除了必要的外部条件外,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增加自身的活力,这就为我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学的春天的到来,人口问题的禁区打开了,出现了不少联系我国实际阐述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好文章。为了推进人口理论的研究,我认为,当前还有一些理论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一、马克思主义和马尔萨斯主义的区别何在? 二十年前对马寅初先生的《新人口论》的“批判”,在实践上所造成的危害,现在已经痛切地感觉到了。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国家,一个在理论上符合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上有利于社会主义的观点,居然被宣判为马尔萨斯主义,成了“过街老鼠”!这种咄咄怪事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近来不少文章批评了当时流行的“唯上主义”学风,这无疑是切中时弊的。但我以为,就理论上来说,不能不承认我们很多同志并没有真正区别开马克思主义和马尔萨斯主义。  相似文献   

16.
“国学”就是中国的学问,传统文化就是国学,国内各地域文化和56个民族的文化,都包括在“国学”的范围之内。所以,“国学”当然就离不开民族文化的交流融汇。我们的“国学”传承是需要在交融与变革中不断发展的,这样才不至于成为凝滞僵死的“绝学”。现在,学界需要进一步拓展“国学视野”  相似文献   

17.
美利坚民族形成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美利坚民族的形成问题,我国学术界以往的结论是:到十八世纪末,一个具备斯大林民族定义诸要素的美利坚民族,在北美大陆上已经形成。这一观点,似乎有修改的必要。 一、关于共同语言和共同文化 在《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一文中,斯大林本人曾经明确讲过:共同语言,“指的是民众所用的普通语言,而不是官场文牍所用的语言”,并且强调指出,“每个民族一定需要共同的语言,……没有一个民族竟会同时操几种不同的语言。”然而,我国学者并未认真注意斯大林的这  相似文献   

18.
学风是大学的立校之本。以此在对民族高校理工科大学生学风状况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民族院校理工科学生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成因,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的措施建议: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中心,探索民族院校教育教学的规律和特点;以制度机制建设为保障,实现教育教学与管理的协调配合;以创新教育为着力点,实现学生知识与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学校家长开放日这天,我们班有十几位家长和孩子们共同听了三节课。其中一节课给家长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父母对我们的疼爱实在太多了,谁举个例子来说说?”在我的引导下,许多孩子举起了手。有的说:“我需要什么,父母就给买什么,有时不要,他们还给买。”有的说:“生病的时候,妈妈陪着我,端水拿药。”有的说:“春天,妈妈怕我生病,特意买水果给我吃。”一位父母离异的孩子也勇敢地站了起  相似文献   

20.
1978年12月,我从内蒙古呼和浩特回北京探亲,到中央民族学院教职工宿舍看望费孝通先生。此时父亲已去世11年了,这是自“文革”劫难后我第一次见到费先生。我们都没有谈及十几年来的遭遇,记得费先生直截了当地问我:“你能不能回来整理潘先生的遗稿?”并专门谈及父亲去世前摘录的近万张民族资料卡片。这件工作对我来说感到很突然,一是我缺少文科的基础训练,对父亲的专业研究工作不很了解;二是担心我的工作单位内蒙古农牧学院不放我走,当时“文革”后的拨乱反正刚开始,我参加了为“内人党”平反落实政策的工作。但在费先生的努力下,我不久被借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