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03年5月,重庆人邹容以酣畅淋漓的笔墨写出了《革命军》这本发行量超过百万册的小册子,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吹响了嘹亮的号角。他因此被誉为"革命军中的马前卒"。秉承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重庆市委、市政府坚持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有力地促进了全市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通过大力实施"职教移民、职教扶贫、职教富民"战略,在全国率先建立了"面向人人"的职业教育资助体系,提前三年实现了国家提出的高中阶段普职规模.大体相当"目标,探索出办学模式"四个互动"的"重庆经验".职业教育已成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改善民生的"国家战略",成为重庆"加快"和"率先"发展的"助推器",成为重庆这座西部历史文化名城和工商重镇的"靓丽名片".  相似文献   

3.
"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广东人,在毗邻港澳这方中国市场经济摇篮的热土上,商海冲浪,搏击遨游,折射出坚韧不拔、出奇制胜的光芒.  相似文献   

4.
1903年5月,章太炎为邹容的《革命军》一书作序,称其为"义师先声".同年6月,作《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因文中有"载湉小丑,不辨菽麦"之语,引起清廷震怒,而世人惊为"奇警",认为"论者不啻向五千年帝王历史中,猛投以爆弹也". 事发后,清政府到爱国学社抓人,问谁是章炳麟.章太炎挺身而出说:"我是章炳麟,你们抓我好了."  相似文献   

5.
蒋蓓蓓  方科 《科学咨询》2006,(17):12-13
编者按:15年前,邓小平同志为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重要内容的"国家火炬计划"题词:"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15年前,重庆创办国家级高新区.今天,在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崭新历史阶段,回顾高新区的发展历程,不仅仅是为了总结过去,更是为了共同拥抱我们创新型城市的未来.  相似文献   

6.
指标求变     
王运宝 《决策》2007,(12):17-19
"经济发展为什么?区域经济争什么?全面小康以后干什么?进入百强县第一方阵后下一步怎么样来争第一保前列?",这就是江苏省江阴市委书记朱民阳的经典"四问".经过媒体传播与放大效应之后,"四问"在全国各地引起了强烈震撼和共鸣.从1991年第一届县域经济百强评比以来,江阴是5个稳居十强县的"常胜将军"之一.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开放型经济崛起,再到2005年开始的"五好幸福江阴"试验.近30年来,江阴一直领风气之先,成为中国县域经济当仁不让的"领舞者".  相似文献   

7.
《科学咨询》2007,(7):5
重庆市发改委主任杨庆育 1小时经济圈:增长极的关键平台 胡锦涛总书记为重庆勾画了"三大定位、一个目标"的宏伟蓝图,其中一个定位是"努力把重庆加快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  相似文献   

8.
周旭 《科学咨询》2009,(7):1-2,15
编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2009年3号文件),赋予重庆科技工作在新的历史发辰时期的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即"要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科技创新中心和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重庆科技工作和对广大科技人员的厚爱,也是对我们极大的关怀和鼓励! 重庆科技工作迎采了又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本刊摘要发表中共重庆市委科技工委书记、重庆市科委主任周旭前不久在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不仅对重庆科技工作进行了系统总结和科学评价,更对重庆科技工作怎样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文件作出了周密的部署,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9.
谢钢 《科学咨询》2009,(14):I0002-I0002
国家在批准重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之后,2009年2月又出台<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批准重庆设立内陆开放示范区、保税港区,研究设立重庆"两江新区".  相似文献   

10.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从鸦片战争后到改革开放前,中国一直都在追求建立"大同社会".这种理念坚持了100多年,到邓小平时代发生了变化.他于1979年第一次提出要建立一个"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1.
他倾心教育,为人师表,在浩瀚的教海里邀游,并在教育科研领域里不断孜孜以求,从教28年的他,获省部级奖励13次,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业教材和课题专著3部,主持市级以上课题7项,3项课题阶段性成果获重庆教改科研成果奖.获重庆市人民政府首届中小学成果奖,被评为重庆2006年度最具教育影响力人物;2007年度被评为"书香重庆·和谐教育"示范校长,重庆市优秀教育工作者,2008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2009年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重庆市"改革开放30年·推动重庆社会发展杰出贡献教育人物"、全国"职业院校百名杰出校长".  相似文献   

12.
重庆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统筹城乡的信息化发展试验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高职建设院校、重庆市最大规模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院积极推进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改革,创建了面向西部,全程工学结合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四环相扣"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重庆的基础教育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且,随着重庆直辖,重庆成为了中国唯一一个有着广阔农村的直辖市.随着中央对重庆3.14总体发展的定位,重庆开始艰难的突破.面对这种突破,作为智力支撑的基础教育如何借这个东风,走出一条适合重庆发展的教育之路,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就此展开讨论,以期为重庆的基础教育提供一点思路.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25年,于历史悠久的巴国故都——涪陵2000多年的日月轮回,只是短暂的历史片段.但是,在这短短的25年里,勤劳朴实、坚毅自强的涪陵人民以其前所未有的艰苦探索与不懈奋斗,创造了特色鲜明的"涪陵现象".  相似文献   

15.
秦宣 《科学咨询》2009,(1):7-7,48
改革开放 30 年来,我们党的一切理论和实践都是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进行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推进过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党的十七大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实践中相继形成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统一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大西南的千山万壑从来没能阻挡重庆谋求发展的决心和勇气. 重庆,在全国一直扮演着体制改革先试先行的"开拓者"角色.改革开放30年,开拓创新的重庆人创造了十项改革全国率先.  相似文献   

17.
1978年12月18日.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此为标志,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2008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在京隆重举行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胡锦涛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重要历史意义,全面回顾了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进程,强调了始终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伟大成就.他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结合十七大以后的新实践,以"十个结合"系统总结了30年治党治国治军的基本经验.这篇重要讲话为我们新一轮的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浚县于1994年被国务院命名批准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河南省七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一家县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大伾山与城区连为一体,交通便利,食宿方便,是假日旅游、观光览胜的好去处.2002年通过国际IS09001和lSO14001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03年7月被国家旅游局公布为AAAA级旅游景区,2004年4月被公布为河南省首批文明风景旅游区,2005年在人民日报社市场信息中心等130多家行会、网站的民意调查中,当选为"中国风景名胜区顾客最喜爱品牌".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红"不仅是一种颜色,更是一种"红红火火"的美好愿景. 2012年这个秋天,"彩虹" "红"了.一夜之间更"红"了. 56年前的"彩虹",是一家连年亏损,资不抵债,濒临破产,靠借贷度日的合作社成都市美光角梳生产合作社,自从有了刘荣富,"彩虹"的命运便开始逐渐变得"红"起来: 1973年,"升级"为成都钻床附件厂,在"民选"厂长刘荣富的带领下,开始在成都独家生产染色纸、钻夹头、打米机、汽车小配件等;1983年,在刘厂长的继续带领下,上马电热毯、电熨斗等小家电产品并一炮走红,两年后实现利润85万元,"钻床附件厂"正式改名为成都市电热器厂;1993年,与成都百货站、重庆百楼大楼等十多家法人单位组建成都彩虹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众心所向,刘荣富继续被股东们推举为董事长……2011年,"彩虹"实现销售收入达7.2亿元,实现利润8000万元. 不难看出,一路走来,"彩虹"从来没有离开过刘荣富这个"贵人". 显然,"彩虹"因刘荣富这个人物而"红". 众所周知,今天的"彩虹",早已"红"遍大江南北,甚至长城内外.其营销网络遍布全国300多个大中城市,"彩虹"系列产品早已畅销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欧美、中东、东南亚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彩虹"牌电热毯、电热蚊香片产销量不仅连续20年居全国同行第一,其"彩虹"牌电热毯也连续二届荣获"中国名牌"称号,"彩虹"牌电热蚊香片更是行业唯一的"中国名牌产品"."彩虹"商标,早已成为"中国驰名商标". 所以,"彩虹"也因"彩虹"品牌而"红".  相似文献   

20.
黄蔚 《科学咨询》2003,(9):35-35
改革开放20多年来,特别是"九五"国家"211工程"和"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实施,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有了巨大的发展.与此同时,我国高校的科技实力和竞争力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较大的贡献,高等学校已经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和基础研究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